當工作或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總結。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總結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學校課堂教學總結 課堂教學總結篇一
1、教師的教學觀念在發生了變化,教師能夠運用《英語課程標準》中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授課。新理念意識不斷提高,能充分調動兒童的習得語言能力。也就是說,教師能從關注教開始轉向關注學,從關注自己開始轉向關注學生,實現了師生之間更加親切的交流和真實有效的互動,練習形式多樣,教法靈活多變,適合小學生的心里特點。如蓋秋芳老師的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親切的語言,自始至終給人營造一種鮮活、祥和、靈動的課堂氛圍。
2、教師能夠創設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歌曲、吟唱、游戲等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積極促進學生進行參與。如蓋老師生動的動物圖畫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張帆老師的盲畫的游戲,讓學生體會殘疾人的生活,意義久遠。
3、教師們在教學中都能注意語境的創設,四位教師都使用了課件,課件制作非常有利于教材的處理,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王麗媛老師的課,用猜謎的形式,把孩子們帶到動物的樂園;翟望英老師課上的“小兔子拔蘿卜”,把孩子們學會單詞的活動,形象的比做收獲蘿卜。4、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潛力。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和喜悅,有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反映了兒童本身對于語言學習的興趣、自信、潛力和創造力。
1、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具體可測,學優生達到的,學困生要了解、掌握的,教師要心中有數。
2、關注學生方面。只有認真傾聽學生才能真正構成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不僅僅是言語交流,還包括情感交流,也只有這樣的交流才是有效的。
3、教師在授課時交流要全方位,要面向全體學生。
4、評價的激勵作用。要利用豐富真實的情態,用多樣的語言,而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
5、課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課上才能應對自如,有的'放矢。
6、教師的課堂設計要體現低起點、高落點、快節奏、大密度、多變化的特點。
學校課堂教學總結 課堂教學總結篇二
20xx年9月23日,全市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在齊魯中學階梯教室舉行,我鄉教師8人(王成新周興溫姜秀芹柴秀貞韓秀芬高穎高海燕王俊萍)參加了聽評課全過程。講課教師來自德州市第十中學王丁(20xx年山東省第五屆教學能手),德州市第九中學范艷偉,(20xx年山東省數學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禹城齊魯中學的高志華。
第一節由齊魯中學的高志華主講了九年級《圖形旋轉》,高老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精心設計了形象、生動的表針,風車、鐘擺課件,激發學生想象的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探究、求知的欲望,講課的全過程重點突出,跟蹤練習,變式訓練,能力提升,環環相扣,特別講解了圖形旋轉的性質,利用學生的動手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了圖形旋轉的奧秘和方法,尤其是利用了幾何畫板,把圖形旋轉的過程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整堂課重頭戲為精講多練,主要探究了正方形的一些特例題目,也帶來了圖形旋轉的局限性。
第二節是德州市第十中學的王丁主講的八年級《軸對稱》。王丁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輕、親切、睿智。他的整堂課充滿了自己的數學教學思想“趣”,“活”、“實”,突出興趣引入,強調活學活用,講究課堂實效,也就是把數學知識軸對稱備到了學生活動中,引領學生逐步認識,感知,體驗,運用,提高,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教學流程自然、和諧,自成一體,水到渠成。關于學生例舉的一些軸對稱圖形,如:空調,冰箱等等是否屬于軸對稱圖形,教師沒有明確分析,此處還值得商榷。
第三節是德州市第九中學范艷偉主講了八年級《函數》。范老師精心挖掘教材,把數學融入生活中,教學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著力打造從理想模擬到現實實例,從表格分析到推測未來,巧在設計,重在生成,把抽象的、復雜的問題,能夠具體化、簡單化,通過小組活動,討論交流,找出因變量與自變量,明確函數關系,應用拓展延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整堂課主線是思考活動預見,融入了大量的情感教育,如:成長問題,人口問題,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同時,范老師在課堂評價上很有建樹,對學生的鼓勵性話語沒有重復的,還很有創意,易于學生接受,如:你的想法很好,老師期待你再次表現課堂上非常重視學生發展的教學理念,讓人振奮,收益非淺。
課堂永遠是留有遺憾的,我們從三位數學教師身上學到了很多課堂教學的優點。下午德州市教研室主任謝志平解讀了
①數學課堂教學——教什么。數學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在數學課堂中得到落實,切實發展數學能力,夯實雙基,挖掘知識所蘊涵的價值觀,形成科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數學素養,實現學生主動發展。
②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看什么。看理念,看目標,看內容,看教學環節的安排,看教學方式與方法,看教學效果。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
③下一步教師努力的方向——專業化等幾個問題。提高自身數學素養,教育素養以及兩個素養的結合,發揮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實現雙基要求,主動活動,勇于提出數學問題,交流合作,正確評價自己。謝主任的講話,為今后數學課堂教學指明方向。
通過這次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讓禹城市全體數學教師在思想上、實踐上走近了名師,有利地促進了課堂教學改革,對全市穩步推進素質教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相信:我們會以德州市送課下鄉為契機,讓十里望回族鄉的教育發展得更快!更好!
學校課堂教學總結 課堂教學總結篇三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是以語文能力,即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學習方式的整合。
實施新課標以來,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了一些弊端:部分學生自主閱讀時無從著手,不能圍繞主要目標學習、探究,浪費了課堂上的有效時間。現行語文教材,課程任務重,我們農村學校的學生接受能力普遍較差,教參書中要求一、二個課時完成的教學任務,常常需要三、四個課時才能完成,延長了教學時間。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一年級下冊開始,都以專題的形式組織教材,每個單元圍繞一個專題編排教材內容。每組課文的前面都設計了單元導語,提示學習要求和學習重點。整個單元的識字課、閱讀課、語文園地等都圍繞本組專題合理安排,將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如何才能更充分地發揮教材的特點,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最大可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據此我們確立了“小學語文單元模塊教學研究”這一微型實驗課題。力求打破以往逐篇課文講授的模式,引導學生把學習研究的重點從“篇”轉移到“單元組”,以一個單元中的數篇課文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合理組合,分為不同的小模塊,結合每一模塊進行相對獨立而有目標的學習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的理解、感悟能力和語文的實踐能力。
在一定的程度上看,課文對學生來說就是一個一個的模塊,課文的學習就是語文能力習得的過程。但是常規的教學(字詞句段篇是依序實施的),很多時候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復,很難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如果能將相關聯的內容進行重組、整合,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也許更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模塊教學強調的是學習資源的整合與生成,著眼于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強調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推進。
我們以三維目標為指導,對單元內容進行合理整合,設計了模塊教學的基本流程。
第一模塊:課前預習。初讀單元導讀,了解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根據目標自主閱讀本單元的每篇課文,利用工具書,聯系課文學習生字詞。
第二模塊:教師導讀。在教師引導下再讀單元導讀,明確本單元學習的內容、目標和重點。瀏覽整個單元的全部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課文或段落深入學習,質疑問難。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收集與本單元有關的信息與資料。
第三模塊:研習深化。采取多種形式和方法,深入體會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思想感情、結構順序、寫作方法、語言風格等,抓住重點段落、關鍵詞句,進行誦讀、理解和欣賞。
第四模塊:總結拓展。通過歸納、提煉和延伸,鞏固學習成果,進行知識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