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語言課月亮船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愛家鄉、愛祖國的熱情。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ppt、童易軟件《月亮船》、上海建筑圖片、仙女棒一個、上海宣傳片視頻、歌曲《大中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入--引起幼兒興趣師:(出示蒲公英在流淚的圖片)這是誰?它怎么了?
蒲公英為什么會哭呢?(引導幼兒自主猜測。)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故事《月亮船》,就知道蒲公英為什么哭了。
二、分段欣賞故事--知道故事情節
1、第一段:(知道蒲公英哭的原因)提問:
(1)蒲公英為什么哭了?;(蒲公英迷路了。)
(2)迷路的蒲公英碰到了誰?(好心的蟋蟀和善良的螳螂)蒲公英什么反應?
(3)蒲公英迷路了要回家,我們怎樣幫助它呢?(幼兒自由回答。)小結:原來蒲公英迷路了,很傷心很難過。
2、第二段:(知道蒲公英的家是中國)師:我們繼續聽下去,就知道誰幫助了蒲公英,是怎樣幫助的?
提問:
(1)是誰幫助了蒲公英?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月亮船在云海里飄呀飄呀,蒲公英看見了什么?仙女告訴它那叫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世界上最長的城墻--萬里長城)小結:原來蒲公英的家是中國,中國有世界上最長的城墻,萬里長城;最大的廣場,天安門;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
二、整體欣賞故事--學說世界之最1.師:我們一起來完整欣賞一下故事《月亮船》吧!你覺得故事中什么地方很好聽的!(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好聽的話)師:黃老師覺得這些話是很好聽的:月亮船在云海里飄呀飄呀!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就告訴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仙女告訴他,那叫喜馬拉雅山。
2、教師引導幼兒找好朋友,一個做蒲公英,一個做仙女,進行學說!
小結:從故事里我們知道,中國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很多世界之最,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
三、自主分享討論--我愛家鄉上海1.談談我的家鄉上海師:蒲公英的家鄉在中國,我們的家鄉在哪里呢?請小朋友互相說說我們的家鄉上海都有什么?
2、幼兒欣賞宣傳片:我愛家鄉上海師:我還帶了一段關于上海的城市宣傳片,說說你欣賞后的感受。
小結:原來我們的家鄉上海也有很多有名的地方和世界之最。
四、結束--欣賞歌曲《大中國》
師:小朋友,我們是中國的小主人,不僅要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自豪,還要從小學好本領,長大了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讓我想起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大中國》,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活動反思: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大班語言課月亮船教案篇2
一、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
2、學講故事,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掛圖8號、《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磁帶及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提問:蒲公英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有什么好辦法?
我們來聽聽蒲公英是怎么迷路的,最后,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師出示掛圖并完整講述故事《月亮船》。
提問:小朋友把小耳朵豎起來,仔細地聽一聽故事。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3、結合《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遍。
提問:蒲公英為什么哭了?
提問:好心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提問:蒲公英是怎么對仙女說的?
提問:仙女又告訴蒲公英什么?
4、完整欣賞故事錄音一遍,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5、活動延伸。
1)故事聽完了,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表演仙女和蒲公英,說說故事里它們的對話。
提問:你家住在哪里?你可以做一些介紹嗎?
《月亮船》反思
一、環節設置方面
教師開門見山地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十分認真,能夠清晰明了的回答問題。但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由于有些名詞幼兒平時很少接觸,如喜馬拉雅山,孩子們聽了兩次故事還是說不上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了解故事內容和含義,第三遍故事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復述,目的是學習故事中的一些對話和了解祖國的一些世界之最,加強對故事的熟悉程度。
二、教師組織方面
在幼兒談論自己的家園時,許多幼兒只是說出自己家在哪里,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此環節之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欣賞另外的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感受自己祖國的富強,鋪墊自豪感,激發幼兒介紹自己家鄉時的親切、熱愛的情感。
大班語言課月亮船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學前》、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x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x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啊?”
“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x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x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x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x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x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建議與提示:
可引導幼兒合作畫一幅自己家鄉的畫,并嘗試寫一寫自己家鄉的故事。
教案反思: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大班語言課月亮船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學習講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3、故事磁帶《月亮船》、音樂磁帶《劃船》。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二、 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
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七、播放劃船的音樂,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活動后反思:
本活動我首先利用兒歌導入了新課,從而引導幼兒說出兒歌中的小小的船是指月亮船。故事的欣賞,讓幼兒知道了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整個活動的開展始終圍繞活動目標來教學,通過層層的設問,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開發了幼兒的思維,為幼兒創設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幼兒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時又培養幼兒更加熱愛祖國的情感。
大班語言課月亮船教案篇5
課題:
大班語言《月亮船》
教材版本:
幼兒園建構式課程
學科、年級和冊別:
大班上冊語言《中國娃》主題
教學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學習講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習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
領略祖國秀麗山河,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思路:
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注意力容易轉移等年齡特點,將教學貫穿于游戲中,目標定位準確,教具形象直觀,難易層層遞進。
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除了要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主要采用了游戲法、觀察法、啟發式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根據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把故事《月亮船》用能制作出動畫、聲音效果的Flash軟件,以圖、文、聲、像等方式結合起來制作成課件,以輔助教學,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月亮船》;
2、故事磁帶;
3、入、退場音樂;
4、活動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教學步驟:
一、開始部分:以舞蹈“劃小船”進入活動室。
師:(隨音樂做劃小船的動作進入活動室)剛才,小朋友劃著自己的小船來到了活動室,老師這兒也有一條船,它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二、基本部分: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講述故事。
㈠播放故事磁帶,讓幼兒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傾聽后問:
故事的題目叫什么?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么?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㈡通過多媒體課件分段學習故事。
⑴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習第一段故事。
學習后問: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她睜開眼看到了什么?
討論:故事中說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
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蒲公英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誰?蒲公英是怎樣對她說的?
⑵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習第二段故事。
學習后請幼兒搶答: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太平洋)
世界上最高的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
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萬里長城大墻下的一棵小草旁)
㈢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隨背景音樂完整講述故事。
㈣學習講述故事。
請幼兒翻開活動材料,邊看圖邊講故事。
㈤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問:蒲公英的家在中國,你們的家在哪兒呢?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你們喜歡她嗎?(教師引導幼兒從名勝古跡和其發展變化來自由結伴討論,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結束部分:以舞蹈“劃小船”離開活動室
師: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附:月亮船
有一次,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風吹到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風停了,蒲公英睜開眼睛一看,啊!這是什么地方?陌生的樹,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迷路的蒲公英急得哭了。
好心的蟋蟀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蒲公英說:“不,我不聽,我要回家。”
善良的螳螂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蒲公英說:“不,我不聽,我要回家。”
天黑了,月亮升起來了,像只彎彎的小船。船上有個仙女和小白兔。仙女看見蒲公英在傷心地哭,便問:“可憐的孩子,你怎么了?”蒲公英說:“我迷路了,我要回家。”仙女和氣地問:“你的家在哪兒?”蒲公英說:“媽媽告訴我,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世界最大的海洋,那兒有最高的山,那兒有最大的廣場,那兒有最長的城墻。”仙女微笑著說:“我明白了,坐上我的船,我送你回家。”小白兔把短尾巴伸到船外,尾巴越變越長,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著兔子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月亮船在云海里飄呀飄呀,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告訴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高的山。仙女告訴他,那是喜馬拉雅山。突然,地面上出現了一片光芒。月亮船來到了萬里長城,蒲公英激動地喊了起來:“停一停,停一停,這就是我的家,我就住在長城下的一棵小草旁。”蒲公英下了船說:“再見,仙女。”“再見,孩子記住你的家叫中國……”仙女說著,駕著月亮船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