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收獲了知識作文450字篇一
爸爸給我買了一串,吃到嘴里又酸又甜。我心想:“我們家怎么做不出這么好吃的糖葫蘆呢?”
晚上,打開電視,里面正在放如何做老北京糖葫蘆的節目。我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老師開講了:第一步是如何把山楂核取出來。先用小刀把山楂的頂部刁一個小洞,然后在山楂的中部橫割一刀,就看到山楂核了,用小刀輕輕一挑就出來了。第二步,將山楂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串起來,然后開始熬糖水,糖和水的比例是三比一。哦,原來糖和水之間還有比例呀!看來做什么都要有一定的方法哦!等到糖水冒泡了,就可以關火了!第三步,把串好的糖葫蘆在糖水里轉三圈,放在撒了水的菜板上,香甜可口的糖葫蘆就做好了!
我央求媽媽到超市買來了山楂,迫不及待地想一試身手!
按照老師的做法,我先取山楂核,哎呀,山楂是脆的,我用力過猛,在挑核時把山楂弄成兩半了!到第三個的時候,才完整地把核取出來了!忙乎了十多分鐘,我才弄好了十個取了核的山楂!接著,我開始熬糖水,我放了十二瓢糖、四瓢水,不一會兒就咕嚕咕嚕地冒泡了,金黃色糖水的香甜味散發到空氣中,真誘人啊!我用牙簽串起山楂放到糖水里,好像糖水少了點吔!我連忙用筷子夾著山楂在糖水里打滾后放到菜板上冷卻!不一會兒,我開始品嘗戰利品了!雖然沒有外面賣的好看,但吃到嘴里還是甜絲絲的,因為我收獲了知識!
收獲了知識作文450字篇二
今天,我在吳老師身上收獲了很多知識,讓我受益無窮!
吳老師和我們說得是分解事物法。
分解事物法是一種寫作的方法,你知道什么事分解事物法嗎?哈哈,不知道吧,告訴你吧,分解事物法是把,某一事物的整體按照一定的順序分成若干部分,一部分地去寫,使寫出的文章既具體又有條理。這回你明白了嗎?
老師不僅僅和我們說這個,老師還舉例說西瓜用分解事物法怎么寫,人用分解事物法怎么寫......太爽了!以后我不怕寫記敘文了!
你知道嗎,今天,我還收獲了快樂哦!
今天,吳老師還和我們說了一個笑話,是關于西瓜的。老師小時候也很喜歡吃西瓜,她的媽媽看見她吃得那么快,就和她開了個玩笑,說:“小心一點啊,等一下吃下了西瓜核,頭頂就會生西瓜啊!”老師那時候怕得一天夏天都不敢吃西瓜。哈哈,你說逗不逗?
今天我既收獲到了知識,又收獲了快樂,真是人生“二大好使啊!”
收獲了知識作文450字篇三
從科學課中,我知道了根據“夏天下雷陣雨之前泥鰍會冒出水面”可預測天氣變化,同時,我也聯想到夏天時,在下雨前,魚塘或河道中我也常看到出現“河泛”現象(就是魚都浮到水面上),這難道與夏天天氣熱、溫度高、水中缺氧有關嗎?為了徹底搞個明白,我對“下雨前魚兒會為什么冒出水面?”進行了認真的探究。
首先,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我認真做了實驗。我用三只燒杯,里面各裝了200ml水,第一杯不加熱,第二杯放在酒精燈上加熱到42℃時,然后放在那兒讓它自然冷卻,第三杯水加熱到沸騰,然后冷卻。在加熱過程中我發現水溫達到55℃時,杯壁和杯底出現少量的冒泡現象,說明水中的氣體開始待不住了。當加熱到75℃時,開始迅速冒泡。當這三杯水冷卻到室溫時,我在杯中各放入兩條小金魚,我看到,第一、二杯中的金魚自由自在地游動著,第三杯中的兩條金魚,把嘴伸出水面不停地吞煙,一個多小時以后這兩條金魚先后死去,說明第三杯水中缺少氧氣。
但夏天的氣溫一般不超過40℃,水溫就更低了。因此,我認為夏天的高溫還不是氧氣在水中待不住的主要原因。為此,我又進行了探究。通過反復觀察和翻閱科技書籍以及網上查閱科技資料等,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夏天的水溫非常適宜水中的微生物繁殖,水中的微生物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氣。
2、夏天的氣壓低,特別是下雷陣雨之前,氣壓更低。夏天,水從大氣中獲得補充的氧氣就少,在雷陣雨前就更少,水中的氣體(包括氧氣)要跑一些到空氣中去。雷陣雨之前,魚兒常常跳出水面,就是因為低氣壓使水缺氧的緣故。
因此,我認為:夏天水中的各類生物新陳代謝旺盛、耗氧增加和氣壓偏低才是造成水中缺氧的最主要原因,而不是夏天高溫(因為它沒有高過55℃)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