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喚醒護理讀后感800字 喚醒護理讀后感題目篇一
而在本書的開頭,教授就指出了我們現任的護理模式所存在的缺陷。這些缺陷導致了病人的病情被延誤,導致了病人在治療期間發生了重大的并發癥,導致了病人的預后變差,導致了病人病愈后的生活質量下降。綜上的所有原因,致使現在的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造成這些缺陷的正是現今的醫療模式——病本位的醫療模式。
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南丁格爾的誓言始終銘記在心,“終身純潔,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勿為有損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藥;慎守病人家務及秘密,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而臨床不比理論,咱們每天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每次的加藥,每次的換水,每次的靜脈輸液,甚至于每次的交流,都需認真對待,每個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整個護理團隊,是整個護理團隊的核心。面對越來越激烈的醫患矛盾,醫療制度的改革已經迫不及待了。代替病本位的護理模式的是人本位的護理模式。
在現實的工作中,我們怎樣把人本位護理模式融入其中?我覺得有以下做法:
我們護士要竟可能的幫助患者,在護理上做好“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盡可能的為患者謀利。以病人為中心是指在思想觀念和醫療行為上,處處為病人著想,一切活動都把病人放在首位。比如我們為病人提供生活護理,就像書中提到的這不是簡單的洗頭、洗腳,而是我們在病人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時候鼓勵病人自己動手,在病人沒有生活能力的時候,協助其完成。在通過做生活護理時,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減少病情了解滯后的發生。人本位護理相較于病本位護理更加的注重了病人的情感,心理,身體的功能恢復對病人的影響。我們在為病人提供治療的時候要多注意病人情感,心理上的變化,及時發現病人心理上的變化。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美好、善意、熱情的語言可以使病人感到溫暖。我們可以通過多跟病人交流,運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增加病人對自己疾病的認識,增加他戰勝疾病的信心。我們工作中面對的是身心處于痛苦狀態的病人,要帶著關心、愛護、體貼之情去進行護理。相信只要我們用心付出,回報我們的同樣是病人用心的對待。
要以患者為中心,關注人、關心人,重視人的個性,真正做到把人當做人,而不是疾病的附屬軀體。事實上,在醫療界開展以人為本的治療理念,早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人本主義學家卡爾。羅杰斯就提出了。羅杰斯認為,人人都有一種成長、發展的潛能。也就是說,人人都有積極向上的自然傾向。將人本管理的理念引入醫院管理實踐中,理解醫療執業的特點,尊重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給予醫護人員更多的理解、尊重、支持和人文關懷。第四:繼續大力開展優質護理工程。張中南教授的《喚醒護理》提到的“整體護理”“優質護理”包括心理護理、治療處理、生活護理、教育指導。這種護理模式完美的詮釋了“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為此,一名優秀的護士,首先要能站在病人的立場,學會為他們著想,關心、體貼病人,用嫻熟的技術和優良的服務為患者清除病痛。利用自己的知識,幫助解決病人心中的疑慮,告知疾病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提高在病人心中的位置,讓病人相信你可以協助醫生治療她們的病,得到尊重,從而也就減少了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真正領會張中南教授的護理思想,重拾人們對護理工作者的尊敬,讓護理事業真正得到發展,讓護理工作者快樂工作,安全工作,用心工作!
喚醒護理讀后感800字 喚醒護理讀后感題目篇二
近日,經護理部領導推薦,認真閱讀了《喚醒護理》一書,很有感觸。她不是教科書,卻有著教科書的精髓;她不是制度規范,卻是制度規范的標準和依據;她不能被生搬硬套,而應理解后再去創造。
不知不覺在急診科已經有一年多了,學到的不僅僅只是規章制度,不僅僅只是專業知識規范操作,學的到的還有為人處世。想起實習的時候,每天就是簡簡單單的配藥打針,并沒有學習過多的專業專科知識,實習八個月連留置針的操作都不會,也不會意識到三查八對核心制度的重要性,對于突發的緊急情況也只是手忙腳亂,面對病人的詢問更是支支吾吾,來到急診科近半年的時間,才知道以前學到的連皮毛都算不上吧。
最開始來急診科在輸液室上班,才知道遠遠不是打針配藥這么簡單,從最基本的各種藥物皮試液的配置,到小兒輸液藥物的各種給藥量的計算,從陌生到熟悉,從最初的不敢上手到現在得心應手,以前可以上手的都是成人輸液,在老師的教導和鼓勵下,從正確進針的手法開始,慢慢的嘗試一些兒童的輸液,謝謝老師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悉心的指導。
后來輪轉到急診搶救班跟班。在護士長和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從以前只懂得一個留置針的封管沖管,到現在可以自己動手去穿刺。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留置針穿刺成功的情景,患者是一個七十幾歲的老爺爺,血管的彈性也不是特別好,記得當時在排空氣的時候出了一手心的汗,我盡量讓自己平靜下來,扎好止血帶后,想起老師教的如何選血管如何使用留置針推送針芯,就這樣,成功穿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個留置針,感覺是比較順利的,當時也是如釋重負。
醫院建立了“胸痛中心”以后,真的是受益匪淺,以前只是簡簡單單的知曉心電圖機的操作方法,簡簡單單的知曉“心臟病”這個統稱,后來老師耐心的教導下,才知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人是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知曉了如何將“心臟病”這個統稱細化,遇到“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的病人如何處理,從畏畏縮縮到現在可以得心應手,記得接到第一個這類型的病人后,記住老師教會的,在患者的左臂建立了靜脈通道,根據醫囑給予了一包準備好的藥嚼服并行心電監護隨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的情況,在醫生與家屬的談話下,同意了手術,直接把病人送到了導管室,病人做了急診pci,手術非常成功,懸著的一顆心也放了下來。記得還有次出診,也是接到電話說是胸痛的病人,急救團隊來到當地衛生院,患者主訴前胸和后背疼痛厲害,當時第一反應想起老師說的主動脈夾層的一個疼痛的癥狀,準備給病人做心電圖的時候,發現患者腰部有類似皰疹一樣的疹子,記得老師講過要區分帶狀皰疹與主動脈夾層,快速給患者做了心電圖以后將患者送到了醫院,過后查看了患者的住院記錄,確實是一個帶狀皰疹,這個時候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學以致用,真正體會到了不斷的學習、不斷成長的含義。
在急診科,我學習到的不僅僅只是專業上面的知識,還有為人處世,現在醫患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醫院提倡人本位護理,我一直記得護士長說過的一句話,任何時候都要換位思考,記得護士長用一個洗胃的病人作比方,一個指頭粗的胃管從你的鼻子里面進去,有時候病人不太配合我們就不太耐煩,設身處地換位思考,那么粗的胃管進去了病人是有多難受才會那樣掙扎,有時候說病人不理解護士,其實不是所有的病人所有的家屬都是不講道理的,一直牢記護士長的這句話“學會換位思考”,有時候安撫病人的心靈比治愈病人的傷口其實更容易換來人心。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爛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疼痛,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讀到冰心的這段話,很感動。如果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讓病痛者減輕痛苦,點燃生命的希望,讓生命在最后的完結時刻,能夠有尊嚴安詳地離去,我感到所從事的護理事業的偉大和崇高,也明白了護理事業的真正本質,那就是維護生命尊嚴,守護生命,關愛生命。
最后,我想說,《喚醒護理》就像一位和藹的老師,她耐心的教會我如何與病人相處,逐步的讓我領會到只有發自內心的主動為病人服務,才能使我們和病人都快樂,才能真正提高護理質量。我體會到,《喚醒護理》就像是引領著我不斷前進的啟明星。我相信,有了她的陪伴,我會成長的更好!讓我們在《喚醒護理》核心精髓的指引下,快樂工作,安全工作,用心工作……
喚醒護理讀后感800字 喚醒護理讀后感題目篇三
很遺憾我是以“非情愿”的方式讀到《喚醒護理》這本書,現如今非常慶幸自己讀了這本書,也很榮幸有這次“非情愿”的機會學習。本書的開篇便有個直擊心靈的問題“護理的作用是什么?”,我不禁沉思,從業兩三年我從未想過類似的問題。起初我學習護理專業也并非自愿,只是源于各種機緣巧合的方式下學習,做事各個方面也是覺得做好本分就行。
讀了《喚醒護理》讓人豁然開朗,本書一針見血的指出護理上的五大缺陷:護理人員數量不足、過度治療占用時間、專業技能差強人意、護士積極性受挫等。作為剛入職幾年的精神科護士,很多方面是自身努力沒有辦法改變的,而能變的`就是對自身問題去改進、提高。
首先,努力提高專業技能。精神科專科護士很多專業技能都不如綜合性醫院,這是我剛入醫院的第一感覺。各有所長,精神科擅長精神科的病情觀察,卻也對其他方面的病情觀察有所缺陷,就算觀察到可能知識盲區也并不知曉怎樣護理,加強自身理論的學習是作為護理人員一直應該做的事情。
其次,盡快轉變護理觀念,并主動觀察、善于觀察。什么是真正的護理,本書給出解答。人本位整體護理如此重要!形象地講,其意義與作用就是讓護士成為醫生的哨兵。她們就像戰斗中的偵察兵,不是主力作戰部隊,卻可以發現敵情,防患于未然。她們也是病人的守護神,時刻看護著病人,及時發現問題。這就說明病情的觀察尤為重要,可以有個超前思維做好預防及時給予處理,防止病情的加重。之前科室有位體重100公斤患者,每天夜里睡眠期間她常會不定時地自己坐起呼吸再睡覺,有位護士查房發現該患者是在咳嗽、有痰不適,就及時報告醫生,后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止咳治療,患者睡眠改善明顯。假設護士只是常規巡視患者睡眠動態,未觀察到患者有痰咳不出的特殊情況,很有可能該患者會發生痰窒息的意外。
最后,需擁有同理心、同情心。與其說讀《喚醒護理》有感,我更覺得像是自我反省,反省我自身的不足,反省自己工作中是否有做到像書中所說要有同理心、同情心。引用書中的話:“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爛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疼痛,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曾經看過一則新聞,某醫院icu護士為了解病人吸痰及氣管插管的痛苦,親自讓醫生給予氣插,為的就是設身處地的感受病人的痛苦,提供患者更好的服務。
護理面對的是人,從業道路肯定有困難和變化,更有考驗和承擔。我們作為護士要學的、要改變的有很多,但我相信,為患者健康服務的護理道路將是一片光明的。
喚醒護理讀后感800字 喚醒護理讀后感題目篇四
鑒于近幾年來不斷升級的醫患關系,年初,衛生系統啟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其宗旨就是通過改革現有的護理模式,履行護理職責,提高護理水平,為就醫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從而達到讓就醫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放心、醫患矛盾緩解的目標任務。
而當今醫療護理的現狀是:病人的生活照顧幾乎完全交給病人家屬或護工,護士的工作變成了簡單的打針輪流和日常處置,以及對生命體征的觀察。在護理過程中,因護士只執行醫生的醫囑,別的基本上一概不管,缺乏主動有效的溝通,從而導致病情了解滯后,教育指導缺位,病人康復延遲,醫患關系升級,最終各方皆不滿意的惡性循環。
那么,作為一名護理工作人員,也是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主體,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做,以防患或降低上述問題的產生,從而實現我們作為一名護理工作人員的從事護理工作的價值呢?
南丁格爾誓言告訴我們,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我們要純潔自愛,要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勿為有損之事,務謀病者之福利。
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優質護理,因為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優質護理,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去實施。張中南老師的《喚醒護理》這本書中指出,優質的護理其實就是以人人本位的整體護理,它不僅僅包括現行“病本位”護理模式下的醫療處置護理和生活護理,還包括病人的心理護理和教育指導。
在明白了什么是優質護理后,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實施呢?結合我自己來說,作為一名婦產科助產護士,我主要從事助產工作。助產工作主要分為產前、產中及產后護理三大部分。產前工作主要在產房完成,在護理工作中怎么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心理護理和教育指導,以避免產婦及家屬產生焦躁心理和一些不好的現象,通過自己的護理行為,緩解對方病人的無助、焦慮和恐慌心理,做好護理記錄,最終讓孕婦順利生產,產后如何繼續關注,給產婦帶去春風暖日般的關懷直至對方出院,然后事后針對自己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積極檢討改進,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護理水平。
作為一名護理工作人員,護理工作的好壞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其家庭的幸福與否,只有在護理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為病人著想,積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才能夠實現南丁格爾所說的為病人之福利,才能夠實現和諧的醫患關系,才能夠實現白衣天使的使命,才不負我們當初選擇從事護理行業的初衷!
喚醒護理讀后感800字 喚醒護理讀后感題目篇五
從事護理工作近三十年,在忙碌的工作中,經常會捫心自問,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條條框框越來越多,可為什么現在的病人卻越來越難“伺候”?醫患矛盾越來越激烈?大家都在感嘆,醫護工作不好做。
經醫院護理部推薦,有幸拜讀了張中南教授所著《喚醒護理》一書,讀后讓我感覺豁然開朗,猶如茫茫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給我們的護理事業指引了一條光明大道。《喚醒護理》這本書主要給了我三個方面的啟示:
作為一名稱職的護理人員,對病人的關心與體貼都體現在細微的動作中,如:觸摸病人的額頭、幫病人掖一下被角、倒杯熱水等都可以溫暖患者的心。我們和患者的每一次溝通都可以起到教育指導的作用,而看似平常的聊家常也可以拉近醫患關系,也是了解病情心理的有效時機。我們常常抱怨治療處置工作占用了我們的大部分時間,沒有精力去做心理護理,教育指導,生活護理。其實這些工作無處不在,無時不可,在治療處置的過程中,為患者減少痛苦和煩惱,帶給他們更多的幸福和快樂就是我們每一個護理工作的使命。
南丁格爾誓言告訴我們,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我們要純潔自愛,要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勿為有損之事,勿謀病者之福利。
例如:工作中,一個善意的微笑,一聲溫柔的感謝,一句體貼的問候,都是優質服務的體現。當患者一個個痛苦的來,又一個個健康的走,雖然每天留下的是一身疲憊,但再苦再累也不會改變我們服務的志向,因為我們有優秀楷模,有堅定的信念,有南丁格爾精神。我們作為護士能夠繼承南丁格爾的事業,心中充滿著前所未有的豪情!
還記得,一位年輕護士為病人掛水時候聞到異味,想掀開被子為她清理分泌物,她卻大聲制止。這時,護士意識到病房門沒關。雖然門外沒有男性病人,但是老太太依舊要求必須關門。護士離開時,老人家微笑著說:謝謝你。這讓護士既內疚,又感動。尊重是相互的,每一位患者心理都是脆弱的,這都需要我們去關懷。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甚至靜靜地傾聽,都可能讓病患心有所動。
護士姐妹們,古人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我們能夠通過日常的工作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病痛,理應為之自豪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