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優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援疆醫生工作總結500字 援疆醫生工作匯報篇一
——淮安援疆醫生紀事 □通訊員 蔣洪揚
醫術精湛的心內科醫生鮑智
鮑智現掛職七師醫院副院長,他來自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心內科醫生,是參加衛生部組織的第一批介入資質培訓而獲得起搏和導管消融介入資質的淮安市第一人,也是淮安市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實施起搏器+導管消融手術的知名專家。
鮑智自參加醫療援疆以來,堅持把七師醫院當做實現人生價值新舞臺,把發揮技術特長、為七師患者造福當做事業新起點,全力以赴投入醫療工作。作為副院長,他結合七師醫院實際情況,把淮安三甲醫院的管理模式,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地引入該院,著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該院相關制度;作為醫生,他以患者滿意為目標,堅持把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當做第一要務,把給患者提供最科學、最嚴謹、最可靠的治療服務當做第一追求。
今年4月,一個老年患者突發心臟病入院求治,神智已處于昏迷狀態,必須馬上進行手術治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鮑智一面沉著冷靜地指揮醫務人員準備手術,一面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病人做了認真全面地檢查,確定了最優手術方案,隨即組織指導醫務人員展開積極救治,鮑智決定,其中的導管消融手術由自己親手完成。當時患者發生異常、快速的心律失常,他認真對患者進行心內電生理檢查,從下肢的腹部等外周大血管經皮穿刺,插入特殊的電極導管至心腔內不同部位,采用程序刺激方式,準確找出了引發心律失常的位置,然后通過下肢的股靜脈或股動脈進入消融導管到該病灶部位,釋放射頻能量,使病灶組織干涸、凝固、碳化,達到了根治的目的。由于手術及時、成功,患者轉危為安。
來到七師醫院以后,鮑智已參與組織和指導重要手術百余例,每月參加介入手術30余臺,其中獨立做導管消融手術近10例,僅此一項便為醫院增收數萬元,更重要的是,他健全了心內科治療結構,使得該院可以做更全面的心腦血管手術。
帶病堅持工作的醫生鄧杰林
“22床股骨頸骨折的王老爹能下床走路了嗎?19床玩雙杠骨折的小孫臂部固定恢復得怎樣?”躺在床上、剛剛從手術后的麻醉中醒來的鄧杰林醫生一一問道,同時對第二天準備手術病人的治療方案作了安排。
鄧杰林是淮安市二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根據組織安排,掛職七師醫院骨科主任。來七師后,他一頭扎入工作,坐門診接診、巡病區查房、組織醫生會診、上手術臺做手術、撰寫醫囑和患者檔案、指導年輕醫生工作等,忙得不亦樂乎。
上月中旬,因連續勞累,加上來疆后飲食習慣的差異,工作生活上的時差沒有完全適應等,鄧杰林病了,突發急性肛周膿腫,肛周疼痛劇烈,坐不住、站不直,即使睡著也疼痛難忍。起初,鄧杰林沒把它當回事,以為挺一挺就能過去,打了點滴疼痛稍有緩解,又投入工作。可病不由人,他的病情發展迅速,只得立即住院,進行手術治療。住院期間,鄧杰林也沒歇下來,他關注病人的病情,查看科室醫生的治療方案,對年輕醫生給予指導;病情稍有好轉,便硬撐著到各病室查房,參與病人的手術治療。一般此類病人創口愈合需3~4周,可鄧杰林術后一周便要求出院,在術后第10天便正常上班,上不了一天就上半天,站不了手術臺就指導其他醫生做。有同志勸他多休息,待完全恢復了再上班,可鄧杰林說:“我來新疆是來做事的,不是來休息的,如果我休息,就會有更多的人不能享受休息或不能好好休息!”樸實無華的語言,反映的卻是鄧杰林醫生強烈的政治責任感、火一般的工作熱情和全心全意為七師患者服務的一顆滾燙的心!
據了解,在七師醫院,由鄧杰林主刀或參與指導的手術200余例,對近百個疑難病癥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所主持和參與的治療都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得到了醫院領導、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評。
患者心中的好醫生黃文忠
“黃醫生,您真是我的恩人哪!”一位王姓患者緊緊拉著黃文忠醫生的手充滿感激地說。這動人的一幕日前發生在131團醫院精神科病房。
不久前,該患者到黃文忠醫生所在醫院治療,黃文忠仔細詢問病情后,認為該患者為心理因素所致惡劣心境,決定給予ssris類藥物治療,同時配合心理治療。在黃文忠的悉心治療下,多方求治不愈、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的病情很快好轉并獲得完全緩解。患者見人就說:“是黃醫生治好了我的病,他是我的恩人。”該患者不僅看好了病,同時因心理治療得當,使患者重新樹立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今年4月中旬,一位病人因不規則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后出現“惡性綜合癥”,情況緊急,如不及時處理可能危及生命。正在吃午飯的黃文忠立即放下飯碗,在最短時間內趕到急診科參加搶救。當時患者已出現高熱、意識障礙、肌肉緊張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癥狀,身上還因個人衛生意識不強、出汗太多發出陣陣酸臭,但黃文忠毫不嫌棄,有條不紊地組織檢查治療,因搶救及時,施治得當,患者很快轉危為安。
幾個月來,黃文忠已接治病人近200例,出診病人10多例,同近百個需長期治療的患者保持聯系。
在全力為患者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作為131團醫院掛職副院長,黃文忠積極建言獻策。組織實施人才培養計劃,建議購置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儀,引進先進治療方法等;黃文忠在全院開展了一系列有關精神疾病診療和國際、國內相關醫學發展最新動態講座,提供電子版圖書和醫學光盤,充實了掛職醫院的臨床教學課件,促進了該院醫療技術水平的整體提升。
援疆醫生工作總結500字 援疆醫生工作匯報篇二
《援疆醫生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親愛的援友們:
大家好!我叫李穎,是地直醫療隊的一名醫生。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心中的北京援疆精神》。
最近我們在討論,什么是北京援疆精神。有人說是忠誠奉獻,有人說是真情實干,還有人說是團結堅韌,大愛無疆……我也在一樁樁往事中尋找答案。
記得那是一個初冬的凌晨,京和大廈已經進入熟睡模式。突然,一陣急促的電話鈴劃破了夜的寂靜。
原來,就在前一天,皮山縣一位村民被樹枝扎傷,縣醫院建議轉到烏魯木齊,但高昂的路費,讓家屬絕望了。就在他們準備放棄的時候,有人說,地區醫院有北京專家。
就這樣,病人和家屬抱著最后一絲希望輾轉數百公里連夜趕到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到達時已是凌晨一點。
接到求助電話,王榮杰領隊立即通知相關專業的醫生組成了急救小組,并親自帶隊火速趕往醫院。
此時的病人頭疼劇烈,不斷地嘔吐,左眼被樹枝扎得血肉模糊,脖子上還有兩道深深的傷口,暴露著骨頭和氣管。
ct顯示,一段樹枝緊挨著大動脈從左眼眶直接刺進了腦組織;如果手術取樹枝,大出血甚至猝死的風險非常大;而病人偏
- 1 -
胖,加上頸部外傷,連麻醉氣管插管都有難度;此外,傷口暴露了十幾個小時,感染的風險也很大。
面對這重重困難,北京專家沒有退縮。凌晨三點,無影燈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開始了。穿刺、麻醉、插管、消毒、鋪巾、開顱……一切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手術室里非常安靜,只有監護儀的滴滴聲和手術器械的碰撞聲。
就這樣過去了四個多小時,手術也進入一個關鍵階段。韓利江醫生在顯微鏡下小心地分開樹枝周圍的腦組織保護著大血管,劉衛華醫生則夾住了樹枝的眼眶端,只見她輕輕晃動,并順著樹枝刺入的方向慢慢地往外拽。1cm,2cm……眼看著拇指粗的樹枝從病人的眼眶里一點點地往外挪,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因為成功了可能挽救生命,但失敗了,不僅前功盡棄,甚至是陰陽兩隔。
短短的5秒像過了一個世紀。當12cm長的樹枝從病人的眼球旁被完整地拽出來,并且沒有大出血,所有人才長出了一口氣。
上午11點35分,手術結束了,病人轉危為安,眼球也奇跡般地保住了。從凌晨3點到11點35分,時間過去了將近9個小時。看著家屬流下的喜悅和感激的淚水,所有辛苦和付出,值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發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們地直醫療隊!重大交通事故急救,危重病人搶救,疑難雜癥的多專家會診……不分時間,隨叫隨到!
- 2 -
九個多月來,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掛職院長阮軍忠為醫院的發展獻計獻策;成超、田昊、劉雨聲填補了一項又一項手術空白;王軒、伍燕兵、軍凱、小春帶領科室開展了一項又一項新技術;掛職傳染病院的胡兆元、陳雁、楊帆、連慶在艱苦的環境中自己創造條件開展工作;宗祥龍的教學查房在外科系統被樹為標桿;本厚帶著整個科室實現了科研零的突破;還有曙光、師磊常常因為手術錯過飯點;伊力夏提已是第二次援疆……
我們也從醫院、指揮部走進了兩市三縣、武警部隊、廣播電臺……通過義診、講座、廣播等形式把健康知識送到了千家萬戶。
最讓我高興的是,我們跟維吾爾族同胞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大家相互學習語言,一起吃抓飯、干農活,一起跳新疆舞、過古爾邦節……歡聲笑語中,心與心貼近了。我們還發動首都社會力量為結親對象和貧困戶捐贈衣物,搭建了首善之都與和田地區的愛心橋梁。
什么是北京援疆精神?我想,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奉獻,真情實干!更重要的是,援疆精神是擼起袖子加油干出來的!當維吾爾族老鄉豎著大拇指說“北京專家,亞克西”的時候,一種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因為我們代表著北京,我們在用行動展現援疆精神!
- 3 -
謝謝大家!
- 4 -
援疆醫生工作總結500字 援疆醫生工作匯報篇三
醫生援疆個人工作總結
我還記得30年前當我還是一名中學生的時候,恰逢改革開放之初,全國掀起了開發大西北,援助新疆的活動,憑著懵懂少年的無知也喊出了我也要去新疆的聲音。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現在我已在新疆工作近9個月的時間了,還未來得及好好體會,還想再做深入的了解,卻要和新疆說再見了。雖然時間短暫,但這一段時光已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并將深深的痕跡雕刻在我的心頭,銘記在我的記憶之中。
回顧一路走來的這幾月,我想說自己在心靈上得到了凈化,思想上得到了升華,經歷上得到了豐富,個人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新疆工作的幾月對于自己來說更多地是鍛煉和成長,是人生的一次修行,一次歷練,一次精神蛻變的良機。
一、思想上得到升華,體會到了援疆的重要
為響應國家的號召,當中組部的任務下達到我校的時候,我積極報名參加援疆工作,但對援疆的理解只是認為是簡單的技術幫扶。當我踏上新疆這片廣闊無垠的土地時,我就明白,援疆不只是在專業上對口的支援,更是維持國土完整,維持國家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加深民族了解,反對三股勢力,防止恐怖邪教勢力的有效措施。走進新疆才知道中國之大,車行千里,仍在新疆境內徘徊,反復查閱歷史,回味歷史,明白烏孫古國,樓蘭古國、高昌古國等等一系列的西域古國其實就在自己目前所處的土地之上,歷史的變遷延續,這里早已成了中國960萬平方公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片土地上,世代居住著多民族的人民,大家共同維持著這片土地的繁榮與穩定,世代居住在這里的維吾爾、哈薩克、蒙古、回、柯爾克孜、滿、錫伯、達斡爾、俄羅斯等民族勇敢勤勞,善良淳樸,大家和諧相處。
歷史的原因,新疆仍然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個別地方經濟落后、教育資源匱乏、醫療服務缺乏,這些都成為三股勢力的可乘之機,為徹底消除這些隱患,提高廣大新疆人民的教育生活、醫療水平,發展經濟,國家組織了大量的援疆干部奔赴新疆參與當地的各項工作之中,作為一名醫務人員能夠參與這樣一個偉大的工程,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也是無上的榮譽,雖然要克服一些個人的困難,但相對于國家的需要,這些都不算什么,能夠維護國家的安定,維持新疆的長治久安,個人的犧牲都是值得的。思想上的提高與升華使自己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援疆工作。
二、竭盡所能 以技術服務新疆
1、參與科室管理,不斷提高科室工作能力
剛到科室工作后,即被任命為重癥醫學科的副主任,在科室主任楊峰的幫助下,對科室進行了初步的了解,對科室的運行狀況及運行模式有所掌握,發現科室在重癥患者的血糖管理方面還有待提高,經過與楊主任商議,在護士長的支持下,先為全科的人員做了關于血糖控制的學術講座,并制定了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的具體流程,實施于臨床,經過近幾個月的運行,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未再有低血糖時間和極高血糖事件的發生,保證了患者的安全。春節剛過,科室主任楊主任因個人原因提出休息。在院領導的安排下,由我暫時負責了科室的工作及具體事務。通過前一段時間對科室情況的了解,我和科里的主要同志商議后認為科室工作無論人員如何變化,但醫療第一位、患者第一位的理念不能改變,由于icu患者的特殊性,在科室反復強調患者安全、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作風,加強醫患溝通意識,同時針對科室同事的不同特點,充分發揮每個同事的優點,保證、促進科室的工作有序、安全的進行。
2、參與查房、值班、搶救危重患者及會診等工作
由于科室人員進修、休假等因素,值班的人員減少,我又參與了科室二線的值班工作同時分管一組病人,具體參與患者的查房和醫療工作,在這一段時間里,先后成功救治了兩例術后并發嚴重感染,呼吸衰竭及兩例ards的重癥患者,1例垂體瘤術后并發腦水腫、低鈉血癥、昏迷呼吸衰竭的患者,以及成功確診一例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和一例在外院輾轉多次盆腔包塊待查患者,經詳細查體和完善各項檢查結果最終確診為乙狀結腸癌穿孔局部膿腫包裹,經聯系外科,給予患者積極手術治療,已轉出重癥監護病房進行后續治療。
除了查房值班之外,還參與了醫院危重患者的會診及一些圍手術期患者的會診任務,會診患者200余例,還參與疑難危重患者的術中監測及處理,一例卵巢巨大囊腫蒂扭轉,既往有心肌梗死冠脈支架植入術,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經過積極給予術前準備后,手術中全程參與監護,成功完成了手術及術后的治療,安全轉出icu。
3、參與醫院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教學
及科室的業務培訓授課 根據醫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安排,為全院規范化培訓的醫師進行了心肺復蘇指南的培訓課程,從指南的制定,發展歷史及2010年指南的更新要點均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并參與了對住院醫師心肺復蘇考試的監考工作。在臨床工作中與科室主要同事商量,密切配合,發現科室的醫務人員在呼吸機使用等一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為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能力,加強科室的梯隊建設,針對每周臨床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在周會上提出,并堅持每周五進行業務學習,給科室醫護人員進行重癥領域的基本知識及最新進展的學習,包括從呼吸機的使用,呼吸衰竭的機械通氣模式的調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進展等各個方面進行講解,從而提高科室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
4、積極參與科研基金標書的申請和文章的撰寫
援疆期間正好趕上國科金的申報工作,為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及科室人員的科研能力,結合自己的工作基礎和主要的研究方向,領導科室人員參與,撰寫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標書并積極申報,除此之外,還將之前的部分工作進行總結,撰寫了1篇論文已投稿,目前處于審稿階段。
指導科室人員進行科研基金的申請,從思路到課題的設計,指導科室楊立新醫生完成了自治區自然基金《圍術期肺保護性通氣策略預防食管癌術后ards發生的研究》的撰寫,并對基金的完善提出了相應的意見。
5、參與疆內重癥醫學領域的學術活動,推動新技術的開展 在援疆期間,與疆內重癥醫學的同行保持良好的交往,積極參與疆內重癥醫學領域的學術活動,先后在自治區人民醫院舉辦的重癥醫學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和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辦的西部icu發展與協作論壇上做了低鈉血癥的診斷和處理指南、crrt的抗凝應用、crrt期間抗生素的調整等講座,并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麻醉科舉辦的學習班上做了圍手術期肺保護通氣策略應用的學術講座,受到了聽眾的歡迎。
在援疆期間,積極推動新醫療新技術的開展,協助科室人員開展了crrt期間枸櫞酸抗凝的應用,從而解決了一部分出血高危患者crrt期間抗凝導致出血的難題,擴大了crrt的適用范圍。同時指導科室醫生開展ards患者肺保護性通氣策略的實施,提高了ards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時光轉瞬即逝,自己的援疆工作即將結束,雖然這一段的工作結束了,但援疆的情懷將永留心底,可以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援疆,不懈的前行。感謝近一年來新疆腫瘤醫院的領導、同事、朋友們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祝愿腫瘤醫院不斷前行,不斷發展,成為新疆地區服務全疆人民的最可信賴的腫瘤專科區域診療中心。祝新疆社會永遠安定,人民生活富足安康,全疆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共建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