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不完的大書》評課稿 讀不完的大書聽課評課篇一
前三個問題我主要是想讓對課文內容有個整體的印象,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然后我就直接帶著學生讀第一自然段了,過渡語“為什么說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卻沒有說,應該讓學生走進課文去看看作者為什么說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
第一自然段,我抓了三個詞語,讀書要用眼睛去體驗和感受,所以第一個詞語“尋找”。讀書要用心去體會,找到詞語“沉思”和“遐想”。那遐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學生說不準確,只能說到在心里去想,所以我讓孩子們去查一下字典,“遐”是遠的意思,悠遠的思索或想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我應該讓學生用這個詞語造句。另外,這個自然段“不僅……還……”也應該讓學生仿寫。我只關注了基本知識,語文素養沒有進行訓練。
第二自然段主要問題:動物的表現是什么?有什么遐想?
第三自然段主要抓“有趣”二字。但是我僅僅是讓學生讀了,卻沒有讓學生說出哪里有趣。有趣的是什么?
第四自然段應該仿寫句子,我沒有仿寫。只說了果子的味道。
第五自然段應該讓學生想象棕櫚樹倒映在池塘水中的美麗。引導學生想象大自然的美,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
兩個課時,太多的內容沒有顧及到,課后主題的小練筆也沒有寫,課堂應該再緊湊一些,提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有連貫性,有順序性,尤其是在細讀課文的時候。
《讀不完的大書》評課稿 讀不完的大書聽課評課篇二
今天,是第四屆名師工作室成立以來,開展的第一次活動。活動當天,大雨瓢潑,但也阻擋不了我無比激動的心情。這一次活動是中年段閱讀教學研討,課例展示是由張灣中心小學趙涵娜老師執教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讀不完的大書》,聽完了這節課,恒大綠洲小學的全體成員進行研討,最后陳芬老師進行點評,讓我獲益匪淺,解決了我前段時間參加第一屆語文素養比賽在《朱德的扁擔》教學中一直困擾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有效的讀。我真的感覺聽這樣一堂高質量的展示課能夠讓我迅速的成長,這也讓我第一次嘗到了名師活動工作室的“甜頭”。
趙涵娜老師整個教學設計抓準了教學目標,也告訴了我們定目標就是將單元導語和課后習題結合起來,要整單元的備課,確定目標。比如這一次《讀不完的大書》基礎目標是引導學生會寫“高遠、沉思”等詞語。重點目標: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也就是課后習題的第二題,抓住重點語句讀一讀,體會生動的語言。文本目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積累喜歡的語句。
1.抓關鍵句,感悟生動
而《讀不完的大書》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想要落實重點目標趙涵娜就教會了我們落實目標的方法,第一就是通過各種讀,讀好文章關鍵的詞語和句子。第二就是找出文章有特點的語句來體會生動的表達。例如就是“小麻雀......叫人愉悅。老鷹......給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覺。螞蟻......真叫人敬佩。”趙老師設計的在原來句子上進行了修改“小麻雀......叫人愉悅。老鷹......叫人感覺雄健勇猛。螞蟻......叫人敬佩。”通過師生對讀的方式體會文中表達方式變化多樣和生動性。
2.以讀促講,以評促讀
趙涵娜老師今天非常精彩的地方就是朗讀的設計,設計目的明確,層次感強。例如在第二自然段講小螞蟻這一處,第一遍“請你們為我讀讀螞蟻的句子”這是初讀,找準重點句子。第二遍的設計的方法是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敖裉炖蠋熢趤砩险n的路上,見到同學們上樓梯時一個接一個,不急也不搶,螞蟻搬家時也像同學們一樣排列整齊,井然有序,誰再來讀?!边@樣的設計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理解這個句子中的難詞“井然有序”的意思,第二個目的是:在理解有了感受的基礎上讀好這個詞。這種方法又鞏固了本學期第一單元學到的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其中的一種方法就是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的意思。第三遍“同學們,你們別看螞蟻身材小,當它們爭奪食物地盤時,又常常出現‘兩軍對壘’的局面”這里出示圖片,借助圖片來理解“兩軍對壘”這個詞語,而這種方法就是結合圖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既理解了“兩軍對壘”詞語的意思又引導學生帶著不同的感受讀了一遍這個句子。第四遍是對整個段落的回歸。趙老師在這四次朗讀中每一次都有目的,層次分明,通過評價語來引導學生怎樣做,也就是以評代講,這樣的設計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3.教會方法,開拓思路
除了朗讀的指導非常到位外,趙老師在學完課文的最后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積累句子的環節,通過出示自己班上學生的積累本,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積累的方法,最后通過教師展示優秀作品,學生評價,很好地形成了一個閉合的過程,學生也習得了積累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鑒。
陳芬老師在最后評課時不斷提醒我們青年教師要鉆研教材,遵循規律,也就是語文教學要有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學習過程。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或段落,在深度課文或句子,最后回歸整體。
通過這次聽課,使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讀不完的大書》評課稿 讀不完的大書聽課評課篇三
今天,在陳芬老師的組織下,我們工作室成員一行人觀摩了趙老師執教的《讀不完的大書》一課,感受頗多。
課堂上趙老師親切的笑容,良好的課堂氛圍似乎還在眼前浮現。特別是趙老師課上對于學生朗讀的指導令我受益匪淺。朗讀一直以來是我教學上的短板,雖然我也知道指導朗讀要有目的性,有層次性,可似乎總不那么容易操作。今天聽了趙老師的課,著實讓我學到了很多。
《讀不完的大書》選自于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而這三個單元的課文恰好都是寫景的,寫景的文章不適合分析解讀,而采用朗讀的方式最為合適。今天趙老師的一節課始終注重了指導學生朗讀,在讀中感受到語言的生動,很好地落實了本單元的單元要素“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從指導短語的朗讀到句子的朗讀,逐層深入,有目的,有層次。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的時候,老師先讓學生找到了大自然都有哪些好玩的東西,相機指導朗讀“高遠的天空、廣闊的大地......”老師在這里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評價語促進學生朗讀,接著出示天空和大地的圖片,創設情境再讀,想畫畫面讀等多種方式,以評促讀,以讀促講,極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欲望,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自然而然讀出了詞語的味道。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老師通過抓住文中描寫小動物不同樣子的關鍵的詞語來和想象畫面,創設情境和聯系生活實際等多種方法來指導朗讀,用豐富的評價語指導朗讀感受小麻雀“嘰嘰喳喳,蹦蹦跳跳”的活潑可愛,用播放視頻創設情境來讀出老鷹“高空盤旋、猛撲而下”時的雄健勇猛,通過孩子們排隊來上課的生活實際來體會螞蟻搬家的“井然有序”,用生動的圖片來理解“兩軍對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從描寫的事物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樂趣。最后趙老師通過出示兩段不同的文字,讓學生體會原文“.....叫人......給人......真叫人......”語言的豐富和句式的生動,對學生進行寫法上的一種指導,非常巧妙。再次,趙老師指導朗讀的形式很多樣,男女生讀,齊讀,接龍讀,師生対讀等多種方式,靈活多樣,每一次朗讀都有目的。
除了朗讀的指導非常到位外,趙老師在學完課文的最后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積累句子的環節,通過出示自己班上學生的積累本,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積累的方法,最后通過教師展示,學生評價,很好地形成了一個閉合的過程,學生也習得了積累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鑒。
最后陳老師從怎么定教學目標,如何突破教材難點,如何進行單元整合與方法的指導等方法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實踐出真知,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我要加強課堂評價語的修煉,運用今天學到的指導學生朗讀的一些方法在我的課堂中去實踐。綿綿冬雨,不負此行,愿我們都能在思維的碰撞中成長,感恩遇見。
《讀不完的大書》評課稿 讀不完的大書聽課評課篇四
窗外寒風瑟瑟,屋內暖意濃濃。今天上午,我們名師工作室的全體成員在導師陳芬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一次別具生面的教研活動。陳老師的親自主持,讓我看到了作為一名導師的嚴謹和踏實,認真和負責。由趙涵娜老師執教的《讀不完的大書》一課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趙老師雖然是一名90后,但是她的教學氣場、課堂流程、細節調控,都絲毫不亞于我們這些80后的老師。她讓我看到了蔡甸教育后起之秀的力量。
在這節課中,趙老師根據《讀不完的大書》是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為了達到讓學生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這一目標,趙老師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設計。
學生年齡的.特點,學習心理的特點,為他們提供了充分發展個性的平臺,營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間,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既感受了語言之美,體驗了文本的情感,又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第一自然段里面有幾個短語:高遠的天空、廣闊的大地,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高遠的天空、廣闊的大地是怎樣的,趙老師采取了出示圖片,讓學生說感受的方式,通過圖片來感受語言的美。
第二自然段里描寫老鷹的句子,趙老師通過播放一段老鷹捕食的視頻,讓同學們形象直觀地感受到了老鷹是如何展翅滑翔,又是怎樣猛撲而下的?展翅滑翔和猛撲而下,是老鷹捕食的動作描寫,教師在這里沒有直接讓學生來試著解釋詞語的意思,而是通過視頻里老鷹捕食的一系列動作,讓同學們來感受老鷹的雄健勇猛。在描寫螞蟻搬家時,文中用到了一個詞:井然有序,這個詞語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趙老師講到這里時,聯系了同學們的生活實際,說同學們上下樓梯時一個接著一個,很有順序,看似在表揚學生的行走很規范,實際上也是在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感受螞蟻們的井然有序。
精讀美文的教學,注重的是朗讀、品讀、研讀。以讀促學,以讀促思。學習課文內容時,趙老師先讓同學們初讀課文,找出課文里寫的一些好玩的事物,再來品讀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這一段里生動的語言。第二自然段也是這篇課文語句非常優美的一個段落。在教學這一段時,趙老師采取了多種形式的讀,個人讀,讀準找的句子,初步感受語言的美;個人讀后評價再點讀,進一步體會該句語言表達的美;集體讀,感受段落語言的表達美;師生合作接讀,發現句子的特點,體會不同的表達方式傳遞的語言美。通過讀中評的方式,來進一步梳理課文主要描寫的事物,把握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樂趣,體會語言的生動。
開課時,趙老師親切地和孩子們進行交談,詢問孩子們平時喜歡讀些什么書,一個男同學說自己特別喜歡看《福爾摩斯探案全集》。8歲的孩子喜歡看福爾摩斯,趙老師似乎很意外,微笑著評價:看來你是一個邏輯性強的孩子。點讀詞語時,幾個平翹舌的字音,同學們平時很難讀好,但被點的那個男生一下讀準了,老師立刻點贊:平翹舌音分得真清楚。小女生讀小麻雀的句子時,聲音非常清脆,于是老師這樣評價:這真是一只活潑可愛的小麻雀??此埔痪浜唵蔚脑u價,也是在指導孩子們如何讀好這句話。
感謝陳芬老師精心籌劃的這次工作室研討活動。研,才能得到提升,懂得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見賢思齊;研,才能知道自己的教學之路還很長,很寬,要繼續勤勉,厚積薄發。
教研是一場詩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相信在陳芬老師的帶領之下,我們工作室的每個成員通過磨礪,都會更快地成長起來。
《讀不完的大書》評課稿 讀不完的大書聽課評課篇五
《讀不完的大書》這篇文章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體現了大自然的奧秘和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課文的重點是“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語言的生動、有趣;理解作者為什么把大自然稱為一本讀不完的大書?!?/p>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初讀課文掌握大致內容,其次再讀課文,理清課文教學結構,最后朗讀課文完美結束。
2.利用多媒體吸引同學們對大自然的興趣,使之讓他們對課文內容感興趣,老師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3.抓住了含義深刻的句子,研詞析句,領悟語意。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是從初讀課文,了解注意內容,到精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都在引導學生自讀自學,小組合作,以匯報交流的形式參與學習實踐活動,效果不錯。
由于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有些鍛煉學生動口、動腦的能力的活動,完成得不夠到位。
1.教學中,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后,應重點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后,談感受,再把感受讀出來,感情朗讀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要引導學生反復品味想象,然后再學會領悟語言,細細品味語言,生發感情,讓學生入情入境,走進作者內心世界,與作者、與文本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