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計劃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計劃書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助理工作計劃 青年助理工作計劃篇一
在已有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現就20xx年秋期學前資助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學前資助是黨和國家的一項惠民政策,旨在幫助更多家庭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幼兒園在學前資助中堅持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的原則,認真貫徹國家的相關政策,加強科學管理,規范工作程序,突出工作重點,爭取學生資助工作取得更大進步。
二、主要措施
1、做好農村建檔立卡分困戶子女調查、整理工作,為資助行動提供可靠依據。
2、完善學前資助管理實施辦法,確保幼兒園的資助工作有章可循、落實到位。
3、加強學前資助的統籌安排。
4、加強學前資助政策的宣傳,本年度計劃以多種途徑宣傳學前資助政策,采用宣傳欄、發放宣傳單、班級q群宣傳等形式開展宣
傳工作。
5、規范檔案管理,本年度逐步完成檔案管理的規范和標準,從嚴、從細、科學地進行歸類、匯總,每個環節可追溯性強,確保各項工作有案可查、有據可依。
6、加強與上級主管部分的溝通,正確領會相關政策精神和操作規程,為園的幼兒資助管理提供政策依據和技術支持。
三、工作重點
1、加大宣傳力度。
2、完善審核和公示制度。
3、完善檔案管理制度。
助理工作計劃 青年助理工作計劃篇二
龍亭區轄兩鄉、四個辦事處,44個行政村,8個社區,總人口111780人,已婚育齡婦女人數19976人。協會會員小組183個,協會會員15600人。
今年以來,龍亭區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計生協的指導幫助下,在區衛計委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全區計劃生育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協會優勢,以全面提升計劃生育服務質量為核心,建立和完善扶持、救助、保障等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和社會保障制度。
協會的基層基礎建設是協會工作的永恒話題。我們嚴格按照協會建設的標準,結合實際繼續對基層組織的建設進行鞏固、完善。調整和充實了一批德高望重、有一定社會地位且在當地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五老”成員,育齡群眾中的積極分子,有文化、有知識、有能力和致富能手為班子成員和會員。通過持之以恒抓協會基層基礎工作,各級領導重視程度大大提高,工作力度加大,基層基礎工作得到進一步夯實,發揮作用好的協會比例大幅上升,工作成效十分明顯。
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拓寬計劃生育協會工作范圍,改變過去僅僅抓好常規性的協會組織建設,而且將工作對象從城市、鄉村常駐人口擴大到流動人口。我區重點在企
業、商貿中心、流動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協會組織。從已建立的協會組織開展情況看,我們認為是必要的,是及時有效的,為宣傳生殖健康知識、提高人口素質和穩定低生育水平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
協會的生命力在于活動,各級協會組織在開展活動過程中,圍繞“我為協會盡責任,我為國策作貢獻”為主題。結合“5.29”、“7.11”宣傳日,組織發動廣大會員和聯絡社會各界力量,結合實際,突出特色,提出并重點抓好了“五個結合”,即與幫助群眾勤勞致富奔小康相結合;與婚育新風進萬家相結合;與關愛女孩活動相結合;與村(居)民自治開展相結合;與向廣大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相結合。今年以來來,我區開展咨詢服務20xx余人、義診500人次,免費發放避孕藥具4000只,制發各類宣傳資料1800余份。同時,通過創建婚育文化大院、社區生育文化等,各級協會組織多角度、多層次,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計劃生育政策、法律法規宣傳。各鄉、辦事處在人口相對集中、交通要道和醒目地方開辟展板、專欄、張貼宣傳畫,宣傳科普知識、計生新條例、避孕藥具知識、育兒知識、預防艾滋病知識、使廣大群眾在宣傳的氛圍中受到教育,受到啟發,新的社會風尚已逐步形成。
全區各級協會組織始終把協會幫扶工作作為協會活動的重要載體,積極與相關部門配合,切實對計生家庭提供“生產、生育、生活”服務,搞好幫扶活動。在幫扶工作中,進一步抓好了調整、完善和發展,幫扶效果十分明顯。一是端午節對轄區內5戶失獨家庭進行慰問為他們送去大米、雞蛋、粽子、食用油、面粉等過節生活用品,并他們進行了促膝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身體現狀和生活情況,聽取他們的心聲,讓她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二是5月28日對轄區內35戶獨生子女困難家庭慰問為他們送上日用品和生活用品。三是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為轄區內26名留守兒童開展幫扶慰問活動,為他們送上學習用品和慰問金,讓她們感受到有家人照顧的溫暖,使她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今年以來,我區計劃生育幫扶資金已達3萬余元,對轄區內66戶計劃生育困難家庭、失獨家庭、留守兒童進行救助和幫扶,真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計劃生育困難家庭中,把黨和政府的關懷之情傳到了千家萬戶。
助理工作計劃 青年助理工作計劃篇三
同伴互助的實質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需要實現同伴之間的交往、互動與合作。也就是說,同伴互助就是強調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為扎實抓好我校骨干教師隊伍,在專家引領下,以“同伴互助、反思研修”的形式,為骨干教師搭建“同伴互動合作、共同分享經驗”的平臺,為骨干教師提供“自我反思、自我研修、總結提升”的空間,促進骨干教師專業化成長,特制定20xx年度第二學期同伴互助組活動計劃。
共享資源、共享智慧、協同工作、和諧發展
本學期,同伴互助組以《如何更好的提高課的趣味性》,開展研究活動;
1.信息交換
教師通過彼此間信息的交換要以最大范圍地促進教育信息的流動,從而擴大和豐富教師的信息量和各種認識。
2、經驗共享
經驗只有被激活,被分享,才會不斷升值。教師通過經驗分享,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經驗;借鑒和吸收他人的經驗。
3.協作。協作指教師共同承擔完成任務,一個月一節課,對同一課題進行不同教學方法的研討。這樣有利于教師更密切地合作、更深層次的思考。
4.示范。同伴互助組定期面向全校進行公開展示匯報,以達到引領示范的目的。
上課安排(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