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文火燒云教學反思與評價 《火燒云》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本節課我按照“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上課伊始,板書課題后,我充分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有什么問題?梳理學生質疑后,我出示自探提示,在自探開始前,我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于火燒云的視頻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云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一環節的教學。
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后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著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云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重點朗讀。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并有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我還不斷地引導學生質疑、對比,積累品析好詞佳句,并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云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
教師播放悠揚音樂,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讓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云圖片,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云。
火燒云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于火燒云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火燒云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頻錄象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課后可以搜集火燒云的形成原因。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后我感覺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用學科語言進行課堂表述,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說完整話的習慣還有待于進一步養成,自己的課件操作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我相信,只要潛心鉆研,就一定能使自己三疑三探的課堂教學模式日臻完善。
課文火燒云教學反思與評價 《火燒云》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火燒云》這篇課文描寫了鄉村的傍晚天空中出現火燒云的情景,著名作家蕭紅用熱情酣暢的筆墨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火燒云的絢麗多姿,細細讀來,不禁為作者對火燒云的喜愛之情所動,為作者細致的觀察和豐富的語言所動,更為火燒云顏色變化之多、形態變化之快所贊嘆。
這篇課文處在四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準備抓住描寫火燒云色彩絢麗和形態多變的部分,引導學生感悟體驗火燒云的奇與美,學習體會作者的觀察與寫作方法,并且學以致用,想像創造出自己心中奇美的火燒云形象。
這篇課文的語言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閱讀。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之后,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描寫火燒云色彩變化和形態變化的部分深入探究,看看從文章語句的描寫中都能體會到什么。在學生充分自讀理解的基礎上,集體進行交流討論。教師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加入研討,組織引導學生通過“一會兒…一會兒…”、“紅彤彤、金燦燦、半黃半紫、葡萄灰、茄子紫”等詞語體會顏色變化之多、之快;通過“忽然、接著、一轉眼”等詞語體會形態變化之多、之快。
在這其中,還要將談體會、談理解與想像畫面、朗讀感悟相結合,運用多種形式的讀,讀出作者也讀出學生自己對火燒云的喜愛之情,從而真切感悟到火燒云的奇美。
之所以我們感覺火燒云是那樣的奇美,都是因為作者精彩的寫作方法,豐富的敘述語言。特別是在描寫火燒云顏色變化的部分,作者運用了不同的構詞方式描寫出了火燒云瞬息之間的變化之豐富、之迅速,有abb式、如紅彤彤、金燦燦;有abac式,如半黃半紫、半灰半百合色;還有比喻式,如葡萄灰、茄子紫等,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一定要給學生講這些詞語是什么格式的,但是我們可以模仿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恰巧這里有充分的學生可以想像擴散的空間,文中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學生想像開去,散發開去,一定會對火燒云顏色變化之多、之快有更深刻的感受,同時又學習了寫作方法,積累了語言,鍛煉了表達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通過充分的想像畫面、朗讀感悟,學生對火燒云的奇特與美麗已經有了深刻的感受;通過品詞析句,他們學習到了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風格;通過拓展想像,他們更為大自然有這樣美妙的景色而贊嘆不已,這時候,如果我們適時地引入課外資源,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現火燒云變幻無窮的綺麗景象,學生一定會為大自然這壯觀的景象所感嘆,所折服,在這里將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這時候,如果讓他們拿起筆描繪這奇特壯美的景象,我想他們一定會文思如泉涌,下筆若有神了。
課文火燒云教學反思與評價 《火燒云》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火燒云》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在設計本文的教學過程時,我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火燒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課文描寫了日落時晚霞的美麗景象,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云的范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艷。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著跑著”“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云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所以,在教學時,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云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云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火燒云的顏色多,變化快。為了感受火燒云的顏色美,讓學生圈出描寫火燒云顏色的詞語:“紅彤彤、金燦燦,葡萄灰、茄子紫,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并配以圖片認識這幾種顏色,給學生以直觀的感覺,邊讀邊想象加深對顏色的理解,體會火燒云顏色美。而后引導學生發現這3組描寫顏色詞語的規律,從學生的回答中不難發現其規律:第一組為“abb”形式,第二組為“事物+顏色”,第三組為“半……半……”。接著點撥學生說說這種形式的`描寫顏色的詞語。短短的幾分鐘,他們就說出了多個不同形式的描寫顏色的詞語,既加深了對火燒云顏色美、變化多的理解,又發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在教學火燒的形狀時,讓學生找出描寫形狀變化的語句:“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配圖想象火燒云的樣子,然后讓學生發現課文是按照“動物出現——樣子變化——消失”的順序寫了火燒云的形狀奇特,變化快的特點。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段落結構,這為后面的拓展訓練作了鋪墊。最后設計了一個練寫的內容:天空中還可能出現什么樣的火燒云?學生們一個個爭著展示自己的作品,情緒非常高漲,課堂氣氛又一次達到高潮,此時,他們主動地實實在在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煉中。通過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來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
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云的形狀怎樣變化的,理解的不夠透。第二,時間的利用欠妥,沒有在預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課堂的有效時間完成教學目標,使教學活動即扎實又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