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音樂教案丟手絹 中班音樂教案《粉刷匠》篇一
1、通過學習,讓幼兒掌握×××的節奏型;
2、用游戲的方式,讓小朋友愛上音樂游戲,感知音樂游戲的快樂;
3、訓練小朋友的角色意識及良好的傾聽能力。
椅子擺成半圓形、音樂、兔子玩偶、手鼓(事先放在椅子下面)人手一個、裝樂器的籃子一個、小兔子頭飾一人一個,籃子3個(裝有胡蘿卜、白蘿卜、小白菜圖片)
(一)導入
1、教師:我的小手真能干。瞧!芳芳老師的手在干什么?
2、教師:請你也拿出小手,我們一起來拍一拍;
3、教師拍手后幼兒跟著老師拍;
4、帶幼兒熟悉過后情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拍手;
5、教師拍手念兒歌:拍手兩次(小白兔),放腿上;拍手兩次(白又白);拍手兩次(兩只耳朵),放腿上;拍手兩次(豎起來),放腿上;拍手兩次(愛吃蘿卜),放腿上;拍手兩次(愛吃菜),放腿上;拍手兩次(蹦蹦跳跳),放腿上;拍手兩次(真可愛),放腿上。第一次老師坐在椅子上與小朋友拍手,第二次老師站起來巡視小朋友拍手情況并拍手,引導小朋友感知×××的節奏;
6、變換:拍手兩次,放腿上(小白兔);拍手兩次,放腿上(白又白);拍手兩次,放腿上(兩只耳朵);拍手兩次,放腿上(豎起來);拍手兩次,放腿上(愛吃蘿卜);拍手兩次,放腿上(愛吃菜);拍手兩次,放腿上(蹦蹦跳跳);拍手兩次,放腿上(真可愛)。
(二)小兔子學走路
1、教師:剛才的兒歌實在是太好聽了。今天呀,老師還帶來了一首小白兔的音樂(出示兔子玩偶):小兔子去樹林玩(拿出一棵樹),小兔子一會兒從樹林里鉆出來玩,一會兒又躲進樹林里。待會兒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音樂,聽一聽小兔子什么時候從樹林里出來玩,什么時候躲進樹林里面了;
2、教師提問:拿出你們的小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兔子是怎么樣走路的呢?
3、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小朋友將兩只手變成小兔子放在胸前,根據音樂的提示玩游戲;
4、教師:小兔子是怎么樣出來看一看的呀?小兔子是怎樣走一走的呢?
(三)小兔跑到鈴鼓上了
1、教師:小兔跑到鈴鼓上了,來,把你們椅子下面的鈴鼓拿出來,看一看;
2、教師:小手拍一拍,看老師手勢"收",小朋友立馬收住鈴鼓不能拍了。一起來試試看:使勁的拍一拍(幼兒使勁拍),收(幼兒收住樂器);輕輕的拍一拍(幼兒輕輕的拍一拍),收(幼兒收住樂器);
3、反復練習幾次后,教師:小兔子就是這樣"噠噠噠噠,看一看;噠噠噠噠,看一看"走的;
4、教師:接下來,我們就跟著音樂來跟小兔子玩游戲吧;
5、播放音樂,跟著音樂一起和小兔子做游戲,聽到音樂轉變后教師提示小朋友"小兔子要休息一會兒啦";
6、教師:剛剛小朋友的表現太棒了,都用鈴鼓和小兔子玩游戲啦,也知道什么時候小兔子出來走一走,什么時候小兔子躲起來,什么時候小兔子休息了。現在請男寶寶把鈴鼓放進籃子里面,再請女寶寶把鈴鼓放進籃子里面來。
(四)小兔子玩游戲
1、教師:小兔子要去玩游戲了,我們也變成小白兔,一起去看一看;
2、教師:想要變成小白兔的小朋友要用耳朵聽:一會兒我們玩游戲的時候小朋友要聽音樂,音樂會提醒小白兔什么時候看一看,什么時候出來玩游戲,音樂結束了小朋友要擺一個造型哦;
3、教師給小朋友戴頭飾,蹲在椅子后面,聽音樂游戲。
(五)小兔子愛食物
1、教師:小兔子玩累了,該吃飯了。哇塞,新鮮的食物來咯,睜大你的眼睛,一起來看看有什么吧(分別展示裝有白蘿卜、胡蘿卜、小白菜的籃子);
2、教師一邊將三種食物分發在幼兒椅子旁,一邊把椅子稍稍聚攏留出空隙;
3、教師:這么多好吃的食物,你們想去吃嗎?那就請你們變成小白兔吧,一起聽聽看,這一次小白兔在什么時候走一走,什么時候吃食物,什么時候出來玩一玩;
4、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并蹲在相應的食物后面,根據音樂做出走一走、跳一跳的動作。
1、教師:小兔子吃飽啦,這下子小白兔就更加有力氣玩游戲啦,你們想一起去嗎?
2、帶領小朋友找小兔子玩偶,沒找到后教師告訴小朋友:原來小白兔是去找他的媽媽去了,下次再去看卡他吧。小白兔再見!
中班音樂教案丟手絹 中班音樂教案《粉刷匠》篇二
活動目標:
1、據音樂想象嫩芽初錠和生長新葉的情狀。
2、結合音樂感受和想象。并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
用肢體動作表現嫩芽初錠情狀。
結合音樂大膽表現。
象征嫩芽的手飾。用嫩綠的皺紙栓在手上。
一、芽怎樣長。
1、春天來了,樹枝上的嫩芽長出來了,你們知道樹枝上的嫩芽是怎么長出來的嗎?它是怎樣長成綠葉的?
2、啟發幼兒想象自己是一個芽苞苞,用動作表現發芽的過程。教師以肢體和充滿活力的神情,引導幼兒表現。
二、綠綠的嫩芽長出來。
幼兒聽教師彈奏一遍音樂,告訴幼兒這段音樂講的就是嫩芽長出來的事情。
我們再仔細地聽一遍音樂,想一想芽苞苞怎樣長成嫩芽,又怎樣長成一片新的綠葉?
聽了音樂,我們好象看見:芽苞苞長出來,一點一點長成了嫩芽。嫩芽抬起頭,太陽照著它,暖陽陽的。嫩芽又仰起頭喝雨水。就這樣嫩芽慢慢長成了一片綠綠的新葉子。
我們再仔細聽一遍音樂,想想嫩芽生長的樣子。
引導幼兒感受音樂,注意樂曲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教師用語言、動作提示幼兒注意音樂的變化。
引導幼兒帶手飾,根據音樂的變化表現嫩芽的生長過程。
請一些表現力較強的幼兒商定用哪些動作進行表現,并進行表演。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表情歌
中班音樂教案丟手絹 中班音樂教案《粉刷匠》篇三
1.培養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
2.調動幼兒各種感觀,讓幼兒感知音樂的高低。
3.培養幼兒用創造性的方式表達高低的能力。
大樹四棵、背景圖、各種小動物、磁帶、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小動物律動
2.練聲,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故事:鴨媽媽和小鴨,引出媽媽和孩子的叫聲。(高和低)
2.幼兒討論各種動物的媽媽和孩子的叫聲(出示貼絨)
3.游戲:看誰玩得對
師:媽媽幼:孩子(交換角色)
4.出示音樂(一)欣賞并討論音樂有什么變化(有高有低)
5.幼兒再聽音樂(一)聽到高的音樂學孩子叫,聽到低的音樂學媽媽叫。
6.幼兒聽音樂(一)根據音樂的高低變換動作。
7.游戲:大樹和小鳥
1)幼兒討論并學習小鳥飛的動作。
2)教師交代游戲規則,當聽到高的音樂時小鳥在樹林里飛,當聽到低的音樂是就蹲下來對著大樹點頭。
3) 先分組請幼兒游戲,最后一起游戲。
三 結尾部分
欣賞舞蹈:綠苗
中班音樂教案丟手絹 中班音樂教案《粉刷匠》篇四
教學內容:
音樂知識——音的強弱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音樂活動,指導學生初步感受與分辨音的強弱。
2、創設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身心愉悅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對音樂的表現和創造能力。
3、通過音樂游戲訓練學生對強、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應能力。
教學重難點:感受音的強弱并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音的強弱知識處理歌曲。學情分析:
音樂課上,學生特別渴望老師與他們親密無間,所以,師生交流的密度要大,要有自主學習、自我表演的并且人人均等的表現機會,學習機會,本課采用探究式、引導式、啟發式等教法,學生通過音樂實踐,一定會達到預期效果。教學理念:
1、重視音樂實踐,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充分感受音樂,設法走進音樂。
2、通過師生之間平等互動交流,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音樂問題生活化。
3、鼓勵學生即興創造和運用音樂材料來創造音樂。
教具準備:
鼓、碗、碟、筷子、飲料瓶、大米、黃豆、塑料袋、紙、強弱卡片、音樂課件等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分成四個小組,每組中間都有碗,碟,筷子,飲料瓶兩個,黃豆,大米。(設計意圖:營造一種神秘好玩的氛圍,讓學生萌發出學習音樂與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讓學生一走進課堂,改變傳統的秧田式的坐法,以小組就坐,更便于合作與互動。〉
一、組織教學相互問好
師:今天大家見面都很高興,讓我們相互問候一下,老師敲鼓,學生隨鼓聲節奏拍手,鼓聲一停便和鄰近問好,要求要不斷換伙伴。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禮儀,訓練學生的聽覺及節奏韻律感,培養合作意識及做人的禮節。)
二、活動實踐引出音的強弱
找一找:
師:你身邊還有那些物體可以發出聲音?
生:尋找,按教師的節奏去發出聲音。
師:請你找到與別人不同的聲音。
生:變換不同物體敲擊,體會音色的變化。
想一想:
師:生活中都有那些聲音?
生:窗外的風聲、下雨時的雷聲雨聲、鳥叫聲、狗叫聲、跺腳、走步聲、手拍掌,捻指、翻書、扇風、拍腿、鬧鈴響聲、嘴里發出的聲音等等。
(設計意圖:通過模仿日常生活中的聲音,感受音的強弱,讓教學“活”起來,激發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
導入強弱的辨識與體驗:
師:小朋友,現在你們面前放著很多東西,,你能想辦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生:能。
師:那就讓我們來比一比,看那個小朋友的辦法多?
生:<積極發言>。
師:我們的本領真大,創造了那么多的聲音,在老師這兒有一只大鼓,誰愿意上來讓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
生:<讓鼓發出強和弱的聲音。>
師:這些小朋友真會動腦筋,讓一只鼓發出了那么多不同的聲音,但老師對其中兩種聲音最感興趣,。<示范強弱兩種不同聲音>誰聽出來了,這兩種聲音有什么不同?
生:一個聲音大,一個聲音小。
三、直觀形象感受音的強弱
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敏,但是在音樂王國里,我們把它取名為強音和弱音,他們還有兩個小符號呢!<取出f符號用強音讀f,f,p符號用弱音讀p,p,〉你猜猜,哪個記號是強音記號,哪個是弱音記號?
生:f是強音記號,p是弱音記號。
師:被你猜中了,你真聰明,我們把“f”叫做強音記號,“p”叫做弱音記號。<出示卡片>
師:我們能不能在這些東西中選一樣自己最喜歡的,讓它發出強音和弱音?<請兩個小朋友示范>
師:現在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故事,題目是《大雨和小雨》,可就是少了大雨和小雨的聲音,你能想辦法自己動手做兩件能發出大于小雨聲音的樂器來嗎?生:能。
師:那我們就動手做吧,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生:<把黃豆和大米分別灌入兩個不同的飲料瓶中>
師:大家都做得非常快,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動手搖搖,聽聽你的樂器能發出多棒的聲音?
生:<讓自制的樂器發出聲音>
師:瞧,很多小朋友都做好了,讓我們來介紹一下自己手中的樂器,你來試試,你的樂器能發出什么聲音?
生:<搖裝了黃豆的瓶子>
師:哪些小朋友制作的樂器和她一樣的,就把你的樂器舉起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
生:<齊搖黃豆瓶>
師:那另外一個樂器能發出什么聲音呢?
生:<搖裝了大米的瓶子>
師:有沒有和這兩個不同的樂器呢?
生:<各自展示>
師:張開你靈敏的大眼睛。看見了嗎,在每個小朋友的凳子上都有一個f強音記號和p弱音記號,現在把它們分別貼在你自制的樂器上?看誰貼得又快又準,讓我們一起試試。
四、創編小故事體驗音的強弱
師
:其實強弱之間是有很多變化的,只有細心靈敏的小朋友才會體會到聲音變化帶給你的快樂。讓我們用自制的樂器來講個《大雨和小雨》的故事吧,可你們得想一想,大米瓶和黃豆瓶,哪個適合給大雨伴奏,哪個適合給小雨伴奏?
師:天陰陰地,下起了蒙蒙的細雨<生輕搖沙球>慢慢得雨越下越大,<重搖黃豆球>小樹苗張著嘴巴盡情地喝著雨水,飽了飽了,雨公公,請您慢慢停下來吧,雨小下來了,慢慢停了,<輕搖沙球,越搖越輕>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播放“大雨和小雨”的歌曲音樂)
師:我們不僅能做樂器,還能用它來講故事,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自我制作的球的辦法,在學會知識的同時,還讓學生學會了與人的分工、合作和交流,使學生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五、運用音的強弱演唱歌曲
(師)小朋友,我們學習音的強弱,每首歌都要按照強弱規律去演唱,如:2/4拍應該是強弱,3/4拍歌曲應該是強弱弱,才能使歌曲動聽。下面就來為歌曲按強弱規律去伴奏。
生:齊唱《小鼓響咚咚》
師:這是一首3/4拍歌曲,3/4拍的強弱的規律為[強弱弱]所以在演唱歌曲時也應遵循這一規律,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范一起邊唱,邊用強、弱、弱為歌曲伴奏。
師:帶來《小雨沙沙沙》和《小白船》音樂課件,請同學們創編節奏伴奏。生:表演。
(設計意圖:把理論知識運用了歌唱教學中,讓學生唱好歌,這是音樂教師最重要而又最艱巨的任務。)
六、小結
在本課,我們不僅知道了音有強弱之分,而且還能模仿、表現音的強弱,同學們的表現讓老師很高興,今天這節課到這就結束了,讓我們踏著音樂快樂的走出教室。
中班音樂教案丟手絹 中班音樂教案《粉刷匠》篇五
上學歌
第1節
1、歌曲“上學歌”學唱;
2、綜合訓練
3、欣賞:快樂的一天
1、熟悉學生情況,建立課堂常規。
2、通過學唱《上學歌》和欣賞《快樂的一天》,培養學生聽音樂與唱歌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指導學生聽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并能自編簡單的動作,表現《上學歌》活潑愉快的情緒。
學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緒,能通過演唱表現出歌曲的情緒。
感受樂曲情緒,能自編動作表現出音樂的情緒。
錄音機、磁帶
1、老師先講今后上音樂課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兩腳平放在地上,不要亂動,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確的發聲。書放在樂椅的扶手上,今后帶一只筆一塊橡皮,不要在帶其他東西。要愛護音樂書這個朋友。再請學生自己說一說今后應怎樣表現。(調動積極性,自己感受到應遵守的紀律和要求)
2、發聲動作應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全體起立,跟老師找到雙手放的位置,放的方式,再跟老師體會吸氣和呼氣的變化,引導學生自己找到腹部變化的規律。跟教師練唱小樂段,感受正確發聲方法的運用。(第12頁發聲練習曲,譜例略)
3、進教室的要求:聽音樂并根據音樂節奏自編動作邊做邊走到自己的位置。聽音樂練習將學生帶到教室外練習,看誰做的好。
1、導入:“同學們,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學,高興嗎?那誰能說一說你的這一天是怎樣過的,你都經歷了那些事。”“好,接著,我們來聽一首“快樂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聽音樂的第一段“早早起”請生說一說這一段聽過后有何感受看圖,這一段表現了小朋友早晨起來的情景,請生根據音樂表現的內容,邊聽邊用動作表現。“早晨起床后應該做什么?”“上學去”“這時你的心情怎樣?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聽第二段,請生邊聽邊做動作表現。“那么在上學途中,有一個小朋友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4、學唱《上學歌》①教師范唱歌曲,請學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②讀歌詞,注意咬字要清楚。③跟琴唱歌詞,注意情緒,要活潑歡快。
中班音樂教案丟手絹 中班音樂教案《粉刷匠》篇六
1.熟悉aba音樂曲式結構,能跟著音樂節奏用動作初步表現小老鼠的趣事。
2.體驗情節游戲的快樂。
課件、電腦、投影儀
1.律動。
看課件,聽音樂做動作,和小動物、客人老師打招呼。
2.觀看課件,跟著a段音樂做小老鼠打噴嚏動作
看圖譜,理解圖譜和音樂關系,走兩步,打兩個噴嚏。
結合情境,重點講解走的動作和臉上的表情。
3.觀看課件,跟著b段音樂做小老鼠曬太陽動作
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創編曬太陽的動作。
4.觀看課件,跟著a段音樂做小老鼠回家動作
結合情境,重點講解走的節奏和a段音樂的感情區別
5.看課件圖譜,完整跟音樂做動作。
6.歌表演《太陽高照》
中班音樂教案丟手絹 中班音樂教案《粉刷匠》篇七
有一次,我帶孩子們到幼兒園后面的小山坡去玩,剛走出校門不遠,突然刮起了一陣大風,吹得路邊銀杏樹的葉子沙沙作響,有的葉子飄落到地上,有的葉子在空中飛舞,有的葉子在地上打轉轉,孩子們一下被這里的情境吸引住了。“老師,你看那空中的葉子好漂亮,像黃蝴蝶在飛舞;老師,你看那些葉子飛的好遠喲,他們要飛到哪里去?”孩子們議論開了。我看孩子們對秋風吹樹葉飄落這一情景很感興趣,于是我就設計了“小樹葉”這個活動。這個活動是大班的唱歌活動,通過這次活動,讓孩子們學會產生聯想,體會小樹葉秋天離開媽媽時的.心情:傷心,難過與無賴,春天要回到媽媽懷抱時歡快與喜悅的心情,讓孩子的情感與小樹葉產生情感共鳴,體驗用不同的聲音表現歌曲中不同的情感。通過這次活動,培養孩子對父母的愛。
1。感受小樹葉對媽媽的依戀、親密之情,能用同樣的情感表達對父母的愛。
2。能用連貫,舒緩與斷頓、跳躍的吐字方法來表現歌曲的不同情緒。
3。進行擬人情境的聯想,產生與樹葉寶寶的心情共鳴,用有情緒變化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
用不同聲音演唱歌曲情緒的變化體現出小樹葉對樹媽媽的依戀和樂觀表現。
教學難點:
掌握不同情緒的表現和不同情緒演唱方法。
1。圖片兩張:(1)秋天落葉圖片(2)春天長新葉圖片
2。《小樹葉》音樂磁帶
3。知道落葉樹到了春天會長出新葉的有關知識。
4。具有了解歌唱中的輕柔、舒緩、斷頓、跳躍的含義。
一、開始部分:談話導入,情景感受
孩子們,昨天我們看過了秋風吹落葉的情景,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吧!(幼兒閉目聯想)出示圖片,讓孩子們看看與你們剛才想像的一樣嗎?幼兒自由討論鼓勵不同說法,你們猜猜小樹葉片片飄落的狀態,引導幼兒說出連貫、緩慢、柔軟等狀態,并模仿小樹葉的這些狀態。孩子們,再猜猜小樹葉離開媽媽時心情是怎樣的?(傷心、難過、害怕)出示圖片(2)讓孩子猜猜這是什么季節,小樹葉又回到樹媽媽的懷抱?這時他們的心情又會怎樣?(高興、歡喜)今天老師給孩子們帶來一首的歌,名字叫《小樹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演唱這首歌,體會小樹葉不同的心情吧!
二、基本部分:
(一)完整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情景,了解歌曲內容
1。完整播放第一遍音樂,了解歌曲內容。
欣賞完后提問:你們聽到這首歌唱的是誰呀?(小樹葉)小樹葉在秋天時候要要到哪里去,什么時候回來?猜想小樹葉離開媽媽和回到媽媽的懷抱心情一樣嗎?為什么?引導孩子進行擬人情景的聯想:孩子們,如果你們離開了媽媽,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去,你愿意嗎?心里有什么感受?過了一段時間又回到媽媽的身邊,你的心情又有怎樣的變化?幼兒自由回答。接下來請孩子們欣賞第二遍音樂。
2。完整播放第二遍音樂,嘗試用不同的動作來表達不同的心情。
欣賞完后提問:孩子們,秋天到了,小樹葉要離開媽媽,它們離開時的情景是怎樣的?(慢慢飄落,落下的時候很緩慢,輕輕地飄下來。)引導幼兒說出這個過程是連貫的,緩慢的。那我們用怎樣的動作來表現呢?請孩子們自由表現一下吧。請表現好的孩子示范一下。提問:小樹葉發出“沙沙沙沙”的聲音,好像是在說什么?(好像在說、、、)它們說話時心情怎樣?引導幼兒感受說出當時的心情狀態(勇敢、歡快、愉悅、高興、、、)請孩子們也用動作來表現它們當時的心情。請表現好的示范一下。師小結:對比小樹葉不同心情的動作表現。現在我們按自己的意愿分兩組,一組孩子用動作表現小樹葉飄落時候的情景,另一組用動作表現小樹葉回到媽媽懷抱的情景。(幼兒表現)
(二)分段欣賞歌曲,感受歌曲里兩段歌詞的不同吐字的方法:連貫、緩慢與斷頓、跳躍。
1。聽歌曲第一段,然后提問:你聽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樣的小樹葉?你怎么聽出來的?秋風起來了,小樹葉怎么了?你聽到歌里是用怎樣的聲音唱出傷心、害怕的心情?可以怎樣唱才能讓別人聽起來感到傷心害怕?引導幼兒用連貫、緩慢、低沉的的聲音,輕輕地表達害怕、難過的情緒。
2。聽歌曲第二段,啟發性提問:第二段和第一段一樣嗎?那點不一樣?你聽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樣的小樹葉?你怎么聽出來的?你聽出歌里是用怎樣的聲音聽出快樂、勇敢的心情的?怎樣唱出沙沙聲表現快樂勇敢的心情?引導幼兒用斷頓、清脆的聲音,跳躍地表達勇敢、快樂的情緒。示范用斷頓、跳躍的吐字方法演唱。
(三)學唱歌曲,用連貫、緩慢與斷頓、跳躍的吐字方法來表達歌曲不同情緒,表現小樹葉對媽媽的依戀、親密之情。
1。播放音樂,師幼一起跟唱,熟悉歌詞與旋律。
2。集體分段練習,用連貫、緩慢與斷頓、跳躍的吐字方法學唱歌曲。
3。集體分段演唱,用有變化的情緒、表情唱歌,表現小樹葉對媽媽的依戀、親密之情和快樂勇敢的情緒。
4。小組扮演角色演唱,練習不同的吐字方法和表情。
5。集體演唱,用連貫、緩慢與斷頓、跳躍的吐字方法,用有變化的情緒、表情唱歌,表現小樹葉對媽媽的依戀、親密之情和快樂勇敢的情緒。
帶孩子到外面去拾落葉制作落葉粘貼
歌曲《小樹葉》是一首情感豐富的擬人化的歌曲,生動地表現了小樹葉積極樂觀的形象。歌曲把大樹比作媽媽,樹葉比作孩子,充滿了童趣,也洋溢著人間的溫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樹葉寶寶對大樹媽媽的不舍和期盼來年春天歸來的樂觀。由于歌曲的兩段歌詞表達兩種不同的情緒,因此歌曲的學習是采用分段教學的方法。第一段表現了小樹葉離開媽媽后的不舍與害怕,第二段表現了小樹葉春天歸來時的樂觀情緒,為了讓孩子們體驗這種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調進行肢體動作表演和歌曲內容展現豐富的表情,在我的帶動下,幼兒表現積極,以熱情飽滿的情緒表演“小樹葉”。本節課是學唱歌曲,我并沒有刻意以教唱為主,而是在幼兒親身體驗,直觀感知、創設情境中去感受小樹葉對媽媽的愛,讓孩子們在表演唱中獲得了最直觀的知識。歌曲中有一個難點:“春天我會回來打扮樹媽媽。”這句話孩子們不好理解,我沒有特意去解釋,而是以一種歡快的情緒帶動幼兒情緒,來促使孩子對歌曲的理解。這首歌曲唱起來很美,孩子們很喜歡,只要一吹風,孩子們聽到樹葉在響,就會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樹葉》這首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