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課堂心得體會1000字 課堂心得體會篇一
首先: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突出人文性;語文教學就是教授學生學會如何懂得人文關懷;從一篇篇課文里,我們不難發現,教授人文情感比教授知識技巧更加重要,而人文關懷如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點。以七級語文課本(蘇教版)第四課《安恩和奶牛》為例:課文中的主人公安恩,她是個貧困的老婦人,而她的生活“伴侶”奶牛,是她晚年生活的唯一寄托,面對集市上人們的好奇,誤解,甚至是責問,她都置之不理,而當人們的誤解進步加深的時候,安恩無奈的倒出了實情:“自己是怕奶牛孤單,讓它同同伴聚聚,散散心。”安恩的對于一頭奶牛尚且如此,由此可推出她對人的關懷也會如此這般吧。而這篇課文的人文關懷也由此延伸開去,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后,是不是反思一下自己呢?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人文關懷的情愫呢?如果有,可以舉例說明;如果沒有,是否在學習完課文后嘗試著去關懷一下自己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呢?這就是從語文教學中人文關懷的教學,
其次,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工具性:語文課文的選取都有其科學性和針對性。語文的工具性特點體現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文言文教學,對重點字詞講解,就好比教給學生一個學習閱讀更深奧,更廣闊的古文的工具;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就是要教授給學生如何在生活中運用所學到的語文知識,(一個成語,一篇課文,或者是一首詩)這都不是讓學生學到手的一個死板知識,更是運用于生活的一項工具,所以,語文教學如果只是教授死板的思想和內涵,而不注重到運用的話,那么學生所學的知識很快就會忘記,而語文學科的價值也會有所降低。
再次語文課堂教學要創設情景教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景教學就是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意境。這在一篇古詩的賞析中尤為重要。古詩的賞析,或從字里行間尋覓作者筆下的自然美景,或從字里行間去尋覓作者的思想感情,無論是借景抒情還是托物言志,這都需要從詩歌中去品讀,賞析,體會。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景教學,不僅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更是對學生進行一次情感和思想上的再教育。這和語文教學中提倡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是相統一的。
最后,語文的課堂教學里的實踐活動:在課文的教學實踐活動的章節中,我們就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敢于開口說話。這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只要提出問題,并加以引導,那么思考問題,組織語言來回答問題的任務就放心交給學生,或討論,或交流,不求統一答案,不求答案的正確性與否,只求學生能思考,敢表達,這就達到了預定的效果。
以上是我的有效課堂教學反思。個人認為:判斷一節課是否是有效課堂,最重要的是否能體現出學生獨立的思考,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師的引導也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課堂心得體會1000字 課堂心得體會篇二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課堂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讓學生學會,學好,又要讓學生會學,達到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提高。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高效”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優化學法指導,培養良好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學生終生受益,一群有著良好學習習慣、會學、主動學習的學生,自然是高效課堂的最有力的保證。但是,我們要知道,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與教師平時的嚴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平時的學習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勇于發表意見的習慣。
二、為學生創設真實具體、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
在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時,問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為創設問題情境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的情趣,若問題不能引起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這樣的問題不可取。其次是問題有數學味。若問題中數學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數學問題,這樣的問題也不可取。最后還要注意問題有挑戰性。要有挑戰學生思維的功能使學生在數學思維得到極大的開發與發展,但是在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中要注意,不能為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更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所占時間不宜過長。
三、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去。
1、討論自學
對于適合學生自學的內容,上課一開始教師就布置給各小組,并將學習目標和要求告訴他們,然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開展學習活動,而且根據小組合作的不同情況,可選擇不同的形式進行。在學生自學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巡視指導,必要時進行講解,隨時對自學進展好的小組給予表揚,給進展較慢的小組予以鼓勵。確保真正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形成集體的智慧。
2、測試競賽
當學完某個單元后,由各小組自己進行相互檢測。各小組成員按知識點共命一份測試題,抄寫幾份,上課時組與組之間互換試題,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然后交對方批改。老師根據每組試題的質量、互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出示課前準備的競賽,評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給出該小組課堂活動成績。
總之,我對“高效課堂”的操作也在探索之中,認識難免粗淺,更感覺自己做的還不夠。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加強自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總結,不斷改進,爭取創建更“高效”的課堂。
課堂心得體會1000字 課堂心得體會篇三
學校實施“高效課堂”以來,我從中受益匪淺,感受頗深,感謝學校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現就“高效課堂”的三個環節談談我的體會。
這里的“三個環節”是我自己設想的,我認為“高效課堂”應抓好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節。
(一)、認真備課是“高效課堂”的根本所在
所謂“高效”,“在于教師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 。我認為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認真抓好備課這一基礎環節。備課時應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課堂上將如何引領學生學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2、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把握學習內容,達到三維目標?
3、教學過程中從哪些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某些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如何進行推廣?
(二)、“教﹒學案”的撰寫是“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
我校倡導的“高效課堂”是以“教﹒學案”為載體的,因此,“教﹒學案”的撰寫是“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若設計不好,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我認為,撰寫“教﹒學案”時必須在以下幾方面多下功夫:
1、要認真讀透課標要求,據此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
2、根據內容要點及學生實際情況確立教與學的重點、難點,并設計有效的突破方法。
3、預設學生學習過程中將遇到的困難及如何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
4、練習的設計應有層次性,包括知識覆蓋的層次性,重點、難點的層次性和學生能力的層次性,既要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又要有利于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獲,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培養其學習的內在動力。
(三)、課堂輔導與課后督查相結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能“自覺、有效”地學習,這是“高效課堂”的最終落腳點。
課堂輔導應有針對性,如預習、練習時,有的學生是不愿做,有的學生是不會做,有的學生是應付著做,不同學生應給予不同的幫助。
“教﹒學案”一般是在課前發放的,上課時應仔細地進行檢查,哪些內容是學生應該思考的,是否思考過?哪些內容是學生應該書面完成的,是否完成?沒完成的同學是什么原因,如何進行指導?下課前兩分鐘,應組織同學們互查和老師抽查當堂練習的完成情況,修改情況,看那些做錯了的地方在老師對講后學生是否有修改,有批注,是否真正理解掌握。
總之,“高效課堂”的落腳點在學生的“學”上,每節課后,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教”的優缺點,“學”的優缺點分別是什么。對于“學”更要多反思:有多少學生主動學了?他們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潛力可挖?有多少學生被動學習或不學習或學了沒多大收獲,原因在哪里,如何改進?
我相信,在我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一定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促進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