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時間簡史讀后感200字 時間簡史讀后感600字篇一
人類能夠認識宇宙的本質嗎?從神話到地心說、日心說,從時間的絕對性到相對性,從宏觀宇宙到微觀量子,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不斷進步,現在已建立一系列的宇宙理論。但讀了本書,我反倒對人類認識宇宙本質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因為人類的局限性。
從量子的測不準原理等等理論可以看到,不論是從微觀量子到宏觀宇宙,人類雖然極大的提高了科技水平,但在宇宙面前我們仍然顯得那么無力,我們無法觀察最微小的粒子,無法觀察宇宙宏觀結構,我們就像是瞎子摸象一樣認識宇宙。目前大多數理論的建立,多依賴于數學計算推導出的理論,甚至只是通過觀測結果的一種猜想性的反推,永遠無法真正得到驗證。
人類通過感官認識世界,感官是人類認識的基礎,但對于宇宙我們只能通過抽象的概念來理解。這很像是一維世界不能認識二維世界的面,二維世界不能認識三維世界的立體空間,我們也不能認識更高維世界一樣,只能看到的是高維世界在我們世界的投影。我們可以用數學去構建,但只能是認識其投影,就像是柏拉圖的洞穴。比如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概念,我只能從概念上教條式的理解,很難從感官上進行深刻認識,我想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是很難深刻認識和理解的。
如果把科學等同于神話幻想,我們可以看到,在對宇宙的認識上,科學以遠遠走在了神話的前面,有些概念甚至是神話也不敢想象的。比如宇宙的尺度、黑洞、大爆炸理論等。孫悟空的金箍棒不過一萬三千斤,宇宙弦的大小和質量完全不是古人能夠想象到的。
但有意思的是,古人對宇宙的理解和現代科學理論對宇宙的理論非常相似。《文子?自然》:“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古人很早就把空間和時間聯系在一起。現代對宇宙解釋: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兩者都是把空間和時間聯系在一起。
前一陣子在省圖書館,展館里介紹的無限多元宇宙,其中宇宙的觀念很像是西幻dnd設定里的宇宙,位面(維度)、晶壁(子宇宙、母宇宙)。科學理論又和神話幻想相似了。
經典力學、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理論......,我們越走越遠,巴比倫塔越來越高,但是我們能不能找到最終的真理呢?
時間簡史讀后感200字 時間簡史讀后感600字篇二
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身為二十一世紀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有責任也更有義務去學習、了解、研究我們所處的環境。為此出于強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難得的機會我認真地讀了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一書,讀完之后掩卷長思,細細的領略其中的哲理,讓人耳目一新。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通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溫度非常高。在隨后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溫度急劇下降,下降到大約100億攝氏度,于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并釋放出大量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后來,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通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形成的。
為什么我們總是記住過去而不是未來,為什么時間總是向前進?
這里必須關心一下時間的方向,只有時間有方向的時候才可能出現時間旅行。這必然出現前后和里外之分,它必然有起點和現在的位點,那么宇宙就有了一個邊界,宇宙就是有限的。只有當我們低于時間的速度時,我們才相對于時間向后運動,我們才能回到過去。就是說,所有的物體在相對于宇宙的時候都和時間同速,宇宙里的一切都在隨時間向前運動。如果我們超過時間的速度走到時間之前,那里還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一切,那里還是混沌狀態,在那里不會看到任何東西,我們也不能在那里存在。
時間簡史讀后感200字 時間簡史讀后感600字篇三
昨天晚上終于把它看完了,云里霧里,很多地方不知所云,正如霍金所說的那樣:“在牛頓時代,一個受教育的人至少能夠在梗概上掌握人類知識。但從那以后,科學發展的節奏使之不再可能。因為理論總是被改變以解釋新的觀察結果,它們從未被消化或者簡化到使常人能夠理解。”嘿嘿,由此得出,自己只不過是個常人罷了~~~
拿到這本書已經兩個月了,說實話,我不太愿意翻開它,雖說是普及版,但過于深奧的內容,作為一位科學專職的我來說,實在有點慚愧。
本書的作者是史蒂芬?霍金,我們知道霍金他一生的經歷和他的科學貢獻同樣是一個奇跡,他20歲時即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癥,醫生甚至預言他當時還只有兩年的壽命,然而他卻創造了奇跡。(據了解“漸凍癥”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簡稱m.n.d.)的俗稱,主要類型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簡稱a.l.s.),因為特征性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癥”。由于目前沒有特效藥,而與癌癥、艾滋病等疾病并列為世界五大頑癥。)
正如霍金所說,這是一本不僅讓青少年,而且讓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書。他刪去了《時間簡史》中過于高深的部分,重寫了相對論和彎曲空間這兩章(它們分別討論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但是由于自己認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還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
我們都知道這是一本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的科學著作,看了這本書后,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正確的看待這個世界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情。我們可以用科學的眼光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難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類的邪說。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看待事物要用科學的眼光,同樣對待學習我們也要用科學的方法。怎么說呢,科學史上的每一個重大發現無不都是科學家們大膽假設小心論證而發現的,因此在學習方面我們也應該貫徹這種思想方法,不僅是在學習計劃的制定上而且也應該在學習方法的應用上。
我們要把霍金的這種精神用到自己工作學習上,作為一名學生,要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知識。一個周全的嚴密的學習計劃對于學習的時間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諺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而好的學習方法,將有助你的聽課,自學,以及課后的復習,預習,這些對于大學生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能養成這樣一種好的習慣,對于將來工作會有相當大的幫助。今后的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信息廣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臺,而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科學的做事方法便是其中的兩件法寶,可以幫你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在人生的舞臺上盡情地展現自我,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霍金,這樣一位終年坐在輪椅上的人,依靠一個電腦發聲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與人“交談”,但他卻同其他科學家一樣,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他人:執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動力。在我心中,除了這本著作所帶來的洗滌與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對這顆偉大心靈的崇拜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