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位置與方向1教學反思篇一
教材編寫十分注重創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現實的空間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或常識,充分地觀察、操作、判斷、交流,在內容豐富的活動中體驗有關位置與方向的知識。
一年級(上冊)教材結合認識10以內的數,安排了用第幾確定位置的內容。如若干個小朋友排成一行,其中某個小朋友是從左往右(或從前往后)數的第幾個。本單元的第一道例題里,許多小動物排成若干行做操,僅用一個第幾無法確定某個動物的位置,需要兩個第幾,如第3排第4個。這樣的描述不僅準確地說出了物體的位置,還是以后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基礎。
教材用貼近生活實際、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表達位置。例題的圖畫里,猴在第1排第1個和熊在第2排第3個告訴學生兩條信息: 一是其他小動物的位置也要用第幾排第幾個這樣的話來說,二是怎樣在這幅圖里數出排與個。按兩個動物說的位置,第1排、第2排是從前往后數的,第1個、第3個是從左往右數的。這些數的方法,不應是教師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在情境中體會,并通過交流逐漸明確的。
想想做做第1題選擇樓房和書柜的情境,也要利用猴住在第2層第3號,第1層第2本是《新華詞典》這些已有信息,體會圖中層與號、層與本的排列順序,才能正確回答問題。
例題要求說出其他小動物的位置,圖畫里有許多小動物。如果只說第幾排或者只說第幾個,都不能確定某一只動物的位置。確定每只動物的位置需要同時說出第幾排與第幾個,這就體會了兩個第幾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各只動物所在的位置都不相同,說出位置的第幾排第幾個就不會完全相同,這就體會了兩個第幾確定位置是合理的。上述體會,要在大量說的練習中才能獲得。
想想做做第3題由教師指定第幾排第幾個,學生在相應的格子里擺(或畫)圖形,寓數學內容于游戲中。如果適量安排一些可能混淆、可以比較的位置,如第3排第4個與第4排第3個,不僅有助于掌握確定位置的知識,還能進一步體會兩個第幾確定位置的方法是科學與合理的。
想想做做第2題在劇場里找座位,體會確定位置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劇場里的座位是用兩個第幾的方式確定的,一個劇場的座位號是從左往右依次編排的,另一個劇場把雙數號和單數號分開編排。根據圖畫中3個小朋友拿的票上的排數與號數,幫助他們找到座位。這道題要組織學生交流找座位的方法,體會怎樣找能方便些。如前一個劇場里,可以先找到排再對號;后一個劇場找到排以后,還要找到單號區或雙號區,才能對號入座。
第4題在教室里說自己和同學的座位,也是生活里的事情。有些學校習慣用第幾組第幾個的方式描述,也有學校會用其他方式描述。教材在用第幾組第幾個確定位置以后,還鼓勵其他的說法,滿足廣大地區的習慣和需要,也給學生創造性地使用兩個第幾確定位置提供機會。
東、南、西、北不僅是生活常識,也是數學里用來描述方向和路線的知識。教材編排了兩道例題,前一道例題教學現實生活空間里的東、南、西、北,要求知道這四個方向,并在已知其中一個方向的時候,能辨認另外三個方向。后一道例題教學地圖或平面圖上的東、南、西、北,要求看著平面圖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
太陽從東邊升起是大多數學生已經知道的常識,教學從這里開始。例題的圖畫里,女孩向著太陽走在上學路上,茄子卡通的提問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的意在聯系學生的已有經驗。然后創設小明面向太陽站立的情境,讓學生進入這個情境,看著圖畫在教材上分別填出小明的后面、右面和左面各是什么方向。由于小明的朝向與學生是一致的,他的雙臂平伸,圖畫里還標出了東、南、西、北,因此學生能夠正確地填出各個方向。教材精心安排填方向的次序,前面是東已經寫出,讓學生填出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已經寫出,讓學生填出左面是北,能方便學生記憶這四個方向。
試一試可在教室里活動。先面向東(由教師告訴學生東面)站立,右手側平舉,說出右面的方向。這時要聯系小明面向東站立的情境,才能知道右面是南。在回答面向南站立,右面是什么方向的時候,要想像情境圖里的小明向南站立,他的右面是西。照這樣繼續說面向西站立,右面是什么方向就不困難了。這一項活動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根據東、南、西、北的次序,面向什么方向,右手側平舉指的就是下一個方向。能幫助學生達到根據一個方向辨認其他方向的要求。另外,試一試在面向南、西站立時,既要說右面的方向,也要說左面的方向;當面向北站立時,說出背后的方向。這些都讓學生深刻體會東與西、南與北是相對的,也有助于記憶和辨認方向。
想想做做第2、3題分別說說教室、操場各個方向有些什么,可以先告訴學生某一個方向,讓他們用上面的方法說出另外三個方向,從而掌握辨認方向的方法。
地圖和平面圖上的方向是有規定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這個規定,還要體會這些規定是合理的。
第60頁例題以第59頁第3題為生長點,先回想操場的東、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并記錄在教材提供的平面圖上,通過填圖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則。這樣就很自然地把現實空間的方向過渡到平面圖上,還能把記憶和辨認現實空間里方向的經驗遷移到平面圖上。以后出現的平面圖上,通常都只用一個朝上的箭頭標出北面,其他的方向由學生自己辨認。
東、南、西、北用于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第60頁試一試用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這樣的描述,四個小題各有內容。第(1)個問題通過松鼠住在小兔的兩面和小貓住在小兔的東面,體會方向詞能表達位置關系,描述時要說清楚什么在什么的哪面,不能簡單地說成什么在哪面。第(2)個問題通過小鹿住在小兔的南面和小兔住在小鹿的北面,體會位置關系是相對的,只要知道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哪一面,就能推理得到另一個物體在這個物體的哪一面。第(3)小題和第(4)小題,體會某個物體與不同物體比,位置的描述是不同的。
位置與方向1教學反思篇二
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生活中,社會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孩子們求知的、大課堂。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時刻注意身邊的數學,把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結合起來。這一單元要求學生建立比較形象具體的方位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學習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內容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緊密相關,難點是要準確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離的角度,還要確定單位長度標出距離。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大量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從中觀察、分析,然后獨立思考完成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讓學生動起來,我在本單元教學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公園定向越野賽”,“參觀我們的學校“,以校門口為觀測點,測出學校各建筑物的具體位置。我充分利用小組的力量,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成功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其中根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是這個單元的教學難點,因為學生的作圖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畫示意圖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方向角沒有找準,不能熟練地區分東偏北和北偏東的不同;
2、距離的表示,沒有按單位長度換算(少數);
3、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響;
4、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可能是學生方向找錯了。
根據這些情況,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更應該注重畫示意圖的細節,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如果要補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容易讓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學產生厭煩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學也不一定馬上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另一個難點就是關于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的區分以誰為標準,所以說出來的方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需要多加訓練。
位置與方向1教學反思篇三
我們還是需要這兩幅作品的主人來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把量角器也拿上來,給大家量一量。
(1)先請xx同學上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得出“東偏北60°”的?(先說說東偏北,再說說60°)
“東偏北”是什么意思?
預設:從東往北偏。(大家一起拿出手,從東往北,注意手勢(手掌))
那這50°你是怎么來的?(介紹一下你的量角器怎么放?說一說過程。)稍作移動,那為什么不能這么放?(感受點對點),這條零刻度線要對準什么方向?(0刻度線要對準正東方向)為什么?(從東開始)
好的,那這60°就是從?到?,(標上箭頭弧線)為什么不是從那邊看過來的呢?(東偏北,東出發,另一邊是西)。
她介紹完了,誰聽懂了這個過程,再來說一說的?(怎么得出東偏北,怎么量出角度的?)
(2)現在請x同學來分析分析你的作品,為了便于下面的同學更好地理解,姜老師已經幫你把方位圖和連線補好,;(同上)
比劃北偏東,零刻度線怎么對(正北方向),度數從那邊讀過來?(北)標上弧線和箭頭。
再請一位同學來說一說。
明顯可以感受出,我是在引導著孩子介紹的,在自己學校試教后,孩子們并沒有自主介紹的能力,需要我不斷牽引著,擠牙膏一般地引出我要的“預設”,因此這次到錦溪小學,周校說,這是城區學校,學生的資源很好。因為這一句話,我對這一環節存疑,如果孩子能一口氣把”東偏北60°30千米處“都能介紹清楚呢?因此我做出了心理預設:如果孩子真的不需要引導說出了對此的思考過程,不妨讓下面的學生以提問的方式,來請作品的主人答疑,就可以減少我出場的時長。這一想法一直在我的心中。
竺同學(她先放上了量角器,一邊介紹方法,一邊演示量角器)說得還算清楚。在課前一直不斷提醒要自己多些課堂等待,畢竟學科論文研究的就是它呀!我看她先介紹的是角度,后小結所以是東偏北。”我沒有急于打斷她,讓她先解釋東偏北是什么意思,而是等她說完,想著急著打斷,不尊重學生,也沒有做到以生為主的課堂,這句話硬生生被我咽了回去,等她說完,我豁出去了,感覺孩子基礎還不錯,決定大膽嘗試“生生評價”,我提問:對于他的介紹,你有什么疑惑的嗎?她就在臺上為你解疑。孩子們“冷”了會,我靜靜等待,孩子們的小手舉了起來。
生1:為什么量出來是60°?我覺得把量角器調轉一個方向,可以量出另一個度數。(好,度數的問題。)
生2:為什么是東偏北,而不是北偏東呢?(方向的問題)
師:這么多問題,我們請竺同學一一來解答一下。
孩子們的提問代替了我的嘴,提出了我想提問的所有問題,我很興奮,因為我大膽邁出的一步,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請北偏東的孩子上來介紹,沒想到孩子無法自主介紹,只是心虛地給了一句:“我量錯了”而且他的量角器是橫著放的,我心想:糟了,是一個“水軍”哈哈!
師:沒關系,你就說說,你覺得北偏東是怎么樣的?
生:從北往東偏。
我帶著孩子一起認識了北偏東,并夸孩子:你是可以的嘛!
當我等待孩子為什么量出來是30°時,孩子實在想不出,我請他找一個孩子來幫一幫他,他請了一個孩子上來,他把量角器,擺成了豎著的,我就勢問:為什么要這樣放呢?
生:因為是北偏東,要對準正北方向。
解決了量角器的問題,我請孩子說一說,這30°是怎么看出來的?兩個孩子都沒指出來,我又請了一個孩子上來,她支支吾吾沒說清楚:我覺得是這樣看過去的不能這樣看過去。我不死心,不想自己說,因此我繼續問:我聽懂了她的意思,但是誰能把它說清楚?,我又請了一個孩子上臺,
生4:這是北方向,這是北偏東,所以要從北往東看度數。
我等了五個孩子終于說出了我要的,也許時間花費了,但我還是覺得在教學等待和生生評價上,我做了努力。
基于學情,這堂課我認為它的難點在于如何正確擺放量角器,測量位置所在方向,因為孩子若不理解東偏北,則他還是無法理解如何擺放量角器。因此我花了較多的時間在量角器的擺放上,但是我認為確定位置需要方向和距離,而方向中包含角度,那么角度的又來也是孩子對于方向的理解,而這一理解就可以從孩子們擺放量角器的過程中得以展現。
對于學情較好的孩子,也許這一環節可以花費少時,因此,學情是很重要,對于不同學情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今天便做了新的嘗試!在課上,跟著孩子的腳步走,比我們拉著他們的鼻子前行,精彩有趣的多!
位置與方向1教學反思篇四
《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是在學生認識了東、西、南、北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會用相關的方位詞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并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景中物體的位置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生活中周圍的環境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節課我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上課我就出示主題圖,并告訴學生,這是暑假里某少兒軍訓訓練營進行野外軍事演習的場景。如果你是指揮部的部長,站在指揮部里看紅軍陣地,你能說出紅軍陣地的具體位置嗎?借用軍事演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探究熱情。
因為學生以前已經認識了八個方位,初步有了描述物體位置的認知經驗,所以異口同聲:“紅軍陣地在指揮部的西北方向。”“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實際場景圖換成簡潔的幾何圖。”我邊說邊畫幾何圖。現在紅軍陣地就在指揮部的西北方向。如果你是指揮部部長,隨便向西北方向走,就一定能走到紅軍陣地嗎?我邊說邊隨手從指揮部出發畫了一條指向西北方向的射線。學生紛紛搖頭。看來只知道紅軍陣地在西北方向,這個范圍太大了,找到紅軍陣地不太容易。如果再把紅軍陣地所在的方向說得詳細些,就容易找到了。那怎樣才能把紅軍陣地的方向說得詳細些呢?因學生預習過,有同學提出給出角度,用量角器量出角度,這時星星之火一燎原,其他學生思維的火花全部燃起來了,紛紛提示用量角器量出紅軍陣地的夾角。看到時機成熟我給學生畫出了角度,告訴學生紅軍陣地在指揮部的北偏西50度方向上,并讓學生嘗試說這個方向還可以怎么描述。(西偏北40度方向),引導學生對比,如果就現在的角度說紅軍陣地在北偏西50度簡單,還是說西偏北40度方向簡單。使學生明白,北偏西50度有度數,這樣描述不用求度數相對較簡單。這時我又問道,知道紅軍陣地在指揮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走多遠才能找到紅軍陣地?學生恍然大悟,紛紛提到還要知道走的距離,才能準確地找到紅軍陣地的位置。假設紅軍陣地距離指揮部10千米,現在你能確定紅軍陣地的位置嗎?(紅軍陣地在指揮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距離指揮部10千米處。)從而使學生明白要想確定物體所在的準確位置,必須知道方向和距離兩個要素。
當學生學會用方向和距離兩個因素確定物體的位置后,告訴他們藍方陣地在指揮部的東偏北45度方向,距離指揮部20千米處。讓學生嘗試在練習本上用量角器畫一畫夾角找一找位置。雖然剛開始學生來回擺量角器,不知如何去量,不知道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誰重合,不知道0刻度線與誰重合,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困惑在課堂教學中很有價值,因為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有了認知沖突才會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漸明確測量角度的方法。這里引導學生認識比例尺,即圖上距離是1厘米或1個單位長度,表示實際距離是多少,并告訴學生比例尺在確定物體位置時的重要作用。在新知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自已動手操作,參與合作交流,一方面能提高學生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領悟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當學生掌握了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后,出示了一副學生熟悉的圖形---以學校為觀測點,來確定學校周圍建筑物位置的圖形。讓學生用方向和距離來確定周圍建筑物的具體位置,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特別是最后一道習題,給出方向和距離,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在平面圖內找物體的位置,進一步加強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寬了課堂學習的空間。
本節課的不足:學生動手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培養,操作量角器特別慢,還有同學用量角器量讀數誤差較大,導致畫出的物體的位置與物體的實際位置不相符,還有少數同學在描述物體的方向時說得不太準。
位置與方向1教學反思篇五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已經能用東、西、南、北等八個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并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本單元僅以四個例題來呈現出來,例1: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例2: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例3: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例4:描述并繪制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學中采用了創設情境、自主探究、鞏固提高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理解分析、歸納總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學習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學生能夠確定物體的位置,比如說出北偏東30度,但是在畫圖時北偏東30度卻畫成東偏北30度。因此,我教給學生一個簡單的方法,0刻度線要對準北這個方向,而90刻度線要和偏的方向重合。所以在繪圖時要細心,要不一不留神就該出錯了。
如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這一內容時,關鍵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以什么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為觀測點。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為觀測點。如果學生把握好了觀測點,就比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約30°的方向上。
練習中采用完成表格來描述路線,聰明的學生在下面的練習中也采用這種方法,果然一目了然非常清楚,而且也不易出錯。
本單元內容雖少但并不簡單,學生在繪圖時角度易出錯,雖然知道怎么確定觀察點,可是往往稍不留意就出錯。我們在指導學生練習時要善于觀察和總結,讓學生真正成為方向的主人,更好地在生活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