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露節(jié)氣的相關知識篇一
白露時節(jié),肺氣清肅,此時勿使情緒波動太大,要保持情緒穩(wěn)定,寧神定志,以免影響肺氣。
白露之起居調養(yǎng)
白露是一個表征天氣轉涼的節(jié)氣,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氣溫差較大,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臥不可貪涼,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正是說明這個道理。
白露之運動調養(yǎng)
白露后,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可較夏天適當加大,可選擇慢跑、打太極拳、體操、打籃球、羽毛球、導引等,以汗出但不疲倦為度,這樣有助于機體內氣血調暢。導引方面,可遵照《靈劍子》坐功法:閉氣,兩手握拳,以拳頭沿小腿及腳外側及內側分別叩打十余遍,然后,上下齒叩齒36遍,此法能開胸膊膈氣,去兩脅中氣,治療肺臟疾病。
白露之飲食調養(yǎng)
白露時節(jié)“心臟氣微,肺金用事,宜減苦增辛,助筋補血,以養(yǎng)心肝脾胃。”(孫真人《攝養(yǎng)論》),《遵生八箋》云:“增酸養(yǎng)肝,勿令極飽,勿令壅塞”。飲食上既要注意多吃辛味食物,也不宜進食太飽,以免腸胃積滯,變生胃腸疾病。因為夏季氣血都在體表四肢,內里胃腸空虛,秋季是一個機體氣血由外走內的季節(jié),白露時,胃腸氣血仍未充,此時若飲食不注意便要生病,因此,不可進食太飽,使腸胃壅塞,另一方面,也要預防秋燥,飲食上多吃辛潤食物,如梨、百合、甘蔗、芋頭、沙葛、蘿卜、銀耳、蜜棗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
白露節(jié)氣的相關知識篇二
1、祭禹王
禹王呢就是傳說中治水的大禹了。在今天蘇州市吳中區(qū)金庭鎮(zhèn)西山島上,有一座禹王廟。相傳大禹治水從北向南,最后在震澤將興風作浪的鰲魚鎮(zhèn)壓在湖里。這震澤就是今日的太湖了。
大禹治水浮雕
大禹治水的具體路徑今天當然已經(jīng)不可考,神話傳說當然也是虛虛實實,不過太湖沿岸的漁民們對此可是深信不疑的。他們在太湖中的小島上為大禹建廟祭祀,至今已經(jīng)一千多年了。
蘇州的禹王廟
太湖沿岸的大禹祭祀一年要有四次,分別是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其中以清明和白露這春秋兩祭最為隆重。據(jù)清乾隆年間《太湖備考》所載,禹王香期一般為七天,前三天祭拜,后三天酬神,最后一天還有送神的儀式。祭祀的貢品,當然是漁民們在太湖捕撈的水產(chǎn)了。漁民中最虔誠的那一部分,甚至要將秋季捕獲的第一條魚獻給禹王,以求太湖風平浪靜,自己也能有個好收成。
白露的禹王祭祀不僅是太湖兩岸的漁民,甚至還有從蘇南、浙北趕來的。整個祭祀期間,由于前來祭拜的人數(shù)眾多,使得整個禹王廟都非常的熱鬧。各地的漁民帶來了各地的物產(chǎn),也吸引了眾多的商販和手藝人,于是太湖的禹王祭祀也漸漸發(fā)展成了一場盛大的廟會活動。
2、吃龍眼
在福建福州一帶,有白露吃龍眼的習俗。龍眼是附件當?shù)靥禺a(chǎn)的一種水果,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當?shù)厝苏J為,白露這天是吃龍眼的最好時候,這天的龍眼最為滋補。
龍眼的吃法很多,既可以直接當做水果吃,也可以用來熬粥。當?shù)厝税局频凝堁巯忝字啵亲萄a的佳品。至于白露的龍眼是不是最補的,這個其實誰也不知道,只是從果物的生長規(guī)律來說,白露前后確實是龍眼成熟最好的時候。所以,有好吃的總是好事,管它補不補呢?
3、釀米酒
在湖南郴州市的資興一帶歷來有白露釀酒的習俗。這種酒與我們今天喝的白酒不同,是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的米酒,其酒溫熱微甜,稱為“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最為出名的是程江沿岸居民釀制的“程酒”。程酒的歷史非常悠久,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中就有記載:“郴縣有淥水,出縣東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館醞于山下,名曰‘程酒’。”
程酒的釀造方法也很有特色,除了在取水、選定時節(jié)方面有著特殊的規(guī)定之外,在釀酒的時候要先釀制白酒(當?shù)厝私小巴翢?和糯米糟酒,然后再按照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中,再放在壇子里密封并埋到地下。所以這種酒別看是米酒,后勁兒可是相當足的。所以在光緒年間的《興寧縣志》里有這種酒“釀可千日,至家而醉”的說法。
4、白露茶
從白露開始,到農歷的十月份,是茶樹生長的好時期。由于這個時間晝夜溫差加大,夜間的水汽會在茶樹、茶葉上凝結成露水,所以這個時期采摘的茶葉也稱為“白露茶”。
白露茶是一種青茶,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茶性溫涼。白露前后在我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qū)天氣都比較干燥,有所謂“秋燥”的說法。但是隨著氣溫的降低,人身體的狀況也在發(fā)生適應性的變化,不再適合飲用太多涼性的飲品。所以,像白露茶這種青茶,既不像綠茶那般寒涼,也不像紅茶那樣性熱,正好適合秋季飲用。
同時,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嬌嫩不經(jīng)泡,也不像夏茶那般苦澀,飲用的口感也是相當?shù)暮谩?/p>
白露節(jié)氣的相關知識篇三
1、喝粥祛涼又防燥
白露時節(jié),秋燥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會出現(xiàn)口咽干苦、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的現(xiàn)象。中醫(yī)認為,這是肺氣大腸相表里,肺主皮毛的緣故。因此,從飲食上看,應注意滋陰,此時養(yǎng)生應“順四時”。秋季對應的是肺,因此白露時節(jié)要注意養(yǎng)肺。
由于“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fā)與肅降,喜潤不喜燥。”所以白露季節(jié)不能一味進補。在飲食調節(jié)上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素食為主。
飲食上,建議市民要多吃梨、銀耳、蜂蜜、百合、枸杞、蘿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黃色蔬菜,比如南瓜、紅蘿卜等。另外,吃一些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蘭、菠菜、綠菜花等。
“白露時節(jié)的適宜膳食有蓮子百合粥、銀杏雞丁、山藥等,這些飲食有清肺潤燥、止咳平喘、補養(yǎng)氣血、健脾補腎的功效。而有哮喘、氣管炎、咽炎以及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人,盡量少吃帶魚、螃蟹、蝦類、韭菜、生冷食物腌制菜品和過于甘肥油膩的食物。中醫(yī)認為海產(chǎn)品多為大寒之品,易傷脾胃,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應少吃或不吃海鮮,而多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則會影響肺、大便和皮膚。
白露時節(jié),很多人認為炎熱的夏季已過去,秋冬季節(jié)已經(jīng)到來,所以剛到秋天,就開始“貼秋膘”大量進補,卻忽略了季節(jié)性的易發(fā)病,如秋天好發(fā)的過敏性鼻炎、氣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進補的同時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對于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fā)的上述疾病,在飲食調節(jié)上更要慎重。對于體虛者,這時候,最好通過食補代替藥補,而食補首推粥。
養(yǎng)生專家稱,白露季節(jié),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涼,又能防秋燥。如銀耳粥、蓮米粥、芝麻粥、紅棗粥、紅薯粥、玉米粥等。魏新軍說,對于病人來說,藥物需要辨證診治,而對于健康人來說,同樣可以食補。
2、春捂秋凍要有度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養(yǎng)生專家稱白露實際上是表明天氣已經(jīng)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jīng)到來了。但在清遠地區(qū),這時候天氣還是炎熱,不少市民晚上睡覺還會開空調,或洗冷水澡,但專家建議,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露體,不要洗冷水澡,以免著涼。
中醫(y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jié)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另外,白露之后天氣冷暖多變,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很容易誘發(fā)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fā)。如果這時候貪食寒涼,更容易把脾胃的機能變得不正常,損傷脾胃陽氣,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禁忌。
隨著天氣越來越?jīng)觯行┤藭霈F(xiàn)手腳冰涼、乏力等癥狀,從中醫(yī)上來講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xiàn)。養(yǎng)生專家提醒,這時不少體虛的市民應及時添衣,避免生病。其實,春捂秋凍是一條經(jīng)典的養(yǎng)生保健要訣。因為天氣變涼,人的毛孔要閉合起來防著涼,如果過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會因為受熱而開放,突然降溫帶來的寒氣就容易透過毛孔傷人。因此,養(yǎng)生專家不建議過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凍也要有個度。早晚溫差大就應該及時添加衣被,否則,極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誘發(fā)或加重病情。”
3、睡覺時不要露臍
“天氣一冷一熱,我又感冒了,現(xiàn)在抵抗力越來越差了,所以想吃點中藥調理一下。過敏性鼻炎也復發(fā)了,早晨起來老是要打噴嚏。”
“每年這個季節(jié)患感冒的人尤其多,主要是忽視了季節(jié)間的溫差變化,平時也沒有注意提高自身抵抗能力,所以就容易患病。”在秋天開始有涼風、氣溫逐漸下降時,一定要注意保護頭部,尤其是嬰幼兒最好戴上帽子,避免受風而引發(fā)頭痛、發(fā)熱等身體不適。
另外,由于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jīng)末梢和神經(jīng)叢,對外部刺激敏感。如果防護不當,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愛美穿露臍裝,寒氣極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fā)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因此,這個季節(jié)不適合再穿露臍裝了,晚上睡覺也要把肚臍蓋好。
腳的保暖工作也不能忽視。因為腳上分布著人體的6條重要經(jīng)脈,并且腳遠離心臟,血液循環(huán)最為不暢。傳統(tǒng)養(yǎng)生也非常重視“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的理念。雙腳受涼是引發(fā)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癥的元兇。
養(yǎng)生專家建議,從白露起,市民應注意補養(yǎng)腎氣,這時可以堅持晚上泡腳,用溫水泡,水要沒過腳腕,時間在15到3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fā)熱最好,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腎開竅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區(qū),聯(lián)系著全身每一個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
4、動靜結合更有效
秋天氣候宜人,是一年中難得鍛煉身體的好季節(jié)。而白露節(jié)氣的養(yǎng)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
據(jù)《黃帝內經(jīng)》:“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yǎng)生之道。”
“雖然秋天比較適合戶外運動,但白露季節(jié)選擇運動項目應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市民在進行以上運動鍛煉的同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如呼氣、閉目養(yǎng)神,做到動靜和諧。
另外,市民應注意心理養(yǎng)生。由于肺對應于五志中的悲,秋天花草樹木開始凋謝,人們易于悲傷。因此,白露過后,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如多與朋友進行交流,以免心情抑郁。“中醫(yī)認為笑能宣發(fā)肺氣,調節(jié)人體機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陳太日說,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濁氣,加速血脈運行,能使心肺的氣血調和。常笑還是一種健身運動,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