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的感想篇一
始終做到思想純潔,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必須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堅定理想信念,要通過理論學習和長期實踐來保證,黨員干部要學好黨的創新理論,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夯實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忠誠底色”;堅定理想信念,要用好用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等載體,確保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
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堅定理想信念,要通過嚴格黨內生活來助力,黨員干部要自覺拿起和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堅決防止黨內生活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的傾向,不斷增強黨內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戰斗性,讓嚴格的黨內生活成為新常態。
始終做到旗幟鮮明,站穩政治立場不動搖。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必須站穩政治立場不動搖。在重大價值取向上旗幟鮮明講政治,始終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始終堅持黨的原則至上、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一心一意為黨盡責、為民造福;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鮮明講政治,對黨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方針政策、重大決策部署,要旗幟鮮明地擁護、堅定不移地執行;在重大考驗面前旗幟鮮明講政治,面對新征程上的新考驗,要始終聽從黨中央指揮、服從黨中央號令,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始終做到頭腦清醒,敢于善于斗爭不動搖。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必須敢于善于斗爭不動搖。廣大黨員干部要有清醒的頭腦,不論在哪個崗位、擔任什么職務,都要勇于擔當、攻堅克難,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培養和保持頑強的斗爭精神、堅韌的斗爭意志、高超的斗爭本領,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戰士。特別是在面對全面從嚴治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消除金融領域隱患、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治理生態環境、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全面依法治國、處理群體性事件、打擊黑惡勢力、維護國家安全等工作中的風險與挑戰,始終做到頭腦清醒,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始終做到表里如一,嚴守紀律規矩不動搖。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必須嚴守黨的紀律規矩不動搖。“無規矩不成方圓。”嚴守黨的紀律規矩,首要的是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誠老實、表里如一,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落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切實把嚴守黨的紀律規矩體現在一言一行中,嚴格執行黨的各項紀律、嚴格按黨的規矩辦事,自覺做到政治上講忠誠、組織上講紀律、行動上講規矩,絕不做“兩面人”、當“兩面派”。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的感想篇二
有那么一段歷史,低訴著血和淚的故事,慢慢地,隨歲月老去;
有那么一群人,放棄了閑逸的人生,輾轉奔波中,走出了輝煌;
有那么一種精魂,硝煙遠去,生生不息地傳承,成就了永恒……
1月29日,又是一個陰雨天,我們滿天星中隊星火假日小分隊的王子怡、趙宸瑞、劉凡辰、劉陳依、王嘉逸、張楚梵等6位隊員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杭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杭州,這座具有光榮歷史傳統的英雄之城,二十世紀以來飽經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磨礪,幸有無數仁人志士投身其中,前赴后繼,獻出了青春、熱血乃至生命,才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是以歷史為線索,穿插革命烈士的事跡的形式展示了2500多名英烈的英勇事跡。從而讓我們在回憶歷史、緬懷烈士的過程,也經受一次心靈的洗禮。
我們順著盤山公路,步行來到杭州見義勇為事跡陳列廳。走進陳列廳,從一幅幅海報中了解了一位又一位的英雄事跡,每一位英雄的事跡都讓人難以忘懷。有被稱為“最美媽媽”的吳菊萍,當時現場有個小孩從高樓上掉下來,吳菊萍奮不顧身的跑過去接住小孩,不幸的是她自己的手骨折了。比如“最美司機”吳斌,在行車途中,迎面飛來鐵塊穿過玻璃擊中受傷后仍然控制車輛,在關鍵時刻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乘客的生命。此外,還有很多很多見義勇為的事跡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
爬到山上的紀念館廣場,就看到矗立著的一座潔白宏偉大雕像,刻著的是光榮的烈士蔡永祥叔叔,懷抱大圓木,沖出鐵軌的那一瞬間。那年蔡永祥叔叔才18歲,那天,蔡永祥叔叔在錢塘江大橋的鐵路上執勤時,突然發現鐵軌上橫著一根大圓木,此時火車正在鐵軌上飛馳,而且越來越近,蔡永祥叔叔奮不顧身地沖上去,抱起大圓木沖出鐵軌。這時,火車呼嘯而過……大橋保住了,火車保住了,火車上的數千人保住了生命,可年僅18歲的蔡永祥叔叔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蔡永祥烈士的雕塑和背景墻上的一行字——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是對蔡永祥叔叔最真實的評價。
我們隊員懷著崇敬的心情向著蔡永祥叔叔的雕像敬隊禮,并鞠躬致敬。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們進入烈士紀念館。在前廳,蘊有“英佑錢塘”四個金色大字,頂部有浪花造型燈片,墻面上飾有浪花紋樣裝飾,以此象征前仆后繼的革命烈士。
館內陳列著千余幅圖片和400多件革命文物,展示各個時期,浙江350多位革命烈士的斗爭史實和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風采。按時期,陳列共分為五個部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每個時期都陳列有值得敬仰的烈士圖像以及他們的英雄事跡、當年穿過的衣服、鞋子、帽子,各式各樣的武器、信件。這些陳列品在無聲地述說他們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有著怎樣的頑強的信念和毅力,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爭取利益,建立新中國。在場的同學們都深深體會到革命烈士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也為烈士們慷慨就義、從容赴死的大無畏精神所震撼!
這次參觀,讓我們感慨萬千!我們小學生應該永遠銘記歷史,珍惜無數革命先烈用熱血、生命換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少先隊員,我們更應該向先輩們學習,學習他們至死不渝、頑強不息的革命斗志,學習他們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偉大精神!為我們的強國夢而努力!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的感想篇三
一個國家在一個時代的和平穩定,是經歷了前人不斷努力所創造的,而生活在這和平穩定的時代中的我們,更應該銘記前人為我們留下的許多可貴的精神財富。
正直暑假,我就在幾天前參觀了家鄉新建的革命先烈紀念館。那天碰巧是八月一號,那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是個具有特別意義的日子,也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那個特殊而又有意義的日子,紀念館里自然也是人山人海了,有雙鬢斑白的老人,有年輕人,有學生,就連掃地的清潔工也在紀念館里停下了腳步。看著紀念館上“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的橫幅,我不禁贊嘆。遙想九十年前,在江西南昌市城頭的那第一聲“槍響”,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軍隊就在那時建立了。這只軍隊為了抵御外來侵略,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它救助人們于水深火熱之中。經歷了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多少人為此付出了生命才換來今天安定繁榮的生活。
走進紀念館,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巨大的刻在石墻上的雕塑。上面刻著的都是革命戰士戰斗時的場景,雖然紀念館里人很多,但是似乎沒有太多嘈雜的聲音。望著那雕塑,仿佛能聽到革命戰士吹響的戰斗的號角,仿佛能聞到戰火彌漫的氣息。這無不體現了戰爭的猛烈和殘酷,也襯托出革命先烈們為了革命的勝利所做出的努力和心血。這種為了祖國奉獻出自己的心血甚至生命的精神不正是應該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嗎?
在紀念館的小玻璃柜子里,存放的都是當時抗戰時用的工具和武器。看看那銹跡斑斑的步槍和抗戰片里常有的大砍刀,我不僅感嘆道,如今的中國的軍事科技已居世界前列,各種型號的飛機大炮數不勝數。然而以前的革命軍隊卻是靠著小米加步槍一步一步慢慢挺過來的,這種不畏艱險,舍生取義的革命精神不正激勵著我們嗎?不管當今的科技多發達卻依舊要保持吃苦耐勞的品質,才能讓祖國的未來發展的越來越好。
在大廳的中央還佇立著一塊石碑,走近看會發現石碑上刻著不計其數的名字。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先烈一樣無所畏懼,忠肝義膽為祖國獻出生命的,烈士們的犧牲使我們感到很惋惜。但是,他們死的壯烈,死的英勇,他們的犧牲換來了革命的勝利。許多人在此駐足不前,有的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還默默哀悼,看著眼前的一幕,使我內心的熱血澎湃了起來。連老人尚是如此,那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又該怎么做呢?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更應該要秉承先烈的品質,學習更多的知識,為祖國未來的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革命先烈們在祖國大地上撐起一片天,開啟了我們民族的千秋大業,創造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應該永遠銘記給我們幸福生活的人,讓我們永遠感恩那一個個為了這片土地,灑下熱血的革命先烈們。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的感想篇四
4月22日周一,我們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去了革命烈士紀念館。我們首先參觀了各位烈士和中國革命在了了的軌跡,我感觸頗多。正是這些英勇烈士的精魂,才鑄就了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正是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勇敢就義的精神,才使我們現代青年得以為了自己的夢想毫無顧忌地追逐。還有見義勇為紀念館里的平民英雄們,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正義的力量,用鮮血證明著人間溫暖。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一定要勇于做先鋒,勇于追夢,勇于向前。
無論是革命烈士還是見義勇為者,他們其實都是日常生活當中的普通人,是因為一個信念、一份責任,讓他們在危險出現的時候,義無反顧地選擇沖鋒陷陣。從這些平民英雄遺留下來的物件當中,看見的是他們質樸的生活作風和明媚如暖陽的赤子之心,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感嘆:“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每個人都應當充滿善意和愛地去對待這個社會,去營造和守護每一個生命和每一個所謂的“舒適區”,那些你做出的善舉,都會生根、發芽,開出最美的花。
烈士,一個讓人感動、欽佩而又深覺遺憾的詞語。覺得“歲月靜好”的我們常常容易忽視這個詞語。但那天來到了烈士陵園緬懷烈士,讓我心中的血液再次沸騰。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走進這個松柏環繞,綠蔭滿園,安靜莊嚴的烈士陵園,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那些替我們負重前行的英雄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面對侵略、面對壓迫、面對水火,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堅韌的革命作風,是如此讓人敬畏。
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生命更崇高的意義在于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烈士永生,浩氣長存!我曾懷疑過人的永生,但當樂觀豁達的心態,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都匯聚到了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身上,那便是永生。
烈士已經離開了我們,解讀他們只能通過冷冰冰的碑文。從他們附近走過,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禮。通過此次的學習活動,升華了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英雄氣概,深切體驗到我們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今日團日活動帶我們走進了革命烈士紀念館,從一張張黑白的照片上我們看到了破碎的山河、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老百姓和烈士堅定的眼神。仿佛讓我們聽到了同胞堅強的吶喊“還我山河、還我家園”,看到了烈士奮勇抗戰的場面“硝煙彌漫,解放軍正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擋之勢,讓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祖國大地上高高飄揚。”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靜立在烈士們的遺像前,讀著熟悉的詩,使我們深深地感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成千上萬的中華優秀兒女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年輕的生命,用鮮血書寫了歷最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篇章,奏響了一曲悲壯的革命先驅者之歌。讓我們更加懷念無數先烈前仆后繼、功勛卓絕,無數連姓名都沒留下的英烈為了新中國的建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樂章,留給后代子孫的是一卷卷感人肺腑的史詩,他們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的感想篇五
紅色7月,烈日炎炎,我和爸爸駕車來到了永安市洪田鎮馬洪村開啟了紅色之旅,尋訪一個特別的“紅色足跡”——中央紅色標語博物館。
我原本對紅軍的印象,就是平時和外公一起看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的影視劇了解的。外公和我說了好多偉大領袖和英雄人物,我對他們的有勇有謀從內心里特別地敬佩崇拜,覺得紅軍是一支英勇無敵的軍隊。但是,長輩說的這些過去的歷史又似乎離我很遙遠。直到今天爸爸帶我走進了這博物館,看到了墻上這些紅色標語和從少共國際師走出來的開國將領的肖像照,讓我的眼前浮現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爸爸一邊帶我參觀,一邊向我講解標語的意思和它們的背景故事:1934年秋天,粟裕將軍的紅一軍團指揮部與少共國際師(即紅十五師)先后到馬洪村上坪駐扎過三次,遺存有紅軍井、紅軍戰壕、紅軍醫院、紅軍學堂等舊址。在逢源堂等4座廖家古宅里,保存著較完整的紅軍標語及漫畫、留言條有300多條,這里是蘇維埃時期紅軍標語的“博物館”。
我細心地閱覽每一條標語,字體都不太一樣,而且有些標語很清楚,有些很模糊。爸爸耐心和我說:馬洪村上坪曾是個戰略要地,除了紅軍三進山村,國民黨、當地土匪也多次進村駐扎。村民為了保護紅軍標語,與國民黨官兵和當地土匪斗智,巧妙地用厚紙張或白灰刷涂等措施遮蓋,把紅軍寫在墻壁上的標語保護起來,所以有些標語的字跡看起來不太清晰,也是村民們保護下來的寶貴遺跡。
在博物館里,不僅僅有各種各樣的紅色標語,還有一首樂譜——《少共國際師出征歌》。我想讓爸爸唱給我聽,爸爸說他不會唱,但是他能教我唱少先隊隊歌,因為我們是少先隊員,作為共產主義的接班人就要繼承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和我們一起參觀的爸爸朋友是馬洪村里的人,他聽我和爸爸的對話,就在一旁哼唱起歌兒來:“剪不斷的情,割不斷的根。紅軍是咱忘不了的人。建農會,分田地,窮苦農民翻了身……”聽說這首《紅軍是咱忘不了的親人》,洪田鎮馬洪村的村民們都愛唱。當時紅軍在這里駐扎時,和當地的村民建立了很深的魚水之情。他們說,紅軍為勞苦人民的解放流血犧牲,我們永遠忘不了他們的恩情。
我們走出博物館,又看了看門口邊上的介紹:“不忘初心方能行穩致遠,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為抗日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解放,紅軍不辭辛苦地南征北戰,一手拿傳單一手拿槍彈*敵人;如今,我們有幸福和平的生活,也要繼承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成為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才能為祖國開辟更美好的未來。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的感想篇六
有那么一段歷史,低訴著血和淚的故事,慢慢地,隨歲月老去;
有那么一群人,放棄了閑逸的人生,輾轉奔波中,走出了輝煌;
有那么一種精魂,硝煙遠去,生生不息地傳承,成就了永恒……
1月29日,又是一個陰雨天,我們滿天星中隊星火假日小分隊的王子怡、趙宸瑞、劉凡辰、劉陳依、王嘉逸、張楚梵等6位隊員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杭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杭州,這座具有光榮歷史傳統的英雄之城,二十世紀以來飽經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磨礪,幸有無數仁人志士投身其中,前赴后繼,獻出了青春、熱血乃至生命,才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是以歷史為線索,穿插革命烈士的事跡的形式展示了2500多名英烈的英勇事跡。從而讓我們在回憶歷史、緬懷烈士的過程,也經受一次心靈的洗禮。
我們順著盤山公路,步行來到杭州見義勇為事跡陳列廳。走進陳列廳,從一幅幅海報中了解了一位又一位的英雄事跡,每一位英雄的事跡都讓人難以忘懷。有被稱為“最美媽媽”的吳菊萍,當時現場有個小孩從高樓上掉下來,吳菊萍奮不顧身的跑過去接住小孩,不幸的是她自己的手骨折了。比如“最美司機”吳斌,在行車途中,迎面飛來鐵塊穿過玻璃擊中受傷后仍然控制車輛,在關鍵時刻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乘客的生命。此外,還有很多很多見義勇為的事跡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
爬到山上的紀念館廣場,就看到矗立著的一座潔白宏偉大雕像,刻著的是光榮的烈士蔡永祥叔叔,懷抱大圓木,沖出鐵軌的那一瞬間。那年蔡永祥叔叔才18歲,那天,蔡永祥叔叔在錢塘江大橋的鐵路上執勤時,突然發現鐵軌上橫著一根大圓木,此時火車正在鐵軌上飛馳,而且越來越近,蔡永祥叔叔奮不顧身地沖上去,抱起大圓木沖出鐵軌。這時,火車呼嘯而過……大橋保住了,火車保住了,火車上的數千人保住了生命,可年僅18歲的蔡永祥叔叔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蔡永祥烈士的雕塑和背景墻上的一行字——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是對蔡永祥叔叔最真實的評價。
我們隊員懷著崇敬的心情向著蔡永祥叔叔的雕像敬隊禮,并鞠躬致敬。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們進入烈士紀念館。在前廳,蘊有“英佑錢塘”四個金色大字,頂部有浪花造型燈片,墻面上飾有浪花紋樣裝飾,以此象征前仆后繼的革命烈士。
館內陳列著千余幅圖片和400多件革命文物,展示各個時期,浙江350多位革命烈士的斗爭史實和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風采。按時期,陳列共分為五個部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每個時期都陳列有值得敬仰的烈士圖像以及他們的英雄事跡、當年穿過的衣服、鞋子、帽子,各式各樣的武器、信件。這些陳列品在無聲地述說他們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有著怎樣的頑強的信念和毅力,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爭取利益,建立新中國。在場的同學們都深深體會到革命烈士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也為烈士們慷慨就義、從容赴死的大無畏精神所震撼!
這次參觀,讓我們感慨萬千!我們小學生應該永遠銘記歷史,珍惜無數革命先烈用熱血、生命換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少先隊員,我們更應該向先輩們學習,學習他們至死不渝、頑強不息的革命斗志,學習他們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偉大精神!為我們的強國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