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小小班保育員隨筆篇一
一個多月來我和孩子們也有了感情,早上看到孩子們很有禮貌地和我打招呼,臉上還帶著甜蜜的微笑,讓我感覺很充實。平時,孩子們遇到困難也喜歡和我說說他們的事,我是孩子們的一份子,我喜歡和孩子在一齊。
中午,我進教室盛飯菜的時候,孩子們喜歡聽我告訴他們今日吃什么,然后再由教師告訴孩子們今日吃的菜對自我身體有什么好處。孩子們都會很開心地把所有的飯菜都吃完。每次見孩子們大口大口地吃飯,我心里有也異常高興。對于有個別幼兒偏食的現象,我會很有耐心地讓他嘗一嘗,再問他:"好吃嗎?”他也會很努力地慢慢把飯吃完。
有一位新來的小朋友一到吃午飯的時候就要吐,但再換一碗,他會把飯菜全部吃光,并且也吃得很快。就針對這一現象,教師詢問了家長,他媽媽說他在家從來沒這習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和教師觀察了他吃飯的情景。原先,他一坐下來吃飯,就把飯全往嘴巴里塞,塞得滿滿的,喉嚨口咽不下去了,就全給吐出來了。
經過了解才明白,他原先的幼兒園阿姨和教師一向讓他快點吃,吃慢了,還要挨批評,所以他剛來這,怕吃慢了也受到批評,所以吃得很快。找到了問題所在,每到吃飯前,我就和教師們就告訴他慢慢吃,克服他飯前緊張的心理。今日我驚喜地發現他不吐了,也不會緊張地一口接一口吃了。
無論你今日扮演的是什么主角,在孩子們的心目中,你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們的眼里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和孩子們是朋友,很他們在一齊,我覺得自我又回到了童年的時光。
小小班保育員隨筆篇二
綠綠的草地上,快樂游戲的一群人——漂亮清純的女生,天真可愛的寶寶,是姐姐帶著弟妹,還是多年前大雜院里的大帶小?
猜出來了嗎?他們是快樂的幼兒教師和他的天使般的寶寶。
陪伴天使般孩子成長的幼兒教師們,沉浸在對自身工作熱愛和對自身教育天職的責任中。期望自己能培養出一個又一個小天才。期望孩子們在長大后有一對可以任他們翱翔的堅實的翅膀。因此,經常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對教案的反復推敲之中,以及抓緊點滴時間向孩子傳遞知識之中。
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他們習慣了站在教師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習慣了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稚的孩童。懷著成人的擔心,教師的責任心,他們不停的糾正孩子的行為。就這樣,一心為孩子好的教師,天天和一群盼望成長的孩子們“斗智斗勇”,有時還要承受家長的不解與埋怨。
究竟哪里出了問題?
“走進童心世界”這一響亮的口號,引導幼兒教師們重新反思,審視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呀,教育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使教育者逐步改變著對教育的認識:從傳統的師道尊嚴,到尊重,理解孩子,把孩子看做一個完整的人,發展中的人。從一刀切的統一要求到因材施教。從片面的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到關注孩子的需要。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孩子的主體地位并存。
觀念的轉變使教師們越來越關注孩子們的所思所想,期望通過自己對孩子細致的觀察,了解孩子不同的個性,興趣與需要。期望在對孩子充分了解后提供恰當的幫助。支持孩子的發展。并隨著孩子的發展需要不斷調整教育策略。使教師真正成為孩子的學習伙伴,共同解決困難的合作者,不斷學習的引領者。
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引領下,教師們從新的角度開始了新的思考:我們的孩童時代是怎樣的?那時的我們最需要什么?什么事情令我們感到最快樂?是什么填滿了我們快樂的童年生活?
他們努力閉上眼睛尋找記憶中的童年,回想當年的情景,聆聽當時的聲音。當他們再次睜開雙眼,眼中跳動著孩童目光中的晶亮與透明:“我小時候最愛玩跳繩,一下課就像劍一樣往外跑”“我小時跳皮筋最棒,大家都愛和我一頭兒”“我小時候一玩沙包就忘記回家,我媽一叨叨我就煩”……
是游戲填滿了他們快樂的童年,讓他們學會了與同伴交往,遵守規則,愉悅了他們的身心,使童年色彩斑斕。為了游戲,他們曾想盡辦法與嘮叨的老媽、嚴格要求的老師周旋。
現在他們長大了,成為了嚴格要求的老師,他們謹記成人,教師的職責,在遺失了自己童年之夢的同時,還煞費苦心的規范著孩子的夢,抹去孩子繽紛色彩中的不調和色,挑出孩子喧鬧旋律中的不規則音符。
與童年的親密重逢,使幼兒教師們感受到童年階段不只是成年的準備期,他們應該與孩子共同為其成年做準備的同時,使孩子盡情享受童年本身的樂趣。
于是出現了文章開頭那快樂的游戲場景:教師在游戲中感受了自己童年的“過去時”,理解了孩子童年的“現在進行時”。教師們在快樂的游戲中體會:以一顆童心去貼近童心,理解童心,以一顆童心來引導童心。
看著放下師道尊嚴的教師們,看著盡情玩耍和自己一樣瘋的教師們,孩子們開心的笑了,笑聲中,他們覺得老師變小了,自己長大了,老師是自己的`“哥們”“伙伴”了!
家長朋友們,照片上孩子的笑臉打動您的心了嗎?您是否也和我們有著同樣的困惑呢?
請您也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吧,想想自己犯下的可愛的小錯誤,想想兒時的自己對家長的評價和期望。
試著每天清晨給孩子一個天真的孩子般的笑臉,試著關心,關注孩子感興趣的事,試著和孩子們一起游戲一起學習,試著理解孩子們那幼稚可笑甚至是錯誤的想法。
家長朋友們,讓我們在生活中,在與孩子朝夕相伴的日子里,走進童心世界,尊重,理解孩子,成為孩子的朋友,伙伴和孩子共同成長。
小小班保育員隨筆篇三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人類奠基的教育,教師要運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訂資料和方式、方法,及時的給幼兒進行必須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孩子們持之以恒,還要給孩子們起榜樣、示范的作用,利用多種機會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
幼年起就就應透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因為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夠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畢竟是孩子
幼兒從小就就應透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孩子們正處在發育的時期,每一天要十幾個小時的睡眠時光,中午休息是很好的睡眠補充,沒有困意的幼兒也是正常的,教師晨、午檢時要留意,要細心留意,預防不安全因素發生。
中午休息的時光到了,孩子們陸續睡著了,我發現美琪還沒睡著,我悄悄地走近一看,她的手中拿一皮筋在玩耍,一會兒套在手腕上,一會兒放在嘴里咬著。存在著很大的不安全因素。“怎樣辦”,我反復思考:把頭上的飾品放到一個小盒子里“孩子們你們活動了一上午也該休息了,我們的頭上的頭飾也和你們一樣休息一下好嗎”“好”。
嘿!這一招還真靈,孩子們把頭飾都放到盒子里了,還對他們說:“發卡你睡覺吧,醒來之后我們再玩、小皮筋你也該休息了。”
我心高興:這不就是我們要的結果嗎孩子們睡著了,我們教師也稍微休息一下,一舉兩得。教師們,這招很好,你們不妨一試。
小小班保育員隨筆篇四
剛到幼兒園的時候,有的孩子還帶著奶瓶,每一天他們在擺滿玩具的課室里尋找的不是玩具、同伴,而是媽媽、奶奶。
于是,課室里哭聲不斷,任我好話說盡,百般呵護都不管用。然而,設身處地地為孩子們想想,他們這么小,從溫柔的家庭來到陌生的幼兒園,看到的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怎能叫他們不焦慮、不害怕呢?于是,我就盡量用抱一抱、摟一摟、親一親的方法與他們進行交流。
記得洋洋來幼兒園時,年齡也比較小。入園前一向由媽媽、奶奶帶,性格固執,一到午休時間,就大吵大鬧“要媽媽,要奶奶”。小嘴不停地嘟囔著,小手還一個勁地拉著我要往外走,我就抱著他,隨聲附和他的想法,趁機勸他:“是啊,媽媽怎樣還不來接洋洋呢?要是洋洋跑到外面去,媽媽來了,就找不到洋洋啦,要不你先坐在小椅子上,媽媽來了一眼就看到你啦。”聽了我的話,他便使勁地將身子往下墜,我趁機把他放在小椅子上。
他被我勸到椅子上后,一坐就是半小時,其他小朋友都安然入睡了。洋洋最終熬不住了,坐在小椅子上,慢慢地打起瞌睡,我就輕輕地走到他身邊,讓他的頭靠在我的肩膀,他微微地動了動,沒有“反抗”,我就輕聲說:“洋洋坐在小椅子上睡覺多危險,你還是躺在床上等媽媽吧。”在我的勸說下,他最終睡到床上,但他也提出了條件,不脫鞋,要我坐在他的床邊,給他講故事,我都一一答應了,慢慢地,他閉上了眼睛,只一會工夫,就進入了夢鄉,我輕輕地幫他脫掉鞋子,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慢慢地洋洋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生活,和其他大部分孩子一樣認同了我,理解了我。每當聽到這個孩子叫聲“阿姨好”,那個孩子來親親我,依在我的身邊的時候,帶幼兒的勞累感就一掃而空,我的心里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