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趵突泉導游詞100字 趵突泉導游詞500字篇一
這個公園始建于1956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在趵突泉公園中,有幾個非常有名的泉:金線泉、漱玉泉、臥牛泉、皇華泉、龍池泉、白龍灣等。這些泉和一些別的泉形成了趵突泉群。
漱玉泉是我們公園里的名泉,是七十二大名泉之一,大家看“漱玉泉”三個字,是已故的濟南書畫家關友聲的手筆。宋代有名的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在此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洗打扮,因而得名。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趵突泉主景區,泉水四季常溫,保持在十八攝氏度。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奮,水涌若輪”。
我們右前有幾塊石碑,大家看一下,不知有所注意“突”字上少了三個點呢?據說這表達了人們的一種愿望,希望趵突泉永噴無盡,故意寫成這樣的。聽老人說,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味醇色鮮,素有“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游”之說。這水如仙水一般,所以也有喝趵突泉水長生不老之說。
各位旅客,今日之旅到此結束,下面大家可以隨便看看,但記住“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趵突泉導游詞100字 趵突泉導游詞500字篇二
游客們,你們好!
現在我們來游覽著名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公園始建于1956年,位于濟南市市中心。面積10.5公頃,是以泉水為主的一個文化名園,是泉城濟南的象征標志,素有“游濟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說。乾隆皇帝南巡時曾冊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游客們,現在你們所在的位置是趵突泉公園一個最有名的景點:觀瀾亭。此亭修建于明朝天順五年,也就是1461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亭內石板上刻的這個“觀”字,使亭子錦上添花。亭外面對水池的兩根柱子上對聯: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長吼半空雷。亭右邊的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刻著“趵突泉”三個大字,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左邊也有一塊石碑,刻著“第一泉”三個字,字體雄健有力,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鐘霖的手筆。
再往這邊看,這里的水清澈無比。三個泉眼噴出的水永不間斷,中間的一個泉眼排水量最大。泉內有用石子和沙土鋪成的泉底,泉里的金魚游得多歡。
游客們,現在請大家盡情欣賞趵突泉的風采,注意安全。
趵突泉導游詞100字 趵突泉導游詞500字篇三
各位游客們:
我們現在已經到達了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全國5a級風景區。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在泉城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
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游。
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
公園,1956年開辟為公園,因為園內有趵突泉而得名。水溫四季恒定在18攝氏度左右,三座泉眼浪花飛濺。“趵突騰空”為濟南八景之一。與大明湖、千佛山并稱為濟南市三大名勝。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是泉城濟南的獨特象征。
全園共規劃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滄園景區、白雪
樓區、萬竹園景區等18個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谷虛久恐元氣泄,歲旱不虞東海枯.云霧蒸潤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時來泉水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與孤。好了,趵突泉公園到了,大家請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
好了,欲識趵突真面目,隨我慢慢來參觀。
趵突泉導游詞100字 趵突泉導游詞500字篇四
各位游客你們好!在我來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在趕車的時候邊跑邊說:“師傅,師傅等等我。”忽然,有一個乘客伸出頭來說:“悟空,別追了。”游客們,我叫劉詩茵,我的電話是15035850018,如果有人掉隊,我們電話聯系。現在就開始今天的快樂之旅。我們要去的是趵突泉,現在我要先說一下的注意事項:1、請大家看好自己的孩子,保證自己的人生安全。2、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3、注意安全4、每一道風景都是美麗的,我想,游覽完以后,你文明的身影一定會為它增添一道靚麗的彩虹。
歡迎來到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進了趵突泉的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再往前走就是馬跑泉。過了馬跑泉,就來到了漱玉泉,“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李清照是我國宋時杰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
再繼續往西走,就來到了尚志堂。出尚志堂西行,便來到了濼源堂。濼源堂的北面的建筑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寺。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趵突泉景區,三股泉是趵突泉就有名的景點,三股泉是自然形成的,有三個泉眼,中間的最大,旁邊兩個稍小,它們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這三個泉眼永遠不會停止,日夜噴著,充滿了生命力與活力。你還可以在這拍照呢!站在來鶴橋上,來鶴橋原為木橋,明萬歷年間厲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辟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三十米,南北寬二十米,周圍繞以石欄,有許多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
今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美麗的趵突泉和我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見!
趵突泉導游詞100字 趵突泉導游詞500字篇五
你們好!
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游,在濟南停留其間將由我來接待你們并為你們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你們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這座白墻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筑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么要迎著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說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后的溪流構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它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采自于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頂和入口處采用了大塊石,用懸掛的手法形成巨石懸掛的逼真壯觀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于采光和空氣的通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極高的贊譽。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后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取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合影留念)。
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馬跑泉。為什么叫馬跑泉呢?據說北寧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得此名。相傳,關勝是梁山的農民起義將領,是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人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力抗金。一次激戰中,敗走麥城,口渴無水,十分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后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還有一種說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化來的,說嘩嘩的泉水刷玉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于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金石錄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遺風”是對其詞作成就的贊揚,稱贊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南宋時杰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博學多才,母親也是一位壯元的孫女,知書達禮。李清照自小受雙親熏陶、啟發和誘導,再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為當時杰出的文學家。李清照18歲時,與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后夫婦倆互相支持,恩恩愛愛,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購置古籍字畫。靖康之難以后,北宋滅亡,金兵南侵,宋五朝南渡,偏隅江南,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途中,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過著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中渡過了她的余生。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難為分界線,前期的詞大多描繪的是歌詠自然,贊美生活,夫妻恩愛、思念的詞。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如夢令》);“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紅藕相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后期的詞作大多抒寫了家國之恨和悲嘆自身命運凄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李清照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稱為“易安體”。今有輯本《李清照集》和《漱玉詞》。
趵突泉導游詞100字 趵突泉導游詞500字篇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到濟南的趵突泉來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李秋立,你們叫我李導好了。今天,我帶大家到趵突泉游園賞泉,希望我能陪伴大家度過一段愉快的游園時光。大家也許知道,濟南又叫“泉城”,就因為它有很多泉水,有名的就有72名泉,最著名的九算趵突泉,它被喻為眾泉之冠,也是泉城的象征。可以這樣說,不游覽一下趵突泉就不能說到過濟南。
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的“大客廳”泉城廣場的西邊,在濼源大街北面,公園始建于1956年,因為公園里有趵突泉而得名。公園小巧玲瓏,清靜幽雅,是周圍市民晨練、游玩的好地方。全園由十個景區,今天,我來為大家就趵突泉景區、漱玉泉景區做重點介紹。
現在我們到了公園西側的趵突泉景區,這里可是大家擦亮眼睛觀賞的景觀。這里由亭臺樓閣、廊、榭組成。高低錯落的建筑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吐騰涌的趵突泉。有三個大泉眼一起噴發。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像不像雷聲滾動?這被稱為“趵突騰空”。趵突泉的泉水一年四季都在18度左右,到了嚴冬,水面上的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霧。一邊是幽深的泉池,一邊,波光粼粼,一邊是彩繪的樓閣,雕梁畫棟,這些與薄霧形成“云霧潤蒸”的景象,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的文學家、詩人都有作品贊美,就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經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作家郭沫若、老舍業有贊美的文章。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游客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詞嗎?對了,這是著名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有趵突泉還有一處值得觀賞的景區,就是漱玉泉。漱玉泉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長方形、四面欄桿用漢白玉砌成的、清澈可見的泉池。你們看,泉水從石壁上溢出來,活潑歡騰的流入池塘里,聲音清脆。相信女詞人李清照在這里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妝打扮。漱玉泉對面這座漂亮的院落,是為了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館”。院內正廳的對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這是大學者郭沫若題寫的。你們看,天資聰慧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的嗎?
今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美麗的趵突泉和我能給大家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讓趵突泉的泉水給大家帶來靈氣和詩情畫意,讓美麗的泉城永遠留在你們的記憶里。再見!
趵突泉導游詞100字 趵突泉導游詞500字篇七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
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游!在濟南停留期間,由我來接待你們并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近11萬平方米。
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水溫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白墻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風格的建筑就是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題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座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么要迎著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說以山為主,迎門疊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山石后的溪流成山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他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采自于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就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4米,重8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后,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瘦、皺、漏、透”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有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
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馬跑泉。為什么叫馬跑泉呢?據說這泉水是由北宋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此得名,相傳,關勝是梁山泊農民起義將領,后為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兵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勇抗金,在一次激戰中,敗走西城,口渴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后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而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梳洗打扮,因此而得名;另一種說法取自于李清照所著的《漱玉集》;還有一種說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轉化而來的,形容嘩嘩的泉水沖刷著玉石的樣子。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于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得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是“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是對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的高度贊揚。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杰出宋代杰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文學家,博學多才。母親也是一位狀元的女兒,知書達禮。李清照自小受到家庭的影響,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為當時著名的文學家。
李清照18歲時,與當朝史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后夫婦倆相互支持,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靖康之難后,北宋滅亡,金兵南侵,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途中趙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過著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中度過了她的余生。
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難為分界線,前期的詞大多是歌詠自然,贊美生活,描述夫妻恩愛、思念。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而后期的詞作大多是抒發國家之恨和悲嘆自身命運凄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景區。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并稱為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形成,是由于兩岸泉水相對涌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一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像游絲一般,忽隱忽現,隨波蕩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恰當時才能看到。
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又叫“金線書院”,因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滿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放,芳香撲鼻,故尚志堂院也稱玉蘭院。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濼源堂。大家請看堂前上的楹聯:“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這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趙孟頫對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寫照。濼源堂北面的建筑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虞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堂。娥英殿北面是三圣殿景區,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墻上鑲嵌著30余方石刻,全部為歷代名人的詩篇佳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這座罕見的“雙御碑”,是清代康熙皇帝的“激湍”石刻和乾隆皇帝的《再題趵突泉作》。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了。來鶴橋原為木橋,為明萬歷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辟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抬頭看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舊跡”,另一面是“洞天福地”。
據記載,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即神話中得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洲。想登蓬萊山求仙的人到處尋找仙山,當他們來到趵突泉邊,看到三股水柱,其狀如山且不能攀登時,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舊跡”坊。如果你能到泉東面望鶴亭茶社一坐,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則更能體會“潤澤春茶味更真”的意境了。
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30米,南北寬20米,周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涌濤,勢如鼎沸。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如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三尺不消平底雪,四時常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貌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趵突泉賦》。
那么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于濟南的南部山區。濟南的南部山區主要由奧陶紀碳酸鹽的石灰巖構成,石灰巖被水溶解侵蝕,形成溶洞和裂隙,吸收地表的降水和徑流,并由南向北潛流。
當這些地下水流至市區時,遇到濟南東、西、北面質地堅硬隔水的火成巖阻擋,水流大量匯集,形成強大的靜壓力,在低洼的市區涌出地表,形成天然的涌泉,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說乾隆下江南時,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飲用。
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都御史胡纘宗書寫的。亭后的石刻“第一泉”三個字是清代王鐘霖書寫。“觀瀾”石刻二字是明代山東左布政使張欽書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與北岸的濼源堂相互襯托,形成對景。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這里原是明代著名詩人李攀龍的讀書處。明萬歷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口,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有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并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趵突泉導游詞100字 趵突泉導游詞500字篇八
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趵突泉公園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
趵突泉,三窟并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諸如曾鞏、蘇軾、張養浩、王守仁、蒲松齡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觀瀾亭“建于明朝天順五年,亭內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賞泉。亭西墻壁上嵌刻的”觀瀾“為明代書法家的墨跡,”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書法家王鐘霖手筆,亭西”趵突泉“石碑,由明代山東巡府胡纘宗所書。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筑,窗明幾凈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萊社,又稱望鶴亭茶社,當年康熙、乾隆兩位皇帝都曾在這里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嘗到趵突泉水后竟將南巡中攜飲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換成趵突泉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游之說。
趵突泉北岸有一組較大的古建筑群,通稱三大殿。最南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建于北宋年間,挹廈柱上,刻著元代文學家趙孟頫的著名詩句:”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字體雄渾有力,詩句生動傳神,恰與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輝映。殿堂后面還有兩座大殿,原寫”娥姜祠“,現寫”娥英祠“,后人為贊頌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祠,以志紀念。在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墻上,鑲嵌著30余方石刻,都是歷代名人的佳作詩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那尊罕見的”雙御碑“,記載著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著趵突泉的地位。趵突泉以南石灣泉處的白雪樓,是為紀念明朝文學家、后七子領袖李攀龍所建,原樓毀于一旦,1996年在原址重新修建與白雪樓連為一體的戲劇大舞臺,于同年建成。這里常年舉辦以京劇為主的各種戲劇演出,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演出活動中心。趵突泉東南處的滄園據說是李攀龍曾讀書的地方,院內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院中奇花異木,蒼松滴翠,當代著名花鳥畫家王雪濤紀念館1987年建于此處,200余件繪畫常年陳列展出。步出滄園,跨過楓溪島小橋,東北方向不遠處一泓碧水,從地面涌出似一面明鏡,這便是七十二名泉中的漱玉泉,泉邊緣柳成蔭,泉水清澈見底,水石相激,淙淙有聲,猶如漱玉。
由漱玉泉向西,柳絮泉、黃華泉、趴牛泉如一方碧玉,各展秀姿,并肩媲美。在柳絮泉邊和柳絮泉西北方,各有一石砌方池,這便是著名的金線泉和老金線泉。泉水中有兩道來自不同方向的泉水相撞,激起一道水紋,經過陽光一照,金光閃閃,故曰”金線“,因在一定氣候和條件下才能出現”金線“,故有誰能看到金線,誰交好運的傳說。
登上趵突泉北假山,腳下蒼松翠柏,雜花爛漫,綠草如蔭,怪石林立,向下一看,假山石壁上便是馬跑泉。在假山以南綠樹掩蔭下,有一方挺拔露骨,筋絡明顯,高近4米的太湖石,其形如龜,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之藏寶。喻為濟南第一名石。坐落在漱玉泉北岸的李清照紀念堂按照民族風格建成,院內溪泉、溪亭、疊翠軒、迴廊,奇峰聳立,松竹掩映,院落靜雅素樸,當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一代詞人“、”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的墨寶刻立于紀念堂正亭和報柱上。室內,除陳列著女詞人著作、塑像外,還有歷代名家對詞人的生平論述和作品評價的書刊及古今名人的書畫題詠等。李清照紀念堂以西有一個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淙淙,沿屋穿廊的小院,便是同治九年山東巡撫丁寶禎在此建的培養科舉人才的”尚志書院“,又名”尚志堂“。
位于濼源大街的趵突泉南門,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游人賞景留影的好去處。位于公園西鄰,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萬竹園是趵突泉公園的園中園,占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有望水、白云、東高等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始建于元朝,明代宰相殷士儋、清朝詩人王蘋都曾是此園主人,后軍閥張懷芝占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1986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18個展室中國共產黨陳列字畫、文物200余件,是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書畫紀念館。園內還長年陳列著200余件明清古家具和文物。萬竹園是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曲廊環繞,院院相通,樓、堂、亭、廡參差錯落,園內木雕、石雕、磚雕堪稱三絕,1993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趵突泉導游詞100字 趵突泉導游詞500字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一路辛苦了。今天我們參觀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請大家游覽時自覺保持它的清潔。
趵突泉公園在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游客們,現在你們所在的位置是趵突泉公園一個最有名的景點:觀瀾亭。此亭修建于明朝天順五年,也就是1461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亭內石板上刻的這個“觀”字,使亭子錦上添花。亭外面對水池的兩根柱子上對聯: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長吼半空雷。亭右邊的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刻著“趵突泉”三個大字,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左邊也有一塊石碑,刻著“第一泉”三個字,字體雄健有力,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鐘霖的手筆。
再往這邊看,這里的水清澈無比。三個泉眼噴出的水永不間斷,中間的一個泉眼排水量最大。泉內有用石子和沙土鋪成的泉底。泉里的金魚游得多歡。
現在我們首先介紹老金線泉。老金線泉,泉池呈長方形,原長4丈,寬2丈。因水面有一條宛如金線的波紋而得名。后因改建泉池,金線從此消失。而趵突泉擴建時,原金線泉東20米處的小池中,也出現金線。人們便稱小池為金線泉,將原金線泉改稱老金線泉。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公園內的主景趵突泉。趵突泉水分三股,晝夜噴涌。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涌不息的特點。“趵突”不僅字面古雅,而且音義兼顧。同時又以“趵突”摹擬泉水噴涌時“卜嘟”、“卜嘟”之聲,可謂絕妙絕佳。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趙孟頫在《趵突泉》詩中贊道:“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時,曾觀賞了趵突泉,興奮之余題了“激湍”兩個大字,并封為“天下第一泉”。
游客們,現在請大家盡情欣賞趵突泉的風采,注意安全。
好了,趵突泉的旅游就此結束。還望大家能記住我,再見!
趵突泉導游詞100字 趵突泉導游詞500字篇十
各位游客:
你們好!在我來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在趕車的時候邊跑邊說:師傅,師傅等等我。忽然,有一個乘客伸出頭來說:悟空,別追了。游客們,我叫劉詩茵,我的電話是xx,如果有人掉隊,我們電話聯系。現在就開始今天的快樂之旅。我們要去的是趵突泉,現在我要先說一下的注意事項:
1、請大家看好自己的孩子,保證自己的人生安全。
2、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
3、注意安全。
4、每一道風景都是美麗的,我想,游覽完以后,你文明的身影一定會為它增添一道靚麗的彩虹。
歡迎來到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進了趵突泉的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再往前走就是馬跑泉。過了馬跑泉,就來到了漱玉泉,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李清照是我國宋時杰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
再繼續往西走,就來到了尚志堂。出尚志堂西行,便來到了濼源堂。濼源堂的北面的建筑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寺。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趵突泉景區,三股泉是趵突泉就有名的景點,三股泉是自然形成的,有三個泉眼,中間的最大,旁邊兩個稍小,它們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這三個泉眼永遠不會停止,日夜噴著,充滿了生命力與活力。你還可以在這拍照呢!站在來鶴橋上,來鶴橋原為木橋,明萬歷年間厲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辟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三十米,南北寬二十米,周圍繞以石欄,有許多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
今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美麗的趵突泉和我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見!
趵突泉導游詞100字 趵突泉導游詞500字篇十一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正門
進入公園前,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公園東門口的“趵突勝景”坊,牌坊高7.5米,柱間總寬9.3米,造型為:四柱三間沖天挑擔式。白墻灰瓦、卷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筑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三大殿景區原為著名文學家曾鞏所筑,北殿現稱三圣殿,祭祀中國始祖堯舜禹;中殿是娥英祠,祭祀舜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南殿是濼源堂,因其臨濼水而得名。楹柱上有元代趙孟的詠泉佳句“云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三大殿院內有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康熙題詞激湍乾隆題《再提趵突泉作》。
趵突泉景區
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春秋時,魯桓公曾會齊侯于濼,宋代大文學家曾鞏始稱“趵突泉”。站在觀瀾亭上,能夠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細心的游客會注意到“突”字上少了兩個點。一種說法是表達人們的愿望,期望泉水永久噴涌沒有盡頭。一種說法是講趵突泉水流旺盛,把突上的點沖走了,順著護城河流到了大明湖,所以大明湖的“明”字上多了一筆。
漱玉泉景區
如同晴天下雨般的漱玉泉,最初為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留下來的龜石,紀念關勝的馬跑泉,來源于漱石枕流的漱玉泉,還有李清照紀念堂,有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
趵突泉導游詞100字 趵突泉導游詞500字篇十二
尊敬的游客:
你們好!
歡迎來到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建于1958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
從東門進入,沿著小道走,小道的身旁有許多泉,有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柳絮泉等等。
趵突泉在公園的西側,是全園的中心,由亭、堂、廊、榭構成。在泉池中央有三個小雪堆一樣的水柱,那就是趵突泉。泉池西側有個亭子,叫觀瀾亭,建于1461年。兩旁有兩塊石碑,一塊上寫著“趵突泉”三個大字,另一塊上寫著“第一泉”三個大字。趵突泉三窟并發,聲如隱雷,到了冬天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煙,這就是濟南八景之一“云霧潤蒸”。
這天下第一泉據說還有一個傳說: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帶上玉泉水,但喝了趵突泉的水后,感覺無比甘甜。逐將攜帶的玉泉水換成了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身旁就是“呂祖廟”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于公園西鄰,占地18畝,由13個院落組成。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有園內。
好了,游覽到此結束了,謝謝。歡迎再次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