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人間煙火氣作文800篇一
就借一日的光陰,細數這人間煙火。
清晨。風中帶著甘甜的氣息,把我從夢中喚醒了。不知什么時候,媽媽悄悄給我打開了臥室的窗戶。我穿著睡衣,貪婪的吮吸著春天的味道。此時正是人間的四月天,外面春花正艷,可是我們卻被封在了家中。疫情反撲,又一次席卷了這個歲月靜好的小城。“您這幾天少出門,不要擔心我們,一定注意防護。”媽媽的聲音打破了這清晨的寧靜。
疫情來的太突然,以至于我們都沒來得及多屯一些糧食,眼看著米袋里的米一點點減少,媽媽都著急壞了。這天早上,我還在睡夢中,忽然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急忙跑去開門。是姥姥!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著實把我嚇了一跳。我急忙接過她手中沉甸甸的東西,姥姥坐在沙發上,重重地喘著粗氣,說:“好不容易能過來看你們了,我都擔心壞了。”我鼻頭一酸。姥姥年紀很大了,本該我們牽掛她,現在卻要她為我們擔心……
“知道你們能吃的東西不多了,我可不想我的小寶貝餓著肚子。快快,姥姥今天早上剛包的餃子,是你最愛吃的豬肉餡的,快趁熱吃!”姥姥招呼我和姐姐過來吃餃子,我夾起一個就往嘴里送,瞬間,餃子的美味就順著嘴巴滑到肚子里了,哇,好香!
此后的日子,姥姥每天早上都來給我們送吃的,我非常擔心疫情擴散,告訴姥姥別送了,可姥姥生怕我們餓著,堅持天天送。媽媽勸也不聽。姥姥送來的東西中有半包面條,我猜姥姥把家里認為我們愛吃的,都帶來了。我讓姥姥把這面條帶回去,她年紀大了,牙口不好,早上向來都是煮面條吃的。可姥姥執意留下,說家里還有好多呢,不缺這一點,我只能紅著眼圈收下了。
深夜,月亮和星星哼著曲兒墜入人們的夢鄉,夢里有清晨的風,午后的暖陽,傍晚的火燒云和黃昏的燈光,還有盛開的桃花,川流不息的人群、喧鬧的集市和裊裊的煙火,世間的一切美好,夢中從未中斷。
日月星辰,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不管時光如何變換,總有牽掛你的人,在悄悄移動的光陰里,帶給你浮世的清歡。
人間煙火氣作文800篇二
冬天的清晨,氣溫很低。我在暖和的被窩里,睜開了朦朧的眼睛。要在平時,我肯定賴在被子里不肯起床,可今天不一樣。一聽到鍋和鏟的合奏,我一骨碌地爬起來,這聲音對我有一種魔力。
我披上了棉襖,深呼了一口。看見一個駝背的人影在廚房里晃來晃去,那短短的黑發間依稀有幾根零星的白發,布滿皺紋的雙手在鍋鏟和刀板之間來回切換,她是我的外婆,一個摳門的老太太。外婆特別回過日子,買什么都要精打細算,絕不浪費一分錢。她喜歡燒菜,每天變著花樣的做給我吃。我最喜歡吃湯包,燒湯包餡,要放各種蔬菜,她張羅著買豆子、洋蔥、豆角,蘿卜……那時,她就忘記關注錢多錢少了,只記得我愛吃餡花色多的湯包。
一切準備就緒后,外婆把湯包皮和餡放在舊木桌上,一個一個包著。外婆就像一個魔術師,一眨眼的功夫,一個湯包皮裹上餡,就變成了一個胖滾滾的白娃娃。我覺得好玩,跪在椅子上,兩眼瞧著她,時不時的也偷點餡吃。外婆嗔笑著點一下我的額頭,說:“你個小饞貓!”我沖外婆做個鬼臉,照偷不誤。看久了,我也開始模仿著外婆包起湯包來,取皮,添餡,不好,餡多了,口合不上了,呲著牙咧著嘴,我急得連聲喊外婆。外婆就放下手中的湯包皮,去掉一點餡,用她粗糙的大手包裹住我的小手,和我一起把皮捏緊。外婆的掌心抵著我的手背,很暖很暖。我再取一張皮,少放餡,這次合上口了,成品卻是松松垮垮的一坨。和煦的陽光下, 外婆沖著我笑,我也對著外婆笑。
當一個個湯包在蒸籠里享受桑拿時,我就在廚房門前玩耍。外婆點上火,隨著一縷縷炊煙飄出的還有湯包誘人的香味,我幾次三番的跑進去,想掀起蓋子瞧瞧,奈何每次都被外婆阻止了。在我口水肆意流淌時,湯包蒸好了。剛出籠的湯包,冒著白白的蒸汽,白白胖胖地蹲坐在盤子里。外婆拿起一個,吹吹,遞給我。我咬下一口,餡好像自己跑進嘴里,滿滿的香氣都快要溢出來了!
就這樣,慈愛的外婆,飄散的炊煙,冒著香氣的湯包,伴隨著小小的我,渡過了童年最快樂的時光。
人間煙火氣作文800篇三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題記
又是一天,又是同樣的清晨,金黃色的光一點點從書角滑落,像是少女的裙擺,又好似絲綢般的飄帶。房間里很靜,只剩下陽光搖曳和那沙沙的書頁聲。
“蹦蹦蹦”廚房切菜的聲音引得我不得不從書中脫離出來,想要一探究竟。
推開廚房門,一股柔和的香味撲鼻而來,有濃濃的肉香和淡淡的菜香,猛吸一口,歡喜的話語還未開口,媽媽扭頭看著我說:“咱中午吃你最愛的豬肉茴香餡餃子吧!”我高興地“嗯嗯嗯”,一個勁的點頭。
于是,全家總動員……
剁餡,和面,張羅家伙事兒……一家人各負其責,各盡其職,忙亂中又不缺失秩序。一切準備就緒后,包餃子工作就算正式開始了。搟餃子皮這種大活,當然非我莫屬了,你可千萬別小瞧,餃子皮里面的學問可大著呢!首先,把揉好的面團搓成長條,分成小劑子,然后按扁。在搟皮這方面,我可是受過奶奶的真傳的。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劑子,徐徐轉動,右手按住搟面杖,上下依次滾動,搟到合適的大小就ok了。母親負責包,她左手取過將一張餃子皮,右手握住小勺,舀上一勺早已調拌好的餡料,把皮往中間對折,中間捏一下,再捏一下右半邊部分,最后左右手配合往中間一用力,一個潔白的飽滿的餃子,就靜靜地蹲坐在了放餃子的案板上,如排兵布陣般整整齊齊,煞是好看。我覺得好玩,決定也學學這包的手藝,可看著簡單,一拿起面皮,我的手就像廢了一般,不受擺布。笨拙的把餡放在了面皮上,對折時餡鉆到了外面,用筷子壓壓左邊,右邊又漏出來了。壓壓右邊,左邊的餡又冒了頭。我嘆口氣說:“包個餃子比我解一道物理題還難呀!”媽媽笑著說:“這有啥,熟能生巧。多包幾個就會了。”我按照媽媽說的去做,果然,越包越熟練,“熟能生巧”這話是真有道理呀!
“吃飯了。”父親端著一大盤餃子走出了廚房,我飛奔到了餐桌前,剛出鍋的餃子,又白又胖,散發著熱氣,撩逗著我的味蕾。夾一個餃子,蘸上些許陳醋,放入口中,茴香的清甜,豬肉的滑嫩,醋的濃醇,如花一般在味蕾在綻放。
一家人邊吃邊談,熱鬧祥和。怪不得逢年過節,咱們北方人都愛吃餃子。這小小的一枚餃子,染盡人間的盡是煙火氣!
人間煙火氣作文800篇四
“民以食為天。”在世界上,中國人是最愛吃、最懂吃的。古人雅稱下廚時的氣息為煙火氣,著實讓做飯的活兒多了幾分文學之美。家里有個懂“煙火”的人,是很有面子的,而我恰恰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媽媽,今天吃什么呀?”
小時候,我最喜歡搬一個小板凳,在廚房坐著看母親“變魔法”,問著今天的菜譜,聞著菜肴與火交融時的香氣哈喇子直流,在母親面前蹦啊,跳啊,搶著要嘗嘗鮮。可母親再怎樣變換菜式,再怎樣努力的創新,用心討好全家人的胃,一日三餐,年復一年,我終究是乏了。于是,我放下家中的筷子,渴望走到外面去。
“媽,今天我和同學到外面去吃,不回來了。”
“媽,樓下又新開了一家餛飩店呢。”
“媽,我想去吃肯德基。”
那時的我有多不喜歡吃家里的菜呀,每次回家當母親像服務員一樣笑著報今天的菜名時,我總會這樣那樣地搪塞,強行打斷她的話。母親一怔,笑意消失了不少,卻也沒多說什么,走到柜邊抽出幾張鈔票塞到我手中:“去吧,多吃點,別餓著肚子回來。”我笑著奔出家門,從未回頭看到她眼中的落寞。
讀高中后,每次返校前,她都是那樣,忙里忙外。走之前又反復問:“家里的咸魚要帶嗎?”
“不要!”
“那帶點酸蘿卜吧,天熱食吃點開胃。”
“不要!”
剛進學校,一切都是令人惶惶的未知,何況我已經到了要面子的年紀,生怕這些東西讓同學看見了笑話,自然不耐煩地拒絕。母親也沒再堅持,只像是在自說自話:“現在嫌棄家里的飯菜,今后遠走高飛,再想吃,可吃不到了。”我沒有回應,只是推門揚長而去。
學校的伙食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好,起初我深感自由,可漸漸地覺得也就只是重復著那么幾種,我感到厭倦,開始懷念起家里的飯菜。我開始回避去學校食堂,味覺也慢慢沉睡了。胃,不知何時起,竟抽搐起來。只是,我沉默著什么也不說,每次周日回家總是默默吃著家里的飯,默默回味著,多少次想說,想家了,卻倔強地隱瞞著,看著母親默默看著我。
一次周日返校,母親留我在家吃晚飯,我卻大呼小叫著“要遲到了”,連連推辭,手忙腳亂地到處清行李。母親走進廚房待了一會兒,接著出來幫我收拾,將滿屋的書本清得井井有條。臨走時,自然又是一番叮囑,幫我系鞋帶,整理好衣領,再目送我離去。關門時,她始終注視著我,直至我將門慢慢合上,咔噠一聲,兩個人便分隔在兩側,整個樓梯間都是靜悄悄的。
到學校后,剛上兩節晚自習,我就餓了,只好在袋子里到處尋找著零食。我翻動了一下,竟摸出了一個便當盒,打開一看——油亮亮的炒飯,綠油油的青菜,清香的豆腐……我愣住了,窗邊路過的同學看到,羨慕地說:“你好幸福啊!”“謝謝。”我不知該回答什么,又顧及面子,害怕其他人看到了笑話,只是合上了蓋子。下了自習后,我奔回宿舍再打開,趕緊舀了一勺放入口中。冷了,其實,每一粒米都涼了。
“你帶的飯還沒冷嗎?”一旁的室友看到了好奇地問。
“還沒呢,我媽給我裝的,保溫效果可好了!”我笑了笑,不假思索,大口地吃起來。冰的飯,冰的菜,在舌尖上重新滾燙,又恢復了家中特有的煙火至味。
“好吃!”我夸了一句,繼續吃著,直到熄燈了也沒有停下,盡管已經有些難以下咽,我仍然吃得干干凈凈,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剩這剩那。我吃著,眼淚就啪嗒啪嗒的落了下來,有的和食物一起被吞下,有的滾落在被子上,吃完后我才發現連被子都已經濕了。
第二天打電話,母親第一句話便是“飯冷了嗎?”。
“沒有,可好吃了!同學都說我好幸福。”
我聽到了電話的另一頭母親快活的笑聲,在這一頭的我卻紅了眼眶。
“其實,我留你回家,是想讓你多吃點家里的飯菜,學校的不好,油啊鹽啊我都不放心。”
“我知道,媽。”
“自己在學校每天三餐飯一定要吃好,你以前的同學有的就有了胃病,自己一定要注意。”
“我知道,媽。”
“以后你要是喜歡,媽送飯給你吃,現在你越來越大了,家里的飯,不常吃到啊。”
“好。”
我強忍淚水,哽咽著掛了電話。少時的我虧欠了她多少,讓她只因這么一點小事,便高興成這樣。我們都不會用語言表述內心,有時,兜兜轉轉那么久,換來的都只是相顧無言。可是沒關系,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會學著彌補,將你珍惜。
“長大后想在哪里當老師?”那天,她問我。
“‘父母在,不遠游。’我當然是要呆在這里,離家不過三尺路,每天上完課后就回家,到你這蹭吃蹭喝,我要一直蹭下去!”
“哼,想得倒美。”她氣呼呼的撅起嘴,卻一直給我夾著菜,眼里滿是笑。我拼命的吃啊,吃啊,把剩下的半句話咽了下去,眼里閃起薄薄的淚光。
“我會一直蹭下去。如果有一天你連鍋鏟都拿不動了,沒關系,我做飯給你吃。如果有一天你連筷子都拿不動了,沒關系,我可以喂你,一直,一直。”
愛上人間煙火氣,愛上人間真摯情。媽,如果歲月允許,我可以不言不語,搬個小板凳坐在廚房里輕嗅著灶邊的煙火氣息,看著你銀色滿際,把愛融進食物里,夸你,愛你,陪你忘卻四季更替。
人間煙火氣作文800篇五
這個暑假,我生活在這樣一個地方:沒有矗立的高樓,沒有華彩亮麗的電影院,沒有光茫四射的霓虹燈,有的只是街巷參差、瓦礫凌亂的小屋,稀泥淤積的小路和鋪滿高山低洼的農作物。這是一個山里的小鎮。
一個人的生活,只有孤獨
人會戀家。這個暑假,家人們在老家改造那個花甲歲數的木房子,為了造一個家族的棲息地。那里沒有學習的條件,于是我一個人被“拋棄”在5公里外一個百來平方米的小屋里。自由了!看似如此,可我隨即就迷失在茫茫的學習任務中,有時突然覺得無聊,茫茫然看會兒書,發會兒呆,時間就這樣過去了。一天下來,總覺得心里缺點什么。
一個人的生活,絕不同于獨立生活。在偌大的地方,無人交流,無人激勵。閑暇時,沒有同伴可以共同歡笑。學習時,身旁、前方沒有追及的目標。就像一劑麻藥,讓人在曠寂的生活中迷失,再自由的形體也無法藏住精神的空洞。
在當今社會,不要遺世獨立。一個人生活,只有孤獨和迷茫。
二十分鐘
二十分鐘,我可以走上三四公里的路程,可以寫一篇書法,可以背下二三十個單調,可以完成三個聽力口語練習。
二十分鐘,我也可以沒有目的地翻翻新聞,看看視頻,甚至就是無聊地發呆、冥思。
一天下來,多少個二十分鐘,我會在后者的狀態中度過。但是,生活安排擺在這里,時間也不信“熱脹冷縮”那套,憑著你的熱情變多,今天荒廢的二十分鐘上,必然在明天補回來,明天的二十分鐘,又得在未來再補。把握住每個二十分鐘,實則是把握住心底的欲望,把握住自己的生活。
路
比較難熬的,是從我窩居之地到修屋之處的那四五公里路程。
基本上每天下午,一則鍛煉,二則為了一頓晚飯,我從小屋出發,踏上了漫漫長征路。第一次走的時候,不清楚路有多遠,好在雖是坑洼的小路,卻無岔路。連走帶跑了十來分鐘,目標卻還是遙遙無期,我己有點上氣不接下氣了,小腹也隨著心跳一陣一陣的痛。只好慢下來,一只手按著腹部,另一只努力揮著,驅使著雙腿邁動,讓頻率更快。一會兒,又實在沒有力氣這樣拼命地走,皺緊眉頭,一步步往前蹭,仿佛是個運動的機器,過了許久,又努力跑起來……二十三分鐘過去,那個目標終于被我踏在腳下。
一天天,一次次,我慢慢懂得,未來的路無非也是這樣。有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努力追趕,緊趕慢趕,總能到達。而我,在路上,要讓這段追逐更堅定,更執著。
感受人間的煙火氣
在休息的時候,和工人在一起。有時打打下手,給修房子出一份力。
一天中午,叫工人們吃飯,卻答:“吃不得。”
爺爺笑著問:“你們推稀泥漿推飽了?”
他們回答:“您別看推平泥漿是小事,它也有火候,火候過了再推,就推不平了!”
我心一驚,自以為這是閱讀題中才會有的橋段,卻確確實實發生在我的眼前。
為什么以前覺得這不可能發生?
自以為這種做事太假太“作”。今天才看見,自己離開生活很久了。自以為身處學堂,自視清高,看不起鄉下之人,卻不想他們心中,也有最明顯的道理。
于是再看生活,就看到了無數微小的感動:
走過鬧市,一位擺攤的老奶奶看見我和弟弟,露出慈祥的笑容,我心頭一顫。
望見路上,漫天灰塵下一位老者掃地,明知掃不完,仍越走越遠,我心頭一顫……
久而為學,要格物致知,要窮盡事物之理,卻忘了世上還有為人之道。
因此,我不愿一人獨處,而寧愿花上二十分鐘和親戚撿撿土豆,和鄰里用方言嘮嗑,給陌生人幫忙,哪怕只是拎一個掃把。
我感受著人間的煙火氣,這比燈紅酒綠的商業繁華,絢爛的虛擬真實質樸的多。
這是越讀越詩意的人生之書。
即使回到學校,即使要去追逐那個心中的目標,也要帶上煙火氣的從容,才能不被困難迷失,走向遠方。
人間煙火氣作文800篇六
夏天,有一個比較火的話題就是“地攤經濟”了。夕陽西下,攤主們便陸續擺出琳瑯滿目的商品,吃的、玩的、穿的、用的,應有盡有,好一派繁鬧的景象。
在甘棠湖和南門湖之間的“小壩”,是距離我家最近的地攤點,一到周末傍晚,這里便會有許多來湊熱鬧的男女老幼。不寬敞的街道上,擺滿了簡單的桌椅板凳。同時,創意、好玩、體驗也成了這里的特點。經歷了疫情之后,如今我們的城市又滿血復活了。
七月的一個夜晚,和家人一起逛小壩,從玩具攤看到衣服攤,吃喜歡吃的,買喜歡玩的,發自內心的快樂。
“崽崽,快來,這里有你喜歡的多肉!”媽媽的召喚加快了我移動的腳步。一路上,我們邊走邊看,興致極高。
走著走著,“正宗土蜂蜜”五個大字映入眼簾。一位大伯的攤前圍了一圈人,我擠進去一看,好家伙,老板盡然把采蜜的滾筒機都帶來了,呼啦啦地轉個不停。
“是高山流水,彈得真好聽。”攤主是兩位穿漢服的姐姐,清秀的臉龐上稚氣未脫。我仔細一瞧,噢,原來是一家古箏培訓機構在做暑期推介活動呢!
“冰甜爽口,不一樣的粉……”聽了老奶奶的叫賣聲,頓時覺得這酷熱的夜晚,有了絲絲清涼。此時,我的味覺、視覺全都打開,腿都邁不動了。“媽媽,我想吃一份,要加料的。”于是,掃個碼,購入一碗,“吸溜”一聲,一勺帶湯入喉,甜甜的冰粉在肚子里開出一條滑滑梯。涼快!
問價錢,比商品,閃閃發光的夾子,畫有花花草草的扇子,可以吹出泡泡的小像機……在一番討價還價后成交。
俗話說: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站在這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小壩上,我深深地體會到這里不僅是街巷市井的喧鬧嘈雜,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人間煙火氣作文800篇七
我常常坐在書桌前,去回味那些來自母親的味道。
——題記
母親生病了,需要去外地看醫生。而我則因為要上學,所以留在了家里。母親不放心我獨自一人在家,將我送到了大姨家暫住。大姨是一個潑辣、爽朗的人,同時也伴有不拘小節的特點。她的性格與母親截然相反,我也就愈加懷念母親那淡雅細膩的味道了。
茶
母親離開時,剛好是期中考試的前兩周。因為這是母親第一個不在我身邊的考試,我極力地想把它考好。不幸的是,我生病了。這場病反反復復了十幾天才好,在此期間我一點也沒有復習。
考試前的最后兩天是周末,我心想:老天爺還是照顧我的,給我了兩天復習。周六,我從床上艱難地爬起來,開始努力地復習。時間一晃而過,在我混不自知時就到了深夜。
我的神智開始迷糊,眼前的一切漸漸朦朧起來。隨手拿表一看,原來是十二點了,母親該來了吧?門外,一陣腳步聲由遠至近。門將要被推開時,我下意識想說:“媽,你來了。”之后,猛地想起來現在我身處大姨家,來的應是大姨,于是將嘴邊的話咽了下去。她端進來了杯咖啡,我抿了一口,苦澀澀的。我突然回味起了母親那杯清雅的茶。
湯
大姨同母親一樣,都喜歡做湯,尤其是大醬湯。大姨的湯很辣,就像她這個人一般。母親說,大姨年輕時在鎮上是一等一的大美人,嬌艷的像朵玫瑰一樣。母親呢?它的湯很淡,卻回味無窮。喝下一口,口齒留香,就像她這個人一般。初見母親,淡雅清雋,愈看便覺得愈美,愈割舍不下。
針和藥
我得了病,大姨照舊帶我去門診打針,那可真不好受,腰酸背痛,手腳冰涼。我從不明白大姨,為什么得重感冒了一定要去打針?也許是她的性子急罷了。反正,我并不喜歡打針。針冷冰冰的,藥水也冷冰冰的,一點人情味、煙火氣也沒有。
我想著若是母親在,定會煎碗藥湯給我。雖然那苦澀能令我回味一天,可它的人情味、煙火氣卻讓我癡迷。
我懷念母親,回味著她的味道,回味著與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回味著她的一切。
短暫的離別可以用數次的回味來撫慰,那永久的離別呢?是沉醉在永久的回味中嗎?我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
——后記
人間煙火氣作文800篇八
幾度春秋幾輪月,月到中秋分外明。這“明”的是溫情,是念想,是人間可以暖心的煙火味。
中國人酷愛用味道去記憶,記憶一份感情,記憶一座城市,記憶一個節日。今年中秋未到,母親老早就計劃好了中秋菜單,八菜一湯。這美味里既有時令大閘蟹,象征甜蜜美滿之意的潮州甜品,亦不乏樸素的家常小菜,濃稠得宜的鯽魚湯。
中秋節終于到了,滿滿當當的菜品擺上圓桌,親人們圍坐桌旁,一邊享受美食,一邊笑語盈盈,熱熱鬧鬧,好不快活。而習慣張羅的媽媽看著親人們齊聚一堂,氣氛熱絡的樣子,她也知足地笑著,幸福全寫在臉上。
念想不遠,閱歷尚淺,我記憶中的中秋模樣都是這般溫馨而美好。
我熟悉每一道菜的味道,這味道是一次次味蕾刺激下的習以為常,是柴米油鹽,是一日三餐,是母愛,是鄉味,是中秋月中明明的親情。
我熟悉這圓桌旁的每一張笑臉,這笑臉是歲月深處永遠不變的容顏,是朝夕相處,是日月與共,是親人,是我深愛的人。
感受著滿桌的熱鬧氣氛,那沸騰的煙火氣竟熏得我眼睛發酸,我想哭。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他鄉望月,望出了感傷和清冷。長大了,人生都會奔波吧。想著此刻,我正高三,不到一年后,我必定是離家越來越遠。即便不會經歷白居易的那番苦情,我也多么害怕習以為常的,會變成不可多得;害怕朝月亮奔去的途中,再難見可愛可親的人間煙火氣。
我一直在跑,想逃離庸俗,想出脫平凡,奔向那皎潔的月光。但我忘了,天上明月同人間煙火一樣都能撫慰人心。誰又能說熱氣騰騰的菜肴、親友的寒暄不比天上的明月更美好浪漫呢?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晚年隱居的王維借著詩句表現出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而我雖欣賞王維的淡泊,卻難以入山絕俗。在內心深處,我感到更溫暖更親近的是汪曾祺先生的煙火人間愛,那就是“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如果問我中秋節最真摯的祝愿是什么,我會心滿意足地說,明月朗照,煙火相伴,親情美好,人月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