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一
1、能積極尋找并學習用不同材料制作拓印版畫,并在操作過程中掌握拓印的方法。
2、感受拓印的樂趣和美感,喜歡參與制作拓印版畫。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室周圍放置一些可供幼兒制作拓印版畫的材料。
2、紙風箏一個,宣紙、油畫棒、輕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變個魔術,好嗎?
2、我手中有張紙,兩面都是空白的,(師出示一架風箏)現在老師要把這架風箏變到紙上去,告訴我,你想要什么顏色的?
3、教師變“魔術”。瞧,一架風箏變出來了。你們猜猜老師是怎樣變的嗎?幼兒猜后教師將紙挪開,揭示謎底。豐富詞:拓印。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在你的身上、在我們的教室里有哪些東西或漂亮的圖案也能用拓印的方法變到你的紙上。
2、幼兒嘗試、操作。
三、集體欣賞、交流、討論拓印的經驗。
教師引導幼兒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賞評議,對畫面清晰、整潔、造型和底。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二
活動目標:
1、體驗裝飾的快樂并對美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2、觀察感受帽子美麗的圖案與色彩,并進行大膽裝飾。
活動準備:
1、收集展示有特色的帽子
2、空白的帽子底圖每人各一張
3、手偶:米奇(頭上帶頂帽子)
4、顏料、棉簽、小毛巾(濕的)每桌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偶,導入主題
導入語:
(1)“小朋友看看米奇頭上帶的是什么?漂亮嗎?”
(2)“那里還有很多帽子,你最喜歡哪一個?”
二、欣賞帽子,ji發裝飾帽子的興趣
1、引導語:
(1)你為什么喜歡這頂帽子?
(2)上面有什么圖案?
(3)它的顏色怎樣樣?
重點: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帽子的樣式、色彩及圖案,為下面裝飾帽子打下基礎。
2、出示空白的帽子底圖
引導語:
(1)小朋友把它裝飾一下這頂帽子好嗎?
(2)我們看看這頂帽子好看嗎?為什么?
三、展示作品進行正面評價
1、將幼兒建構的作品擺上展示臺,供幼兒自由觀賞。
2、重點評價:建構武器的功能和色彩,以及適當評價它的穩固性。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三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大膽的在石頭上創意作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幼兒作畫的興趣。
2.通過石頭畫的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愿意與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石頭、棉簽、調色盤、丙烯顏料、石頭畫課件、濕巾、廢舊報紙、蛋糕盤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手指游戲《黑貓警長》。
2、以故事的形式引出石頭畫。
二、幼兒欣賞石頭畫,嘗試并探索作畫。
1、欣賞石頭畫,激發幼兒創作的石頭畫的興趣。
2、教師示范作畫,講解畫法及注意事項。
3、幼兒再一次欣賞石頭畫,調動孩子的創作興趣。
4、幼兒嘗試并探索創作石頭畫,教師指導。
5、鼓勵幼兒把石頭畫的故事講述給小朋友聽。
三、作品賞析
1、請幼兒展示作品,講述石頭畫的故事。
2、為幼兒創設展示與講述的機會,把作品講述給客人聽。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四
【活動目標】
1.能用豆子一個緊貼著一個裝飾各種圖案的線條。
2.大膽想象創造,能根據自己的想法運用不同的豆類裝飾和別人不一樣的作品。
【活動準備】
黑豆、黃豆、綠豆、紅豆、勺子、圖案簡筆畫。
【活動觀察】
伊菲小朋友進美工區后,選擇了一張蘑菇房子的簡筆畫,然后用棉簽沾了白乳膠,涂在房頂的輪廓上,然后挑了黃豆一個一個放在輪廓線上。
她放豆子的時候,一個接著一個,但是沒有一個挨著一個,有些豆子間還有空隙,而且有些豆子沒有放在輪廓線上,這時候,邱老師走過來,告訴孩子“這邊有點歪了,豆子要一個挨著一個”,說完,只見伊菲調整了豆子的位置,將放歪了的豆子放在了線上,再將豆子的間距縮小。
然后她在屋頂的圓圈圈里涂上白乳膠,用勺子打了好多綠豆放在自己碟子里,然后,用勺子打了一勺放在第一個圈圈中,太多了,散落在了圈圈外面,她用手把散落出來的撿回到圈圈中,圈圈中已經凸起來,很滿了,用同樣的方法完成第二個圈圈。
這時候,她站起來看看了別的小朋友做的,然后又坐下,準備做第三個圈圈,(.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這次,她先將豆子涂上白乳膠,然后一個挨著一個放在圈圈的輪廓上,再用勺子打綠豆放在圈圈中間,不過還是太慢,凸起來。同樣的方法,完成第四個圈圈。
接著,她用膠水涂了石頭路,她選擇了紅豆,因為石頭路的圈圈很小,所以她直接用白乳膠涂豆子,然后先圍輪廓,再一個一個將豆子放圈圈中間。
她選擇了黑豆做窗戶的輪廓,里面填充綠豆,房子的大門也用同樣的方法,輪廓和填充都是綠豆,最后在房頂的空白處填充了黃豆,完成作品。
【活動分析】
1.伊菲有自己的喜好,一到美工區,就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蘑菇房子,就開始動手操作了。
2.老師告訴她“歪了”“要一個挨著一個”后,她能馬上意識到,并進行調整。但是,她的調整方式不是效率的,她不是在空隙中直接填塞豆子,而是一個一個移動豆子的間距,花了很長時間。
3.房頂上填塞了兩個圈圈后,發現一直散落出來,太多,說明她打豆子的時候沒有去估算需要多少豆子的量,盲目打豆子,導致每次都太多。而且凸起的部分,她沒有將多余的去掉,說明上課時,把老師講得步驟忽略了,上課沒有非常認真聽。
4.完成第二個圈圈后,她懂得借鑒別人的做法,先將輪廓填滿,在填充里面,這樣豆子就不容易散落出來。
5.在房子的每一部分,她都選擇不同的豆子,說明她對顏色搭配方面還是比較有講究的,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對于大圈輪廓和小圈輪廓是用大豆子還是小豆子,沒有進行思考,像兩扇窗戶輪廓用了大黑豆,里面的線條就看不到了。
【調整與對策】
1.老師在指導時,不應該直接告訴她哪里錯了,而是間接得去引導她,比如,你可以問她“你看,你的豆子都在線條上嗎?”“豆子和鄰居有沒有一個挨著一個呢”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去反思。老師直接告訴她了,她就不會去思考。
2.教師在講解步驟時,可以提問孩子“面比較大的是用大豆子還是小豆子?為什么?面小的呢?”這樣,孩子就會去想,哪里該用大豆子,哪里用小豆子不合適。
3.從孩子平時的表現,教師可以記錄下孩子的不足之處,哪些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平時上課時才有所側重。
4.對于初學豆類黏貼畫的孩子來說,教師提供的簡筆畫還可以再簡單些,等孩子熟練后,再提供比較復雜的簡筆畫,最后可以讓孩子自己畫簡筆畫,再黏貼豆類。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五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幼兒園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繪畫表現幼兒園的樓房、運動器具以及花草樹木。
2、根據幼兒園建筑結構和景物位置,學習合理布置畫面。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在幼兒園里散步,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樓房、運動器具、周圍景物等。
2、組織幼兒進行建筑游戲“我們的幼兒園“,初步掌握幼兒園的布局。
3、彩色筆蠟筆、畫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我們的幼兒園美不美,你們想不想把這么美的幼兒園畫下來,今天就畫“我們的幼兒園“好不好?
2、引導幼兒回憶觀察過的幼兒園的布局
教師:你們在園里看到了什么?幼兒園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門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狀的?園內還有些什么東西,這些東西放在什么地方?樹和花長在什么地方?它們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
3、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先仔細想好,然后再動筆。在紙上先畫樓房,再畫運動器具和花草樹木,將房子畫大一些,畫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兒畫面較空,適當啟發幼兒補充內容。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教師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找一找哪張畫上的房子畫得很平穩;哪張畫上畫的幼兒園里的東西最多等。
小結:我們的幼兒園真美,今天大家把我們的幼兒園畫下來了,我們要愛護幼兒園的一切東西,使幼兒園永遠都那么美麗。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六
活動目標:
1、學會運用各種圖形進行拼貼畫。
2、能大膽聯想組畫成簡單的物體,表現其特征。
3、體驗拼貼添花的樂趣。
重點:學習運用各種圖形進行貼畫。
難點:能大膽聯想組畫成簡單的物體,表現其特征。
活動準備:
1、a4白紙人手一張、固體膠、各種圖形圖片
2、范例作品
3、裝圖形的盤子
4、魔術帽、魔術盒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調動幼兒的情緒,談話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玩了手指變變變的游戲,我們的手指就像魔術師一樣能變出很多的物體。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魔術王國看一看,魔術師會變出哪些物體。去魔術王國時,我們要會說魔術王國的咒語,才能進去,請小朋友們和我一起學習咒語:烏拉烏拉變,烏拉烏拉變。"(幼兒和老師學習咒語)
二、帶幼兒進入魔術王國,利用多媒體引導幼兒回顧對圖形的認識,觀察圖形組合變化。
1.幼兒閉上眼睛說咒語兩次,教師趁機戴上魔術帽扮演魔術師。
2.幼兒睜開眼睛,已經來到魔術王國。教師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魔術王國的魔術師,歡迎你們來到魔術王國。"(小朋友向魔術師問好)
3.出示材料,引導幼兒認識變魔術需要用到的道具。(圖形、魔術盒)
4.師幼齊說出圖形的名稱。教師:"現在,我要給你們變魔術了,你們可要仔細看,我用什么圖形變成了什么?"
5.教師變魔術,幼兒說咒語(兩個圓形變成數字寶寶8或說是葫蘆)
6.再變魔術(圖形拼貼:用半圓形和長方形拼出了蘑菇,三角形和正方形拼出了房子等)
7.師流:如果你是魔術師,你想變出什么?請個別幼兒發表意見。
三、幼兒自主探索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大小不同的圖形,你想變什么,自己動手變一變吧。等會我們要比一比,哪些小魔術師能安靜變魔術,變出和老師變得不一樣的物體來。"
四、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作品、相互交流。
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后,教師組織幼兒將自己的魔術作品貼在魔術鏡上,并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七
一、教材分析
《我們的幼兒園》是大班第一學期《美術》畫冊上的一個繪畫活動,要求幼兒應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表現自己對幼兒園的印象。
由于幼兒剛上大班,在繪畫技法上,運色技巧上,都有一定的限制和局限性。因此,本次活動,只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由創作,在作品的規格、技能技巧的表達上不作嚴格要求。
二、教學設計思路
1、在教學活動前,教師有意識地在日?;顒又?,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園舍、布局、日?;顒拥龋由钣變簩τ變簣@的印象。
2、準備豐富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發揮創作的熱情。
3、運用正面的評價,鼓勵幼兒進行充分的自我表現,增強自信心。
三、教學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地描畫出、創作出自己心中的幼兒園形象。
2、體驗創作的快樂,獲得心情的愉悅。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幼兒會不容易突現幼兒園的主要特色,很容易有千篇一律的作品出現。
五、教學準備
錄象片段:外地幼兒園的介紹,園舍建筑、一日活動等;幼兒所在幼兒園的資料圖片、照片等。彩筆、油畫棒、毛筆、顏料、彩紙等創作工具。
六、教學流程
(一)回憶與交流
1、引導幼兒回憶兩年來,在幼兒園的生活中,記憶最深的事情,并與同伴交流。
2、鼓勵幼兒大膽講出自己最喜歡的幼兒園、最喜歡的老師是什么樣子的。
3、師生共同觀看錄象、圖片等,獲得直觀的印象。
4、交代活動的課題,講清簡單的要求:運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大膽地創作,可以畫喜歡的幼兒園、老師、最喜歡玩的游戲等,還可以自己設計幼兒園;小朋友比一比,看誰做的,而且和別人的不一樣。
(二)創作與輔導
1、幼兒自選創作工具,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2、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
(三)欣賞與交流
1、作品展示
幼兒走上講臺,大膽地講述自己的作品的內容,并貼在展示欄中。
2、教師給予幼兒正面的評價與鼓勵,可以獎勵小紅花、五角星等。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八
活動目標:
1、感知蝴蝶翅膀對稱的圖案,學習用對印畫的方式表現對稱。
2、遷移已有經驗,能夠用各種線條、圖案來裝飾蝴蝶。
3、大膽制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5、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人手一張蝴蝶形狀的黑紙。
2、紅、黃、綠顏料,棉簽,抹布。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一班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看是誰呀?
教師:今天晚上他們要開蝴蝶晚會,大家都要穿上美麗的衣服去參加晚會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蝴蝶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二)幼兒觀察蝴蝶,發現蝴蝶左右對稱的特稱。
教師:蝴蝶翅膀上有什么呀?
教師:左邊和右邊是一樣的,他們是對稱的。
(三)教師示范,提出活動要求。
1.出示一只黑色蝴蝶。
教師:這只蝴蝶好傷心啊,她在偷偷的哭泣呢?原來她沒有漂亮的衣服,我們幫她穿上漂亮的衣服?我們用什么幫助蝴蝶呢?
教師:蝴蝶翅膀打開來,棉簽輕輕畫下來,蝴蝶蝴蝶合起來,蝴蝶翅膀打開來。
教師:棉簽上也有標記,什么顏色放什么顏料盒里。
(四)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幼兒大膽制作任意形狀的衣服。
2.教師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制作,并嘗試用不同的顏色。
(五)教師講評。
教師:你給她穿上了什么顏色的衣服?
教師:除了顏色,還有什么形狀的衣服?
教師:謝謝你們,今天蝴蝶可以穿上美麗的衣服參加晚會啦!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九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構圖能力,創造富有表現力和畫面感的構圖和構思。
2.發展幼兒想象能力,創造出富有幼兒情感的畫面。
3.培養幼兒畫羊的簡單形態和動作特征。
二.活動準備
1.看過動畫片《喜羊羊》。
2.教師準備水彩筆油畫棒。
3.有關喜羊羊動畫片里人物的圖片或貼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引入
1.播放《喜羊羊》主題曲,引發幼兒興趣,讓幼兒跟著歌曲做律動。
2.教師:這是什么歌曲?
(二)過程
1.教師拿出喜羊羊圖書,與幼兒分享故事情節。
2.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最喜歡《喜羊羊》中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喜歡的原因。
3.教師出示示范圖,讓幼兒欣賞和點評,說出畫中人物的特征。教師就幼兒所做的點評和畫面對幼兒講述畫面的構成,引導幼兒樹立正確構圖感和畫面感的意識。教師對自己的范畫編一個小故事,更富有畫面感和故事情節。
4.讓幼兒大膽自由進行繪畫,教師進行引導和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用色。
5.幼兒繪畫結束,自己對自己的畫作介紹,和好朋友一同分享畫的內容。
(三)結束
1.讓個別幼兒進行圖畫展示,向小朋友介紹畫面內容。教師給個別畫的好的小朋友以貼片鼓勵。
2.教師總結,讓幼兒在家中和爸爸媽媽分享著繪畫的內容。
四.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能夠按照自己的想像畫出自己心中的羊。但仍存在不足,幼兒的繪畫作品色彩和比例有問題,要多加指導和引導,讓幼兒畫出更加富有畫面感和構圖感的繪畫作品。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家中與父母一同觀看其他動畫片,讓幼兒畫出自己最喜愛的動畫形象。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十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在同伴原有繪畫形象的基礎上大膽想像,為同伴的作品添畫。
2、感受同伴的不同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體驗交換作畫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幼兒有根據任意圖形想像作畫和合作繪畫的經驗。
2、勾線筆、背景音樂、油畫棒、畫紙。
3、坐位安排成環形。
活動過程:
一、引導
1、出示基本圖形,啟發幼兒說說:“你想把它變成什么”。
2、從簡單的基本形開始,分步驟示范,讓幼兒猜想老師畫的是什么。
3、師生共同想象添畫,讓幼兒感知其中的創造性和變異性。
4、講解“大轉盤式作畫”的方式和游戲規則。
二、創作
1、幼兒按“大轉盤式作畫”的方式和規則作畫。(播放優美的音樂)
2、啟發幼兒在同伴原有繪畫形象的基礎上大膽想象 ,為同伴的作品添畫。
3、教師參與活動,并積極引導。
三、交流、體驗
1、引導幼兒回憶、尋找自己原先的創作圖案,與同伴分享創作的快樂。
2、展示幼兒作品,談談“大轉盤式作畫”的感受。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根據作品創編故事,并相互交流。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學習用一次性紙杯制作掛表,培養幼兒剪、涂、固定的動手能力。
2、認識表上數字的意義及認識區分時針和分針。
3、通過用廢舊的一次性紙杯來進行創作變廢為寶,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廢舊的一次性紙杯數個、剪刀數把、水彩筆數套、繩子數根、膠帶一卷、大掛表一只、圖釘一盒、卡紙做的分針時針數套。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大掛表,請幼兒觀察,提問: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表是用來掌握時間的,一天共有24個小時,白天12個小時,晚上12個小時,表上面有1-12的數字,有兩個表針,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時針跑兩個數字間一個空格是一個小時,分針跑一周是一個小時。今天我們自己做一個掛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紙杯,這是一只廢舊的紙杯要丟掉的,為了減少對地球的污染,保護我們生活的家園,我們可以將它變廢為寶,你們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發揮幼兒的想像進行討論,教師加以引導。現在,我要把紙杯做一只小掛表來裝飾我們的活動室,你們覺得如何?
2、介紹示范制作過程
(1)用剪刀從杯口向下至杯底隨意剪成數條。
(2)把剪好的條條從杯底向外壓成象一盛開的太陽花狀,把條條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或花紋進行裝飾。
(3)用膠帶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繩子,用黑水筆在杯底粘繩子的花瓣正下方寫上數字12,其余1-11的數字如掛表數字一樣填寫一周。
(4)將分針時針用圖釘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針頭用膠泥堵上防止扎傷,就這樣一只漂亮的紙杯掛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項
(1)使用剪刀時,不要把剪刀頭對準別人或自己,防止扎傷。
(2)把紙杯剪成條條時,盡量剪勻稱,以免影響視觀效果。
(3)在填寫數字12時,先拎起繩子找準正上方。
(4)在固定時針分針時注意保護自己,防止扎傷。
4、分發制作材料,請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教師巡回指導,適時協助個別幼兒,鼓勵幼兒堅持獨立完成作品。
三、結束部分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并評價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師總結評價幼兒作品。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十二
活動目標
1、欣賞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畫面的意境。
2、用討論、歸納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畫法,并嘗試用國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3、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接觸過藤蔓植物,認識這些植物。
2、課件:藤蔓植物國畫作品多幅。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課件,感受畫面的內容與意境。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好看的國畫。我們一起來看看,畫上畫了什么?你最喜歡哪一幅?
(1)欣賞齊白石的一組小雞圖。
師:畫上有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小雞在干什么?它們的心情怎樣?
(2)欣賞《鴨趣》。
師:這是什么植物?紫藤下有什么?它們可能在干什么?
(3)欣賞《葡萄架下的貓蝶》。
師:這幅畫表現的是什么季節?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在葡萄架下有什么?你覺得它在干什么?
2、師幼共同歸納這一類藤蔓植物的獨特結構,討論畫法。
師:現在我們仔細地觀察這幾幅畫上的植物,它們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師:這些花和果實可以用什么方法畫?葉子怎么畫?怎樣才能畫出細細的藤呢?(引導幼兒看絲瓜圖,隱去葉子和其他,只留藤,重點感知藤蔓的走勢)
3、進一步欣賞其他藤蔓植物的畫,再次感受這類藤蔓植物的結構特點,并發揮想象。
師:我們發現這些植物都有藤、葉子和果實。老師這里還有幾張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么樣子的。
師:在這些植物下面會有哪些小動物呢?在干什么?會不會有小朋友呢?如果你就在這些植物下面,你會干什么呢?
4、合作、欣賞、評價。
(l)幼兒合作創作。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分工,發揮想象完成作品。
(2)欣賞、評價。
師:你先畫的什么?后畫的什么?還可以怎么畫?畫上的小動物在干什么?你們是怎么合作的?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了不少藤蔓植物作品,有主藤和纏繞藤。藤蔓植物還有很多其他的種類,下一次我們再去試著畫一畫,好嗎?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十三
活動目標:
1、能觀察日常生活用品的花邊,找出他們對稱排列的規律。初步感受對稱美。
2、用目測找中心和對稱排列的方法裝飾花邊。
3、能大膽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長方形紙、油畫棒、范例花紋、活動花邊,有花邊的毛衣、臉盆、帽子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有花邊的毛衣、臉盆幼兒帽子提問:小朋友看這是什么東西?它們什么地方最漂亮?花邊是由什么花紋組成的?它們什么怎樣排列的?用什么顏色畫出來的?
幼兒回答后教師總結:這些花邊是由點、線、簡單幾何圖形和小花、小草等花紋組成的。它們排列很有規律,間隔開的花紋是一樣的,形狀大小顏色都是一樣的,這叫對稱,花邊的顏色有的很鮮艷,有的很柔和。
2、引導幼兒學習花邊的裝飾方法。
教師出現活動花邊進行講解演示:
用目測的方法找出中心點,畫上簡單的花紋,在花紋的兩端用同樣的顏色畫出同樣的花紋。
換一種顏色在中間和兩端的 花紋之間畫另一種花紋,花紋之間要間隔均勻。
用這種方法往下畫,畫出來的花邊就對稱了。
3、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教師:請小朋友先觀察老師畫的美麗的花邊,小朋友先想好選擇什么樣的花紋,然后想好顏色再開始畫。畫時要注意大小、方向和顏色的對稱。
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對稱,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自己設計花紋,搭配顏色。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請幼兒將花邊在作業欄中展覽出來,教師從花紋、色彩、對稱規律方面進行評價。
大班美術活動教學目標 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詳案篇十四
活動背景
中班幼兒能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并能進行分類。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開展了“有趣的圖形”主題活動。中班幼兒能運用繪畫、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現自己觀察到或想象的事物,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能力水平,我們組織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發現不規則線條畫里的幾何形狀,尋找出不同的小魚圖形,并能根據已有經驗進行添畫。
2.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體驗圖形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黑板,示范用線條畫1張(內含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裝飾好的不同形狀和不同裝飾方法的小魚范例4條。
2.線條畫5大張(內含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橢圓形、梯形),黑色勾線筆人手1支,水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線條畫范例,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師:這是一張神奇的線條畫,在畫里藏著許多秘密呢,仔細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師:再仔細看看,線條畫里還有和它一樣的形狀嗎?線條畫里有其他的形狀嗎?
教學建議:在幼兒發現一種圖形后,引導幼兒繼續尋找相同的圖形,進行歸類;鼓勵幼兒在線條畫中尋找和發現不同的幾何圖形。
2.游戲導入,示范尋找和添畫出魚的圖形。
(1)師:再告訴你們一個秘密,許多調皮的小魚就躲在這些形狀里,跟我們玩捉迷藏游戲呢,你找到它們了嗎?
(2)教師示范在其中一張線條畫中添畫出小魚外形。
①師:老師已經找到一條小魚了,想不想看看它躲在哪兒?(教師示范找一條長方形的小魚,添畫出小魚的眼睛、嘴巴、鰭、尾巴)
②師:形的小魚找到了,剛才老師添畫了什么,就變成了小魚了?
(3)幼兒嘗試尋找不同的形狀,添畫小魚外形。
①師:其他形狀里也藏著很多小魚呢,誰找到了?試試把它們畫出來吧。(請兩名幼兒在線條畫中指出小魚,添畫眼睛、嘴巴、鰭、尾巴)
②小結:線條畫里藏著圓形的小魚、三角形的小魚、長方形的小魚、半圓形的小魚。
教學建議:在教師示范添畫小魚外形時,如果有幼兒提出他已找到小魚,則請幼兒來示范添畫,教師可在一旁提示要添畫完整,可用“哪里是小魚的頭”、“小魚的眼睛在哪里”、“看看小魚還少了什么”等進行提示。請幼兒來嘗試尋找和添畫時,提醒幼兒尋找與范例不一樣的圖形小魚,兩名幼兒可同時添畫不同形狀的小魚,這樣節約其他幼兒等待的時間,又給幼兒多種形狀的小魚外形的感受。
(4)出示裝飾好的小魚,貼在相應的圖形上。
師:我也找到了幾條小魚,你們瞧,這是圓形的點點魚、三角形的波浪魚、長方形的斜線魚、半圓形的小花魚,它們都穿上漂亮的衣服啦。
教學建議:裝飾好的小魚盡量選擇小圖形,因為大多數幼兒在示范時喜歡找大的圖形,這樣裝飾好的小魚貼在相應圖形上,就不會遮住幼兒之前的范例,能較好地尊重和展示幼兒的創意。
3.幼兒操作,尋找和添畫魚的外形。
(1)師:你們想不想找小魚?在桌上的線條畫里還藏著許多各種形狀的小魚,里面還有跟黑板上不一樣的圖形呢,找到小魚后就幫小魚畫出頭、眼睛、鰭、尾巴,還可以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我們趕緊去找一條吧。
(2)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要添畫完整的魚,畫得快的幼兒可用水彩筆添畫魚身花紋。留意找到不同圖形的小朋友的作品。
教學建議:幼兒操作的線條畫比范例多了梯形和橢圓形的圖形,給幼兒更多挑戰和遷移經驗的機會。重點引導幼兒尋找小魚圖形,并添畫完整,鼓勵幼兒尋找多條不同形狀的小魚。
4.拼圖欣賞,分享圖形變化的小魚。
(1)拼圖游戲。
與幼兒一起將操作桌子拼起來,使畫面變成大拼圖。引導語:中間的小朋友站兩邊,小魚小魚找朋友,變成一張大拼圖。
(2)分享交流。
師:線條畫里藏著的各種形狀的小魚被我們找出來了,誰找到了跟黑板上不一樣形狀的小魚?有趣的圖形能變出有趣的小魚,你最喜歡哪條小魚?
師:喜歡找小魚嗎?線條畫里還藏著很多小魚呢,我們把畫帶到班級里去,繼續找小魚吧。
教學建議:拼圖游戲時,可請幼兒幫忙一起拼桌子,讓他們親歷自己的作品變成大拼圖的神奇和驚喜;分享交流可用自己介紹、相互推薦、教師提示的方式講評,結合現場情況,幫助幼兒提升創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