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寒二十四節氣教案篇一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后一個,在今年1月20日。大寒時,太陽到達黃經30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采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
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干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食臘八粥
小寒之后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學習方法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于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誰。因此現在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年。
一、睡宜早
在生活起居上,人們在大寒這一時節里,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達到養精蓄銳藏陽氣的效果。
二、動宜慢
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的身體也應該順應自然界規律,放慢自己的生活節奏。鍛煉上也要有節制,做一些舒緩的運動,達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
三、食宜溫
中醫里有“寒者溫之”的說法,在冬天應該進食一些溫補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提高人體耐寒能力,也要進食蘿卜等食物防止脾胃消化不良。在我國傳統的養生知識里,冬季以養腎為主,多吃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利于養腎。
四、心宜平
寒冷的天氣經常會導致人心情低落、沮喪,在大寒這一寒冷節氣里,應該要積極調整心態,多與朋友交流,多曬太陽,節制喜怒。
五、頭宜暖
老人在大寒這一節氣里,尤其要注意保暖頭部。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而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中醫認為寒從腳而生,經常用熱水泡腳是不可或缺的事。
大寒二十四節氣教案篇二
1.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的時間,往往與歲末相重合。因此,只要大寒節氣一到基本上就直奔春節了。緊跟著的下一個節氣就是立春。雖然立春時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年前立春,另外一種就是在年后立春,但一般情況下,大寒都被人們認為是春節前的最后一個節氣,所以叫作大寒迎年。在這樣喜慶的氣氛中,人們已經開始為過年而奔波,趕年集、置辦年貨,書寫春聯,準備好各種祭祀用的供品,進行里里外外的大掃除等等。在農村和城市的一些家庭中,祭祀祖先和各種神靈是必不可少的儀式,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安康幸福。
2.尾牙祭
傳統習俗中,將漢族民間祭拜土地公公的儀式稱之為“牙”。過去,在農歷每個月的初二日和十六日,做生意的人都必須準備好三牲四果、香枝與紙錢等祭品,用來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而祭拜之后的菜肴則可以分給家人或員工等打牙祭,因此也將這個儀式叫作“做牙”;農歷的二月初二日是頭牙,臘月十六日則是尾牙。尾牙與頭牙一樣,都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流傳至今,“尾牙祭”大多都演變成了企事業單位到年終時都要組織舉辦的“年會”,全體員工在一起聚餐吃飯、總結展望、互祝相慶是重要的環節,很多時候還要開晚會、獎勵先進、贈送獎品,犒勞員工們一年的辛勤付出。
3.祭灶節
臘月二十三日為祭灶節。傳說灶神是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間,監察每家每戶人們平時善惡的神,會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以便于讓玉皇大帝進行賞罰。因此民間在送灶時,人們往往會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好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清水、料豆、秣草是為灶王飛升到天庭時坐騎的備料。在祭灶時,人們還要把糖融化,以便于涂抹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灶王爺就不會在玉皇大帝面前講壞話了。在灶神像兩側的對聯上也常常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好話。另外,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夜,灶王爺還會與諸神一起來到人間過年,于是在大年初一的早日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所以民間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的說法。在年前的集市上,有很多賣年畫的小攤,都有灶王爺的畫像,以便于在“接灶”儀式中進行張貼。
4.芝麻秸
過去人們在大寒時節到來時都要購買芝麻秸,民間俗語“芝麻開花節節高”,寓意來年順風順水。在除夕夜,人們會將芝麻秸灑在道路兩旁的空地上,供孩童們玩耍踩碎,諧音“踩歲”,同時以“碎”與“歲”的諧音寓意“歲歲平安”,以討得新年好口彩,求得全家安康。這些活動也讓大寒節驅兇迎祥的節日氣氛愈發的濃厚。
5.糯米飯
大寒節氣一到,廣東地區的人們必吃糯米飯。傳統中醫學認為,糯米味甘、性溫,比普通大米的含糖量高,經常食用糯米可以起到御寒、滋補的效用。糯米飯可以暖胃養胃、補益氣血,熱氣騰騰的糯米飯最適合在寒冷的冬天吃,吃完后渾身上下都會感到暖呼呼,非常舒服。而很多富貴人家中在大寒飲食上的講究更加細致,會配伍一些發散的佐料。因為大寒節氣與立春節氣相交接,所以在大寒時節應該將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而多添加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這樣有助于更好地適應將來春天萬物升發的氣機。
大寒二十四節氣教案篇三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
常用的灶神聯上也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灶王爺的圖像,以便在“接灶”儀式中張貼。圖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以示男女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灶王爺與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這一說法了。
小寒之后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二十四節氣教案篇四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后一個,在每年1月20日前后。大寒時,太陽到達黃經30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采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等。都知道只要大寒這個節氣一到就是奔春節,為什么,因為下一個節氣是立春,應該劃分在另一個年頭,但是立春往往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年前立春,一種是在年后立春,所以大寒是春節前的最后一個節氣,一般都這么認為,所以叫大寒迎年。
在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干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誰。因此現在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年。
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食之具有御寒滋補功效。而富貴人家在大寒飲食上的講究更加細致。因大寒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將來春天萬物的升發。
大寒二十四節氣教案篇五
小寒和大寒哪個更冷?
根據我國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數據統計,“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進一步從地域上分析會發現,在南方,小寒完勝大寒;在北方,小寒大寒,處于伯仲之間,所以有“小寒勝大寒”之說。
為什么小寒不叫大寒?
這是因為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還處于“二九”的最后幾天里,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位于小寒節氣之后的大寒,處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與夏季的大暑相對應,所以成為大寒。
小寒要注意什么?
運動方面
雖然時間進入到最冷時節,但運動還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在日出后才開始鍛煉,避免太早運動而冷氣入體,其次,準備運動不可馬虎,注意待身體暖和后再脫衣鍛煉。最后,運動要適度,以養胃氣,莫要練到大汗淋漓。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喜歡選擇運動項目,像長跑、滑雪、跳繩、踢毽子等都是比較好的。
此外,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飲食方面
老中醫建議,陽氣對于人身體非常重要,小寒節氣是心腎陽氣容易不足的時候,需要通過飲食和生活起居來養陽。
這段時間,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口味可以加重一些,如生姜、大蔥、花椒、桂皮、羊肉等,羊肉是溫熱食物中性價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卜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姜調味,建議每周吃一次,不會上火。
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和深色蔬菜,如大白菜、胡蘿卜、菠菜、茄子等,也可以食用魚和貝類、大蒜、牛肉、雞湯、紅茶、紅薯、香菇、黑豆、黃豆芽等,可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
環境方面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人們也開始裹得越來越嚴,但很多人忽略了既要防寒,又要注意防“氣”。每當氣溫一降,人們最常做的就是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但一些有揮發性毒氣的裝修材料,很可能會引起人體中毒,另外,煤氣、天然氣、一氧化碳,冬季都會由于設備泄漏、電器使用過度導致濃度積累釀成安全隱患,所以要不定時地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潔。
大寒二十四節氣教案篇六
1、寒涼的節氣冰封不了我火熱的問候,寒涼的氣息凝固不了我溫暖的情意,寒涼的風霜凍結不了我融融的祝福,愿這個寒涼的大寒節日里你擁著火熱的愛情,守著溫暖的親情,伴著融融的友情,過一個暖暖的大寒。
2、大寒風蕭蕭,祝福情飄飄,工作要忙碌,身體也得顧,競爭壓力大,溝通不落下,大寒祝你友情暖著手,親情暖著心,愛情不離分。
3、聯系久了,幸福才能不斷;祝福多了,關系才能不變淡;問候多了,情誼才能更深遠;衣服多了,冷意才能不侵犯;朋友多了,提醒更要到身邊;大寒節氣,一絲溫暖把情誼相連,幸福味道貴在簡單溫暖,愿你溫暖健康,快樂不隨天冷淡。
4、大雪越積越厚,情誼越來越深。大風越刮越寒,思念越來越濃。天氣越來越凍,牽掛越來越強。陽光越來越冷,我的愛戀越來越熱烈。朋友:愿你大寒像梅花,綻放美麗人人夸!
5、親,大寒到了,溫暖牌祝福包郵哦!勤搓手,勤動腳,多多運動寒冷少;穿棉衣,戴棉帽,多多添衣溫暖到;常擁抱,常問好,多多聯系溫情高;按時歇,按時勞,多多開心天天笑;收祝福,送祝福,歡歡喜喜心情好。
6、大寒節氣又來到,蠟梅盛開寒霜傲。陣陣余寒雖未了,暖暖陽春把手招。家家枝頭喜鵲鬧,世間處處人歡笑。街頭個個春裝俏,人人身邊幸福繞。大寒過后春來到,祝愿開心把你抱!
7、大寒氣溫降,祝福不能忘,問候送身旁,天冷添衣裳,早晨喝熱湯,飲食增營養,鍛煉身體棒,愿你一生幸福,事事吉祥!
8、寒冬到來景色妙,銀裝素裹更妖嬈。小孩高興滿地跑,打起雪仗汗直冒。及時換衣免感冒,健健康康常歡笑。愿你大寒身體好,快快樂樂無煩惱!
9、白雪皚皚茫茫原,窗欞玻璃結花霜。早晨醒來別翻身,睜眼神清活動慢。適應一會再起床,天冷大腦缺血氧。環境溫度過于低,血管收縮血流慢。愿你大寒:諸事注意多健康!
10、冰雕冰燈冰窗花,給你一個人間童話。雪花雪球雪娃娃,喚溫暖記憶如昨。寒冷的冬天愿你和快樂相守,和幸福對話。大寒愉快。
11、冬日的陽光是我對你的問候,飄飛的雪花是我對你的祝福,傲雪的臘梅為我送去沁人的芳芳,真誠地短信表達著情誼綿長。大寒到了,愿你健健康康!
12、季節變換真快,轉眼大寒到來,寒風悄悄來襲,出門切記保暖,日常加強鍛煉,晚上蓋好被褥,關懷問候送上,愿你幸福圍繞,開心常伴左右,大寒快樂!
13、大寒至,有惦記,心寄短信來問候;寒風呼,冰雪落,添衣加襖保溫暖;喝熱湯,吃熱飯,暖身暖胃暖精神;睡眠足,心開朗,勤加鍛煉身體壯;短信到,祝福繞,愿君安康幸福伴。大寒快樂!
14、大寒養生有竅門,不可大意把病找。鍛煉最宜日出后,以免溫度過低得感冒。臉部雙手冷水洗,血脈循環強體魄。睡前熱水多泡腳,有助睡眠習慣好。愿你平安快樂過大寒,健康生活永不離!
15、大寒節氣到,臘梅寒霜傲。余寒雖未了,陽春把手招。枝頭喜鵲鬧,處處人歡笑。個個春裝俏,家家繞。寒冬過后春來早,祝愿開心常擁抱!
16、一縷寒風送寒意,一句叮嚀送溫暖,一抹情意在心間,一份關懷掛嘴邊,一絲問候暖心田,大寒到,愿你添衣防寒,小心出行,大寒快樂!
17、北風呼呼,吹走煩惱憂愁,把所有的苦澀凍住;雪花飄飄,帶來吉祥幸福,把所有的快樂留住。愿你大寒時節事事順心,快樂永駐!
18、大寒到,問聲好,貼心關懷早送到;冬風起,鍛煉勤,強身健體為健康;維生素,補充及,營養豐富不可忘;說到醋,是個寶,多吃來把健康保。愿安康!
19、用拼搏能散去寒意;用勇敢能驅趕冷意;用堅持能戰勝凍意;用毅力能俘虜冰意;用成功能升起暖意;用舒心能散發溫意;用團聚能保持順意;用喜慶能增添美意。祝愿你大寒不寒溫暖常伴!
20、狂風暴雪溫最低,房前屋后大雪積。送你一件毛皮衣,健康溫暖好福氣。送你一雙棉靴子,走向光明立壯志。送你一頂風雪帽,鴻運當頭陽光麗。愿大寒吉利!
大寒二十四節氣教案篇七
每年公歷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詩云"蠟樹銀山炫皎光,朔風獨嘯靜三江。老農猶喜高天雪,況有來年麥果香。(左河水)"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花草樹木、鳥獸飛禽均按照季節活動,因此它們規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分時令節氣的重要標志。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日平均氣溫連續多日出現-5℃以下天氣方可進行,這種活動一般出現在黃河以北地區)。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于江南一帶)”。亦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志。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在氣象記錄中雖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間那樣酷冷,但仍處于寒冷時期。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清代《真州竹枝詞引》記載:“腌肉雞魚鴨,曰,年肴,煮以迎歲……”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進入了“冬三月”的農閑季節,而隨著大寒的到來冬季農閑接近尾聲,在準備腌魚、臘肉之時,已經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們的身、心狀態也應隨著節氣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圣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并非被動的適應,而是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襲。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總結,也說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的重視,借此之節氣,重筆女士調養之法。
《素問·上古天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經文闡述了女子生長、發育、衰老的規律,并認識到腎氣、天癸在性功能的成熟與衰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前人認為,女子其特殊的生理特點, 如月經、妊娠、產育、哺乳都與血的關系十分密切,《校注婦人良方》曰:“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五臟,灑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血海”。可見女子“以血為本,以血為用”不無道理。而血的充盈主要取決于肝、脾、腎的功能旺盛,肝為藏血之臟,脾為生血之源,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是為“月經之本”,而精血充足,經、孕、產、乳才會正常。婦女的另一特點是情緒易于波動,每遇思、戀、憎、愛、妒、憂情緒往往不能自制。《校注婦人良方》指出:“積想在心,思慮過度,多致勞損。…蓋憂愁思慮則傷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經先閉。……若五臟傷遍則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持,庶可保生”,由此可見,情志因素對婦女的影響極大。這里告戒大家在“經前”和“經期”都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七情過度。否則,會引起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逆亂,加重“經期”不適,導致月經失調、閉經等癥。另外,月經期應適當活動有利于氣血條暢。
更年期的婦女(45~50歲進入更年期)生理機能由旺盛轉為衰退乃至喪失,按中醫理論,由于腎氣漸衰,沖任二脈虛憊,導致陰陽失調而癥見頭昏耳鳴、心悸失眠、煩躁易怒或抑郁焦慮,月經紊亂,烘熱汗出等癥狀,輕重因人而異。如果調攝適當,就能避免或減輕癥狀,縮短反應時間。所以,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生理變化,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排除緊張恐懼、消極焦慮的心理障礙,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選擇適當的方式怡情養性,保持樂觀情是平安度過更年期的關鍵。這也是歷代醫家對婦女養生所提出“疏肝解郁,調暢氣機的”的原因。
對婦女養生中飲食調養的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常用的藥膳有:
當歸生姜羊肉湯:(選自《金匱要略》)
[配方] 當歸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 當歸、生姜清水洗凈順切大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姜片,在武火(大火)上燒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為止。取出當歸、姜片,喝湯食肉。
[功效] 溫中,補血,散寒。
紅杞田七雞:(選自惠安堂滋補藥膳方)
[配料] 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雞1只,姜20克,蔥30克,紹酒30克,胡椒、味精適量。
[做法] 活雞宰殺后處理干凈,枸杞子洗凈,三七4克研末,6克潤軟切片,生姜切大片,蔥切段備用。雞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淋干水分,然后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蔥段塞入雞腹內,把雞放入氣鍋內,注入少量清湯,下胡椒粉、紹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雞脯上,蓋好鍋蓋,沸水旺火上籠蒸2小時左右,出鍋時加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 補虛益血。(其性溫和,老年人及久病體虛,月經、產后血虛者均可食用。)
糖醋胡蘿卜絲:
[配料] 胡蘿卜半斤,姜、糖、醋、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 胡蘿卜洗凈切絲,生姜切絲備用。炒鍋燒熱放油(熱鍋涼油)隨即下姜絲,煸炒出香味倒入胡羅卜絲,煸炒2分鐘后放醋、糖、繼續煸炒至八成熟,加入鹽至菜熟后入味精調味,盛盤即可。
[功效] 下氣補中,利胸膈,調腸胃,安五臟。(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胡蘿卜中含有“琥珀酸鉀鹽”,是降低血壓的有效成分,高血壓患者也可榨汁飲之。)
牛奶粥:
[配料] 牛奶半斤,粳米100克。
[做法] 粳米掏洗干凈,放入鍋內倒入清水,大火煮費后,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繼續煮至成粥。
[功效] 潤肺通腸,補虛養血。
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廣西)。
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江西)。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福建)。
大寒白雪定豐年(貴州)。
大寒無風伏干旱。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該冷不冷,不成年景。
大寒到頂點,日后天漸暖。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漸暖。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凍不死的蒜,干不死的蔥。
大寒二十四節氣教案篇八
二十四節氣大寒吃什么
遠志棗仁粥:遠志肉10克,酸棗仁10克,粳米50克。將遠志、棗仁、粳米洗凈,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后放入遠志,棗仁,小火煮至粥熟即成。晚間睡前服食。有滋陰養血安神的功效。
山藥羊肉湯:羊肉500克,淮山藥50克,蔥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20克,精鹽3克。將羊肉剔去筋膜,洗凈,略劃幾刀,再放入沸水砂鍋焯去血水。將蔥、姜洗凈,蔥切成段,姜拍破。淮山藥用清水潤透后,切成2厘米厚的片,把羊肉、淮山藥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姜、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放涼。將羊肉切成片,倒入碗內即成。當菜佐餐,隨意食用。有補脾腎,溫中暖下的功效。
姜汁牛肉飯:鮮牛肉100克,姜汁5克,粳米500克,醬油、花生油各適量。將鮮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狀,放碟上,然后加姜汁,拌勻后加些醬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凈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如常法煮飯,待鍋中水將干時,將牛肉倒入米飯,約蒸15分鐘,待牛肉熟即成。作主食,隨意食用。有益氣和胃,補虛消腫的功效。
山藥黑芝麻糊:山藥15克,黑芝麻150克,粳米60克,鮮牛奶200克,冰糖100克,玫瑰糖6克。粳米用清水浸泡1小時,撈出濾干。山藥切成小顆粒。黑芝麻洗凈后曬干,入鍋炒香,加鮮牛奶和清水拌勻,磨成漿,濾出漿汁。鍋中加適量水,放入冰糖,大火煮溶,將漿水倒入鍋內與冰糖攪勻,加入玫瑰糖,邊煮邊攪拌成糊,熟后即成。當點心,每日2次。有滋補肝腎的功效。
枸杞雞肉湯:雞半只,枸杞子15克,淮山30克,生姜片15克,精鹽適量。將雞肉洗凈切塊,倒入開水鍋中燙一下取出,以去除腥味,然后把雞塊放入砂鍋中,加入淮山藥、枸杞子、生姜片及適量開水,用小火煮至肉爛湯香,調入鹽,再煮一沸即成。當主餐,隨意食用。有補肝益腎,溫中益氣的功效。
一年之中物候的變化都與節氣密切相關,大寒節雖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但卻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做好大寒節的養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另一方面,古語有云“大寒大寒,防風御寒”,大寒時節除了注意防寒之外,還須防風,衣著要隨著氣溫變化而增減,手腳易凍,尤其應注意保暖。
生活:睡前洗腳
大寒時節,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風外,最好養成睡前洗腳的好習慣。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飯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入睡前以熱水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的皮膚和組織營養,降低肌張力,改善睡眠質量,對于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益處,特別是那些愛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之前,更應該用熱水泡腳。
精神:心情舒暢
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御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適逢春節,兒孫滿堂,此時精神調養還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運動:日出后運動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藥”。冬季活動、鍛煉對養生有特殊意義。大寒時節的運動可分室內及室外兩種,可進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打籃球等體育鍛煉,但應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同時室外活動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為好。
食補:固護脾腎,調養肝血
大寒的飲食應遵守保陰潛陽的飲食原則。飲食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過年應節食物,此時要注意避免饑飽失調,同時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另一方面,大寒時節仍然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進補的方法有二:
一是食補,二是藥補。
“藥補不如食補”,應以食補為主。偏于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如羊肉、雞肉等;偏于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如鴨肉、鵝肉、鱉、龜、木耳等。藥補要結合自己的體質和病狀選擇服用,如體質虛弱、氣虛之人可服人參湯;陰虛者可服六味地黃丸等。能飲酒的人也可以結合藥酒進補,常見的有十全大補酒、枸杞酒、蟲草補酒等。
大寒二十四節氣教案篇九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每年公歷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花草樹木、鳥獸飛禽均按照季節活動,因此它們規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分時令節氣的重要標志。“平氣法”劃分節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其中第三候尤其能說明大寒的氣溫極低:此時,水域中的冰能一直凍到水中央,且又厚又結實。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于江南一帶)”。亦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志。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大寒節氣內。所以,應繼續做好農作物防寒,特別應注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對于某些作物來說,在一定生育期內需要有適當的低溫。冬性較強的小麥、油菜,通過春化階段就要求較低的溫度,否則不能正常生長發育。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冬暖,過早播種的小麥、油菜,往往長勢太旺,提前拔節、抽苔,抗寒能力大大減弱,容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危害。可見,因地制宜選擇作物品種,適時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進和控制措施,乃是奪取高產的重要一環。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華南冬干,越冬作的這段時間耗水量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澆灌,對小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1、冬日的陽光是我對你的問候,飄飛的雪花是我對你的祝福,傲雪的臘梅為我送去沁人的芳芳,真誠地短信表達著情誼綿長。大寒到了,愿你健健康康!
2、季節變換真快,轉眼大寒到來,寒風悄悄來襲,出門切記保暖,日常加強鍛煉,晚上蓋好被褥,關懷問候送上,愿你幸福圍繞,開心常伴左右,大寒快樂!
3、大寒至,有惦記,心寄短信來問候;寒風呼,冰雪落,添衣加襖保溫暖;喝熱湯,吃熱飯,暖身暖胃暖精神;睡眠足,心開朗,勤加鍛煉身體壯;短信到,祝福繞,愿君安康幸福伴。大寒快樂!
4、大寒養生有竅門,不可大意把病找。鍛煉最宜日出后,以免溫度過低得感冒。臉部雙手冷水洗,血脈循環強體魄。睡前熱水多泡腳,有助睡眠習慣好。愿你平安快樂過大寒,健康生活永不離!
5、大寒節氣到,臘梅寒霜傲。余寒雖未了,陽春把手招。枝頭喜鵲鬧,處處人歡笑。個個春裝俏,家家繞。寒冬過后春來早,祝愿開心常擁抱!
6、一縷寒風送寒意,一句叮嚀送溫暖,一抹情意在心間,一份關懷掛嘴邊,一絲問候暖心田,大寒到,愿你添衣防寒,小心出行,大寒快樂!
7、北風呼呼,吹走煩惱憂愁,把所有的苦澀凍住;雪花飄飄,帶來吉祥幸福,把所有的快樂留住。愿你大寒時節事事順心,快樂永駐!
8、大寒到,問聲好,貼心關懷早送到;冬風起,鍛煉勤,強身健體為健康;維生素,補充及,營養豐富不可忘;說到醋,是個寶,多吃來把健康保。愿安康!
9、用拼搏能散去寒意;用勇敢能驅趕冷意;用堅持能戰勝凍意;用毅力能俘虜冰意;用成功能升起暖意;用舒心能散發溫意;用團聚能保持順意;用喜慶能增添美意。祝愿你大寒不寒溫暖常伴!
10、狂風暴雪溫最低,房前屋后大雪積。送你一件毛皮衣,健康溫暖好福氣。送你一雙棉靴子,走向光明立壯志。送你一頂風雪帽,鴻運當頭陽光麗。愿大寒吉利!
大寒二十四節氣教案篇十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最后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
人們常說“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大寒已非常冷。實際上,大寒僅與小寒相對,它們都是表征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有的地區大寒溫度并不比小寒溫度低,大寒僅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氣候變化的一種趨勢。“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大寒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
“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常年大寒節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
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大寒節氣,全國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于積肥堆肥,為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因為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平時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大寒也成為嶺南當地集中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除此以外,各地人們還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便于及早安排農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廣西)、“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豐年”(貴州)、“大寒無風伏干旱”(河北)等。
大寒大寒,無風也寒。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已到,新春將至。中醫講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適當調整。
二十四節氣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一年之中物候的變化都與節氣密切相關,大寒節雖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但卻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做好大寒節的養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大寒二十四節氣教案篇十一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采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于相當緩慢的時候,所以此時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凡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于內,避免急躁發怒。大寒是冬季六節氣之一,此時天氣寒冷已極,故名大寒。大寒的養生,要著眼于“藏”。意思是說,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于內不要暴露于外。這樣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對于冬季進補,醫學專家都有著自己的觀點:
1、有著許多的專家持反對態度:現代人的體質與以前大不相同,沒幾個虛的,所以在秋冬進補和預防疾病時,要考慮這種體質變化。
2、但也有持支持態度的:冬令進補,傳承了數千年的中醫進補法則,歷經考驗,其效果不用置疑。
3、中醫的精華是“辨證論治”,因而大多數專家支持“認清體質,辨證進補”。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圣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并非被動的適應,而是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襲。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總結,也說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的重視,借此之節氣,重筆女士調養之法。
總之,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尾,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季,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
1、本節氣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盡量少出門。
2、注意保暖,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
3、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涼一些濕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濕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4、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