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報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感想全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報告篇一
教育科學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根據學校要求,組織部分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在106報告廳觀看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領導小組的網絡視頻直播報告會。
黃旭華講述了自身研制的核潛艇的歷程和經驗感受以及對所有核潛艇研制人員的贊頌。演講開始,黃教授為我們講述了我國核潛艇的研制歷史以及研制的全過程。他感慨到他的一生以及所有獻身核潛艇研制的同志們都是無怨無悔的。此外,通過與美國研制核潛艇的時間,體積,以及性能進行比較,我國在各方面都是略勝一籌的,這是我們國家的驕傲,也是我國在世界上的驕傲。這是黨中央果斷決策和英勇引導的結果,是社會主義的優勢所在,是全國兩千多院校,科研機構等嘔心瀝血的結果,是核潛艇研制人員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的結果。演講的最后,黃教授說到核潛艇研制員的一生屬于核潛艇,無怨無悔,這是他們的人生觀,科學道德觀,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是他們一生所堅守的使命,擔當與責任。
施一公教授演講主題是“做誠實的學問,做正直的人。”其在整個演講過程中講述了許多例子,尤其是其自身的讀博經歷,談到了他對培養學術品位和學術道德看法。第一部分是:做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時間付出是必須的。他認為科學家一定是付出了時間精力和心血的。他告誡自己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真心感興趣才不會覺得辛苦和枯燥。第二部分將的是做一個優秀的研究生,必須具備批判性思維。如果想在科研上取得成功只靠刻苦是不行的,研究生與本科生最大的不同就是要依靠科學來創造新知識。第三部分,施一公教授提出研究者需要具備獨立人格和一些脾氣,對事物要有獨特的看法,不輕易的隨波逐流。第四部分則是講述了科學研究的誠實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實事求是,二是只有自己對研究做出了貢獻,才能在相應的科研成果署名。第五部分,施一公教授提出科學研究沒有所謂的真理,科學與民主的關系勸導學生不要對科學和科學家盲目崇拜。
懷進鵬院士報告伊始,以三個石匠的故事引出了科學家精神,指出科學研究是枯燥的,科學家對事業的追求和熱愛是科研事業持續進行的不竭動力,本次報告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論述大變革時代的科學家精神。科學精神的核心是實事求是,主要的美德是誠實,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我們探索可能的失敗和可能的成果。第二部分,闡明親歷明德楷模的精神。感召以周光召先生的故事表明愛國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愛國是科學家精神的靈魂。第三部分,提出新時代青年的科學擔當,青年人才的創新活力是經濟社會發展之源,基于此提出四點決定因素即視野、自律、想象力、夢想。
參加報告會的師生代表對報告會反響熱烈,紛紛表示,這次報告對弘揚科學家精神,弘揚優良科學道德和學風,踐行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新使命,必將產生激勵和推動作用。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感想全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報告篇二
為全面貫徹落實我校學生處《關于深入開展“創建優良學風,提升文明素養”學風建設月活動的通知》,配合學校做好學風建設月的相關工作,我班于11月份開展了有親學風建設的相關工作,并在班級優良學風的基礎上,繼續加強班級制度建設,以及全面管理。
我班是一個由多個專業、兩個學習類種組成的班級,人數為59人。求真務實,勤奮嚴謹一直是我們自考3班成員學習,做事的一條準則。課上學生專心聽講,課下學生及時完成作業,復習預習相關理論知識,為進步全面貫徹落實并深入開展創建“優良學風,提升文明素養”,在班級我們召開了以“學風建設,從我做起”為的主題班會。
本次班會大體流程:
1、班委認真清點本班到場人數,確保全班同學參加。
2、由班長論述學風建設的重要性
3、由班委宣讀“學風建設,從我做起”的倡議書,讓各位同學能夠更好的明白此次活動的重要性。
4、讓班級取得優異成績的同學講述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經驗等,幫助其他同學找到更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
5、由同學自由對本班學風建設提出良好的建議,更有針對性的去整頓我班的班級學風建設。
6、班主任做詳細的班會總結,找出其薄落環節,提出整改措施,使我班形成優良學風。
在此基礎上,我班還制定了相對應的班規,并針對個別同學展開交流。我們還以“學風建設”為主題的黑板報,來宣傳學風建設的重要性。
一種態度的轉變,一種習慣的養成,一種素質的培養,都是當代大學生應當注意的一種自我修養教育。
在此次活動中,我班學生的學習氛圍明顯得到很大的改善,上課率在88%左右,晚自修到課率在86%左右,比之前都有提高。現在學生都按時上課,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下課自主復習完成相關作業。按時上晚自修。早上留寢現象更為減少。
在本次為期一個月的學風建設中,我班堅持工作落實到實處,從細節上,習慣上逐步完善自己,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創出一個良好的班級學習生活環境,為促使學風建設,構建和諧校園作出的貢獻。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感想全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報告篇三
我班通過班級組織的方式,我觀看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聽完三位院士的報告后,我謹記在心的就是在科研的道路上,創新和學術誠信是兩個必不可少的品格。
報告會的一開始,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先做了一個簡短的報告。他提出,科技使我們強國的引擎,而創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途徑,而科研則是創新的源頭。希望全體科研工作者不為浮華所擾,不為名利所惑,對學術做到嚴謹認真,道德誠信,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李曉紅院士則是引用了多個國內外學術不端和學術造假的例子和多個學術誠信的典范,來告誡我們要嚴守學術道德,弘揚科學精神。他對我們提出了三點建議,遵守一條“紅線”,加強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規范,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始終保持學者的清醒與自律;堅定一顆“紅心”,心懷愛國之情和科學報國之志,任何時候都要將自身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勇做一代“紅軍”,不畏艱難險阻,牢記初心,不忘使命,努力成為勇于追求真理的矢志不渝者。
邱勇院士則結合自己的有機光學領域的經歷,深刻闡釋了做學問要有執著的創新精神,做自己有興趣且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重視學科交叉,敢于在陌生領域探索;要不斷錘煉意志品質,培養高尚人格,追求高深學問。周琪院士以自己和科研團隊從事干細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成長經歷為重點,通過生動詳實的案例,鼓勵同學們要克服浮躁、攻堅克難、加強自律,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牢固樹立家國情懷,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拼搏奮斗。
在這些院士們的報告中,都無一例外地提到了對于學術不端的零容忍,這也是對我們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中國的科研未來和科學形象將會由年青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們代表,所以在學術道德上,我們也必須成為誠信典范。我們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待一切學術不端行為,用敬畏的態度和審慎的目光對待自己的每一份學術成果,成為嚴謹治學的力行者和科學道德的捍衛者。
作為一名大學生,老師們的諄諄教誨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子里,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我也一定會牢記作為一名學者的初心,踐行科技強國的使命,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我的培養和期望,做到誠信科研,積極創新。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感想全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報告篇四
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這門課程的開展,對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當代博士研究生的現狀是,學術成果成為博士研究生能否畢業的重要條件,由于時間的緊迫和各方面的壓力,學術道德與學風的保持受到了一定的挑戰,在新生中進行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對學術與學風建設有著很好的積極作用。
這門課程通過學校領導、教師代表的報告宣講,旨在幫助剛踏入科學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正確看待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的科研觀問題,還有指導青年學生如何在科研活動中遵守科研規范的專業問題,這些問題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走向學術生涯時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也是對我們一生的科學研究工作都非常重要的問題。
首先是對“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的理解,根據報告的內容,給出了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一般定義。道德是社會群體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行為規范,是一種正面的積極的約束力,對社會形態建設和社會和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學道德是社會道德在科學技術活動中的表現,主要是指科研活動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和應具備的道德素質,既表現為科技工作者在從事科學技術活動時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體反映在指導科技工作者正確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或規范之中。學風一般指個體或者群體在學術研究和知識學習的精神風尚和思想態度,包括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風氣、治學原則等。在科學研究領域,學風包含兩層含義,科技工作者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原則;以及科技工作者的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的集體表現。對科技事業而言,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直接影響到科學的繁榮發展,是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不僅是推動學術研究自身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且對倡導求真務實的社會風氣,對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思想道德水準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的解決,主要在于教育、制度和監督幾個方面。教育是基礎,制度是關鍵,監督是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為了明確規范,確定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給科技工作者一個正確的行為規范。監督是制度得到執行的重要條件,沒有好的監督,制度的關鍵作用無從談起。教育則是這一切問題的基礎,在高校更加廣泛地開展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和科學規范教育的活動,可以讓剛剛踏入科技研究工作的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根本上改善科學道德與學風環境。
報告指出,當前國內學術環境,由于對科技成果數量以及表面數據的追求,科技工作者過度追求一些虛名,為了完成一定的任務,不能沉下心來為了研究工作而研究,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學風浮躁。所謂學風浮躁,主要指學界急功近利的風氣,它與學術研究所必備的嚴謹、求實的風尚背道而馳。當前學術界中比較常見的浮躁學風有:不安心從事系統、扎實、深入的學術研究,而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粗制濫造,只求數量、不顧質量,企圖不付出艱苦的努力就獲得高額的學術回報。
出于這種學風浮躁的影響,一批科研工作者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甚至在追求的過程中出現科研不端行為,這種行為與科研違規行為的內涵十分接近。科研不端行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違反科學界通用的道德標準,或嚴重背離相關研究領域的行為規范;不端行為是蓄意的、明知故犯的或是肆無忌憚的。這就限定了科研不端行為是人為的,與學風道德背道而馳的。科學允許犯錯,不端行為不包括誠實的錯誤或者觀點的分歧,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們才能進步,但科學不端行為卻是與科學進步無益的,這種錯誤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傷害到了科學技術的健康發展。中國科學院明確將科研不端行為進行定義,并分為幾類:在研究和學術領域內有意做出虛假的陳述,改動原始文字記錄和圖片,在項目申請、成果申報,以及職位申請中做虛假的陳述;損害他人著作權;違反職業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學術認識、假設、學說或者研究計劃;研究成果發表或出版中的科學不端行為;故意干擾或妨礙他人的研究活動;在科研活動過程中違背社會道德,濫用科研資源。這些科研不端行為對我國科研環境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是應當嚴厲制止的。
其次是科研不當行為,這類行為不像科研不端行為那樣惡劣,很多是科研工作者在一定的環境之下無意識做出的不是很正當的行為,并不惡劣但應盡量避免。科研不當行為的表現形式很多,如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缺乏嚴謹治學的態度;論文寫作中粗制濫造、盲目追求數量、參考引文不規范;為得到預設結果而使用不恰當的實驗手段、統計方法或片面報道研究結果;重復發表相同內容的研究成果;在科研成果上的署名排序上不按實際貢獻的大小;在同行評議中,受某些利益的干擾而有失客觀、公正;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和占用科研資源;發表不成熟的結果;扣押研究成果;不與同事共享研究記錄或珍貴材料。這些行為的共同特點是為了尋求更多的自我利益而做出的過度的競爭動作,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科學研究領域的公正性。大部分這些行為看起來是并不明確違背科學研究工作中制定的制度的,但這些行為也是不當的,在很大程度上阻撓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應當避免的。過分的科研不當行為,影響科研環境和他人利益的,也會受到嚴厲的制裁。
鑒于以上的狀況,我們制定了科研工作者應當遵守的學術規范,這主要包括誠實,公開,公正,尊重知識產權,聲明和回避原則等幾個方面。條例對這幾個方面已經做出了十分詳盡的描述,包括研究計劃制定中的規范,研究資源使用中的規范,研究數據收集、記錄和保存中的規范,研究數據使用中的規范,科學研究交流與合作中的規范,以及引文規范、研究成果署名規范等。
那么作為剛剛進入這一領域的研究生,我們應當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呢?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需要具體的要素很多,比如堅守科學精神,對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孜孜不倦的追求,經常性的同行交流,創新思維的養成等。但僅就科研態度而言,做到下面幾個方面顯然是最基本的:首先是誠實守信,良好的信譽是科技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再者是嚴謹的學風,這科研人員在科研活動中潛移默化形成的精神氣質,是科技工作者得到社會各界普遍尊重的重要條件;其次是科學的方法,這是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對科學研究的深入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再次是責任意識,科學家的責任意識首先體現在科學家的愛國精神上,科學家要為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的福祉貢獻才智和精力;最后是人文素養,這是一個科技工作者應當給人的精神面貌,也是對科技研究目標把握的基礎。
具體來講,在研究生在讀期間,我們應當加強自己的道德學風修養建設,不急不躁,穩扎穩打,以鞏固自己的學術能力為根本目標,不為自己的利益要求而急功近利,嚴格杜絕學術不端和學術不當行為,為自己的研究生生活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在之后的科研工作中,也堅守原則,以誠實守信為本,做一名科研道德被認可的科研工作者。
作為一個剛剛踏足科學研究的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課程的開展,是對我們今后科研工作的引導,為我們的學術道德培養打下了正確的基礎。我們應當以宣講的內容來約束自己,建立良好的科研道德,建設學風環境,使科學研究的環境更加有力,也貢獻自己的一份科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