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中生圍城閱讀心得 圍城讀后感高中生篇一
《圍城》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現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說,也是一幅市井百態。它是錢鐘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中國近現代經典名著之一。當我在讀這部作品的時候,仿佛像品茗一樣,越品越有味道。作者通過回國、戀愛、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用諷刺批判的筆風,一針見血地把人物的靈魂展現在我們面前。這部著作,令過來人的低徊低嘆,令少不更事的人悵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訴說著人生百態的笑面悲劇。
在我看這本書之前,我就在想:為什么作者會給這本書命名為《圍城》?作者又想傳遞什么樣的思想主題給讀者?圍城里的人們又是以何種態度生活著。讀了這部作品后才知道,“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婚姻也好,事業也罷,每個人的一生都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復地做同一件事,自己找一個“牢籠”把自己關起來。過了不久卻發現那邊的風景比這邊更好,于是出了這個籠子進了那個籠子,就這樣不斷地重復并樂此不疲。
愛情是讓我們每個人向往和追求的情感,并為我們留下一生無法抹去的記憶,它留給我們的或喜或悲,我們都無法逃脫。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向往,之后又無奈于城中的無聊。在三閭大學就讀期間,他認為這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里面充斥著勾心斗角、明爭暗斗,無不讓人感到壓抑。然而,小說如此,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是這樣。隨著社會激烈的競爭,人們壓力越來越大,有些人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為代價。最讓人心痛的是,依靠關系走后門,讓原來有能力憑自己實力競爭的人落選。其實,社會只存在相對的公平,不存在絕對的公平,“現實很殘酷”想必每個人都有一定的體驗。在當時那個社會環境中,讓本性善良卻懦弱的方鴻漸不堪忍受。
當他離開學校回家時,面對的又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交織混雜在一起的大圍城中,這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無形的大手掌控著。本性懦弱的方鴻漸只能屈服于這只手,逆來順受地接受朋友們的“施舍”,義無反顧地踏進愛情陷阱,又逢事業低谷。整部作品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露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余的,都只是他徒勞的思想斗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小說中說方鴻漸的婚姻就像一座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之前卻拼命地想進去。這讓我想到有一句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是啊,戀愛的時候,和對方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甜的,愛情的味道就像一杯蜂蜜水,香甜可口,令人回味無窮,似乎有一種力量在拉著你慢慢向它靠近。讀后感.然而,婚姻是不一樣的,它不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它牽涉的太多太多,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注定把愛情葬送。我覺得這個觀點有一定的片面性,世間的婚姻有千萬種,要看兩人如何經營。《圍城》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當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時,他們就希望組建一個家庭,尋找安全感。愛情與婚姻是不一樣的,婚姻是一個家庭,像一棵樹似的,它需要用信任、寬容去澆灌它,方能健康成長。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只是錢鐘書先生把三十年代的那座圍城具體化,讓我們看到圍城之中的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那些描繪也讓我們意識到我們身邊同樣有一座圍城。當代社會,激烈的競爭,存在的明爭暗斗、勾心斗角比書中更加明顯。其實,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個行為都處于一座圍城中,我們要學會在其中如何生存,并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里的異彩,以至于爭取更好的結局。
如果這個世界是一淌渾水,我們就要學會做一個泥鰍或鱔魚,如果這個世界是一淌清水,我們就要學會做一條高貴的金魚。生活在這世間,我們無法撕掉時代為我們貼上的標簽,也不能逾越這座城墻,因為只要我們活著,就永遠處在一座圍城之中。
高中生圍城閱讀心得 圍城讀后感高中生篇二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我想《圍城》幽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錢鐘書先生用了許多比喻。方鴻漸在大學里要從副教授升到教授的時候有這么一段話:講師,副教授和教授的關系正如丫頭,姨太太和正房太太的關系一樣,從老爺身邊的丫頭添房成姨太太挺容易,但是姨太太要想成為正房太太可謂難上加難;同理,從講師升到副教授輕而易舉,可要想從副教授晉升為教授,就不那么容易了。真是精妙絕倫。
還有關于“愛情”的比喻,錢鐘書先生分別用“起火”和“熱帶植物”來比喻老年人和青年人不同的情感特征。他說:“老頭子戀愛聽說像老房子著了火,燒起來沒有救的。”年輕人的戀愛呢?“無論如何,從此他們倆的交情像熱帶植物那樣飛快的生長。”
再說關于“留學”的比喻,有理趣也有情趣,包含了錢鐘書先生對那個時代某些庸俗卑下文化觀念的深刻認識和尖銳批判。“……留了學也可以解脫這種自卑的心理。并非為了高深學問。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就可以安全長大,以后碰見這兩種毛病,不怕傳染。我們出過洋,也算了了一樁心愿,靈魂健全,見了博士碩士們這些微生蟲,有抵抗力來自衛。”
很多人說,錢學森筆下的圍城是指婚姻,細細想來何止婚姻一個圍城?其實人生處處是圍城。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
其實說白了,這圍城是自己給自己圍起來的。因為“貪”,我們給自己找了很多很多麻煩。有人不甘寂寞要大干一番,卻不明白顧此失彼的道理。日子太太平了,人們就以為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奮發圖強了。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后、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么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丑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當我讀完全文后,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感到意猶未盡,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這樣都“結束”了嗎?對于主人公的故事,對于整個《圍城》,讓人去細細地思索、靜靜地品味、慢慢地鑒賞。全文最后一句話:“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蒼涼與變遷嗎?
讀完《圍城》,從主人公精彩而又獨特的故事前后,我看到了作者所表達的人性和表現的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生動傳神的描述。筆者認為,這些精髓需要我們去理解、去意會、去感悟……
高中生圍城閱讀心得 圍城讀后感高中生篇三
錢鐘書說:“婚姻是一座圍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我說:“心靈也是一座圍城,生活在自己的陰影中,只會越困越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走出圍城。”
——題記
先哲們曾說過:“外在的敵人縱然強大,但的敵人莫過于自己。要征服世界,首先就必須征服自己。”的確,面對生活,有的人因為曾有過失敗,便不敢主動去接觸;有的人因為平凡,便以為無能而不想去接觸;有的人則因為已經取得過成績,怕弄不好有損自己的榮譽而不愿去接觸。……他們總是生活在自己心靈的陰影中,受到心靈的束縛而不愿去嘗試,不愿去拼搏,最終也只能在心靈的圍城中越困越深。因而,只有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有所超越。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面對困境與束縛,只有戰勝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愛迪生作為美國的發明大王,在他的發明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就如發明燈絲而言,他就歷經了1000多次的失敗,但他并沒有放棄,并沒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在困境中振作,從失敗中奮起,坦然地面對挫折,最終,他取得了成功,成為大名鼎鼎的發明大王。
彌爾頓曾說:“人是有意志的動物。”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這么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他很平凡,甚至比平凡人還要平凡。因為他先天殘疾。但他并沒有就此而放棄自己。他堅信“瀑布是江河走投無路時創造的奇跡。”因此,他努力克服著自己的自卑心理,戰勝自己并不斷嘗試,不斷奮斗,最終成為意大利的小提琴家。被人稱為是:“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新一代哲學家們的提法。在世界各國的印象里,中國女排是一個神話。她們曾經創造了奧運會的五連冠,她們創造了驕人的戰績,她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們并沒有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更沒有怕有損自己的榮譽而不愿拼搏,她們沒有像克拉克那樣束縛在心靈的圍城里。她們不斷地奮斗拼搏,因此她們成功了。她們再次取得了奧運冠軍。
的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失敗面前,我們不應當氣餒;在平凡面前,我們更應當執著;在成功面前,我們更應當拼搏。人生的對手莫過于自己,只有走出心靈的圍城,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