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一
快到酷暑,綠蘿長勢極好,幾天時間的工夫,如同頑皮的少年,呼拉拉地長足了勁,葉子在陽光下層層疊加。
母親拿著剪民刀,抬起手來剪了幾支較好的枝條,栽進了小盆里。
等到幾日后再來看,綠蘿已經在小盆中扎足了根,盈著滿處生機。母親把綠蘿放在陽光下,讓它汲取陽光,從而更好地生長。母親說綠蘿是喜光植物,在陽光下的照耀下,它可以更加茁壯的成長,但我總認為把它放在陽光下,遲早是會枯萎的.,于是我悄悄的把它往陽光遮蔽處推了推,心想幾天后以此來證明自己,但幾天后我傻眼了:綠蘿不僅長勢更好,甚至已經更擺脫盆對它的阻礙,綠蘿的葉子不斷地層層疊加,不斷地向有陽光延伸,這樣一片片,一叢叢的綠色讓我感到心曠神怡,是享受,怎又不是一種敬畏生命的勇氣,我起了玩心,心想綠蘿沒有了水,光有陽光,怎能為它提供水分?一周以來,我只為它澆過一次水,但我終究是小看了它,在少水的條件下,它照樣可以生存下去。
我把綠蘿的一些小芽帶回了老家,澆了幾回水,認為來年我定可以收獲一片小草原,果然,它不負我所望,在園地里透著宜人的綠,陽光的照耀下,我微瞇著眼,想起了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那樣美的畫面,也只有綠蘿身上才可以一見。
古有太多文人墨客用筆贊美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蠟梅傲雪迎霜的品質固然值得人們敬佩,卻不及眼前的綠蘿讓我折服,不論被扎根在何處,不論環境是否惡劣,就算命運被大自然左右,只要伸開手腳,努力生長,就都能開辟出屬于自己的天地。
正如這一次再爆發的疫情,許多醫護人員逆風前行,挺立在抗疫一線上,為莆田的人民做一輪又一輪的核酸檢測,為人民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沒有人生來就是偉大的英雄,只能說綠蘿的堅韌精神在他們中間傳承,在他們身上彰顯出來。哪怕要連夜做完所有人民的檢測,哪怕自己的的手套里盈滿了汗水,哪怕自己的護目鏡氤氳著水汽,他們都義無反顧地以人民為中心,在平凡中創造出不平凡的貢獻。
綠蘿,一種平凡的植物,但它對待生命的執著,讓我自嘆不足!
敬,在惡劣環境中成就堅韌生命的綠蘿!
敬,在抗疫一線默默付出的英雄!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二
春節本應該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但是由于爸爸媽媽工作的原因,我很少有機會回老家與家鄉的親人團聚。去年的大年三十,我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在醫院度過的。今年的大年三十,白天也只有我和媽媽在家,而爸爸又在醫院值班。說到這,大家應該都知道我爸爸媽媽的職業是什么了吧。
是的,我生長在醫護之家。爸爸是神經內科醫生,媽媽是一名呼吸內科的護士。最近武漢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特別多,小年夜,她就收到上級領導的通知:呼吸內科需要兩名主管護師參加去武漢支援的上海醫療組,請自愿報名。原本媽媽決定初二下班后回老家過年的,但她還是決定犧牲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去往武漢支援那里的醫護人員。于是媽媽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吃年夜飯胡時候,媽媽接到電話需要立即出發。當時爸爸還在醫院值班,媽媽就把我寄放到同事阿姨家,并于除夕夜與上海醫療隊的叔叔阿姨們一起飛抵武漢。
其實媽媽知道現在去武漢是非常危險的。在她報名時,武漢就已經確診了549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人,還有24例治療無效死亡的,并且感染和死亡的人數正在不斷上升。因此,我特別擔心媽媽的安全。但媽媽對我說,越是危險,武漢越需要援助。多一個醫護人員,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為了武漢的病人能夠痊愈,她必須奮不顧身地參加此次的任務。作為一個醫療工作者,就要履行自己的職業道德,多為病人著想。
媽媽去到武漢以后,武漢的疫情越來越嚴重,感染病毒的人也越來越多,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都在前往武漢支援。雖然我很想知道媽媽在武漢的情況,但我卻一直不敢給媽媽打電話或者發微信。因為我知道媽媽一定很忙很忙。幾天后,媽媽才發了一個朋友圈,里面有兩張照片。一張是媽媽在醫院里忙碌的身影。她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口罩,正在專心致致地配藥,完全沒有察覺到有人在給她拍照。在另一張照片上,除了一臉的疲憊,我一眼就看到了媽媽額頭上帽子勒出的痕跡。
我想,媽媽一定是連續工作了很長時間了。我要向媽媽致敬,向這些奮不顧身的白衣天使們致敬,向現場的工作人員致敬,是你們把病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這就是醫護人員的大無畏精神。
有一名武漢的醫護人員說到:“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春暖花開。”我想,這一定也是媽媽的心聲。我為我的媽媽感到到驕傲!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三
駭人的荊楚大疫擾亂了這個春節,我們的一切安排都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每一個數據,每一條報道,每一位病患都牽動著我們焦急的心,千萬個醫護人員在除夕之夜奔往一線,專家組夜以繼日的鉆研,無數個平凡的大眾都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互相幫助,共渡難關。我們能做的,只有自我隔離,虔誠祈禱。
歲月靜好之下,誰在為我們負重前行?”一批批醫護人員,他們不顧生死,全力支援武漢。昨天我在新聞上看到一幕:一名護士下了夜班之后,脫下防護服,帶著手套的雙手,長時間奮斗在一線,汗水、高溫的侵襲,讓她的臉上被汗水浸得蒼白、疲憊,更觸目驚心的是她臉上因為戴護目鏡留下的勒痕,從鼻梁到面部,讓令人心疼。
聽了前方記者介紹才知道,這些隔離區的醫生護士,因為要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一進入病房要待6—8個小時,這期間不能喝水,上廁所,靠帶尿不濕解決上廁所問題。當記者采訪時,她們微笑著說:“一切為了群眾。”我還聽媽媽說,有些護士阿姨為了方便帶防護頭套,剪掉了纖纖秀發。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時此刻,戰斗在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的醫護工作者,就是偉大的英雄!那滿臉被壓迫的勒痕卻是最美的戰績,感恩有您!
我忘不了為了節省穿防護服的時間而剃頭的美麗護士,忘不了不留姓名捐贈口罩物資的人們,忘不了不分晝夜辛苦執勤的中國衛士,忘不了每一個努力著的中華兒女。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海外的溫暖,依然來到了華夏大地。疫情從武漢到全國,支援從全國到武漢。我們致敬所有的最美逆行者。我們會做好所有的防護,保護好自己,努力學習,為中國錦繡前程盡力。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材料篇四
疫情突然襲擊,過年的一切娛樂活動都按下了暫停鍵:沒有串門、沒有聚餐、沒有廟會……人們為躲避病毒的侵害,只能呆在家里。然而這時卻有一批逆行者,他們不顧生死安危、挺身而出、闖入疫區醫治患者。他們用逆行,描繪出最美的樣子。
鐘南山,一位84歲高齡的醫學院士,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他毅然選擇前往武漢一線。沒有飛機就坐動車,沒有臥鋪就在餐桌前小憩,他那仰頭休息的樣子,怎能不讓人心疼、使人動容?
張定宇,一位身患漸凍癥的院長,明知自己只有十年的壽命,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走進重癥病房,與死神較量。而此時,他的妻子因接救病人也感染了病毒,他從不曾去探望過,為的是爭取時間救治更多的病人。每當我的腦海浮現張爺爺的身影,眼圈總會濕潤,難道還有比這更寬廣、博大的胸懷嗎?
還有那些主動請戰的醫生、護士,他們夜以繼日地奮戰在一線。那一雙雙被消毒水腐蝕的手、一張張被護目鏡壓得傷痕累累的臉,一個個理得像燈泡似的鹵蛋頭!他們不就是天使的樣子、最美的容顏嗎?
而我們呢?呆在溫暖的家中,或瀏覽書籍、或啃著雞腿、或躺在柔軟的沙發上打游戲,甚至像知了一樣反復埋怨:無聊……要知道,這看似無聊的生活,是他們用生命守候的呀!
所以,謝謝你們——最美的逆行者。有了你們,人們不恐慌、有信念:只要團結更堅、勝利就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