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放學后讀書心得感悟 《放學后》讀書心得篇一
本書講的是兩個女學生設計殺害兩位老師的故事,讀的時候一直想知道兇手是誰,讀完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中,青春期是最容易放大情緒,最易敏感脆弱,最重義氣的年紀,惠子之所以設計殺害兩位老師,不是因為老師做了傷害自己的事情,而是因為義氣。因為自己的好朋友惠美,受到了老師的傷害。村橋和竹井兩位老師,他們確實犯了錯。但在青春期的惠美眼中,自尊大于一切。不是殺他們就是自殺。而惠子會痛閨蜜之所痛,要一起殺了他們,才能讓好朋友安心。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年輕過,就像“少年的你“這部電影里的男女主角一樣,青春期的孩子做事不會去掂量自身的利益與得失,會不計后果,是友情最純粹的時候,長大后經歷得多了,累計的失望多了,便也不再愿隨便掏心掏肺了。從今天開始,只想做個貪財好色的俗人,對不起,年少的自己,一路以來的任性與性情,令自己受傷頗多,也是時候該長大了。
真正想殺害男主的,是他自己的老婆,老婆出軌了,可到故事的結尾,她才發現,不斷把自己的位置情況告訴老婆,也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刺殺。老婆之所以要殺她,跟他自身的性格也是密不可分的。老婆懷孕了,他硬是逼著老婆把孩子打掉,沒有無緣無故的殺人動機,沒有無緣無故的離開,一切都是注定了的,有果必有因。
愿接下來的人生,能夠無憂無慮,就做一個簡簡單單的俗人。
高中放學后讀書心得感悟 《放學后》讀書心得篇二
很久沒有拿起推理小說了,學生時期的最愛,加上當年對日本的崇拜,日本的推理小說真的看了不少。但后來似乎有了覺悟,跟著大伙一起抵制日貨,也就不去接觸。這次在書店又手賤了,拿起了東野圭吾的《放學后》,由于主人公也是教師,所以買了回去。
這書雖然是上世紀80年代的作品,但的確是佳作,不愧是作者的成名作,也是他第一本獲得亂步獎的作品。文字很清淡,抽絲剝繭娓娓道來,是典型的日本文學風格,但是包袱藏得并不太大,視角一再聚焦于那一群女生身上,估計到后來大家也都猜到是誰干的了吧。唯一的驚詫在于殺人動機,這點和《白夜行》有一拼。
《放學后》開篇用了一章的篇幅來講述校園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這一章中,除了主人公偶爾遭受不知名的偷襲之外,沒有出現其他的案件痕跡,這常常令渴望盡早進入推理過程的讀者有些不耐煩,然而,讀完全書之后你會發現,東野的第一章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章里,書中各個人物依次出現,并且表現出了不同的個性,學生與老師之間或明或暗的沖突、現代學生的兩性觀念、老師心中陰暗的一面、每個人的個性等等,都進行了完整的展現,也為闡述兇手的動機埋下了伏筆,當作者在結尾處情
不能不佩服東野圭吾,他在最后才揭示真相,但是卻毫不顯突兀,一切都合情合理,動機也令人感嘆,日本學生那種特殊的心態展露無遺,讓人在嘆息的同時也讓人深思。而關于其妻子的伏筆,也在最后得到了解釋:主人公遭遇的襲擊并非謊言,這一切都是其妻子與第三者之間的合謀,而主人公在最后終于遭遇了終極伏擊,全文就此落下帷幕,留下一個驚心動魄的感嘆號。
《放學后》全文采用的密室和不在現場證明都非常巧妙。在密室環節,用來構筑密室的木棒實際上只是偽裝,真正構成密室的是箭;而不在現場證明這個環節,關于鎖頭交換的說法非常有說服力,并且這種說法并不是兇手直接揭露的,而是通過輾轉再輾轉,幾乎讓人毫不懷疑地揭示出來,這點很令人欣賞。
人類自身的救贖,拯救自己潔凈的心靈,《放學后》是不可缺少的推理心靈的小說。
高中放學后讀書心得感悟 《放學后》讀書心得篇三
靠處女作即可成名成腕的作家著實是不多的,而且還是憑借著推理的題材“一作成名”更數少見,而東野圭吾就是這樣一位難能可貴的作者。
世界上總有一群孩子,他們不想長大,總希望保持著那一份童真;世界上也有一群這樣的孩子,渴求著像大人一樣地生活。
高中是一群孩子成長為大人的時期,是心理蛻變的時期。這一刻他們或許還是孩子,或許正在成為大人,但在之后他們將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邁入大學的課堂。于是,在清華女子高中的放學后,一群孩子們的故事就在這個微妙的時期發生了。
書香君看過的東野圭吾的書不多,但每本都沒讓我失望。動人的感情描寫,不算復雜但意料之外的詭計,跌宕起伏的劇情,生動的人物,讓讀者錯愕的結局……用這些評價一部優秀小說的標準在東野的書里都得到了體現,甚至成為了他的招牌。比起后期的《白夜行》、《嫌疑犯x獻身》,東野的處女作《放學后》顯然沒有辛辣的筆鋒,沒有久經風霜的滄桑感,用一種敘述詩般優雅的節奏緩緩地講述著這個女高中里的故事,初入塵世般的朦朧更加貼切小說的意境。
誰沒有過朦朧的愛慕,對異性的暗戀,對長輩的崇拜……然而這些放在一個戒律森嚴的女子高中里就更正常了。人都是有這樣的'天性——越是禁止的事越會想去做。于是“我”作為女子高中里一位男數學老師,被女生愛慕也就很正常了。然而竟然會有人想殺死被人愛慕的“我”。我一次兩次三次地躲過了暗殺,但命案還是發生了,不過不在我身上,而是另一位老師……
作為江戶川亂步獎的獲獎作品,自然是有獨到之處。先不談小說中的密室詭計,僅作為一部小說而言也是出色的。小說通過數學老師“我”的角度表現學校里里外外發生的人和事,從而體現出人物的內心。剛過青春期的女孩子們里還存在的反叛情緒,老師們對學生們的不理解,成人世界里的陰暗……一個被學生譏諷為“機器”的老師,“我”,竟然是最受學生愛戴的老師,這不能不說是個諷刺。這部小說的社會意義顯然遠大于作為一部推理小說的價值。這也難怪島田莊司對江戶川亂步獎不滿,一個本格推理小說獎搞得像純粹文學獎一樣。
孩子們渴望變成大人。高原陽子就是其中一位。家庭破碎、缺乏關懷的她將人生的溫暖寄托在“我”身上。然而“我”終究是個“機器”,面對她露骨的暗示選擇了逃避,這也促成了她后來的墮落。另一位渴求成長的是北條雅美,她反叛,希望能改變學校的現狀。不斷通過鼓動學生活動動搖學校的制度,從而來改善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環境。她成熟,因為她沒有采取過激手段,都是通過正規的途徑;她幼稚,因為她沒認清楚她的舉措都是無勞的,老師們對學生的不理解導致她的要求根本就不會得到認同。夾雜在幼稚與成熟之間的孩子們有著自己的煩惱。與幼稚純潔的孩子們相比,所謂成熟的老師們正好與之相對比。麻生恭子的“開放”和最后殺人動機相比正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與這些雜事糾纏在一起的“我”,在家里也不平靜。由于深切體會到孩子的煩惱而拒絕了妻子要一個孩子的想法,結果導致家庭的冷淡。整天忙于學校而對妻子冷漠,缺乏關懷。悲慘的結局也由此誕生。
詭計,評論推理小說永遠繞不過去的話題。密室作為推理小說的王冠,挑戰它的人不計其數。于是各種稀奇古怪的密室就誕生了。面對這么多密室,人們更多的是強調密室如何構建,很少有人能解釋清楚為什么要構建一間密室。一般的推理小說構建密室除去意外的原因,大多都是偽裝自殺或者兇手心理有疾病。但這篇小說寫出了新意。不過密室的構建手法上還是有些平淡。不過沒有華麗的手法也不是一件壞事,者更貼近了小說平淡的氛圍。
放學后,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是休息的時間。然而,在放學后,“我”的命運卻改變了……平淡的校園生活,緩緩的敘事節奏,小說整體透著一種淡淡的韻味。這是我目前看過最有詩意的推理小說。平淡不代表不精彩。這份精彩需要自己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