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人與海讀后感想20字 老人與海讀后感想100字篇一
《老人與海》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捕魚老人在八十四天之中沒有捕到任何魚,決定獨自到遠海去捕魚。一條大馬林魚上鉤了,可老人在短時間內無法征服它。但老人下了決心,奮力與大魚斗爭,直到它被綁在船邊。在血腥味的吸引下,鯊魚們一次又一次地向大馬林魚的尸體發起攻擊,以至于老人的“戰利品”最終只剩下一架骨骼。老人又重返家園,再一次夢見了獅子。
拼搏,老人朝著希望努力拼搏。
在寬廣的海面上,痛苦一次又一次的來臨,困難一次又一次的成為絆腳石。可老人退縮了嗎?沒有。他想過放棄嗎?也許有,但在勇氣與堅強信念的支持下,他還是堅持了下來。在困難面前,老人并沒有屈服。老人是一個英雄,是一個戰無不勝的巨人!
毅力,老人有著堅強的毅力。
他忍著劇痛,卻依然在與大馬林魚作斗爭,依然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毅力就是成功的保障,成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也許困難重重,也許艱難險阻。但也不能阻擋一個有毅力的人的腳步。“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有了毅力,就有了勇氣;有了勇氣,就有了克服困難的決心;有了決心,再大的困難也不成問題!
老人在神志不清時,毅力使他堅持了下來。與大馬林魚進行生死搏斗,與鯊魚拼命搶奪,若沒有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決心怎能做得到呢?在撥開重重困難迷霧之時就會見到新的光輝,“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在經歷磨難之后,才會變得更加堅毅,更加勇敢,才會看到新的希望。回首望去,才發現自己走過的路是多么坎坷,自己所做的事是多么不容易。并且會為自己感到驕傲,毫不后悔。看到自己留下的腳印,內心又是多么驚喜。老人看到大馬林魚的骨骼時也會有同感吧!
堅持,老人始終堅持,從未放棄。
“我奉陪你到死”這是老人對大馬林魚說的話。他下了決心,也會為這個決心負責。痛苦一次又一次來襲,老人感到自己快要不行了,可他仍然堅持,履行自己的諾言,甚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老人可能在心中提醒自己:堅持,堅持就是勝利。當老人用盡最后一絲力量把大魚束縛時,他長長出了一口氣,是立刻感到身心疲憊呢?還是精神煥發,丟掉了所有痛苦,高興得幾乎跳躍呢?老人的感覺可能介于兩者之間,因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目標又有涵養的老人。
老人與海讀后感想20字 老人與海讀后感想100字篇二
一個人經歷了磨難和坎坷之后他就會變得更加強大。
強者只會更強,正如海明威在20世紀所著的《老人與海》海明威筆下的主人公桑地亞哥這位背負命運的老人,在海上遇困難并存的經過,最終在海上失去的結局。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為了理想而奮斗”而《老人與海》里就有這么一部分,桑地亞哥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第85天出海,經過三天兩夜的搏斗,捕獲了一條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但最終大馬林魚被吃掉了,桑地亞哥還是活著回來了。桑地亞哥活著回來了,而他所捕獲的大馬林魚卻被吃了,可想而知,他到底經歷了什么!而然,就像我現在有的同學,在生活和學習上和思想上受到一點挫折活著就是因學校的辦學條件差,或找老師或整天沉浸在那一點小小的挫折當中去,那毫無疑問他就是一個最失敗的人德當中的一個,他一味地選擇逃避,想找一個避風的港灣,而然,這就是現實問題,如果選擇了逃避,就永遠也解決不了這個小小的問題。所以他只能用嘎巴你的面對現實。
“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他說“你盡可吧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桑地亞哥說過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生活如同大海,有風平浪靜,也會有海浪,更會有海嘯!我不能奢求生活一帆風順,但是,巔峰浪也不能成為我們生活中追求理想的一個障礙物。畢竟,現實生活中有太多活生生的案例,當今的亞洲首富馬云亦如此,他曾三次迎戰高考,前兩次都因數學成績太低以失敗告終,當面對這種小挫折在它看來毫不放在眼里,再次迎戰高考以超常發揮的水平,數學分數超過平常所有考試的分數,在平常人看來那點分數算不了什么,但是對于馬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轉折,就因為他有這樣的能去面對挫折,并戰勝的挫折的精神,單憑這些就足以讓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記得一句話:“當死神露出尖牙對我們微笑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報以一笑!”正如桑地亞哥老人面對勇猛的惡魚他毫不畏懼,給惡魚報之以一笑。是的,當我們在生活中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挫折時,也應該要像桑地亞哥老人一樣毫不畏懼,要勝得坦蕩,把挫折當成墊腳石一樣勇敢踏過去,給挫折報以一笑!
“老頭兒現在頭腦是清醒的,正常的,他有堅強的決心,但是并不抱多大的希望。”是的,至少這種危急的時候桑地亞哥老人的頭腦是清醒的、正常的,他有堅強的決心跟惡魚戰斗。“長不高”的足球場上的巨人—梅西,他從小與其他的孩子比起來個頭比較小,后被診斷出發育荷爾蒙缺乏,而這會阻礙他的生長,之后開始治療,他每天會給自己打一針生長激素,他沒有抱怨,就這樣適應了這種生活,一直做替補席的他一腳提出了今天的成就。他的成功,除了天賦以外,更多的是靠個人的努力和敢于直面艱難的精神,人的一生會遭遇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逆境困難,只有像桑地亞哥老人一樣勇敢面對挫折才是你的選擇。
如果人生少了挫折這道風景線,人生就會黯然失色,而《老人與海》的主人公桑地亞哥,一位經歷滄桑的老人面對以此次來襲的兇猛惡魚,從開始沒有了魚叉、到用折斷了的刀子、再到用雙手,他完全沒有怯場。我們在一次次考試的面前就應該像桑地亞哥老人面對一次次來襲的惡魚一樣,以不服輸的精神面對考試。
老人與海讀后感想20字 老人與海讀后感想100字篇三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故事,這是一篇讓看過它的人都感動其中、感悟其中的故事: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后釣到了一條奇大無比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大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于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也許,書中的老漁夫不是最后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最終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帶著魚骨上岸,可是他始終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他其實是一個敢于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在茫茫黑夜的巨浪中,弱小的人類與強大的自然在奮勇抗爭,如同面對命運莫測的人生,可以消滅的是身體,不可以征服的是意志和精神。清晨歸來,老人并非一無所有,戰勝自然,戰勝自我而獲得的生命自由就是他勝利的象征。
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并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于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后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里,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當我們讀到在大海中苦苦鏖戰的老人和拼死也要活口的魚類的時候,我們愿意相信這就是活著之所以應該活著的價值,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對于年輕人以及中年人來說更應該多從這個角度來理會本書的內涵,奮斗可能沒有結果,可能一切都會是一場空空的“骨架”,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奮斗的過程是何其令人贊賞?正像某書評作家解讀《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一樣,讀者最喜歡的還是西行中的孫行者,而不是已經修成正果的斗戰勝佛。
它可以把你推向一個高度,也會瞬間讓你失去自己所有的幸福。我們為了保留這一絲幸福,會努力地向浪尖奔去,用我們的滿腔熱血化解有時憤怒的海洋。要知道,一個好漁人,是擁有桑提亞哥的意志和精神的。
我想:人生即是海洋,時而波濤洶涌,時而風平浪靜。在風里你可以感受堅毅,在浪里你可以感受激昂!這些都是過程帶給我們的快樂和痛苦。
老人與海讀后感想20字 老人與海讀后感想100字篇四
暑假中,我計劃讀5本以上的好書,其中我讀的第一本世界名著就是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以前也曾看過翻拍的動畫片,當時就被老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所折服。這次讀老人與海的一原著,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里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游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桿上,老人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并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最后,小說以一個少年看到老漁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再次描寫了這條魚的巨大,說明老漁夫所克服的困難之大,非比尋常。
小說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于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讀完這篇小說,我發現,老人的故事不僅象征著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象征著整個人類堅不可摧的精神。在現實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在精神上,他卻是勝利者,他那頑強搏擊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貴和尊嚴。遍顧所有的人生,誰沒有經歷過失敗呢?哪怕再成功的人。失敗的原因可以不盡相同,但無論如何失敗總是一個讓你難以承受的打擊。關鍵是你會夢見“獅子”么?你還會準備“出海”么?再出海,你就會有勝利的希望。我想,這種險惡的人生環境和這種堅忍的人生態度,正是這部作品越來越吸引人的原因。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至于最后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馬林魚的一副空骨頭架子,這都是無所謂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盡生命的能量,為自己的理想追求過、奮斗過的老人,不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嗎?這樣的人生應該無怨無悔。
老人與海讀后感想20字 老人與海讀后感想100字篇五
我不敢說我懂得什么可稱之為名作,也不敢妄自評論一部作品的價值與意義,因為時間自會交出答案。但我所以為的佳作,是平淡而深刻的。無需詩歌詞曲般的麗句清詞,亦不必獨樹一幟,自領風騷;或是一句話,或是一種情,能激起人內心的一份感觸,留給人心中一份思考,于我而言,作品便有了最獨特的含義。無疑,《老人與海》即是一個扎根于我心中的故事,它用最平實的語言,卻帶給了我最深刻的思考。
并沒有如以往對這個故事進行描述,因為任何的概述在這個平凡的故事面前,仿佛都顯得那樣蒼白無力,也許因為它僅僅就是一個老人,一條魚,和一片海的故事吧。
老人圣地亞哥和海明威在我看有幾分相似。年少的海明威進取好勝,勇敢地追求著自己的夢想,但時光卻無情地消磨著他的精力和創造力,讓那個活潑開朗的少年的影子,逐漸離他而去。如同84日沒捕到魚的圣地亞哥,面對譏笑與嘲諷,他卻執著的相信,相信自己,也相信生活。老人圣地亞哥這個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品質恰是海明威最為欣賞的,換個角度而言,老人圣地亞哥的堅強不屈,正是海明威對自己的期待以及他所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的英雄,是他用筆尖刻劃得他渴望追逐的自己年少時的影子。
當然,若只是單純地刻畫圣地亞哥的堅毅,那《老人與海》卻決計達不到其如今所達到的高度,因為這樣的人物形象,無疑是單調而不完整的。圣地亞哥“硬漢”的內心,也會有柔軟的一面,那就是對真誠的友誼和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而這正是海明威畫龍點睛的一筆。故事里老人唯一的朋友就是小男孩,他們兩人相親相愛,相互依存,相互照顧。當老人在捕魚時,他曾幾次叫小男孩的名字,足以證明小男孩可以給老人信心和力量。同時,對大馬林魚,老人的情感也是一直在變化的。剛開始老人興奮于他終于可以結束他的噩運,用這樣一條大魚為他賺很多錢;然而,漸漸地,老人被馬林魚的智慧和毅力所打動,甚至感動,他深深為馬林魚的死而感到難過,或許在他心里,馬林魚儼然成為他在大海里的伙伴與依靠。
起初讀《老人與海》的我尚為稚嫩,這些想法在我看來已是這份作品所要表現的全部了。但當我走得更遠,經歷更多,卻發現這個平凡的故事,遠沒有當初我所以為的明了;一如原本簡單的世界,隨著人的成長,而越發復雜。當我再次合上書頁的時候,心頭早已泛起一陣風雨。
人到底為什么而生,又愿意為了什么而獻出自己的生命,又是為了什么會在生死關頭爆發出那樣不屈的意志?
一剎那,我竟是無法做出回答。我從未用這樣的眼光看待圣地亞哥所做的一切,但當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當我把自己近乎融入到他的精神里,我似乎隱約地觸摸到了他的意志,換言之是他生活的意義。對于圣地亞哥而言,征服那片蔚藍無盡的海洋,是他作為一名漁人的夢想,憑著這腔熱血,他敢獨自出海獵捕馬林魚,與之狠斗三日三夜;憑著他身為漁人的尊嚴,他拼命守護著他獵捕的馬林魚,用手中的刀與槳,和鯊魚廝殺。從表面而言,旁人會贊嘆他的英勇無畏,但有誰真正懂得,老人守衛的不是他的勇氣,而是他生命的追求與意義啊!
若是他舍棄了自己的追求,圣地亞哥在面對馬林魚的時刻會不會放棄捕獵,在鯊魚的圍攻下會不會選擇逃避?這樣的老人是否還會是那片大海上為人所歌頌的“硬漢”。因此便可見海明威真正高明之處了,他把人生的意義巧妙地附加在了老人的行為上,由此引出的,除了老人的英雄形象,更多的,會含有對人生價值的探討。
人究竟為了什么而去生存?
每個人所做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或是為了事業上的成就,或是為了家人的幸福,或是為了朋友間的友誼。但唯一相同的一點,是我們至少要懂得我們為之奮斗的理由。人從來都不應該為了生存而生存,否則那樣的人生是空洞而毫無意義的。
反觀如今社會上有許多的人,他們根本不是生活在這個世界最悲慘,最痛苦的深處,卻終日抱怨生活的不公,日夜把自己的失敗掛在嘴邊無病呻吟似地來博取他人的同情,卻從未想過自己為何失敗,終其根源,就是他根本沒想過自己要去想成功,只想著如何等待下一個失敗的降臨。“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圣地亞哥的這句話無疑就是對這樣行為的一個響亮的耳光。一百次的打擊,不過是外界加之于人身上的磨難;而自己對自己的否定,則是對自己追求的放棄,即使擁有他人眼里的成功,也不過是一具行尸走肉罷了。
我眼中人生存的意義,是尋找到自己值得追求的理想事物并予以最大限度的堅持與保護,無論他人如何不屑,幾番嘲諷,也不放棄自己最初的追求。因為那是人最珍貴的生命,所賦予自身唯一一次的機會。
曾幾何時,我也害怕困難,也害怕失敗來臨時的惶恐與失落,害怕自己會在失敗的深淵里越陷越深,害怕旁人的冷嘲熱諷……但如今,我更害怕的是相信自己被失敗打敗,害怕自己被一時的失落痛苦蒙蔽了雙眼,找不回來時的路。人的失敗從來不可怕,可怕的是忘卻了為何而生,應為何死,生命于自己,又為何可貴。
我慶幸我找到了一盞不熄的明燈,閃爍在我生命長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