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萬里長城,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 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那么關于萬里長城的說明文該如何去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長城的說明文,方便大家學習。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1
第一次接觸長城,是我上小學的時候。
照片上長城的雄姿和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說在我的腦海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后慢慢對長城的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凄婉動人的故事,毛主席“不到長城非好漢”豪邁的詩篇,使我對長城更加加神往了。 如今這個愿望就要實現了。7月20日,按照夏令營活動日程的安排,我們要去登居庸關長城。早上7點鐘,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興高采烈的登上了去居庸關的汽車。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昌平縣城以北20公里的峽谷中,距北京60公里,地形險要,是長城重要的關隘。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燕國便于此設防,當時已稱“居庸塞”。南北朝時終于與長城連接為一體,以后數朝連設關卡于此。現存的居庸關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清末以后逐漸荒廢。1992年,昌平縣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對關城建筑進行了全面修復,再現了當日的雄姿。
汽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我們便置身于連綿起伏的群山之中,通過玻璃窗向遠眺望,眼前的景色令我心曠神怡,雄偉的長城如同一條正欲騰飛的巨龍,蜿蜒起伏在崇山峻嶺之中,真有“城隨山勢轉,關并云齊”之勢。 下了車,我們隨著人流開始攀登居庸關長城。薄云籠罩的天空為我們解除了難耐的酷暑。長城的石階又高又陡,再加上濕滑,必需小心翼翼的攀爬,不一會兒我就氣喘吁吁了,但我還是堅持爬上了第一座烽火臺。
站在烽火臺上,居庸關景色盡收眼底,習習的清風使人心胸豁然開朗,豪氣頓生。居庸關形勢險要,兩旁山勢雄奇,群峰傲立,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長城腳下的山谷內清流縈繞、翠峰重迭、花木郁茂、山鳥爭鳴,故有“居庸疊翠”之美稱。我不禁輕輕撫摸著古老的城墻,仿佛看到了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情景,又仿佛看到中華健兒抵御外侮,奮勇殺敵的英姿,古老的關城為中華民族立下了赫赫功勛,同時也向世界展示勤勞、勇敢、自強不屈的中國龍精神,我心中通起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由于劇烈的車暈,我的體力不濟,未能登上長城的峰頂而中途返回,這是我此次長城之行最大的遺憾。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2
萬里長城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華夏文明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筑技術的偉大成就。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秦始皇開始,修筑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用了近百萬人口修筑長城,約占當時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在那個戰火紛飛,狼煙四起的戰國時期,秦燕趙國在國境北處,筑長城,阻止了匈奴,東胡的南掠,維護了國家的統治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以全國的物力財力連接了原有的秦燕趙的長城并加以修補。明朝時又修了從鴨綠江到嘉峪關的長城抵御外來敵害,約長12700里,有“萬里長城”之稱。 歷史的風輕輕拂過,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在這個和平年代,長城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價值,難道他真的不具備什么價值了么? 不,決不可能。長城不僅僅是古時用來抵御外來敵害的工具,更是今天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巧奪天工的設計,更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它,是歷史的見證。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的產物,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長城帶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他們都與今天分布在長城帶的二十多個民族有著密切聯系,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有人會說,萬里長城的修筑浪費了多少的財力物力。又使多少人民的家庭破碎,即使孟姜女沒有真的哭倒長城,但是,她不正是無數受苦受難的人的代表嗎?是的,修筑長城,確實是一項勞民傷財的工程。
但是,若是沒有那些人的付出,沒有筑長城,那么,當匈奴的鐵騎入主中原,人民還能安居樂業的生活么?當我們偉大的祖國被侵占,還會存在華夏文明么?還會有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么?所以長城不可缺少。
今天,看著長城,不禁驚嘆與它的藝術建筑,更驚嘆于它忠心不悔地守衛了中華國土數千年的堅強毅力。萬里長城,相信他不止能在中華國土上綿延萬里,可以在那條歷史長河上綿延萬里,還可以在每一位華夏兒女的心中綿延萬里!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3
“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是婦孺皆知的,我從小就對長城充滿了好奇與憧憬,總是期待有朝一日能登上長城,感受一回它的氣壯山河,體驗一次好漢的感覺。
終于,在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我如愿以償地來到了我日思夜想,魂牽夢繞的長城下,我克制不住此時我激動萬分的心情,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今日長城之旅。
由于我們爬的是萬里長城中最著名的八達嶺長城上最險的四處隘口,所以拿了許多瓶水,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第一個隘口還是比較平穩,所以外公,媽媽和我都輕松拿下,到第二段時,臺階已經變高,中間也因太多人踩就塌陷下去了。我踩著前人踩過的足跡,不禁感嘆:“這是經過多少人修長城的艱苦辛勞才建成的,這腳下埋了多少民工的尸骨,我們又不得而知。邊爬我的眼睛也沒閑著,四處打量,發現有許多高高大大、碧眼金發的老外。這時的長城作用和身份又變啦,古代的它是君王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鐵騎,現在它是中國的象征,是聞名中外的旅游景點,來中國的老外的必來之地了。”我暗自思索著。此時我們皆已汗流浹背,大汗淋漓了,但興致極高。不經意間我回頭一望,趕忙叫外公和媽媽停步觀察。此時回頭,剛好可以看到長城蜿蜒曲折,像一條巨龍盤伏在崇山峻嶺之上,很有氣吞山河的氣勢。耳邊時不時聽到一些講解員說“長城從春秋戰國時起建,到明代的大規模建設長城,不知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我眼前似乎浮現出“孟姜女哭倒一片長城,磚頭里露出了森森白骨”的情景,這又令人同情那些歷朝歷代為修筑長城而屈死的人們。我們越爬越高,我的腳卻越爬越軟,正想停下休息,但又轉念一想“吃得苦中苦,方為好漢上好漢”,于是一咬牙跟上大人們的步伐。終于,我們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就爬上了第四個隘口。我們興高采烈地登上城頭,各自做了一個自認為豪邁的動作,照了相紀念,我們又在隘口吹了會山里的涼風,就得意洋洋地下城頭了。下來之后,我又意猶未盡地望了這飽經風霜的.建筑,想:要是我把它爬個遍該多好啊。
我驕傲兮爬長城,我自豪兮成好漢!自從爬長城回來,好像我說話時底氣更足了些。長城的雄偉壯麗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不愧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我為之驕傲,為之自豪!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4
春風化雨,潤澤芳惠。沫愛浮生,恩賜黎黍,拂遍荒野,絮傳怡情。一縷暖意深處橫,滿腔熱淚溢上頜。將一份感動糾結痂痕累累的傷疤,平撫;將一份希望掬手捧起,散布浮宇與冰屑揉合成的紅塵。大域無疆,大愛無涯,大謝無聲。
乍看,那生命就是光束中飛舞的無數細微塵靄,隨風起蕩不便留存。生命的長度,有一份愛在丈量,不被探測與需索。陽光在身邊,雨露才灌以成長。人間若是沒有愛,太陽自會滅殪。做天使去擁抱受傷的別人,讓愛溢滿人間,那在今天更有價值。
每個人自小都處于一方階臺上,只是有人向上有人向下,有人猶豫不前,有人義無反顧。但勿論如何我們都在同一路上,在奉獻一份沉甸甸的愛及偉大而崇高的美!轉眼處,秋已臨,不覺春光早逝,雨淅淅瀝瀝地落下。擠滿荷池。一群無家可歸的孩子,抱著碎分的枕巾,淚落濺飛顆顆染血的砂礫,又一個夜,陪雨度過宿冷的滂沱。——這正是一種責任,無時無刻不在刺痛的心,吮吸生命的摯情;無時無刻不在鞭策的身,要真須懂得奉獻的重要。孩子,朋友,別在小池徘徊,別在雨中沉思,更不要在黑暗中落淚。在這里,會有一雙雙手,會有一份份愛在關懷,在等待。播種的愛心,期待收獲的希望。
友情有義,關懷在路。那用愛澆鑄的鋼鐵長城,用愛圍筑的血肉城池,比最深的海洋還要深,比最長的河流還要長,比最韌的藤蔓還要韌,比最柔的綢縵還要柔,比最純的.金子還要純。對于它,我們即使用盡全世界最美好的詞匯也沒法描述。所以,我們讓心充滿情誼的愛,蕩滌著世間的塵埃,掃除心底的陰霾,溫暖著人們的關懷。
故此,我們要將一份愛,加固永遠的期限。乃當須弘揚博愛精神的主題,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傳統美德的己任,調動激發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支持社會公益、慈善機構的事業,立礪新風,為學校直至整個社會樹立一道友好互助的靚麗風景線!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心愿,也是我作這篇序言的目的及意愿…
最后,感謝社會各界人士對慈善機構事業的鼎力支持,感謝他們奉獻的拳拳愛心!對于他們的奉獻,不單是以資助貧困學生的真實描述,更是學校及全世界弱勢群體感受社會關愛的真實體現。借此,熱切呼吁:請投下一分情,為自己贏得一分彩,更為社會貢獻一分愛!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5
不到長城非好漢
——題記
邁出車門,頓感車外絲絲涼意,遠遠望去,別有一番“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意思。看著這萬里長城,心中的喜悅和自豪由然而生。
遙想當年,秦始皇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騎兵,那“閃電式”的襲擊,才動兵修建長城。當初的理想,是為了防御大量的騎兵和步兵,而修建堅不可摧的長城。但從起伏的巨嶺間穿越,從密密的河網上升騰。嶙峋的身上雕刻著歷史的印記,那印記便是滄桑華夏的證明。有幾千年剝削反抗的痕跡,有幾萬里血戰肉搏的身影。有焚書坑儒的故事,有孟氏慟天的哭聲。那萬里的長城中有太多的故事是我們不知的,但作為中華兒女,我知道,那是一條古老的蒼龍,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也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國之瑰寶”。
雖然長城是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8851.8公里,但我們爬上的是北京的八達嶺段。看著那蜿蜒盤旋的長城,想著那段歷史畫面,不由的心情澎湃,但看到同學們信心十足的樣子,我心里埋下的勇氣種子,也慢慢萌芽。
手握一瓶水,向著長城奔發。站在這長城的腳下,看著漸漸清晰的長城,覺得頂峰的長城離我們如此遙遠,怎么可能就輕易登上去呢?看著第一個烽火臺迎面向我走來,眺望遠方,頓感自豪。隨著時間的飛逝,轉眼間已經到了半山腰了,望眼一看,一片片的林海。剛剛停下休息,腿中酸痛之感也隨即迸發出來,疼痛之余一種放棄之音浮入腦海。“別放棄呀,都已經到這里啦!”一個聲音在耳畔出現,心想:對沒錯,我不能輕言放棄,抬起頭,繼續走著。停下長城的人說快到了,我笑了。不經意間加快了步伐,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到啦到啦,我登上了最高峰。前面已經沒有了路,眺望遠方,原來風景不僅僅是翠山,還有那么多正努力登長城的人,呼吸著新鮮空氣,漸漸明白了山頂比山腰的風景更加美麗,更加迷人,更加精彩;也明白了長得更高,看得更遠!
輕撫兩旁圍墻,感受著國之瑰寶的綺麗!長城,下次再見!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6
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曾經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多少人把長城比做一條巨龍,中國的雄魂!而我,卻更愿意把她比作一位女俠,既有男兒的氣宇軒昂,又有女子的蕙心蘭質。
長城雄。想當年,秦始皇為抑制匈奴入侵,下令修筑萬里長城。長城是殘酷的,為了她的修建,多少人命喪于此;長城是冰冷的,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她卻依舊不為動容;長城是美好的,她西起臨洮,東到遼東,走過了山山水水,看遍了世間繁華美好,在朦朧煙雨中怡然傲笑。
長城美。輕撫青磚,不禁感嘆長城之美,多少人對她魂牽夢縈只為她那獨一份的雄偉。而于我,卻只醉心于她的陳年韻味。在我眼中,她是一位飽含風霜的美女子。她對于美的詮釋如清代文學家王潮《幽夢影》中說過:“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可見美人之美在于胸中有丘壑。她的一顰一笑無不顯示出她那歷經歲月沉淀滄桑的美,長城幾千年的閱歷正是這份美的沉淀。
長城思。踏上一眼望不見盡頭的長城,我在想長城也是孤獨的吧!幾千年,多少樓臺在煙雨中毀滅,而她依然屹立在這煙雨中,但是,卻無一人陪伴著她走過這幾百年。也許,在秦朝與匈奴作戰時,她會驚喜的想,終于有人來陪伴我了,千刀萬箭扎在她身上,她在不經意間,一滴淚砸在地上,可心中卻是歡喜的。她快樂了一陣子。可是一個漢武帝破壞了她的快樂,匈奴告敗,天下太平,士兵退去了,那一刻她怔住了,她體會到了比千刀萬剮加上她身上還要讓她悲傷。她怨,怨為什么沒有陪她了?但她明白,她不能讓她的歡樂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百姓更需要和平,她自己的孤獨又算些什么?終于要走了,士兵們回頭望了長城最后一眼,她綻開了一最美的微笑,可是心中,悲傷卻早已逆流成河。
而我,倚在長城上細思長城身前身后事,不禁嘆了一口氣,這青磚古瓦的輝煌,許是多年后的一場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