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榜樣 觀看心得 觀看榜樣系列有感篇一
節目中
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北師大碩士畢業,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革命老區百色,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20__年6月16日晚,黃文秀在返回駐村途中突遇暴雨洪流,不幸因公殉職,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當我看到這則新聞時,心中油然而起的是敬佩、是贊嘆、更是慚愧。一樣的青春,不一樣的選擇,黃文秀的青春,是我們的榜樣。
以心換心,群眾工作“接地氣”
投身扶貧事業后的黃文秀在不斷與群眾的相處中改善工作方法,收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運動裝在山野村屯間奔忙;到貧困戶家不再拿著本子問東問西,而是脫下外套幫助掃院子干農活;貧困戶不在家,她就去田里,幫他們摘砂糖橘、種油茶,一邊干活一邊嘮家常;她不說普通話了,學著說當地方言,一步步取得了群眾的信任,和他們打成一片。
實地調研,工作作風很扎實
在扶貧工作中,黃文秀周末經常不回家,用來走訪全村所有的貧困戶,還繪制了村里的“貧困戶分布圖”,里面記載著村里每一戶的住址、家庭情況、致貧原因等。為了解決山里產業短缺問題,黃文秀帶領村干部和群眾學經驗、找路子,立足當地資源,大力發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產業,請技術專家現場指導,挨家挨戶宣傳發動,鼓勵黨員帶頭示范。把實地調研學習落實在她扶貧的每一步上,真正精準解決當地產業短缺問題。
想在前面,群眾生活記心間
她幫助村民黃美線貸款買了榨油機,做起了小型農產品加工,成功脫貧;往53歲的貧困戶韋乃情家里跑了12次,細心了解實際困難,分析貧困原因,商量對策,幫他申請扶貧貼息貸款種植了20畝油茶樹,20__年順利實現脫貧;幫助黃邦旋爭取到7000元產業獎補資金種水果,黃邦旋一家順利脫貧。在黃文秀的扶貧工作中,群眾生活一直放在她的心中,詳細了解每家每戶的困難,幫忙找對策、找資金,讓群眾順利脫貧。
黃文秀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她踏實肯干、深入群眾的工作作風值得我們每一位青年工作者學習。初心不滅 青春不悔,讓我們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古人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美好的希望、崇高的理想,是激勵前進的動力,是支撐拼搏的核心力量……黃文秀同志用她的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中宣部7月1日向全社會宣傳發布黃文秀的先進事跡,追授她“時代楷模”稱號。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不忘初心,就是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時時刻刻牢記人民的利益,為祖國事業謀發展,是一句說起來簡單,卻需要一生為之奮斗的話語。縱觀我國和我黨發展的歷史,在每個年代總會涌現出那么一些人,為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人民的美好未來不斷奮斗著,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寶貴的生命。
不忘初心,就是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人民群眾是我黨執政最大的底氣,頁是祖國蓬勃發展最根本的力量和保障,重視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人民群眾謀幸福,是一個黨員應該時刻銘記于心的。正是因為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時刻牽掛著人民群眾的利益,黃文秀同志在看到天氣預報后,想到的是駐村地點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危,毅然返回駐地去幫助當地群眾抵御自然災害。
不忘初心,就是擁有無所畏懼的力量。正是因為堅定不移信仰社會主義,許多黨員同志才會一直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無私付出。當面對抗風暴雨的時候,黃文秀同志并沒有退縮,而是毅然決然地踏上救援貧困村民的道路,在趕赴駐村地點的途中,還不忘聯系同事,詢問村民的受災情況。
黃文秀同志生前的事跡再一次讓全黨上下的同志感受到“不忘初心”的力量。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駐村第一書記,我更應該向黃文秀同志學習,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學習榜樣精神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要內容,切實做到向榜樣學習、向榜樣看齊,結合自己工作實際,當好榜樣、作好表率,真心實意為人民造福。
榜樣 觀看心得 觀看榜樣系列有感篇二
榜樣是引導我們前行的指路明燈,也照亮著我們前進的道路。通過電視節目的形式,發揮先進黨員的榜樣作用,講述現代黨員的先進事跡,是以新的形式發展我們的社會主義,能夠更好的傳播我們的優秀傳統,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樹高千尺,必有根基;水流萬里,定有源泉。”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典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力量。對于信息時代的我們而言,通過《榜樣》系列專題節目學習具體的先進典型、時代榜樣人物事跡,往往比接受抽象的原則方法要實用得多。一名榜樣就是一面旗幟,代表著努力奮斗的方向,也凝聚著繼續前進的“超能量”。就在節目《榜樣1》和《榜樣2》中,我們學習了羅官章、支月英、劉銳、陳先達等同志的先進典型事跡,他們身上洋溢著時代精神,讓我們見識到新時代共產黨人應有的樣子……節目用平凡故事講述深刻道理,用先進典型模范事跡詮釋黨的崇高理想。這些感人至深的“榜樣”人物,用畢生的精力踐行自己所堅守的理想信念的故事,比任何的大道理都更容易感染人、激勵人。
“好的榜樣,是最好的引導;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說服。”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也從來不乏“榜樣”。像即將播出的《榜樣3》中的王淑芳、賀星龍等親身講述的黨的十九大后涌現出來的身邊先進典型,他們身上充分展現了新時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著堅守,充分彰顯了新時代共產黨人“信仰堅定、心系群眾、勇于擔當、創新奉獻”的精神風貌。他們用忠誠、干凈、擔當詮釋著新時代共產黨人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他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示范者,也是新時代新氣象新精神的引領者。面對這些新時代“榜樣”,我們都應滿懷恭敬地向他們深深的鞠一躬,然后在心中鄭重地對自己說: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名“信仰堅定、心系群眾、勇于擔當、創新奉獻”的新時代共產黨人。
黨的十九大以來,涌現出了黃群、宋月才、姜開斌、王繼才、鄭德榮、鐘揚、張超等一大批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和“時代楷模”從各行各業各個領域脫穎而出,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特別是在我們身邊,就有我們西藏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卓嘎、央宗姐妹,今年10月也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她們父女兩代接力為國守邊的感人事跡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形式在全社會廣為傳播,也在雪域西藏營造了樹典型、學榜樣、爭先進、創一流的濃厚氛圍。
這些新時代的榜樣人物,他們大多來自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基層一線。他們并非高高在上、遙不可及,他們每一個榜樣人物都來自于我們的身邊。因此,我們不但要向榜樣致敬,更要“見賢思齊”,將他們當成標桿,學習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扎實苦干的作風,學習他們面對困難時鍥而不舍的精神,日積月累,水滴石穿,從推崇他們、模仿他們,最終成為他們直到超越他們。
“人不率,順不從;身不先,則不信。”新時代需要新氣象新作為,更需要《榜樣3》的強大正能量,這其中的榜樣人物正是新時代繼續前進最佳“風向標”,引領著新時代廣大黨員干群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再創輝煌!
榜樣 觀看心得 觀看榜樣系列有感篇三
《榜樣》中的他們是典型,亦是榜樣,更是指引我們在新長征路上繼續前進的精神力量。《榜樣》專題節目獨具匠心地用“按手印”的形式來記錄各位黨員的故事,拿鋤頭的手、攥粉筆的手、握焊槍的手、擎黨旗的手、把方向的手、開拓創新的手、撐起平安的手……就是這樣一雙雙不同的手,握住了奉獻,又攥住了信念,書寫著平凡中的非凡。節目中,每一個誓言都能看到一個初心,每一道掌紋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
信念的手印——羅官章
他是探索高山致富新路子的“退休縣官”、引領村民致富的老支書,他用信念訴說著“壯志未酬誓不休”。羅官章是一名基層老黨員,退休后做了普通的農民,回鄉扎根深山老林20__年,用辛勤和汗水帶領和幫助鄉親們發家致富。他在牛莊大山里進行的天麻有性繁殖試驗,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在付出鮮血和傷痛的代價后,收獲了沉甸甸的果實。第一批跟著他種天麻的10多個貧困戶,每戶增收超過10萬元,成為轟動土家山寨的特大新聞。“對黨的事業我負了責任,沒有辜負黨對我的信任”,羅官章不完整的雙手布滿了厚厚的“老繭”,但是正是這雙長滿老繭的手,幫助鄉親們走出貧困、發家致富,實實在在展現了共產黨員堅定的理想信念。
奉獻的手印——支月英
她是一名山村教師,在偏遠山村扎根了36年,為山里孩子守望一生,用“舍小我、成大我”的奉獻,展現出“不愧蒼天不負民”的先進本色。有人說她是傻子,她說山里需要我這樣的傻子;學生說“老師對我們來說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女兒說“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你不是我的好媽媽”;她說“我不是因為有希望才選擇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了才有希望”,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堅守,看到山里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學有所成。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再到“支奶奶”,36年的風風雨雨,支月英已經習慣了把孩子們一個個送到家、習慣了留守孩子們把她當姐姐、當媽媽一樣聊天、撒嬌。36載,一茬又一茬的孩子畢業了;36載,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她36年的清貧、堅守和操勞,已經沉淀為大山深處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的種子在霜林盡染處發芽,托起大山村里充滿生機的未來。
堅守的手印——李萬君
他是一個普通的電焊工,用焊槍詮釋著“工匠精神”,同時他也是一個能提速中國夢的工人院士。他說焊接工作不僅是一門技術,更像是一門藝術,一門功夫,焊接工作又苦又累,他用20多年時間,用手上的焊槍證明了自己的堅守。多年的勤學苦練下來,李萬君把焊槍使得出神入化,兩根直徑僅有3.2毫米的不銹鋼焊條,可以被分毫不差地對焊在一起而不留一絲痕跡;在20米外之處,只要聽到焊接聲,李萬君就能精準地判斷出電流地大小、電壓的高低。在傳授技能這件事情上,李萬君也毫不含糊,他希望徒弟技能不斷提高,在生產中不斷創新,都能成為大工匠。有一次,一位國外企業的老板開出了比現在高10倍的價錢挖他去國外工作,被他拒絕了,他說“做人要知恩圖報,我的技能和榮譽是企業、是黨給的,尤其我作為一名黨員更要在自己的崗位干出個樣來”,這就是獨具匠心的大國工匠的堅守,就是對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
作為的手印——苗振水
“讓流動黨員有個溫暖的“家”,給流動黨員過政治生日,給特困黨員組織捐款,使流動的黨旗撐起一面旗幟,給農民工撐起一片精神的家園”——這是面對這個新崗位,長期從事黨務工作的苗振水做出的。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在農民工這一新的社會群體中建立和完善黨組織,通過發揮黨組織的功能加強對農民工的服務、教育和管理,對于維護首都的和諧穩定,對于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流動黨員黨建工作中來,使固始縣在京農民工黨支部從第一批的8個發展到現在的29個,充分發揮了教育管理黨員、凝聚服務群眾的作用。
擔當的手印——李貝
她是匡扶正義,奮戰在公安實戰第一線的巾幗英雄,她 用“救過人、臥過底、斃過匪”這九個字詮釋著她的擔當。“李干部,你是我在這個城市最恨的人,但也是唯一值得我信賴的人。交給你,我放心”,這是一個死刑犯臨刑前的遺言,她將所有的身后事全部委托給了李貝。李貝沒有想到,第一次給她交待遺言的,不是她的親人,也不是她的朋友,而是一名被她抓回的犯人。面對生死和壓力,對親人虧欠很多,這份職業異常忙碌,但她說要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李貝,一個看似柔弱的女子,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公安事業,用行動詮釋了一名人民警察真誠為民的公仆本色,在最平凡的崗位上靜靜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創新的手印——王恩東
他是在壟斷領域不斷為國家開疆僻壤的先驅者,他“累了睡一會、醒了繼續做”的忘我精神、勇于開拓、善于創新的進取精神,引領著新時代的新風尚。王恩東及他率領的研發團隊成功研制了中國第一臺關鍵應用主機天梭k1系統,并成功實現產業化,使我國成為美、日之后第三個掌握最新32路緊耦合服務器系統的國家,為我國it基礎設施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為國家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研制之初,很多專家認為研發32路關鍵應用主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方面西方國家將主機相關技術作為國防戰略技術,禁止對我國出口,難以獲得相關技術支持,另一方面關鍵應用主機的技術復雜度遠高于一般的pc和服務器,耗資大,風險大。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王恩東帶領400多位研發人員經過4年多的技術攻關,在體系結構、處理器高速互聯、高可靠硬件系統、容錯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了突破,從無到有建立了我國高端服務器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責任的手印——“瓊沙3號”黨支部
“瓊沙3號”船是連接著海南和西沙的一條臍帶,人們稱為“生命之船”,承擔著給島上軍民補給淡水和生活物資以及人員上下島的重任。長年行駛在大海中的“瓊沙3號”黨員們,風里來浪里行,需要的不僅是過硬的技術,更需要過硬的思想作風。從文昌清瀾港至三沙永興島正常航路為180海里,航時需要15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完成一次出航,前后準備和航行時間需要5-6天。盡管面對如此高強度的工作,輪政委、黨支部書記劉學軍自“瓊沙3號”下水以來,他沒有請過一次假;輪大副、黨支部紀檢委員林明昌妻子懷有身孕,但他每次航行都是堅守崗位,從不提出請假陪妻子,“船上的工作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我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影響工作,而且妻子也理解我,她知道我這工作的特殊性,也明白我對這條船的感情”林明昌說。正是在黨員的帶頭作用下,許多船員也自愿放棄休息,積極參與到增航中來,船上的6名黨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船員們挑起肩頭沉甸甸的責任。
榜樣 觀看心得 觀看榜樣系列有感篇四
10月21日晚上,我收看了央視一套播出的《榜樣4》節目,該節目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視頻播放了7個模范典型事跡,展現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著堅守,彰顯了共產黨人信仰堅定,心系群眾,創新奉獻的精神面貌,是我這位新晉黨員的好教材,好榜樣。
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她是名牌大學碩士畢業生,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了家鄉,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奉獻自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短暫而精彩的人生譜寫了一曲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奉獻之歌。
最讓我佩服的就是的北京市東城區環衛中心十所“三八”女子抽糞班班長李萌。短片介紹,李萌同志20__年從部隊復員回到北京,在安置工作時,她毅然決定到環衛系統工作,而且選擇了抽糞班。我不禁感慨,我們80后,90后的年輕人中,有多少能夠擁有她這樣,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勞動模范精神。李萌同志用她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最讓我感到驕傲的就是嫦娥四號探測器研發團隊,他們不畏困難,迎難而上,自主研發多種核心技術。嫦娥四號探月工程的成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跡,這是中華民族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貢獻。航天科工們用他們迎難而上,拋開名利,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的精神,激勵著我們這一代人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節目還介紹了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革命老兵張富清;吃虧是福,帶領全村致富的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愛崗敬業的老子山鎮唯一郵遞員,全國勞動模范唐真亞;舉家“落戶”山村的加茂鎮共村“羊”書記隋耀達。他們都立足于各自的崗位,不停的奮斗,默默的工作,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奉獻自己的全部。
《榜樣4》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場景,都彰顯了黨員的力量,展示了黨員的魅力,讓我心潮澎湃,精神受到洗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向榜樣人物看齊,愛崗敬業,履職盡責,做一名合格的中國共產黨員。
榜樣 觀看心得 觀看榜樣系列有感篇五
戰斗英雄張富清的英雄事跡,觀看后,讓我們真是萬分敬佩和感動。他一直以來默默的深藏功與名在來鳳縣工作,默默無名與普通退休干部一樣。但是,連他家人都不是清楚,他曾榮獲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軍戰斗英雄稱號和師戰斗英雄稱號。
在萬分敬佩和感動之余,我們也十分渴望和呼喚張富清精神在現代廣大黨員干部中體現。觀看后,我想必須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發揮榜樣力量,努力在黨員干部中形成爭先創優、甘愿奉獻的濃厚氛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多年來,他從來不向組織要求什么。因為采訪時他說,與已犧牲的戰友相比,他的功勞與他們相比不算什么,可他還活著,還享受那么多好的待遇,他已經很知足了。在張富清老人眼中,他謙虛說自己不算什么,因為他當時周圍的優秀共產黨英勇事跡深深影響著他,就應該這樣。在我們眼中,他的先進事跡令我們敬佩,我們不僅要努力宣傳優秀共產黨員榜樣,也要爭當榜樣,影響更多的人成為榜樣。
二是銘記家國一體,沒有國家的繁榮昌盛,哪里來家庭的幸福安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從當時戰爭年代,國破家亡畏難之時走過來的張富清,更加深刻理解“先集體、后個人”精神,也更加明白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救千千萬萬的“小家”。所以,他總是站在一個國家的大角度,去思考該干什么,自己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具體表現在,無論是他年輕時候在部隊復員就業中選擇來鳳縣,還是為國家節約一點而選擇便宜晶體安裝(他老年的時候,做了白內障手術)。這樣的行為,我們感到不已,而他覺得理當如此。
三是永遠干字當頭,只有是黨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就要無畏艱辛、一往無前。英勇戰斗稱英雄,甘于平淡藏功名。他部隊復員轉業后,原本可回老家,憑軍功安排到一個舒服的工作崗位,但卻選擇去最困難的湖北來鳳縣,只因為響應“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設祖國”的部隊號召。央視采訪他時,他說在工作中也有委屈,但想想犧牲的戰友,就馬上沒事了,繼續奮斗。現在,我們干工作狀況可能不一樣,但缺乏他這樣不畏艱辛、一往無前的干勁,總是患得患失、拈輕怕重。
回歸本色最動人。深藏功與名60載,不僅以一名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也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家人,如在精簡退職時,首先動員自己妻子離職;在大兒子遇到去恩施市工作機會是,卻讓其放棄機會,下鄉當知青。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我們都應該向張富清精神學習,學習他忠誠于黨、失志奉獻的政治品格,不畏艱險、勇于犧牲的戰斗精神,淡泊名利深藏功名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