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是指在群眾集會上或會議上發表講話的文稿。演講稿是進行宣傳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演講的作用是表達個人的主張與見解,介紹一些學習、工作中的情況、經驗,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演講稿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演講稿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演講稿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精彩的演講稿開場白篇一
二、觀點鮮明,感情真摯 演講稿觀點鮮明,顯示著演講者對一種理性認識的肯定,顯示著演講者對客觀事物見解 的透辟程度,能給人以可信性和可*感。演講稿觀點不鮮明,就缺乏說服力,就失去了演講 的作用。 演講稿還要有真摯的感情,才能打動人、感染人,有鼓動性。因此,它要求在表達上注 意感情色彩,把說理和抒情結合起來。既有冷靜的分析,又有熱情的鼓動;既有所怒,又有 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愛。當然這種深厚動人的感情不應是“擠”出來的,而要發自肺腑, 就像泉水噴涌而出。
三、行文變化,富有波瀾 構成演講稿波瀾的要素很多,有內容,有安排,也有聽眾的心理特征和認識事物的規律。
如果能掌握聽眾的心理特征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恰當地選擇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講在 聽眾心里激起波瀾。換句話說,演講稿要寫得有波瀾,主要不是*聲調的高低,而是內容的有起有伏,有張有弛,有強調,有反復,有比較,有照應。
四、語言流暢,深刻風趣 要把演講者在頭腦里構思的一切都寫出來或說出來,讓人們看得見,聽得到,就必須借 助語言這個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語言運用得好還是差,對寫作演講稿影響極大。要提高 演講稿的質量,不能不在語言的運用上下一番功夫。 寫作演講稿在語言運用上應注意以下五個問題:
(一)要口語化。“上口”、“入耳”這是對演講語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演講的語言 要口語化。 演講,說出來的是一連串聲音,聽眾聽到的也是一連串聲音。聽眾能否聽懂,要看演講 者能否說得好,更要看演講稿是否寫得好。如果演講稿不“上口”,那么演講的內容再好, 也不能使聽眾“入耳”,完全聽懂。如在一次公安部門的演講會上,一個公安戰士講到他在 執行公務中被歹徒打瞎了一只眼睛,歹徒彈冠相慶說這下子他成了“獨眼龍”,可是這位戰 士傷愈之后又重返第一線工作了。講到這里,他拍了一下講臺,大聲說:“我‘獨眼龍’又 回來了!”會場里的聽眾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 演講稿的“口語”,不是日常的口頭語言的復制,而是經過加工提煉的口頭語言,要邏 輯嚴密,語句通順。由于演講稿的語言是作者寫出來的,受書面語言的束縛較大,因此,就 要沖破這種束縛,使演講稿的語言口語化。為了做到這一點,寫作演講稿時,應把長句改成 短句,把倒裝句必成正裝句,把單音詞換成雙音詞,把聽不明白的文言詞語、成語改換或刪 去。演講稿寫完后,要念一念,聽一聽,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不那么“上口”、 “入耳”,就需要進一步修改。
(二)要通俗易懂。演講要讓聽眾聽懂。如果使用的語言講出來誰也聽不懂,那么這篇 演講稿就失去了聽眾,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講的作用、意義和價值。為此,演講稿的語言要力 求做到通俗易懂。列寧說過:“應當善于用簡單明了、群眾易懂的語言講話,應當堅決拋棄 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外來的字眼,拋棄記得爛熟的、現成的但是群眾還不懂的、還不熟悉的口 號、決定和結論”。
精彩的演講稿開場白篇二
因為競聘演講的時間是有限制的。所以,精彩而有力的競聘演講稿精彩開頭就顯得異常重要。有經驗的競聘者常用下面的方法來開頭:
(1)用誠摯的心情表達自己的謝意。這種方法能使競聘者和聽眾產生心理相融的效果。
(2)簡要介紹自己的有關情況,如姓名、學歷、職務、經歷等。
(3)概述競聘演講的主要內容。這種方法能使評選者一開始就能明了演講者演講的主旨。
競聘演講者應精心設計演講競聘演講稿開頭,把聽眾帶進自己創設的演講情境中,從而提升自己的人氣,在競聘中勝出。但是現實中,常見一些演講者由于競聘演講稿開頭不當,引起聽眾的反感,不但沒有助上競聘者“一臂之力”,反而事與愿違,拖了競聘者的“后腿”。
錯誤舉例:
我叫××,今年40歲,中共黨員。首先,我要感謝上級黨委給了我競選校長的機會,并且衷心地感謝各位代表和同志們對我的支持和信任。我1987年大學畢業,分到第一中學任教;1990年任辦公室副主任;1992年任辦公室主任;1996年任副校長,主管教學工作。我認為我完全有能力勝任校長這一職務,因為我具有如下優勢……
聽完這段競聘演講的競聘演講稿精彩開頭,各位感覺如何呢?
客觀地說,這樣競聘演講稿精彩開頭,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簡潔明了,樸實莊重。但難免刻板平淡,缺乏新意,不僅難以激發聽眾興趣,而且會使人感覺:這個人不善創新,不適合做領導。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一旦形成,將對接下來的演講內容產生不利的影響。
令人遺憾的是,類似這樣鱉腳的競聘演講競聘演講稿精彩開頭方式,還有很多呢!如——
盲目自信型
一名年輕的公務員在競聘某縣宣傳科副科長時,競聘演講稿精彩開頭便講道:
我在大學參加過多次演講,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歡迎,他們都認為我的演講非常精彩,我感到無限的欣慰。我相信,我今天的演講也一定會很精彩,能夠給評委領導和同志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分析:競聘者走上講臺應該有一定的自信,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能過分,否則就會演變成自傲。要知道,“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是很招人厭的。因為演講者十分強烈的自我肯定語氣,容易導致聽眾的逆反心理,即使演講的確很成功,聽眾的滿意度也會大打折扣。而且,萬一這份答卷不怎么令人‘精彩”,這個“臺”就很難下了。
建議:不要么話說得太‘滿”,要留有余地,把滿意與不滿意留給聽眾評說。
一味抱怨型
一名在高校工作的同志競聘德育處副處長,其演講競聘演講稿精彩開頭是這樣的:
我是政法系副主任、副教授。我1973年參加工作,1975年加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1986年從師范大學政教系畢業,1989年被學院任命為政法系副主任,至今已有15年了。與我同時任命為副主任的同志早已當上了處長,有的甚至當上了副廳長;比我晚提拔的同志也早已當上了正處長。是我能力差嗎?不是!其根本原因是我不善于同領導交際,所以有些同志對我說:“你啊,不善于聯系領導,誰賞識你啊!”
分析:很顯然,此番話語里流露出演講者對自己多年沒被提拔任用的不滿和抱怨。作為一名領導干部,應當正確看待組織的工作安排,這是最起碼的政治覺悟,不應亂發牢騷,更不應該把原因歸咎于沒同領導搞好關系。依照競聘者這樣講,只會產生負面影響:這個人很看重名利,素質不高,過去沒提拔他就對了,今后也不應該提拔。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建議:把牢騷話收起來,抓住眼前的機會,用實力向大家證朋:投我一票是沒錯的。
臨場感恩型
一名企業中層干部在作競聘副廠長的演講時,這樣競聘演講稿精彩開頭:
大家對我非常熟悉,因為你們都是我的老領導、老同事。在過去5年的三作和生活中,你們給了我親切的關懷和大力的支持。張書記一直關心我政治上的進步,還親自做我的入黨介紹人;王廠長、李主任等,曾手把手教我業務技能……各位的恩情,我一定銘記在心,永世不忘。今天借此機會,我對你們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鞠躬)
分析:對曾經幫助、關心過自己的老領導、老同事表達感恩之情,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必須看清楚場合再開口。站在競聘演講臺上說這番話,怎么聽都像是在“套近乎”,老領導會感覺這個人“現用現交,不可靠”,老同事會感覺這個人“不失時機地討好領導,不怎么樣”即便是真情,也變成了假意,得不償失,弄巧成拙。
建議:換個場合表達感恩,此刻要做的,是告訴大家你具備哪些才能勝任這一職務。
精彩的演講稿開場白篇三
1、我是公司的培訓講師。去年夏季的一天,從早上天氣就非常炎熱,溫度很高,陽光非常明媚。那天,我給公司新招員工做基礎培訓,我就在考慮如何開場。突然,我想到何不借鑒今天的天氣狀況做個開場呢?于是,培訓開始時:
各位,大家早上好,歡迎您來到我們xxx公司。今天的天氣呢,陽光明媚,溫度非常的炎熱,祝愿各位每天心情像今天的陽光一樣,永遠開心明媚!對待生活、工作、學習像今天的溫度一樣,永遠激情澎湃!......(我的聲音音調逐漸高上去)這時,我發現很多學員露出了微笑,現場變得輕松,拉近了與學員的心理距離,我就從容的展開了課題。
2、開場白富有詩意,積極向上、美好溫情!對于現場的氣氛有著非常好的調控!
我在做培訓的時候開場白有幾種方式,其中一種是透過問句的形式,有次針對一百多人的團隊講課時,我發現我被介紹上場時,現場聽眾情緒狀態并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當然對我也不夠了解,于是我經過簡單而富有激情的問候以后,而且是很快取得下面聽眾的呼應,馬上我就拋個問題給我的聽眾了:請問各位親愛的伙伴,今天是個什么特殊的日子呢?我一問完,大家思路馬上被引導去想今天是什么日子,可當天并不是什么樣節日,有的說是不是誰生日,有的說是不是冬至,有的說是第一次聽你講課,等等各種有趣猜想,氣氛逐級升溫,我不斷點頭微笑附和,最后我看時機已到,于是我方面語速告訴我的聽眾:各位伙伴,你們回答的都很好,而我~ 要告訴你的是,今天是你人生當中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全新的一天,同意嗎?臺下伙伴聽完以后豁然開朗,全場大笑,我馬上接上去:所以各位我們應該給我們全新的一天,熱烈掌聲鼓勵一下!于是大家開心積極,精神百倍認真聆聽我下面的分享!
3、我們的培訓教室能容納四十多人,有時候參加培訓的人員較少,只有五、六人或者十幾人,可是,我發現,他們普遍坐在教室的后面(中國人的特性吧),我這樣開場:
這個現象我發現很久了,為什么大家都愿意坐在后面呢?我想這大概是中國人的本性吧。在這里,我首先講一個故事吧。(是撒切爾夫人永遠做前排的故事,詳見下面)講完故事后,然后我就用高昂的聲調說:永遠坐在前排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激發你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精神。在這個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夠坐在前排的卻總是不多。許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為他們把坐在前排僅僅當成一種人生理想,而沒有采取具體行動。那么現在在座的各位,有沒有想坐前排,并且愿以自己的行動真正的做到前排來呢?!
這樣,員工都坐到前面來,并且達到了心與心的碰撞!
這個故事永遠都要坐前排:
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里,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做在別人前頭,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者太難了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