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左右》篇一
1、在游戲活動中,初步嘗試按鞋子的大小、顏色外形等特點進行配對。
2、初步培養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3、養成自己整理鞋子的好習慣。
1、ppt課件、音樂《找朋友》
2、襪子若干(實物)、夾子若干(實物)、衣架(實物)
3、鞋柜鞋子操作學具、膠棒
:
小班數學課件《配對》ppt課件
一、以《找朋友》律動進場,然后進行故事引題。
1、師:寶貝們!我們一起去找好朋友吧!
2、師:有一位小朋友叫妮妮,她特別的愛漂亮,每天都要換一雙新的鞋子,所以她的鞋子特別多,最后,連她自己都分不清哪兩只是一雙了,有一天她穿了一雙特別的鞋子。
(出示ppt:一個小女孩圖片,家里有一個鞋柜,鞋柜上有許多鞋子)
(一)出示ppt(女孩穿了一只紅色的鞋子、一只白色的鞋子,鞋子的款式一樣,鞋子上面沒有花紋,但顏色不一樣)
1提問:請小朋友找一找哪只是妮妮的鞋子呢?(ppt:出現三只鞋子:綠色、黃色、紅色)
2、小結:原來兩只鞋子顏色一樣,它們可以成為好朋友哦!
(二)出示ppt(女孩穿黃色有樹葉的鞋子,在出示一只黃色的鞋子上面有樹葉、另兩只鞋子上是小花、圓形)
1、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哪只鞋子是妮妮的呢?
2、小結:妮妮的鞋子不僅顏色一樣,還要圖案一樣的鞋子才能成為好朋友。
(三)出示ppt(女孩腳上穿一只鞋子是紅色有小星星的,另一只是藍色上面有蝴蝶結的,另外出示三只鞋子,兩只大小的是跟腳上一樣的,另一只是不一樣的)
1、師: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只鞋子才是妮妮的呢?看看小朋友們找的對嗎?
請幼兒給鞋子配對
2、小結:妮妮的鞋子不僅要顏色和圖案一樣,大小還要相同,才是一雙鞋子,這樣才是好朋友哦!
二、襪子配對(讓幼兒操作實物練習)
1、師:老師這邊曬了好多的襪子,有點亂了,小朋友們一起幫助老師去曬襪子好嗎?
2、小結:原來顏色、花紋、大小一樣的襪子,它們才是好朋友哦!
三、鞋子配對(幼兒操作學具打印)
1、出示鞋柜和鞋子卡片
2、師:娃娃家的寶貝們經常把鞋子亂丟亂放,害的媽媽找不到了,還常常穿錯鞋子了,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們很聰明,能夠把鞋子一雙一雙的整理好,請小朋友們整理一下好嗎?可是怎樣的'兩只鞋子才算是一雙呢?
3、師:請小朋友們按鞋子大小、顏色、樣式一樣的找出來,把這些鞋子一雙一雙的配對好,再把它們整齊的粘貼進鞋柜吧。
4、幼兒進行操作
5、小結:原來鞋子是外形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的叫一雙,所以要放在一起。
6、幼兒互相檢查驗證,并把找對的鞋子粘貼鞋柜上。
四、養成整理鞋子的好習慣。
1、師:我們班的小朋友真的是太棒了,把娃娃家的鞋子一雙一雙的擺放整齊了,這下娃娃家的爸爸和媽媽寶寶們要穿鞋子就很方便了,也不會穿錯了,看上去也很整齊漂亮哦!
2、師:小朋友們回家之后也要把你們家鞋柜里的鞋子一雙一雙的擺放整齊哦!下次穿的時候會又快又方便,而且看上去也很舒服的。
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左右》篇二
1、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對等分的興趣。
3、發展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課件、剪刀、圖形紙(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重點:學習二等分和四等分難點: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等分的方法
一、復習圖形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形,我們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
二、幼兒學習二等分(幼兒演示操作)
1、啟發幼兒想辦法將圓形的紙片進行二等分并驗證分出的兩份一樣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
師:今天老師想考考小朋友,動腦筋把圓形分成兩份,分出來的兩份要一樣大,你們愿意試試嗎?你們是怎么分的.?。,分出的兩份一樣大嗎?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多少?分出來的兩份合起來會怎么樣?
教師小結: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開的兩份合起來會變成原來的圖形。
教師小結課件演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二等分。
2、幼兒嘗試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進行二等分。
三、幼兒學習將圖形進行四等分一個圖形不僅可以進行二等分,還可以進行四等分,就是是一個圖形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小朋友拿一個圓形試一試
1、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回指導,引導小朋友們相互討論。
2、幼兒反饋嘗試的結果。提問剛才小朋友都動手把各種圖形分成了相同的四份,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四、活動結束師:小朋友們今天很厲害,學會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們以后還可以進行更難的等分活動。
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不經意地學到了知識,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左右》篇三
可能性
第2課時
第94、95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練習二十三第4~6題。
學習目標:
1、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3、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讓學生親身經歷事件發生的過程來感知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1、教學例3。
課件出示例3:有10張倒扣著的相同的卡片,其中有4張畫的`燕子,3張畫的大象,2張畫的老虎,1張畫的喜鵲,打亂后從中任意拿1張。
(1)看了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2)小娟喜歡燕子,她一定能拿到畫有燕子的卡片嗎?
(3)拿到畫有燕子的卡片的可能性和畫有大象的卡片的可能性哪個大?為什么?
(4)分組游戲,并做好記錄,然后集體匯報。
(5)思考: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6)猜想:任意拿1張,拿到燕子的可能性是(),拿到大象的可能性是(),拿到老虎的可能性是(),拿到喜鵲的可能性是()。
(7)匯報每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算,驗證猜想。
(8)教師小結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教學例4。將一副撲克牌的13張方塊牌和勻,從中任意抽出1張,用“可能”“不可能”“一定” “偶爾”“經常”等來描述抽牌的情況。
(1)認真審題,弄清題意:說說例4讓我們做什么?
(2)小組合作進行實驗。
(3)集體匯報實驗結果。
(4)填一填
()抽到方塊2,()抽到黑桃a,()抽到方塊a,()抽到方塊......
3、教師小結: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用“可能”“不可能”“一定” “偶爾”“經常”等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1、小林做5個紙團。并將其中幾個紙團做上記號。小丁任意摸出1個并作記錄,放回和勻后再摸
(1)小丁摸了40次,將結果記錄如下
(2)分析上表中的數據,得出什么結論?
(3)兩人交換角色。小丁做紙團并做記號,再由小林來摸并記錄
兩人交流對這次游戲活動的感受。
2、盒中有形狀相同的紅色小棒8根,黃色小棒2根。小蘭從盒中任意取出1根小棒,取出哪種顏色的小棒的可能性大?
選擇“不可能”、“偶爾”、“經常”填空。
(1)()取出紅色小棒。
(2)()取出黃色小棒。
(3)()取出白色小棒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一談你有哪些收獲?
家庭作業:第95頁課堂活動。
板書設計:
可能性的大小
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左右》篇四
1、會用待定系數法求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2、通過實例進一步加深對反比例函數的認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反比例函數的意義,理解比例系數的具體的意義。
3、會通過已知自變量的值求相應的反比例函數的值。運用已知反比例函數的值求相應自變量的值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重點:用待定系數法求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難點:例3要用科學知識,又要用不等式的知識,學生不易理解。
一。復習
1、反比例函數的`定義: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錯‖3‖)
(1)一矩形的面積為20cm2,相鄰的兩條邊長分別為x(cm)和y(cm),變量y是變量x的反比例函數。(2)圓的面積公式s??r2中,s與r成正比例。(3)矩形的長為a,寬為b,周長為c,當c為常量時,a是b的反比例函數。方形的邊長為x,高為y,當其體積v為常量時,y是x的反比例函數。(4)一個正四棱柱的底面正
定時,商和除數成反比例。(5)當被除數(不為零)一
(6)計劃修建鐵路1200km,則鋪軌天數y(d)是每日鋪軌量x(km/d)的反比例函數。
2、思考:如何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數,比例系數是3,則函數解析式是_______
(2)當m為何值時,函數4是反比例函數,并求出其函數解析式.y?2m?2關鍵是確定比例系數!x
二。新課
1、例2:已知變量y與x成反比例,且當x=2時y=9,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和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小結:要確定一個反比例函數y?k的解析式,只需求出比例系數k。如果已知一對自變量與函數的對應值,x
3時,y=2,求這個函數的解析式和自變量的取值范圍。4就可以先求出比例系數,然后寫出所要求的反比例函數。2.練習:已知y是關于x的反比例函數,當x=?
3、說一說它們的求法:
(1)已知變量y與x-5成反比例,且當x=2時y=9,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
(2)已知變量y-1與x成反比例,且當x=2時y=9,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
4、例3、設汽車前燈電路上的電壓保持不變,選用燈泡的電阻為r(ω),通過電流的強度為i(a)。
(1)已知一個汽車前燈的電阻為30ω,通過的電流為0.40a,求i關于r的函數解析式,并說明比例系數的實際意義。
(2)如果接上新燈泡的電阻大于30ω,那么與原來的相比,汽車前燈的亮度將發生什么變化?
在例3的教學中可作如下啟發:
(1)電流、電阻、電壓之間有何關系?
(2)在電壓u保持不變的前提下,電流強度i與電阻r成哪種函數關系?
(3)前燈的亮度取決于哪個變量的大小?如何決定?
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后師生一起點評。
三。鞏固練習:
1、當質量一定時,二氧化碳的體積v與密度p成反比例。且v=5m3時,p=1.98kg/m3
(1)求p與v的函數關系式,并指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2)求v=9m3時,二氧化碳的密度。
四。拓展:
1、已知y與z成正比例,z與x成反比例,當x=-4時,z=3,y=-4.求:
(1)y關于x的函數解析式;
(2)當z=-1時,x,y的值。
2、已知y?y1?y2,y1與x成正例,y2與x成反比例,并且x?2與x?3時,y的
值都等于10,求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
五。交流反思
求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一般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在已知條件中明確告知變量之間成反比例函數關系,如例2;另一種是變量之間的關系由已學的數量關系直接給出,如例3中的i?
六、布置作業:p4b組
教學后記:
u由歐姆定律得到。r
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左右》篇五
大班幼兒會對自身的一些生理現象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一次泥工活動時,一名幼兒在團泥的過程中,無意間將手指摁在了泥上,觀察到了指印上有很多紋路,于是就和周圍的小朋友一起觀察起來,并不停地在泥上印指紋。于是,我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以滿足幼兒的探索愿望和興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指紋
1.觀察、認識指紋,了解兩種典型指紋的差異,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
2.了解指紋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
3.培養探索自身的興趣,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1.紅色印泥、抹布每組一份。
2.手形圖、放大鏡每人一個。
3.ppt:手指印畫,斗型、箕型指紋圖片。
4.課件:警察破案,指紋高科技產品。
5.游戲圖片:誰動了我的東西,指紋圖片若干。
1.認識指紋
(1)欣賞討論:
ppt:播放指紋印畫,請幼兒欣賞,并說說這是用什么畫的`?
老師小結:原來手指也能畫出這么好看的圖畫,真有趣。
(2)觀察、認識:
請幼兒用手指蘸印泥,將十個指印都印在手形圖止,并利用放大鏡觀察自己和別人的指印,說說有什么發現。
老師小結:這些指印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指紋"。指紋就是手指尖的皮膚紋理。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就算是雙咆眙,他們的指紋也不會一樣。
2.區分指紋:
ppt:播放兩種較為典型的指紋印,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差異,并說說他們有什么不同?
老師小結:由許多同心圓構成,看上去像水中的旋渦的指紋是斗型指紋;紋線像簸箕似的,有一邊是開口的指紋是箕型指紋。
請幼兒觀察自己的十個指紋印,看一看都是什么形狀的指紋,數一數自己有幾個指紋是斗型的,有幾個指紋是箕型的。
3.指紋的作用
(1)猜想活動
播放課件一:紅紅家被盜了,警察叔叔來到紅紅家進行破案,看到地上有一個杯子。
請幼兒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可以抓到小偷?讓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
播放課件后半部分:警察叔叔抓到了小偷,最終通過指紋比對,小偷承認了所犯罪行。
(2)演示活動:
老師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觸摸玻璃杯、筆、電話等物,請幼兒說說有什么發現。
教師小結:當我們的手指和物體接觸時,將會留下指紋。警察叔叔就是利用指紋作為證據抓住小偷的。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紋永遠不會變,因此可以用來辨認人。
(3)討論活動:
引導幼兒討論:指紋除了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還對我們有什么幫助?
播放課件二:了解利用指紋研制的高科技產品,開闊幼兒眼界:指紋考勤機、光學指紋鼠標、指紋保險箱、指紋鎖等。
幼師小結:指紋的作用真大,不僅司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還有那些高科技產品為我們服務,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請幼兒講一講怎樣保護指紋。
4.游戲活動:誰動了我的東西
幼兒人手一張指紋圖片,在眾多的圖片中通過比對找出相同的指紋。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自己的指紋印上進行添畫,豐富指紋墻。
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左右》篇六
通過對一些常見容器的實驗,進一步認識容量單位升,并注意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形成一升的具體概念。
每生自帶2件左右常見的容器。
一、檢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對工作,檢查學生的口算完成情況。
二、交流檢查學生昨天回家的實踐作業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個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較小的容器)
1個電飯煲是2升多,1個大油桶是5升,一個水池30升,一個臉盆5升(較大的容器)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劃該容器的`大小;(2)繼續補充
三、完成書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別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鍋的差不多,臉盆的1/5
可繼續讓學生估一估,整個容器的容量大約是幾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約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適的答案下面畫
這里的4張圖,可以讓學生先挑一個最有把握的說,并說清楚理由。
再以此為參照,進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進行,但都要學生充分說理,不能是簡單的憑感覺。
四、指導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