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一
這富貴村,雖然名為“富貴”,但其實是一片山坳坳里的窮鄉僻壤,偶爾飛出一兩個金鳳凰,蕭順就是一個。去年剛剛醫科大學畢業的他正在城里醫院里履行著天職。家里有一老母,還有一個快要生娃的童養媳,她們并不知道蕭順的工作單位在哪里,因為這山村實在太閉塞了,惟一與外界的聯系就是那一月才來一次的郵差。
往年,蕭順都會在端午節前一個月寄信回家,這樣,婆媳們就會在端午節前收到他的信,為他將要回家作準備。可是今年有些反常,離端午節只有兩天了,他的信還沒到。婆媳倆倒沒怎么擔心,心想也許他忙,就忘了寫信,反正過節一定會回來,按往年一樣準備就是了。
端午節轉眼就到了,村長按慣例用挨家挨戶集來的錢買了一串火紅的鞭炮,放得震天響。按他們那里的習俗,每戶的男丁都要跪在離鞭炮4米的圈子里,然后祈福。可人們發現,蕭順沒來,于是村長又派人去請。……然后,全村的男丁都知道了,蕭順沒回來,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蕭順端午節沒回家!
在這個沒有什么新聞的窮山村里,女人們開始用她們獨特的傳播方式,生動地演繹著這個“號外”。真是團結力量大,現在村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蕭順這個假冒的孝子,拋妻棄子,在城里一個人風流快活,還了一個小老婆。
蕭家婆媳整日閉門不出,媳婦本來挺相信丈夫的,可聽傳言說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著個大肚子,整日以淚洗面。她將信將疑,只有蕭順的媽始終堅信兒子不會如此,她始終以堅定的口吻勸慰媳婦:“順子不會的.,他不會的!”
一日,婆婆聽到門外又有村婦在談論自己的兒子,她不顧媳婦的勸阻,毅然拄著拐杖,一步步挪到門口,打開門,只說了一句話:“順子不會的,不會的!”話音未落,蕭順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來,奮戰在“非典”一線的蕭順剛剛結束任務,又在賓館被隔離了一個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趕,所以耽擱了。
于是,女人們開始說:“蕭順真孝順!”
媳婦開始說:“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說:“他不會做那種事!”
解剖:這篇文章實在高明,小作者把與“非典”有關的內容隱到了幕后,而把場景設置在遠離“非典”中心的“山坳坳里的窮鄉僻壤”——富貴村。在文中看到的主要是婆媳的翹著盼望,是富貴村人對蕭順的種種議論,是母親對兒子的堅信不疑。直到文章結尾,作者輕輕一點,亮出謎底:“原來,奮戰在‘非典’一線的蕭順剛剛結束任務,又在賓館被隔離了一個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趕,所以耽擱了。知子莫若母,正是因為情感的親近,才有母親對兒子的深信不疑,也正是因為情感的相對疏遠,才會有村人的猜疑。至此,文章巧妙地與題意扣合起來了。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二
每當想起第一次包粽子是的情景,我就會忍不住笑出聲來。
記得那是我六歲那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來到了姥姥家。一進姥姥家門就看見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里面裝著各種各樣的食材和綠綠的葉子。我好奇的'問姥姥:“姥姥,這些都是干什么的呀?”姥姥笑著對我說:“今天是端午節,這些都是包粽子的原材料呀!”
“我也包!我也包!”
看我那興奮勁姥姥答應了。
只間姥姥從一個大盆里拿出了兩片粽葉,一疊就成了一個圓筒,往里面放上兩勺米,幾個棗,又來回折了幾下,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興致勃勃地拿了兩片粽葉照貓畫虎的包起來,左邊折一下,右邊疊一下,折來折去,終于疊成了一個歪七扭八的圓筒,往里面放上了兩勺米,幾個棗,把剩余的葉子往圓筒上一鋪便系上了草繩。哎?怎么餡露出來了?白白的江米就像淘氣的小孩子不老實的探出頭來,好像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我使勁把粽葉往左拽拽,江米又在右面露出來。這下可怎么辦呢?我望著盆里的粽葉忽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幾片葉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來的江米包了起來。現在小小的粽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綠棉衣,胖胖的。
粽子下鍋了,媽媽指著鍋里的一個最大,最胖的粽子說:“這個粽子最大一定餡最多,一會兒誰都不許跟我搶。”開飯了,媽媽打開那個最大的粽子,剝了一層又一層,邊剝邊說:“哎?這個粽子是誰包的?怎么只有葉子沒有餡呢?”我聽了笑著對媽媽說:“這個粽子是我包的,因為老露餡,所以我又給它包了一層又一層的棕葉。”一家子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就是我第一次包粽子的經歷,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三
隨著一陣風,一陣清香在我的鼻尖回蕩,我知道這是我熟悉的味道——粽子香。
每到端午節前夕,奶奶就會做起那一個個可愛的小粽子,他們先是拿兩片粽葉包起來然后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再放上一點你喜歡吃的東西來做粽子“肉”然后把粽子包好,可要記住千萬不要包漏了要不然味道就不鮮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進蒸籠。等你能聞到那粽葉香就可以吃了,看著奶奶在做,我和妹妹也想做但是奶奶不讓我們只好用路邊的泥巴過過做粽子癮。“梅梅!快來吃粽子了!”
奶奶在呼喚著沉迷于做粽子的我,可是我哪會聽呢,還是埋著頭做粽子。奶奶只好帶著粽子來到我的.身邊一口一口的喂我吃粽子。
由于我們是大家庭,奶奶包好的粽子一下就吃完了。每到天黑了奶奶還在包著粽子,看著年邁的奶奶大汗淋漓的,我的鼻子突然酸了,淚珠不停在眼眶中打轉,可是還是不由自主的掉下來了……
又是一年端午節,又是一天粽子香,到這時我總會想起奶奶的呼喚……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四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5、關于端午節作文500字:端午快樂
端午是我國傳統節日,農歷五月初五。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殺,后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的吃粽子、龍舟竟渡等風俗。
但是,現在的社會端午節不在是吃粽子這個傳統風俗了,發短信祝福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你聽,媽媽的.手機響了,哦,原來是有人發短信了。
我迫不及待沖上前去,打開手機看到的內容是:
“送你熱騰騰的粽子:我以溫柔的叮嚀做餡,寬厚的包容當葉,調以真誠的祝福,再用祈禱煮水,吃出一年好運氣,提前祝你一生好福氣!端午節快樂!”
看了以后覺得這個短信不僅有趣還很溫馨,讓人讀了心里暖融融的。隨即媽媽也發了一條過去“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看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祝你端午節快樂!”哈哈,這短信是我幫媽媽發的,這個短信很富有詩意。
現在發短信以經成為一種時尚,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短信都很有趣,而且能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是很好嗎聽,鈴聲又響了,準是又來短信了。趕緊去看哦!要說我端午之所以這么快樂,都要感謝這些短信啊。
呵呵,最后我也送大家一條短信:“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擁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讓你開心又順心,鈔票有如粒粒米,包在一起全歸你,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6、端午節隨想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說說端午節吧。
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于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也有一些人認為是為了紀念自殺后,被吳王投入江中的伍子胥。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權威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它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重慶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早已踮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
我在網上查了查,知道了我們中國的民族傳統節日還有春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清明節等,并且知道了這些節日的來歷和紀念方式。我為我們悠久的中華文化而自豪!
7、粽子里的愿望
端午節邁著輕快的步子來到我們家。記得前幾天,媽媽就說過端午節時,我們一起吃粽子,說時,那粽子的香味就迎面撲向我來。
只見一大清早,細雨綿綿,好象在表達著自己對端午節的喜愛。突然,雨停了,幫我們把世界沖洗的干干凈凈,讓我們迎接著快樂的端午節。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上拿著一些粽葉和包棕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見,她一手拿著粽葉,一手把綠豆、豬肉……放進里面。突然,她微笑著說:“我們不如做一些甜粽子。然后,往一條粽子里放一個硬幣。誰吃上了這甜粽子,今天就可以許上一個愿望。”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氣十足的說:“這一條甜粽子一定是我吃上了。”
不一會兒,一條條粽子做好了。粽子一出來,我們就想蜜蜂似的涌上了桌子。然后,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只,又用手摸了摸這只。
我呢用手撓著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盯著桌上的粽子,最后,拿了一只最大的。我開始狼吞苦咽地吃起來,只見我吃完了,年硬幣影子都沒有瞧見。忽然傳來了“啊!硬幣在我這兒!”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爸爸手里。爸爸連忙用手揮來揮去,然后,舉起手來開始許愿說:“我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天天健康,天天快樂。”頓時,傳來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我們沉浸在歡呼中。
端午節,爸爸為我們全家許下了一個愿望。這個愿望將會一直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在以后,我一定會為爸爸給我們的愿望而奮斗。
8、五月初五話端午
轉眼間,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是我國把端午節首次例為國家法定假日,以此來發揚傳承此節日,端午節一是紀念屈原,二是通過通過包粽子,插艾葉來驅毒消災,現在商家也準備打一場“粽子戰”。
端午,一開始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時因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義卻遭排擠、流放,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擔憂,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擔,所以在江邊,憤然抱起大石頭跳江了,江邊的漁夫們看見了,立刻劃著船去打撈,為了防止魚兒吃屈原的尸體,將包著竹葉的米團拋入江中,所以演變到今天有劃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綁成一個近三角的形狀,餡有許多,如蜜棗、綠豆、紅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么,都可以包,可以說“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當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時,你又沒有想到怎樣包粽子嗎,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幾個小時,用二張青綠的葉子疊加在一起折成一個錐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里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脹開,然后把上面的口用青葉合攏折成一個三角形,然后有細繩綁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可現在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節也沒有時間去包,還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這個節日,推出了許多品牌、品種的粽子,如現煮現買的粽,也有可以放著慢慢吃的冷凍粽,真是應有盡有,它們比味道、比品種、比價格,誰都想乘這個傳統節日賺一把。好了不說了,吃粽子去了。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五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上一起床,就看見鄰家門前插著艾草,自然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們的早點是粽子。在吃粽子時,我想起這么一個故事: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時楚國被別的國家所滅,屈原不愿投降,為了表達他的愛國精神,他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湖南的汨羅江自殺了。老百姓為了不讓魚把屈原的尸體,就包了許多許多的粽子,扔進汨羅江喂魚。表示了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之情。以后,每到端午節,人們都包粽子紀念他。
到了10:00,我外婆就忙個不停,做這道菜,做那道菜,能幫忙的地方,我盡量幫忙。經過十幾分鐘的努力,一桌豐盛的午餐便作好了。
端午節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感人淚下的傳說。據說白蛇精白娘子迷戀上了凡人許仙,白娘子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子,不做任何壞事。他和許仙結為夫婦,一直過著美好的生活,不久便生兒育女。可是有一天,有個叫法海的壞和尚一心想拆散他們一家,就把許仙騙上了山,對他說,他的娘子是一條白蛇,在端午節的時候,給她喝雄黃酒,他就現出原形來。正如法海所說,許仙給白娘子喝下雄黃酒后,立刻變成一條巨大的白蛇,扭動著身子。這可把許仙嚇得竟然死了。白娘子為了救活許仙,去盜仙草,一路上崎嶇艱難。爬到山頂時,山神來和她決斗,遍體鱗傷的白娘子,歷經千心萬苦,終于拿到了仙草,救活許仙。狠毒的法海見還沒拆散他們,又把許仙騙來,給他一個圈子,讓他在白娘子梳頭時,戴在她頭上,會保平安的。毫無警備之心的許仙真的照辦,他剛把圈戴在白娘子頭上時,白娘子就被收了進去,關在雷峰塔內……
端午節,我吃著粽子,想著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不畏艱辛執著追求的白娘子,心里不禁感慨萬千。
吃完粽子,我們一家人開車去賽龍舟的江邊。本想早來找個好位子,不料卻早已人山人海了,各河道上也正有許多龍船向這兒靠近。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運動員們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第一輪上場的是紅、黃、黑、白四艘龍船,我看中白船,我要為它鼓勁。這時一聲槍響,突然龍鼓齊鳴,號聲連天,四艘龍船像箭一般射出,岸邊的觀眾都熱血沸騰了——有的`拿著鼓掌拍加油;有的吹著口哨打氣;我也為白船開始鼓勁:“加油!加油!白船加油。”家人們也分別為自己看中的隊伍加油鼓勁。溫度僅有26°,也吹著微微的北風,可是我急得滿頭是汗——差一點!差一點就超過了紅船!加油啊!比賽結束了,雖然我看中的白船只得了第二名,心里有點遺憾,但我還是為他們能在落后的情況下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的精神所感動。
哈哈,今年的端午真是快樂啊。
……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六
提起端午節,許多年來,似乎并沒有堆積了太多的記憶。只那么微微寥寥的兩三件而已。而記憶堪深的是十三歲的端午節。
那是初中時代,任語文課的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教師。她是我在中學時代唯一懷念的一位女教師。那年她大概二十歲或稍大一點,而我們也只有十三四歲的模樣。她用她那不遠與我們很多的青春把她的課講的生動多彩,絢麗多姿。那時候的我們,把上她的課認為是件很享受的事情,常常是她走后我們還猶意未決。用現在很流行的話說:我們都是她的粉絲吧。她大概把她的青春與喜悅都融入了書本與課堂上,那時她剛剛新婚不久。
十三歲的端午節,節日里有她。大概是那天里的第二節課程吧。她拿著書本爽步進了教室,環視了下我們朗生道:“過節了,你們都是怎么過的?都出去踏青了嗎?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吧。”于是乎娓娓道來:早上她與愛人去踏青。當時對她愛人稱謂記得她是很含糊的帶過的,具體的詞匯我已經忘記了,對于十幾歲的我們她當時一定是很慎重的斟酌了她的用詞吧。。。。。。兩個人出去的時候看到弄堂口的一棵數,枝葉茂密,很是茁壯,而后他們去了山上橋邊。許久后他們原路返回弄口,隨之而來的是愕然。。。。。。
直至今日她當時的表情猶在眼前:兩手支著講臺,傾身問我們“你們說我們看到了什么?”不待我們的回答她豎起一只手指:“一枝孤零零的樹干,同學們,每年都有這樣的一個早上,每一天都有這樣的'很多很多的樹,它們被人們肆意的踐踏與撕扯著,你們也加入了嗎?現在有沒有一點內疚呢?”下面的我們一片悄然,當時我心虛的想:不是你們五十五人也與我一樣做了劊子手吧?
當時她還說了很多,因為年代的久遠已經很模糊了,只記得此后的端午節我不再去掰樹枝……
時光流轉,轉眼我已近不惑之年,女兒也已到了我當時的年紀。今晨女兒去踏青,我醒來時她已經回了,窗上是樹枝,地上還有很多未用盡的枝條。不禁心中一疼,似我是那多年前老師弄堂口的柳,身上有著隱隱的被撕裂的痛……
女兒,是你的老師們沒有給你講過這樣的故事嗎?
二十幾年過去了,許多的往事多已經被歷史的長河所淹沒,可那個端午節,那棵孤零零的樹干卻一直留在了記憶的最深處。那位老師也許早就忘記了,也許她永遠也不會知道她那天是怎么影響了她的學生的。她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留在了每一年的端午節,那里有著一個學生對她的懷念與祝福,還有著絲絲的敬畏……
愿每個老師都能象她一樣為他(她)的學生講述這樣的故事……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七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粽子。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很多粽子。
因此,我們家最有名的包粽子能手——我媽媽,就開始忙起來了。我媽媽經常說用蘆葦葉包粽子最香,所以她選擇用蘆葦葉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把蘆葦葉煮過,再把糯米和棗洗干凈,準備工作就做好了。
等蘆葦葉涼后,她開始忙著包粽子。她先取三片葉子,放兩片葉子,一片反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圓雉體的樣子,然后在里面放糯米,中間放幾個棗,最后用線捆葉子,粽子就包好了。包好的`粽子又胖又大,像老佛爺一樣睡著了。媽媽包粽子后,放在高壓鍋里煮了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味道好了就可以吃了!
我媽媽包的粽子原料非常簡單,但包的粽子很香。只要聞到香味,就會引起食欲,只要餐桌前面有粽子,就會大口吃。所以我每次吃粽子的時候,總是吃的比較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符合我的口味了吧!說到我的味道,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粽子總是很香,吊人的食欲,讓人貪婪,要吃很多。
我喜歡吃粽子,喜歡端午節,喜歡享受節日的氛圍!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八
難忘的端午節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參加了“陶然亭端午節紀念屈原活動。”
早上的空氣是那么的清新,同學們身穿校服,排著整齊的隊伍,精神抖擻地向陶然公園走去……
我們首先來到了“華夏明亭園”。這里的'景色十分優美,園中到處盛開著五顏六色、香氣撲鼻的花朵,一座屈原塑像巍然聳立其中,還有仿造的汨羅江,江中的龍船栩栩如生。這一切仿佛把我們帶回了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同學們在此紛紛朗誦童謠,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園中的游人也不禁被我們感染,停下腳步聚攏過來。
我也上臺激情飽滿地朗誦了我編寫的童謠《五月五》:
楚國屈原大詩人,
忠誠報國反被讒。
秦滅楚后投汨羅,
后人紛紛把他贊。
五月初五端午到,
灑掃庭院掛香艾。
吃過粽子龍舟賽,
雄黃酒飲除病害。
毫無疑問,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地鼓舞著我們,教導著我們。隨后,我們參觀了李大釗生前工作過的辦公室,以及一對革命烈士夫婦的公墓,并了解了他們的生平事跡。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
我們戀戀不舍地走出陶然亭公園,但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我不禁感嘆:今年的端午節過得可是分外有意義啊!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九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這句詩中的節日,大家一定不陌生,正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這是一個粽葉飄香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五月節等。但要說大家最熟悉的還是端午節這個名字呢!
要說最能代表端午節的,當然非粽子莫屬了。在端午節這天,街上可謂是人來人往,家家戶戶都出來買粽葉,買糯米,和蜜棗,蜜豆回家自己包粽子。有的人上街買那些美觀的粽子。在端午節,沒有人不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不吃四五個拳頭大的粽子都不配我貪吃鬼的稱號。粽子不僅好吃,制作方法也是比較簡單的,新鮮的粽葉洗凈,剪掉根部,用開水煮幾分鐘,淘好糯米,控干米,加入蜜豆蜜棗。將粽葉正面朝里。包住糯米用線捆緊,放入鍋中煮三幾個小時就好了。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那個端午節的傳說。春秋時期,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提倡。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卻被奸臣所害,被迫流放到了湘江流域,。在流放中寫下了《離騷》這首不朽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毀滅,心如刀割,便投汨羅江身死。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為了,使魚龍蝦蟹不吃屈原的'遺體,向江中投粽子,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賽龍舟在我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湖泊的地方也有賽龍舟的習俗,在每年端午節晚上吃完粽子后,都要看賽龍舟,目睹著刺激的時刻。
在端午節還要洗艾葉澡,驅寒祛毒。艾葉草氣味芳香,行色可玩,而洗艾葉澡,也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活動。
除了洗艾葉澡,端午節。還要在門前掛上艾葉,有驅魔法鬼之效。每當這時,我都會在門前來來回回的走。在門中進進出出,享受艾草的迷人香味。
我愛端午節,更愛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十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在這江南青青的色彩里、濕濕的雨季中緩然而來。在江南春雨的背景中,我也盼來了結束中考的姐姐.那清涼的春雨淅瀝瀝的一直下著、下著,伴著我們舒緩閑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推開家門,一陣如風鈴般清脆的笑聲和著青青的粽草葉香味便向我襲,一定是姐姐和媽媽正在包粽子.我看狗夠黑豆也仿佛受到粽草葉清香的誘惑,興奮的在客廳里亂竄,似要嗅上一口這個季節的味道。姐姐聽見開門聲響從廚房里跑了出來。一見到我就撲過來抱我
..連連說我又長高了, 可是姐姐依舊沒變還是那么樂觀依舊笑靨如花……
接著大家開始吃粽子,今年我們家的粽子形狀可謂千奇百怪,有方的有圓的還有像牛角一樣尖尖得。大概是姐姐的杰作。綠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團里鑲嵌著幾顆深油紅亮的瑪瑙棗。綠白紅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艷麗動人。散發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黏而爽口。酒足飯飽后媽媽又泡上我最愛的薄荷葉茶,那清涼的味道,真是好極了!
端午節,是個傳統的節日,也是個季節的符號。我固然不會忘記關于端午的來歷,不會忘記詩人屈原,不會忘記圍繞端午的許多故事。
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天空也會飄著牛毛細雨,而小小我總是倚在祖母的懷里看著祖母嫻熟的包粽子,認真的幫我做著香袋……
如今打開我的.衣柜,還能看見一只紅緞綢的香袋,它用五彩線系著,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蒜梗和五顏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圓圈綴成的,是的這便是那年香袋是祖母為我縫制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開,鶯歸燕已10余個春秋 每到端午節,我把它從衣柜里拿出...
端午!你給我帶來需多快樂也勾起我對如煙往事的無限懷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難忘的回憶。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十一
每逢農歷五月初五,只要你聽見“嘩嘩”米粒酒在竹筐里的聲音,此起彼伏的加油吶喊聲,還有大街小巷的談笑聲,你就知道,端午節真得來了,你的心情開始激動了嗎?
清晨的七點,天才剛剛亮,外婆家的小巷傳出一聲響亮的雞鳴聲,這叫聲就像定時鬧鐘,男女老少立刻起床,我也不例外。人們把桌椅、鍋碗和瓢盆等東西都搬到外面,每個人都打起精神開始包粽子。
我拿起一片又青又脆的竹葉,把它折成大小正好的錐形,現在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型的漏斗。等它被洗凈之后,我在里頭倒進晾干的一粒粒雪白剔透的米,速度要均勻。在倒米的過程中,我放入了自己最喜歡的佐料:肉和筍片。這樣葷素搭配非常好,味道十分鮮美,又營養又健康。
粽子終于開始蒸了,我沾沾自喜地想象著令人垂涎欲滴的粽子,簡直恨不得讓它立刻就蒸熟。不一會兒,我只聽見廚房傳來一陣大功告成的喜悅的叫喊聲:“大家快點過來拿各自的'粽子咯!”我像一只餓得過了頭的老虎,急匆匆地沖進廚房去取獵物。三角體的粽子被蒸得軟軟的,我拿出三角體的粽子在自己的手里是熱乎乎的,飄進鼻子的是一陣竹葉清新的味兒。我剝開竹葉,一粒粒飽滿的米粒如同一個個小娃娃相互擁抱在一起。我輕輕地咬下一口,米已經被蒸得又香又糯,很松軟,頗有嚼勁兒,藏在里頭的肥肉油而不膩,在嘴里滑動,這非同一般的美味暖暖地融化在心里,真是非常好吃極了,吃了還想以后再吃。
伴隨著濃烈的粽子香,我來到涼風習習的湖邊觀看賽龍舟。龍舟真是栩栩如生,狹長而又細窄,能容得下十幾個劃龍舟的賽手,舟頭與舟尾分別是龍頭與龍尾,雕刻得極為精致,真得像一條龍會昂首挺胸那樣。伴隨著激情四射的樂曲,劃龍舟的隊員們精神抖擻,鼓足勇氣,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出渾身解數,手臂有力地前后擺動,他們手中的槳有條不紊地起起落落,看起來就像一個人在劃。在龍舟的頭部,我只聽見陣陣急促的鼓聲,那便是鼓手們正大顯身手,手握鼓棒,上下上下有節奏地敲著又圓又大的鼓,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在鼓聲的作用下,賽手們有規律地擺動船槳,每條船上的賽手都不甘示弱,緊追不舍。場面上出現了你追我趕的情景。岸上的人吶喊道:“加油!一二三,努力地加把勁兒啊!”
“贏了,終于贏了,真是太好了!”遙遙領先的那條龍舟不負重望,沖破終點,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他們熱情地擁抱、激掌、祝賀……場面真是熱鬧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描寫端午節的詩至今響徹耳畔。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節日,它歡樂的氛圍帶動了所有人。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十二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后再把米放進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么?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并用繩子用力的扎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記敘文400字 端午節記敘文600字篇十三
這些習俗都有特殊的含義,讓我來介紹給你們聽吧: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和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艾蒿、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所以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自己的`隊伍,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后漸用葦葉包米代替竹筒。包粽子的米當地人多用糯米,現在也有用江米的。餡料則多以小棗為主,當地人還經常用臘肉,現有地用八寶、肉、蜜棗等各種餡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