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好的心得感悟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師開學第一課心得感悟篇一
一、責任感是師德師風的基礎奮斗。
我認為,教師的責任有三個方面:對社會的責任,對家長、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對學生負責。一個教師如果沒有良好的師德師風,怎么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一定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因此,強烈的責任感是師德師風的基礎。這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體會。我自己要堅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
二、職業感是師德師風的前提。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于律己。教師只有形成強烈的職業感,才能發揮出人生價值,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因此,職業感是師德師風的前提。
三、教師強烈的事業心是師德師風的條件
事業心來源于職業感、責任感,是一種堅定的職業信念,是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上升到偉大事業的高度來看待追求,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堅信自己的選擇。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辟新教法,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教師要成為好的合格的教師必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這種事業心能使人有更高的境界,有更大的智慧,有更大的耐性。
總而言之,強烈的責任感,職業感和事業心是愛崗敬業得重要表現,而愛崗敬業是師德師風的重要基礎。在我們為藍天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的時候,我們應該首先在強化凈化師德師風方面做得更好,從而,真正體現出愛教育之崗!
教師開學第一課心得感悟篇二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通過學校組織師德師風教育學習,我對師德師風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了新的認識。
一、更新教育觀念
當今時代,科學發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要求教育全方位地開發學生的潛能,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盡快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培養創新型的學生”、“學生對生活有用的知識”、“轉變師生關系”等等,這些都是新課程下的教育觀念。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改變以往的“應試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與時代共同進步的學者。
二、愛事業:
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具有奉獻精神。教師只有熱愛教育,才會熱愛學生,才會獻身于教育。熱愛教育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我們教師實實在在的付出,而不是事事以錢來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教師只有職業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把這份對工作的職業深化為事業心,只有擁有了對事業的一分熱愛,才能腳踏實地、默默奉獻,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
三、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
我學習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提高教師政治素質的文件和書籍,同時還聽取了教育專家師德報告,通過這些師德報告及先進事跡的學習,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也更要提高教師道德的修養。
四、愛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我們與學生共同創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尊重學生。為此我們更應通過愛去尊重我們的學生。但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往往對一些成績好好的學生不自覺地有一種偏愛;反之,對一些學習成績差、平時有經常違紀的學生則總是認為“孺子不可教也”,甚至大發肝火,更甚者動之以體罰。其實,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天空,在一些我們認為的“壞孩子”身上也有潛能,我們要善于發現,這就需要教師對他們同樣的傾注一些愛、一份尊重。所幸的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一觀念已在許多學校,作為一個要求向教師提出。所以,在新形勢的教學環境下,我們教師需要轉變原有的質量觀、人才觀,用全面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學生,從內心來熱愛他們,不因學生的一時好壞而下永久性的結論,我想這也是一位教師應有的高尚道德。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教師開學第一課心得感悟篇三
“身正為師,德高為范”記得這是我在走進“_”學習第一課中,聽到老校長當是語重心長地送給我們這些早被定格在“師”者范疇的學生的話。這也讓我異樣地感到自己將來做人做事的準則與普通人不一般。我想,這應算是我在師德學習的第一課吧。也許因為這是第一課,所以他給我的印象也就不一般地深刻了吧!無論如何,我明白了自己作為一名老師,德行的標準比一般人要高些,平時也就得要多注意些。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說,教師是除家長外,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最大的人。特別是小學生,平時在家都是父母監護,在學校視老師為最親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師的道德、人品表現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其一生。所以,教師的師德不只是個人的問題,同時,一個教師只有有良好的師德,才能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因此,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
工作十多年了,幾乎跨進了“老教師”的范疇,如今學習“龍游縣師德規范”,看著那些條條列列,他讓我再一次明白了,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的師德要細到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給孩子們做一個“好榜樣”,給龍游的人民一個“好樣”,才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龍游人民教師。說實在的,“細節決定成功”,今天這里“細節評定德分”,學習仔細了,行動仔細了,師德也就不會差哪兒了!
而工作中,德的基石,我認為最重要的還在一個字“愛”!愛我們的學生,自然就會在學生心中樹走我們的師德。喜怒哀樂,人之常情。教師也是食人間煙火的凡人,當然情緒也會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更何況處于幼稚的學生中間,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問題和煩惱,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勃然大怒,乃至過激行為。
為此,我就有必要常提醒自己做到“寬容”、“耐心”和“自控”。
我必須經常提醒自己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上提高修養的自覺性,應著眼于自己思想的轉化,把道德規范、原則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繼而表現為自己一貫的道德行為。這樣,師德才會在我的心中。
教師開學第一課心得感悟篇四
何為師德?何為師風?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弄清兩個概念和一對關系,即道德和教育。道德和教育是兩個內涵和外延都極其寬泛的概念。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這些人道德敗壞,那孩子我沒有教育好”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題。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道德呢?它們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仔細探究,那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課題。說它古老,是因為關于它們的專題研究可以追溯到歐洲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時代;說它們年輕,是因為人類文明的積淀長河賦予了它們新的內涵,為它們注入了新的血液。
那何為教育何為道德呢?那就得從它們的中英辭源去探究。但我在這里不是搞學術研究,我只想從本人的專業立場給它們下一個定義。教育就是教育者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范圍內通過一定的方式對學習者實施一種對學習者的身心,人格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行為。而道德是特定時期,社會成員必須遵守的社會準則和行為規范。教育是為了使人得到教化,更好地去遵守、執行某些準則,履行某些義務的。簡而言之,教育是為道德服務的。
上述觀點已經很清晰地界定了教育和道德的概念,闡述清楚了它們二者之間的關系。接下來關于師德師風的概念就不難理解了。在給它下定義之前,我得嚴厲聲明:任何的理論界定都是死的,唯有概念本身是活的;普適性的概念才是概念本身生命力的養料。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簡稱,即教師從業人員在工作中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職業操守。師風就是教師從業人員在工作中應該具備和切實踐行的工作作風,它能體現出教師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工作態度,是教師職業心理的真實寫照。
古哲韓愈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隨著時代風起云涌的發展變遷,教師的角色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面對這些變化,師者該何去何從?師德師風的建設和學習的淵源又是什么呢?
角色變化的適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何去何從也是現代教育界在探究的課題。而師德師風的建設和學習的淵源是在當今社會物質財富膨脹剩余,道德下滑、良知缺失的大背景下不得不實行的事實。
道德可教嗎?關于這一疑問,目前,不論是教育學界還是倫理學界都沒有達成共識。在這里我也沒有必要贅述一些所謂的麻氏理論,我只想發表一些關于此次學習的收獲和感受。
通過此次學習,勾起了我對大學時所學的、現沉睡已久的倫理學和德育原理方面的知識,也深深地二次觸動了我靈魂深處的某根神經。在這里,我可以毫不客氣地告訴你們,我本人并不喜歡教師這個職業,但我喜歡教這一行為。因為教這個行為有助于我思想的表達,有助于我個人能力地提高,有助于我對教育理論的探索與實踐,把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別人能體現出一種價值觀,學生的成功讓我有一絲成就感。
雖然我對教師職業不怎么“感冒”,但我既然走上了三尺講臺,我就會用青春的熱血去譜寫新的篇章,為自己的人生翻開新的一頁。憑自己的能耐辦事,憑自己的良知行事。既來之,則安之。我將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