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庭教育護苗行動大講堂心得體會100字 家庭教育護苗行動大講堂心得體會教師篇一
“掃黃打非”主題班會的召開,讓學生懂得健康上網,學會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做到文明上網!
家校攜手“掃黃打非”,讓孩子懂得自尊、自愛、自重,身心健康的成長,我們在行動!
學校安排多項活動,維護校園一方凈土,保障師生正當權益,真正讓“掃黃打非”在學生中入腦入心,傳播正能量。
教育是能夠相互影響的,正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讓我們大家互相影響,共同努力,進一步推動我旗“掃黃打非”工作的開展,創建文明和諧健康的文化環境,真正為未成年人構筑起健康成長的“精神防護林”!
通過此次活動,不僅使全校師生進一步認識到“掃黃打非”工作的重要意義,也使孩子們增強了自覺抵制低俗文化、離“黃”“非”危害意識, 還為凈化我校校園文化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家庭教育護苗行動大講堂心得體會100字 家庭教育護苗行動大講堂心得體會教師篇二
一學期一度的護苗行動又開始了,老師在班級群里發了接龍,要求每天十個家長參加接龍,自主報名……
自從四年級開學以來,學校的大門便煥然一新,看著比教學樓還高,氣派的很呢。而且,它還使用了最新的高科技技術,刷臉,同時可以測量體溫,不需要十個老師拿著體溫計測體溫了。
但是,為了同學們放學的安全,學校每周輪一個班,需要每天有十個家長站在門口管理。
這周,馮老師并給我們布置了一個全新的作業,我和父母聊護苗。
一回到家,我就問媽媽:“老媽,這次護苗行動你參加了沒?”“啊?沒有。”一句回話傳入我的耳中。“為什么不去?”我又問。“我還以為你們護的是種田的苗呢!只是沒想到是看大門。”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聊了許久。我后來才知道,原來媽媽是因為理解錯誤才沒有護苗的。
媽媽,希望下一次護苗行動你能參加,為學校獻出一份屬于自己單薄卻又很強大的力量。
家庭教育護苗行動大講堂心得體會100字 家庭教育護苗行動大講堂心得體會教師篇三
“不傷害、不沉默、不等待、不放棄。”5月23日早上,在成都市春熙路步行街,20余名身著紅色體恤的愛心大使穿梭在人群中,一刻不停地向過往的行人宣傳兒童保護相關知識,并邀請他們手舉宣傳牌拍照。在活動現場,不少市民參與了進來,他們中有小到幾個月的寶寶,也有年邁的老人。隨著愛心大使按下相機快門,一張張市民的照片裝進了相機。
兒童的世界,到底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內容?對于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是否真正關心和關注過?像成都市這樣,讓群眾廣泛參與其中,共同將“護苗行動”落實下去的舉措,其實也應該成為每個城市的模范標桿。因為相對于成年人來說,少年兒童猶如祖國花朵,他們如何能夠健康快樂成長依賴于周圍環境的健康有序,如果沒有健康有序的周邊環境的話,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將會成為空談。既然如此,所謂的“護苗行動”也就成為這樣的一種必然訴求。而如何才能夠真正讓“護苗行動”落地呢?這似乎才是問題之關鍵所在。其實,要“護苗行動”真正落地,關鍵就在于形成共識,在整個社會領域內凝聚保護少年兒童的環境和氛圍。
當然,凝聚共識即能夠在最為廣泛的領域內形成對于保護少年兒童的認識,這樣的認識來源于兩個層面:一個層面必然是制度層面的規定,比如在我們國家出臺《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條法律來約束,這樣的層面的內容上能夠讓所有的人都能夠關注這樣的法律,對于法律層面的推廣來說有著特殊的價值;另外一個層面必然是這樣的過程,那就是需要在法律規定下能夠凝聚道德層面的凝聚力,在道德領域內,保護未成年人,呵護未成年人,這樣的共識理應能夠形成。既然如此,我們就能夠清晰看到“護苗行動”如果能夠落地的話,就在于從道德和法律兩個層面進行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夠形成整個社會領域的`共識。
由此可以看出,成都市動員廣大市民積極參與“護苗行動”,通過公益活動,讓參與者懂得未成年保護的積極意義,這樣的努力其實應該歸結于道德層面和內容,也即從道德領域進行所謂的建設。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讓參與者的行為獲得最大程度的認識,對于沒有參與的人們來說,通過觀看這樣的活動也能夠獲得一種心靈上的震撼,從而能夠從內心樹立保護未成年人的觀念。而這樣的保護未成年人的觀念一旦樹立起來的話,我們就能夠獲得一種最為廣泛的社會環境,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保護未成年人成為一種通行的規則,而對于那些不保護未成年人的行為,不僅遭遇到法律的懲罰,更需要遭遇到的譴責。
在凝聚共識的時候,我們更是需要看到很多新聞中出現的悲劇,比如南京餓死女童事件,再比如各地出現的虐童事件。在這些形形色色的事件中,法律意識的淡薄是至關重要的因素。餓死女童的根源就在于沒有任何法律意識,且沒有撫養孩子的能力。而在各種虐童事件中,到底這些孩童的未來在哪里,這成為人們關注的核心內容。其實,無論是餓死女童還是虐待兒童,都呼吁社會第三方機構的發力。即當這樣的悲劇出現的時候,既然父母擁有孩子的監護權,但是這樣的監護權已經失效,如果繼續讓孩子在這樣的監護權發揮作用的話,孩子或者只能夠遭遇更大程度的傷害。
“護苗行動”,人人參與才有效;“護苗行動”,法律完善才能落地;“護苗行動”,有需要道德跟進;“護苗行動”,更需要社會第三方機構的效力。由此不難看出,在“護苗行動”中,凝聚最為廣泛的共識,才能夠真正形成保護未成年人的氣氛。并能夠讓未成年人保護成為社會上每個人都能夠耳熟能詳的內容。
家庭教育護苗行動大講堂心得體會100字 家庭教育護苗行動大講堂心得體會教師篇四
一、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師都是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興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長。可是周末的兩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長的溺愛,沒有規律的學習和生活,把在學校五天培養出來的好習慣給忘掉了。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上,還口口聲聲地讓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會照你說的做嗎?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玩游戲,可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卻目不轉睛的看著放大音量的電視節目或坐在電腦旁忘我地玩著各種游戲,孩子的心里會怎么想,能感覺到平衡呢?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或者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看看書,讀讀報,輕聲地做些家務,讓孩子感覺到他(她)寫作業時父母也沒有清閑,這樣孩子的心里會有一種平衡感,也愿意寫作業了。
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哪怕再忙,家長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給孩子講講故事。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松。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孩子便樂意向您傾訴,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四、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走向失敗。對孩子要多鼓勵、多贊賞,不斷培養孩子的自信、自強、自尊和自立。賞識是對孩子的愛,如果我們家長都能用愛的眼睛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用正確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點,“你能行”,“你真棒”,在家長的.鼓勵下,許許多多的孩子在快樂中改變,在快樂中成長。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成績未達到高分就苛責孩子,而要鼓勵他說“考得不錯”、“考得挺好”,幫助孩子分析沒做對或者沒做出來的原因,找到做題的方法,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就不做束手無策了。賞識孩子會帶給孩子帶來快樂的動力、向上的自信,其奧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壓在孩子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潛能就象火山一樣爆發了。
五、為孩子創造良了的學習環境
環境很容易改變一個人,尤其是對孩子很言。有人說:孩子的大腦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不種莊稼就會長出荒草。由此可以看出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才會使孩子感受到愛的存在,家的溫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是任何感情都無法代替的,做父母的要好好珍惜這種親情。和睦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向上的,孩子只有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里才會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才會懂得去愛別人、愛社會。家長要常讀書、常讀報,讓孩子感覺到讀書看報是件很快樂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會喜歡學習的。
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責任、有義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養好,不侈求孩子將來取得多么偉大的成就,只愿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擁有自信自強的心態,擁有獨立的人格,對學習充滿興趣,對生活充滿熱情,對他人和社會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