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蘇菲的世界讀書記錄篇一
《蘇菲的世界》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在一天放學回家后,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信。從此以后,蘇菲就開啟了學習哲學的道路。她學習了古希臘哲學,認識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弗洛伊德等眾多的哲學家。可漸漸的,蘇菲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不存在的,是少校艾柏特為慶祝女兒席德的生日而虛構出的人物。在故事的最后,蘇菲終于逃出了書中的世界,來到了席德的世界中。
整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封信上的那三個字:你是誰。蘇菲收到信后再思考這個問題,正在閱讀的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是,我究竟是誰呢?
這是也許每天都會有人問的問題,這是平時做自我介紹時必須要回答的問題。然而靜下心來想,答案似乎并沒有那么簡單。
我是學生?我是女孩?那學生不止七一個,世間也有成千上萬個女孩。如果我換了個名字,如果我的長相并不像現在這樣,那么我是不是就不是我了呢?人會不會真的有靈魂。如果是這樣,我只是存在于一個身體里,靈魂與思想才是真正的我,是這樣嗎?
我生活的地球是茫茫宇宙中及其微小的一個星球,而我、我們,更是宇宙中非常渺茫的存在。地球少了任何一個人,也不會停止轉動。那我該怎樣讓這個世界記住我,記住我是誰呢?
我思考了很久以后,我只能回答說:我就是我。除此之外我找不到任何詞語來說明。
你是誰,這個問題看似非常簡單,卻又似乎永遠也沒有答案。或許為窮盡一生也不知道:我,到底是誰。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蘇菲的世界讀書記錄篇二
剛看完《蘇菲的世界》,頗有些感悟,記錄在此,以供日后參考。感悟主要有三點:
(1)兩條故事線索和五層世界
《蘇菲的世界》有兩條故事線-蘇菲和艾伯特的世界;席德和少校的世界。蘇菲和艾伯特可以說是少校筆下的虛構人物,是少校的想象力。
然而,《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里,我們可以隱約看到至少有五層世界。我說“至少”的原因是我并不知道究竟最后有幾層世界,有可能多于五層,原因很簡單:蘇菲和艾伯特是一層世界,可別忘了,蘇菲在她的世界里也發現了一本叫《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這本書本身又是另外一層世界。席德和少校處于另一層世界,而我們這些讀者所處的世界又是另外一層世界。這么說來,已經有四層世界了,還有一層世界我稱之為不可知的世界-就是也許在我之外是上帝或者宇宙之外的某個未被發現的世界。
當然,對于第五個世界的說法也許并非所有人都同意我。不過,正如我們不能說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一樣,這個問題里面目前沒有對錯可言。
(2)宏觀哲學歷史背景和重點。
《蘇菲的世界》與其說是一本哲史書,還不如說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在短小精悍的篇章可以讀到一個大致的哲學框架。
不過要注意了,這個框架是非常模糊的,而且也并不精準。然而我相信,精準并非作者的意圖,啟蒙才是。在深入了解哲學之前先把大致的線索串聯起來,這對后來的學習很有幫助-因為你大概知道這條道路引導你的方向,那么接下來就是你來決定是否繼續這趟旅行了!我比較喜歡這種先俯瞰整個圖畫然后再深入了解的路徑。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樣,而且對哲學不甚了解,不知是否深入學習,這本書或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再次聲明,書里的知識并不深奧,但是重點都在那兒了!
(3)關于“無用”的理解-人應該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關于這一點的體悟,并非完全因為此書,不過也是在閱讀《蘇菲的世界》的時候再次想到的,而且非常重要,所以也一并寫下來。
哲學可以說是“無用”的知識-當然了,這里的“無用”是相對的。比如我就覺得哲學是“有用”的-因為它可以啟發我的心智,甚至幫我解答疑惑-當然這也許需要一段時間,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五年或十年后。但有些人會覺得哲學“無用”,那是因為他們覺得哲學并不能立刻對他們有用。所以我說,有用和無用其實是相對的。
我這里想說的是,對世界保持好奇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我們會因此獲益良多。這也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無論如何,《蘇菲的世界》的確成功重新引起了我對哲學的興趣和對世界的審思-這種啟發也許比任何實在的技能和技巧更為重要。我希望看了這本書以后,你也可以有我一樣的收獲。
以上便是一個粗略的讀后感。以前讀過的書讀過就算了,不曾留下些許總結或感悟。然而,看完一本書有感而發并且記錄下來,倒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況且日后這筆記也許可以幫助我重溫該書。好的書還是值得被頌揚的。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蘇菲的世界讀書記錄篇三
《蘇菲的世界》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世界的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這個世界是真是假,我們無從得知。
“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到哪里去?”這三個經典的哲學問題令原本不屑一顧的我疑惑。生命是一場夢境嗎?或真的只是某個人腦子里無關緊要的一些電磁波?世間萬物真的是我們看到的那樣么?我到底是不是一個真實的人?還是只是一本書中的人物?這個世界真的是我看到的那樣嗎?人本質上還真的是人嗎?讀完這本書的我對這個我早已習慣的世界產生了疑惑。
蘇菲在收到神秘信之前,生活循規蹈矩,平平常常,收到神秘信之后,世界像謎團一樣在這個14歲的懵懂少女面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想象的更怪異、更離奇……
我覺得真正神秘的是蘇菲的哲學老師艾伯特,他一直在教蘇菲知識,又可以使古城雅典從廢墟中興起,可以與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對話,他太神秘了!最后他們到席德的世界,艾伯特仍幾乎無所不知。而“柏克萊”“柏客來”這兩個名字貫穿了整本書,隱隱約約的一條暗線,發揮了大作用——最后,這個世界的真相就是被柏克萊的一個理論推演而來。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令人不知不覺便深陷其中,它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喚醒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第一次讀時,那些一大段一大段的哲學知識令我皺眉。但不知不覺中,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到現在,《蘇菲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我。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經典的哲學啟蒙書,以小說的形式交給我們知識,是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