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子經讀后感350子字篇一
道德經應該說分成上下兩部,上部道,下部德。(長沙馬王堆出土過上德下道的版本,不過公認是上道下德)
按照這種劃分,我們來分開來看它。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規律。
它表現為幾個方面,一是“易”,也就是變易的意思,道德經第一句就這樣說,“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說出來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
第二個方面就是“易”的規律,所謂“易”的規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就是,萬物都是逐步成長,但是“物壯則老”,便要漸漸消減,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狀態。
且不說老子寫這部道德經上部道經的目的就是闡述道德規律,下部德經則主要講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將天道應用于人事?我們就不難知道。其實老子寫道德經的側重點便是落在下部德經上面。
讀了《道德經》之后,最大的感受還是來自于心靈深處某處的弦被觸動,。“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長久。所以說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嗎?所以才能構成就了他自己。但是僅看當今社會,能做到將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幾人呢?寥寥可數,高速膨脹的經濟時代,讓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說,這是社會的可悲,更是我們不愿看到的。
《道德經》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讀去理解,你會發現當中的道理我豈是區區五千字便能概括的。
老子注重人的無為思想,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是辯證的。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于國家的穩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于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于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無為思想用在為人處事的觀點上來看,便是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
三子經讀后感350子字篇二
我是一名管理員,同時兼任保潔主管,有幸拜讀《金字招牌生意經》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他就像是一盞指路明燈,教會了我們如何做生意,如何把生意做大做強。在成就事業的過程中,勤奮務實是基礎,如何吸引和引導顧客對自己產生信任,誠信的態度是關鍵,而堅持是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我對書中“吸引廣大顧客群”這一章節印象深刻,這章講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服務,只有更加細致地服務才能有更多的顧客。要用微笑面對每一位顧客,就要把自己當做顧客去商場購物,你需要的服務就是你必須做到的。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綠城物業也是一個服務行業,剛進公司時,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熱情滿滿的,也非常謙虛,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業主,都是嚴格要求。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熱情也開始慢慢減退,因為這個行業真的非常繁瑣,我們要面對很大的壓力。特別是業主的問題我們解決不了,但又不得不面對而感到束手無策時,即使業主的情緒再壞,我們也要用好心情面對,非常真心的解釋,去贏得業主的諒解,不然很容易引起糾紛。
《金字招牌生意經》第二章里還提到賣貨品要像嫁女兒,我覺得這點說的非常好,女兒出嫁作為父母勢必會擔心對方家人是否喜歡,過的是否開心,還得經常去看看。對于買賣也是一樣,顧客購置商品就像娶了個自已的女兒,因此商店與顧客之間成了姻親。我們做物業,提供的是一種服務,是一種無形的商品,所以更加要注重園區生活服務。多了解業主的日常所需,彼此建立良好信任感。只要看到和聽到哪家業主有服務需求,就要及時去溝通解決。對于空巢老人我們要像親人一樣多去陪他們聊聊天,見到業主不要吝嗇我們的笑容……要讓業主時時刻刻感受到我們就在他們身邊,要讓他們住的舒心。
目前小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房子滲漏問題和設施設備無法運行的問題。“都說物業是開發商的干兒子,卻受了后娘的冷落”,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現在普遍存在房子維修不及時,設施設備無人維修保養的現象,這一點對于物業人來說可是致命的打擊,直接影響到我們物業費的收取。這就需要我們做雙倍努力,用實際的行動,多跑跑開發商,把業主的事情當成自已的事情來做,并及時做好跟進和回復業主工作,來贏得業主的理解,如果不及時回復,會導致矛盾的激化。
綠城服務是一家國內知名的品牌公司,規章制度非常健全,我作為一名綠城人為之驕傲,“服務第一”也是我在書中、在綠城這個大家庭里工作的最大收益。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加倍的努力,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放下浮躁,放下自傲,一步一個腳印,邁向綠城美好的明天,決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
三子經讀后感350子字篇三
同學們,你們猜一猜:我小時候最熟悉的順口溜是什么嗎?告訴你吧:那就是《三字經》。也許你會問:《三字經》是順口溜嗎?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你:它不僅是一本賦予我豐富知識的順口溜,還是一個鞭策我學習和教育我做人的“好老師”。
《三字經》這本書充滿著童趣,就連作者的名字——宋儒王應麟也讓我覺得好奇。它是我國古代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兒童啟蒙讀物之一,流傳已達千年之久。其中有許多經典的語句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被譽為“千古一奇書”。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三字成句,和諧押韻,朗朗上口。每當我讀它的時候,不禁感嘆:應麟爺爺,你是多么聰明,多么有才華!能洞察一切事物,一定是個非常認真而細心的人。我要向你學習!
《三字經》的內容豐富,不僅使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明白了許多道理。譬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告訴我們,年輕時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到老的時候,就什么作為也沒有。“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又讓我明白了:我們做子女的,從小就應該懂得尊敬老師和朋友,孝敬老人這些禮儀常識。
《三字經》是我生活中的一盞明燈,給我指明了方向。記得,媽媽去桃源學習了,沒人帶我回家。上課時,我的思緒早已飛到窗外,老師叫了我一聲,我才回過神來,我羞愧得無地自容。這時,我突然想起:“人不學,不知義。”我再也不敢上課走神了。
《三字經》是永不退色的經典,是文學的寶藏。它用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它是一片蔚藍的大海,而我是一條小魚,我自由自在的在里面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