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二年級學生閱讀的心得體會篇一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故事令人感動。故事講述了嗅嗅、匆匆、哼哼、唧唧在迷宮中尋找奶酪的事,由于奶酪不經意的消失,使他們失去了生存的源泉,繼而他們各自做出不同的反應:嗅嗅和匆匆立即采取行動,適應變化;唧唧剛開始不能適應變化,后來經過一番思想斗爭,也加入了尋找奶酪的行列中;而哼哼呢?它的思維始終定格在原來的狀態,至終仍不能接受這變化。
故事的結局,除哼哼外的其他三位都在奶酪n站找到了自己所需的奶酪,而哼哼卻不愿變化,拒絕變化,永遠停留在奶酪c站……
在現實生活中,在學習中,我覺得“奶酪”更像我們要尋找的目標。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鞏固舊的知識,還要善于用多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才能找到值得細細品味的新“奶酪”。我曾害怕學習,希望學習中沒有疑難問題,不需要動腦筋思考,所以學習顯得比較機械。
通過讀這本書,我懂得在以后的學習中,要適應新的環境,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將學習成績提高上去。
“奶酪”是人生存的資本,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奶酪”將無法生存。如果自己舍不得放棄舊的“奶酪”,也不去追求新的“奶酪”,生活就會失去意義,人生也會失去奮斗的目標。
我們應該做到隨著“奶酪”的移動而改變生活態度和方法,并且能從中得到新的快樂!
小學二年級學生閱讀的心得體會篇二
一場午后的雷陣雨,天空下得滴滴答答……看著鐵灰色天空,我的心也緩緩的蒙上一抹淡淡的灰。唉!一場午后雷陣雨,攪擾了我美好的夏日午后,看來因為這場傾盆大雨,我哪兒也去不了了。在心情煩悶之余,無意中瞥見桌上一本薄薄的故事書,斗大的標題深深吸引著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翻開了那本書—“誰動了我的奶酪?”
故事中描述兩只老鼠以及小矮人尋找奶酪的經歷。他們同時發現一大堆的奶酪,也沒有人知道是誰把奶酪放在那里,更不知道那些奶酪從何而來。
當奶酪全數消失時,老鼠繼續追求他們渴望的奶酪,而小矮人則選擇一意孤行的死守在原地,他們認為自己是有智慧的,所以一定能知道到底是誰搬走了他們的奶酪;老鼠不久后便找到了比原先更多的奶酪,小矮人依然在原地執著的“守株待兔”,他們想破了頭還是不懂奶酪為何消失。
最后,小矮人嘻嘻哈哈走出了原先封閉自我的地方,努力尋找新的奶酪,他們認為“雖然比較晚才開始,但也比從來都沒有開始要好得多了!”最后,小老鼠“哈哈”終于找到了它夢寐以求的奶酪。
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利用類似童話故事般的手法,但卻又活生生的反應出一個成功的人士,對于生活改變應采取的積極態度和觀讀,故事背后所隱藏的寓意無可限量。
文中的奶酪并非是指真的奶酪,它所代表的是每個人在生命中所追求的事物,但美好的事物不可能永遠好端端的擺在那里任你索取,因此當奶酪移動時,我們也必須跟著移動,否則你將永遠得不到奶酪;偏偏人們非常難改變自我,因為我們太害怕改變了,所以我們常常像小矮人一樣故步自封、畫地自限,把自己的心鎖得死死的,終究走不出自己圈設的無形牢籠。
在偶然的因緣下,我碰見了這本好書,一讀便讓我愛不釋手。窗外的雨漸漸停了,露出一道絢爛的彩虹,就如我的心一般,充實而飽滿,豐富且斑斕!期盼此書能在我的人生中,帶給我更多啟示,指引我尋找生命中,最香甜可口的奶酪。
小學二年級學生閱讀的心得體會篇三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培養小孩對音樂興趣愛好的最佳階段,如果這個階段音樂課枯燥乏味就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對音樂的厭倦,提不起興趣,那還談何培養音樂興趣呢?所以,在我的音樂課上,我的原則是最大限度的讓學生愛上我的音樂課,讓他們放松自己,寓教于樂,從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一、從聽覺上開啟心靈的音樂
音樂首先是聽覺上的,所以我先從耳朵開始來滿足學生的要求。以前的音樂課,無論是教唱新歌還是欣賞,我都會之前給學生解釋歌曲的風格、詞意,學生只要聽著就行,不需要動腦,如果哪一首歌曲自己感覺良好,可是學生并不喜歡同樣也調動不起興趣。所以,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決定和學生換位,讓他們做主動,我做被動,每次音樂課,我讓他們閉上眼睛認真聽音樂,然后我再提出問題,學生就會很主動的去思考,而且興致極高。之后,我再進行總結,并且給每一首樂曲加上自己編的音樂小故事,學生憋足了氣認真聽著。在我看來,音樂教師不僅要能歌善舞,更要做一位出色的演員。
二、從視覺上抓住學生的眼球
雖然音樂是時間的概念,但是,對于學生而言,視覺效果很重要,低年級的學生更是如此。于是,在備課時,我盡量做一些可愛的小動物頭飾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讓學生自己來扮演小動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音樂,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例如《獅王進行曲》這一欣賞曲目中,我做了獅王、小獅子、猴子、兔子等可愛的小動物頭飾,請學生上來隨音樂展開故事情節,并且演一演,學生的參與性很高,都爭著要上臺來表演。
音樂又是有色彩、符號的?!丢{王進行曲》一課中,獅王的吼聲,我用了“……、﹋﹋、﹉﹉、∩∩∩”幾種符號來表示獅王的吼聲,讓學生自己根據聽到的聲音選擇最恰當的符號來表示,有些班級的學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并且還說出了為什么,而有些班級,學生不能很快得出正確的答案,我則會提示學生,并且做出獅王吼聲時的模樣,頭仰起,邊吼邊頭晃動畫弧形,學生立刻明白過來了,都知道“∩”是獅王的吼聲了,而“…”可以是鳥叫聲——啾啾啾,例子越舉越多了。又如在《春曉》一課中,樂曲是由唐詩改編成一首非常動聽的兒歌,加上歌中的配樂詩朗誦,使音樂別具風格,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欣賞,然后用情的隨音樂朗誦,因為,這首歌學生學過,很熟悉,配上優美的旋律,學生更是容易理解。于是,我請學生自己用彩筆在紙上畫出這一首歌出來,盡情的展開自己想像的翅膀去描繪,令我欣喜的是,學生不但能畫出來,而且畫得還特別的好。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音樂是有色彩和符號的,只要教師能夠做出恰當的指導,學生就能給出最好的答案。
三、用肢體感受音樂的魅力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就是注重學生用肢體來表現音樂,觸摸音樂。在本學期的音樂教學中,我也尤其注重這一點。把一首歌曲用手勢及身體各部分的動作來表示,把時間的,聽覺的東西變成很具體的東西,就能很快讓學生記住并產生對音樂的聯想,從而較好的達到教學目標。如《哈里羅》、《蝸牛與黃鸝鳥》、《大樹媽媽》、《郊游》等這些歌曲段落多,用上這種方法最好幫助學生記憶的。特別是《哈里羅》這首歌曲中,一二句和三四句差別就在那幾個音符上,可是學生總是會有音準不好,于是,我讓學生用手指畫出旋律線來,邊唱邊畫,這樣一來,音準問題很快能得到解決。
從整體上來說,我的音樂課質量較以前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這并不是終點,我相信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
小學二年級學生閱讀的心得體會篇四
轉眼間,作為音樂教師的我,又渡過了忙忙碌碌的一學期了,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成績,也有一定的不足。這一學期我擔任的是二年級的音樂教學,現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于您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或是蘊涵著一個美好的寓意,或是抒發一種溫馨的心曲,或是襯托出一個美麗的夢幻,或是展現一片灼熱的情懷。這種立意與意境之美對人有著深刻的感染力,會在心靈留下美的烙印。音樂課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通過藝術形象,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ffkj。net]的美好情操,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我利用學科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獨立,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引導和教育。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真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情況備教案。《新課程標準》極力倡導學校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活動應當“以生為本”,把“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作為根本的教育目標,“把學習還給學生”。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在課堂中我開設了“小舞臺”“教你一招”等小欄目,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才華,給予了他們充分的表現欲。低年級的孩子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帶有幼兒的特征,音樂的興趣應側重激發和培養。同時我還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和積極性的調動,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并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教師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并讓美的音樂去觸動他們的心弦,讓音樂與孩子的心靈靠得再近一些。讓音樂真正成為他們的朋友,讓每個學生都愛好音樂,喜歡音樂。
在課堂活動中,我會創設平等、民主、愉悅的環境,能夠在課堂中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但是,有時候把握不住學生音樂課上總是亂糟糟的,使出渾身解數也“鎮”不住他們。課后我進行了反思,肯定是我的評價語言沒有用在點子上,過于頻繁反而失去了他的威力,要不就是自己備課是沒備好學生,我擔任4個班的音樂教學,每個班的情況都不一樣,沒有“備”好學生。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自己能有所改進。
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并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此外,我還很注意自身的學習。積極參加組里的音樂教研活動;練習專業技能;閱讀一些音樂、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報刊、雜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再接再厲,揚長避短,不斷學習,爭取更好的成績。
小學二年級學生閱讀的心得體會篇五
世界上最流行的管理方法帶給你面對改變與危機的新視角。運用這種方法,你就可以獲得生命中最想得到的東西,也就是書中的“奶酪”——無論它是一份工作、健康、人際關系,還是愛情、金錢……
故事中虛構的四個角色: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用來代表我們的不同方面,即我們簡單的一面和復雜的一面。我們每個人都具有這些不同的方面,不論我們的年齡、性別、種族和國籍如何。
有時我們的行為像:嗅嗅——他能夠及早地嗅出變化的氣息。
或者像匆匆——他能夠迅速開始行動?;蛘呦窈吆摺驗楹ε伦兓裾J和拒絕變化,這會使事情變得更糟。或者像唧唧——當他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
不管我們選擇哪一面,我們都有共同的方面,那就是:需要在迷宮中找到我們自己的道路,幫助我們在變化的時代獲得成功。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一個關于“變化”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迷宮中,有四個可愛的小生靈在迷宮中尋找他們的奶酪。
故事里的“奶酪”是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系,可以是金錢,一幢豪宅,還可以是自由、健康、社會的認可和老板的賞識?;蛟S它只是一種精神上的寧靜,甚至還可以只是一項運動,如馬術、高爾夫球等等。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們追尋它,想要得到它,因為我們相信,它會帶給我們幸福和快樂。而一旦我們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會對它產生依賴心理,甚至成為它的附庸;這時如果我們忽然失去了它,或者它被人拿走了,我們將會因此而受到極大的傷害。
故事里的“迷宮”代表著你花時間尋求著的東西所在的地方,它可以是你效力的機構,你生活的社區,亦或是你生活中的某種人際關系。
我們都知道,工作與生活就像不斷翻滾的浪花,各種變化都在時時發生。生活在其中,的確使人感到緊張不安,除非有一種辦法能使我們關注到這些變化,并且能夠從中得到啟迪。有一條找到這種辦法的途徑,那就是走進“奶酪的故事”。
請相信我,這則簡短的寓言只需花費你不多的時間,但它帶給你的影響將是深遠的。我希望你們能歡欣于你們從故事中所發現的道理,并能享受到這一發現的樂趣。祝你們一切順利。請記住一句話:隨著奶酪的變化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