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生故宮游記500字篇一
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故宮位置于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杰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筑群.
大家看!這就是故宮!這是多么雄偉啊!故宮是在公元1406年建的,在1420年差不多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建的。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3,600平方米,可真大啊!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間房,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墻,形式為一個長方形城池,墻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大大的城堡。故宮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可以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
看!故宮一共有4個門,門可真多,顯然表示出故宮的大,正門名字叫做午門,東門名字叫做東華門,西門名字叫做西華門,北門名字叫做神武門。面對北門的神武門,有用土塊和石頭建筑成的大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以說是故宮建筑的天然屏障!
接下來給兩個鐘頭的時間游玩,請注意下面的提示:
1、不要隨地吐痰!
2、不要亂扔垃圾!
3、不要亂動東西!
兩小時后回到原地,準備上車回賓館。
小學生故宮游記500字篇二
故宮,是古代建筑的珍品,也是古代藝術的瑰寶。今年暑假,我有幸到故宮參觀,親自感受了一番故宮的獨有風韻。
遠遠地望見故宮,只見它氣勢不凡,占地非常廣,不難看出這是一座古代宮殿。
走近故宮,便有一種莊嚴的感覺。大門只有一道高高的門檻,聽別人說,古代人家的門檻越高,地位就越高,如此看來,皇帝的地位還真是至高無上呀。再走近幾步,我便清晰地看到大門上寫著兩個雄健的大字——午門,爸爸告訴我,古代人們常說的“推出午門斬首”指的就是這里。古代皇族迷信地認為在自家家中絕不能斬首,所以才要推出午門。
走進故宮,建筑幾乎都是對稱的,而且處處是龍,臺階上、房檐上、扶手上雕刻的全都是龍,個個神態逼真,栩栩如生,千姿百態,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城墻是朱紅色的,據說這象征著榮華富貴。
再往前走,各式各樣的宮院又映入眼簾,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永和宮,宮殿富麗堂皇,宮門口兩側分別站立著兩只石獅子,其中一只腳踩繡球,另一只腳踩一只小獅子。離石獅子不遠處有一只大金爐,上面的金子好像被人用利器劃掉了似的,露出了一層銅,聽導游說,皇帝的原意是要造一只金爐,可那時的大貪官和珅卻偷偷地用銅造了一只銅爐,外面涂上了一層薄薄的金子來以假亂真,至于爐子上的劃痕,是后來被侵略者用刀劍刮下來的。聽完這段歷史事跡后,再看那只金爐,它好像在默默地訴說著和珅與侵略軍的貪婪與無恥,讓我的心里升起一絲氣憤與不平。
故宮的最后一宮便是赫赫有名的御花園,其中有許多老樹,它們依舊那樣挺拔,好像一位老人,目睹了歷史上的種.種變遷。
走出故宮,我的心情很坦然,我不僅敬佩它,而且為它感到驕傲。
故宮,是歷史的重現,是古代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它不僅美麗,而且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故宮不僅象征著榮華富貴,也記載了歷史的屈辱,激勵著下一代人要努力學習,建設祖國。
小學生故宮游記500字篇三
暑假里,媽媽帶著我去北京旅游,游覽了長城和北京許多名勝古跡,令我最難忘的就是參觀故宮了。
經過天安門,映入眼簾的是故宮的城門,進入城門一個莊嚴絢麗的宮殿出現在我的眼前。這就是故宮,也稱紫禁城,這里曾經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距今有580多年的歷史了。
我見過上海高聳入云的東方明珠,游覽過蘇州園林,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雄偉壯麗的故宮。故宮有著巍峨壯觀的宮殿,裝飾著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畫和金光燦爛的瓦頂。故宮的整個建筑金碧輝煌,黃琉璃瓦頂,白石底座,雍容華貴,氣勢磅礴,像一幅千門萬戶的繪畫長卷。有人說天下美景盡在故宮,并不夸張。
故宮,美不勝收的陳設,雖然沒有水、電等現代生活的設施,但是中外游人都為它別具一格的特色,而不遠千萬里前來觀賞。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游人似乎已經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幾千年、幾百年前,見到了古人,嗅到古人的氣息。
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如果要在中國的土地上找一個代表性建筑,那就是故宮,華麗不失莊重,肅穆不失神采。而如果要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尋找一個象征,那么還是故宮,曾經的輝煌,曾經的喧囂都能在那里找到注解。
一座世間僅有的皇城,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匯集了中華大地古往今來無數的奇珍異寶,凝結了能工巧匠們幾許血汗、幾許淚水……直至今天,故宮始終見證著歷史的進程,講述著無聲的故事。
小學生故宮游記500字篇四
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故宮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有五百多年歷史。
經過了幾小時顛簸,我們終于來到了故宮。抬頭一看,那高高的城墻把故宮緊緊圍住,為這座雍容華貴的宮殿增添了幾分別致。我們來到故宮的第一個門――端門。聽說清代時候,文武大臣上朝覲見皇帝時,就要在端門前,把自己的官服整理端正,然后才可進見皇上。所以我很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帽子。
一座高高的城墻出現在我們面前,我抬起頭仰望,這城墻大概有二十多米高吧,城門上寫著兩個大字“午門”。據說這是以前人們把犯人拉出午門斬首指的就是這個門,我看著午門兩個字心里有點發毛。
我們到了故宮的三大殿第一殿:太和殿,這是當時皇上面見文武大臣的殿。
故宮第二殿是:保和殿,這是皇上親自監考的地方,誰中了狀元就能從這里騎馬掛花去游北京長安大街。
最后一個大殿是中和殿,那里是皇上休息的地方。
你們知道整個皇宮有多少間房子嗎?然我來告訴你們吧整個故宮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為什么會出現半間房子呢?天上一萬間房子,皇帝不敢冒犯,就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其實,有八千七百零七間,如果 每天住一間,住到25歲才能住完。
我們就這樣興趣盎然地沿著故宮中軸線游覽著,等走出故宮北門時已是中午了,故宮真大啊!
故宮博物院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有機會你去細細賞玩。
小學生故宮游記500字篇五
春姑娘悄悄地走來了,用她那靈巧的雙手給我們創造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春天。
路邊,小草悄悄地探出了頭,默默地為大地編織著綠地毯。迎春花的花朵黃澄澄的,就像天上那金光閃閃的星星一樣可愛、迷人。
公園里,春風溫柔地撫摸著大地,春雨滋潤著大地,花兒像每個愛美的姑娘一樣,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準備用自己嶄新的一面迎接美麗的春天。桃樹也羞答答地開出了粉紅色的桃花,蜜蜂也尋著香味,來到了美麗的桃花前為她傳播花粉。柳樹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在微風的吹拂下,柳條就像一位位婀娜多姿的樹精靈在翩翩起舞。碧綠的湖水在微風的吹拂下,蕩起一圈圈波紋。魚兒在水中你追我趕,好不自在!湖邊,小朋友們穿上了漂漂亮亮的春裝,吹著泡泡。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泡泡在陽光下顯得五彩繽紛、異常美麗。小朋友們都在心里祝愿者:希望這些五彩繽紛的泡泡能帶著他們的愿望飛向天空。
樹梢上,鳥兒唧唧喳喳地叫個不停,好象在說:“春天到了,春天到了,春天真美呀!”又像是在唱著歡快的歌,歡快的迎接春天的到來。
天空中,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揚:勤勞的“小蜜蜂”迫不及待地在花叢中采蜜,可愛的“小娃娃”在友好地向春天問好,美麗的“小金魚”情不自禁地游進了蔚藍色的“大海”......
春天真美啊!
我愛春天!
小學生故宮游記500字篇六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為此感到驕傲與自豪!
這座宮殿,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了,明清先后24位皇帝在這里統治了中國約5個世紀,是世界皇宮之牛耳。對,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紫禁城!09年的春節,我懷著仰慕激動的心情,和家人一起游覽了這座金碧輝煌的宮殿。
過了午門,穿過故宮城門,就來到了太和殿。我順著兩旁的漢白玉臺階,一階一階的向上走去。看著階梯中間那精雕細刻的云龍石雕,我情不自禁的驚嘆那時的人們是怎么制作出這巧奪天工的云龍石雕的。
離開了太和殿,經過乾清宮時導游耳機上傳出聲音:“乾清宮是清康熙前的皇帝在此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后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處理政務。”哦,怪不得在電視中經常看到很多乾清宮的特寫,原來它是一處這么重要的地方呀。路過交泰殿時又聽到:“交泰殿位于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我不由得感慨:"原來古人連起個房子名都有這么多的含義啊!”
最后我們來到了坤寧宮,看著那古色古香的大床,我不由想起:當時的人們為什么要用長方形的枕頭呢?這使我非常不解。一扭頭,就看到了古代時用的夜壺,這時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個古裝劇:慈禧太后在宮殿里建造了現代的廁所,慈禧太后身邊的太監上前請湊使用廁所,太后允許。他進去了好大一會,一出來全部的人都笑了,滿臉黃色的東西。太監不解的說:“這廁所是怎么用的啊?我拉完,就去拉上面的繩子,結果半天也不出水沖,后來我就爬到那看,結果水一下子沖我一臉,哎呀,惡心死了。”聽完太后就哈哈大笑起來。我想著想著便咯咯地笑出聲來。爸爸媽媽問我笑什么,我便把這個故事告訴了他們,他們聽完也不由得笑了起來。
我游覽過蘇州園林和麗江古城的庭院,我欣賞過古村鎮四合院里典雅古樸的擺設,卻從來沒有見過像故宮那樣陳設地精美別致,美奐美輪,栩栩如生。我不由得對我國古代工匠巧奪天工的手藝驚嘆不已,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為此感到驕傲與自豪!
小學生故宮游記500字篇七
今天一大早,我們就來到了天安門廣場。
首先,我與媽媽、考考哥哥瞻仰了---紀念堂,紀念堂里人很多,但非常安靜,我獻上了一束白菊花表達自己對---的崇敬心情。
接著,我們穿過天安門廣場和地道,跟隨著人流來到天安門城樓。天安門城樓真的就象書中描述的那樣雄偉壯觀。在城樓的最上方懸掛著莊嚴的國徽,代表中國;正中央掛著---的畫像,神情端莊,好像在迎接著新中國的到來。兩旁各有一行鮮艷的紅字,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我們排隊上了天安門城樓,看到了許多---的圖片和視頻,想到1949年10月1日---在這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心里感覺非常興奮。
故宮是今天最重要的游覽之地。于是,我們隨著越來越多的游人前往故宮。進了故宮,我才感覺天氣悶熱極了,媽媽買了一根北京老冰棍給我吃。我舔了一口,啊,真涼快!我咬了一口,啊哈,牙齒被冰住了!
故宮好大呀,它占地72萬多平方米,有樓宇8000余間。坤寧宮。每到一個地方,自動講解器就會講述這個地方的故跟隨著自動講解器,我們沿著中軸線參觀了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事,我戴著耳機,邊走邊聽,感覺一點都不累。除了看歷代皇帝、皇后居住的宮殿、后花園,我還看到了歷代珍藏的寶物。記得最清楚的是九龍壁。在一面巨大的墻壁上,有九條顏色各異、栩栩如生的龍。原來龍是高貴、尊榮的象征,也是咱們中國人的象征,怪不得在故宮的殿堂、屋檐、臺階、欄桿、墻壁等地方都雕刻著龍。
玩完故宮,已是下午四點了,我的腿都酸死了。舅媽提議到不遠的北海公園去劃船。于是我們來到北海公園去感受《讓我們蕩起雙漿》這首歌。在這里,這首歌所有的詩句都化為現實,使北海公園充滿童趣和歡樂。
充實的一天結束了,我們都累壞了,一回到賓館就早早地睡覺了。我相信,明天的行程一定會更豐富、更美好的!一起加油吧!
小學生故宮游記500字篇八
“長路奉獻給遠方,白云奉獻給藍天,我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朋友……”當我聽到這首歌曲,一件難忘的往事就像電影一樣浮現在我的'眼前。
去年10月,老師告訴我們,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向貧困山區捐款捐物,5班已經開始了,并且已經捐了300多元了。我一聽,心里就默默地想著:我一定要捐,不管多少,也是為山區的小伙伴出點力啊!
回到家,我便放下書包,拿起電話撥了媽媽的手機號碼。在電話里,我和媽媽討論捐什么好,經過一番討論后,我決定從自己攢下的準備買復讀機的錢中拿出50元和一些書捐給他們。
晚上,我做完作業后,便把要捐的書整理出來,其中有不少是我最喜歡的,我小心翼翼的把書包好,整齊地裝進袋子里。
第二天,我提著裝滿書的袋子,揣著50元錢來到學校。走進教室,我便把袋子放在講臺上,把50元錢放在口袋里,過一會就看一下錢是否還在,生怕弄丟了。
上課鈴聲響了,老師來上早讀。上完早讀后,老師發動我們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我便第一個跑上講臺捐錢。老師見我捐那么多,表揚我說:“捐的那么多啊,你真有愛心!”聽到老師的話,我的心里比蜜還甜。
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向有困難的小朋友奉獻了自己的一份愛心,我很高興。我想: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很多,只要我們大家平時少買一包零食,少買一件玩具,省下1元、2元、1角、2角,就讓貧困山區的孩子與知識拉近一點距離,讓殘疾人與健康拉近一點距離,讓沒錢買東西吃的孩子與溫飽拉近一點距離……
我們和他們都是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幫助他。我們應該銘記“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美德!
有太陽世界才溫暖,有春風萬物方能充滿生機,關心他人是社會生活的太陽和春風,讓我捧起光芒四射的太陽和溫柔的春風,讓人人都生活得美好,讓社會灑滿陽光,讓世界充滿關愛吧!
小學生故宮游記500字篇九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本應是一片歡樂海洋的中國,卻只聞戰鼓錚錚,不聞鞭炮陣陣,成為了白天行人寥寥,夜晚萬籟俱寂的“空城”。
20__年1月30日,一陣可怕的“病毒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整個武漢,并向全國蔓延。一時間“新型冠狀病毒”這個詞仿佛烏云般籠罩在中國上方,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然而就在這人人自危的時候,一群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科研工作者和醫務人員挺身而出,與病毒正面開戰。
是什么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毅然前往一線?是什么讓無數醫生護士主動放棄休假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是為了能讓患者盡早康復出院;是為了中國10多億人民的安全;是為了堅守那“若有戰,召必回”的鏗鏘誓言。于是他們轉身離開,不是朝著家的方向,而是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不是年夜飯桌前,而是需要他的地方。看著一封封請戰書上鮮紅的指印,不覺間,淚水已奪眶而出。他們面臨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在生死之間來回穿梭,為我們筑起一面堅固的“長城”。
愛美乃是女人的天性,但一位來自武漢的護士單霞卻動手剪掉了自己及腰的長發“光頭明志”。當她的朋友知道后為她哭時,她微笑著安慰她們,說:“我早就想在年前換個發型了,只是與預期的有些不同,再說頭發沒了還可以再長。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能救更多的人。”看到這里,我不禁覺得這身白衣穿得太過沉重。
當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最值得我們敬重的是鐘南山院士。非典是中國人抹不掉的共同記憶。面對非典疫情,鐘南山主動請纓:“把最危重的病人轉到我這兒來”,這淡淡的一句話,無異于平地驚雷般的“向我開炮!”在這之后,我們看到的便是他以66歲的高齡,持續工作救治患者的身影。如今沉寂17年之久的瘟魔再次叩響了中國的大門,向中國發起猛攻,84歲的鐘南山身披鎧甲掛帥出征,全身心投入到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除了這些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還有許許多多和他們一樣可愛可敬的人,他們是社區工作者,是普通的環衛工人,是一線執法人員,為居民測體溫,進行相關宣傳,殺菌消毒,摸排登記等,他們都在用行動爭當疫情防控的參與者。
我們也應該向那些正在與疫情做戰斗,與死神搶人的醫務人員學習,學習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盡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相信吧,待到春暖花開,我們定能繁花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