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優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班級情況介紹總結篇一
這學期我教授高二(6)(7)班的數學課。兩班上大多數同學比較遵守紀律,在校學習習慣較好,學習態度認真,許多同學初中基礎不好,學習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這是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學生的來源很廣,有著較強的上進心和團體榮譽感。他們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可是由于自制本事差,時常不能控制自我,上課時愛隨便說話或者做小動作,進取回答問題的學生集中在少數同學身上如6班的謝雷、龐然、7班的王穎鵬等。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并沒有穩定,還存在一些問題,很多學生的行為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個別學生的基礎還是有些差,作業有拖拉現象,預習的時候不夠主動,完成的不夠好,有的學生沒有把所有的項目都完成。
二、指導思想:
本學期,班級的工作應以成才為目標,以素質為根本,以活動為載體,以班集為舞臺,努力創新,強化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特征,構成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簡便地學習,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學期爭取讓學生的解題本事有很大的提高。
三、班級自主發展目標幾點做法:
1、信任與尊重,培養學生職責意識。
職責心不能強迫養成,而是一種自覺行為。所以我們必須要充分相信學生,而不能靠各種強制手段。“讓學生表達意見,讓學生自我作決定,尊重學生的選擇”是培養學生職責心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
2、表揚與鼓勵,強化學生職責意識。
當學生有了必須的職責意識,再不斷鼓勵,以強化他們的職責意識。也是為了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我認為,如果一個學生能事事按照教師的話去做,他不必須有職責心,僅僅是聽話而已。如果學生能自覺主動為班級出力,為同學服務,這樣的職責心才有了必須的高度。
四、改善方法
改善方法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為觀念上的,二為可操作的技術層面上的。
教育、教學上可操作性的技術層面上需要改善的是:
教育上:
1、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進取性問題(多鼓勵、少打擊、不放棄不管考得有多差的學生)
2、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信心問題、壓力問題、動力問題、浮躁情緒、習得性受挫心理、無助感等)
教學上:
1、做最重要的事,做最有效的事。要有所選擇,有所放棄;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3、做好分層,在教學中實行分層推進。教育要求我們面向全體學生。而每一位學生的生活經驗、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學習態度、學習本事、學習基礎、思維特征、性格取向等因素均不相同,所以學生各呈各樣,所以就得避免“一刀切、齊步走”的教學方法,使得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消”、困難生“吃不了”的現象得到改變,并逐步消除這種嚴重挫傷了大多數學生學習進取性的教學思想和行為。只要我們根據不一樣類別學生的實際,找到這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實施分類推進教學,再督促學生,使他們經過自身的努力,到達最近的發展目標,從而就能使大多數學生掌握我們所教授的資料。
具體的實施方法:(1)學生分類(2)目標分類(3)分類備課(分
類備課、分類教學)
分類教學包括:分類設問及提問、分類練習、分類輔導、分類布置作業、分類檢測、分類評價。
總而言之,只要我把工作做細,做精,相信必須能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班級情況介紹總結篇二
一、打造良好的禮儀環境。
環境就像一面鏡子,它既能夠折射出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也能夠促進孩子的發展。幼兒在良好的環境中將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
⑴良好的禮儀教育物質環境。讓孩子們在自由活動或來園離園的時間里,感受禮儀的熏陶。在各班級的活動室內,教師們開辟了禮儀教育,“我是禮儀小標兵”“禮儀乖寶寶”等等,讓幼兒在環境的引導中,逐步養成規范的言行。
⑵創造良好的精神環境。幼兒園制定了教師和家長的禮儀行為規范,教師們從我做起,做孩子們的禮儀榜樣;引導家長提高禮儀教育的認識,以進取的態度參與到幼兒的良好習慣培養活動中。
二、注重禮儀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我班經常開展以大帶小的活動。課堂上,我們的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帶領幼兒:討論辨析、誦讀禮儀兒歌,進行趣味的情景練習……形式多樣,充滿童趣的禮儀教學使抽象的禮儀道德觀念在幼兒頭腦中形象化、具體化,從而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成為必然。
三、禮儀活動的實施——大帶小活動。
1是幼兒了解兒童的程度比成人更深刻;
2是給予鼓勵兒童的效果比成人鼓勵兒童所能獲得的效果更為巨大;
3是幼兒教幼兒能教學相長。一學期來,在禮儀教育活動中,開展“大帶小”活動的嘗試,我們取得了成功,孩子們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實踐禮儀行為,對他們良好禮儀習慣的構成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班級情況介紹總結篇三
由于學生素質不一樣,所以有些學生不能自覺遵守紀律,沒有良好的講究、堅持衛生的好習慣,學習進取性也不夠高,有較強的求知欲。學習習慣也不夠好。班級中也有不少學生自制力差,對于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要求不能很好的遵守,并且有亂扔的習慣,學習上進心不強,回答問題不太進取,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這部分學生需要進一步教育、幫忙,使班級構成良好的班風、學風。
二、工作目標:
1、以教學為中心,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面向全體學生,力爭全班學生的優秀成績。
2、教育學生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為振興中華而刻苦學習的崇高夢想。
3、以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的培養為重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4、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教育。團結友愛、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5、教育學生團結合作,懂得態度決定高度,心志決定命運的道理。
6、對學生進行團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愛班級、愛公物、愛勞動。
7、加強特長的培養,帶動學生各方面提高。開展興趣小組活動。
8、對學生進行交通、防火、消防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三、具體措施:
1、滿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盡力足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2、做好班委工作,鼓勵班干部以身作則,當好教師的助手。
3、利用班會的時間充分發動全班同學齊心合力,共同為班級建設添磚加瓦。
4、做好家長工作,及時與家長聯系,共同管理好每個學生。
5、教師以身作則,端正辦學思想,全面認真的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四、本學期的活動安排:
九月份:
1、開學收集假期典型事例,大掃除,整理教室。
2、進行入學常規訓練,學習《守則》與《規范》。
3、對學生進行尊師教育,明白教師節是9月10號這一天。
十月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安全教育,讓學生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來自不易。
十一月份:對學生進行教學常規教育。
十二月份:加強學生的復習,以好的成績向家長匯報。開展評比活動,看誰學的好。
班級情況介紹總結篇四
扎實的日常工作:
我班的日常工作,不管是保育和教育都是扎扎實實開展,都十分的用心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保育工作:
雖然已經是中班了,可是保育工作還是被我們放在首位,胡阿姨天天做到位,教室、盥洗室、午睡室,每一天拖得干凈亮潔。平時孩子用的餐具、茶杯、毛巾、積木等消毒工作更是認真細致,從不遺漏。小朋友的衣著穿脫塞褲她都時時放在心上,經常提醒小朋友該穿衣服或者該脫衣服了。
教育工作:
在日常的孩子的生活教育中,我們時刻記住:“生活即教育”,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本事,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職責心和團結合作意識。在起床的時候,我們讓孩子自我穿好衣褲并自我檢查,然后檢查旁邊的小朋友,有困難的互相幫忙。在每次的家庭小任務中,我們提醒孩子這是你們自我的任務,誰即使完成的都有必須的獎勵,鼓勵孩子參與的進取性。本學期,我們繼續執行組長制度,我們給予每個孩子機會,讓他們更有信心,對學習生活更進取。經過生活中點滴的滲透我們也發現了孩子的成長與本事的提高。
教學活動方面:
本學期,除了開展六個主題活動外,還生成許多與主題有關的課題,讓孩子們受益匪淺,每個主題的開展,我們都預先發給家長本次主題的主旨,和家長需要搜集的資料,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所以每個主題活動都開展的豐富和順利,孩子們在一個主題的樂園中,不但增長了見識,也得到了學習的樂趣。
重點工作:
本學習我們主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慣有:傾聽習慣、做事的堅持性,良好的職責心等。本學期我們也參與了幾項大的園內活動:我園開展了《第二屆故事大王比賽》、《十全十美,美食節》《大班第二屆畢業晚會》在孩子們和我們的精心準備下,大家玩的都比較開心。在《故事大王比賽》中,我班有兩名幼兒得到了一等獎。還有就是迎接區里的教師教學活動展示,我們在接到任務的時候,大家齊心協力,圓滿的完成了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并且得到了表揚,大家都很開心。
保教配合:
在我們班,我們三個人都是平等相處,互相幫忙,關系很融洽,當我們忙可是來的時候,胡阿姨會主動幫我們,幾次環境布置,少不了阿姨的幫忙,我們的成績是屬于班級每個成員的。
圓滿的家長工作
細致入微的特殊生工作
我們班的孩子多半是聰明活潑,機靈無比,我們對他們寵愛有加,但有各種特殊的孩子:有性格孤僻的;有固執己見的;有弱小無比的;有語言不通的等等;我們教師對這些孩子都針對方針性的教育,使原本性格孤僻的能結交到更多的朋友。
家長交流方面:
班級情況介紹總結篇五
我任教二年級語文已有一個學期,經過這一學期教學實踐和問題的研究,現就對學生的學習情景和自我研究主題的情景作一些初淺的分析。
一、學生學習情景分析
本班共有39名學生,男26、女23名。其中有29名為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家,缺少家庭教育。在家很懶散,學習基礎不太好。學生畢竟還小,經過教育,他們還是能夠去克服一些不足。60%的學生對學習還是很感興趣的,能主動的去學習新知識。30%的學生沒有自學的主動性,只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去學習,并且是10%的學生對學習無所謂,不太樂于學習。這主要究其于基礎差,喪失自信,再加上缺少家庭教育。
二、教師問題研究情景
基于學生上述的學習情景,我選擇了研究“如何引導學生質疑”。目的是想讓學生養成愛提問題,愛動腦想問題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本事。
在問題研究前,學生通常是根據教師所提問題去思考,去解決問題,而很少有學生自我動腦去質疑。據此,我在研究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去引導學生質疑,善于質疑。
(一)、鼓勵學生勇于質疑。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出適合學生質疑的簡便和諧的環境,讓學敢思、敢問,樂探究。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摒棄疑慮,進取參與學習活動的前提之一。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相信他們都能提出問題,促使學生樹立起樂于質疑問難的信心。教師還要放下架子,主動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態度融合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和學生一齊質疑、探究,從而使學生在平等的和諧氛圍中大膽地質疑問難。
2、激發學生質疑興趣。
學生要對所學資料感興趣,才能調動其進取性,打開其思維,進取進行探究,不斷提出疑難。因而,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
(一)創設情境,喚起質疑欲望。
(二)巧用矛盾,激發學生質疑興趣。
(三)精心指導學生善于質疑。
要培養學生的質疑本事,不僅僅要激發學生質疑興趣,還要引導學生明白,一篇課文或一段、一句話要質疑什么。從小學語文來看,一般質疑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這樣寫等。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把握時機進取質疑探究。
1、在預習中質疑。
教學課文之前,安排時間讓學生自學。自學中要求學生完成一般任務外,還應“不提問題不讀書”、“讀書必發問”。讓學生將初步自主探究課文過程中不懂的問題記下來。
2、在課題上質疑。
課題濃縮了整篇課文的精華,是文章的眼睛,思維的窗口,能夠幫忙和加深學生對課文資料的理解。學習課文出示課題后,可讓學生說說從課題中明白了什么,還想明白什么?這樣,既理解了課題,又為學習課文設置了懸念,激發了學生探究資料的興趣。學生深入探究課文時,會不斷地產生新的認知沖突。這是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探究課文的好機會。教師在閱讀中要指導學生抓住文章中重點詞語,句子或段落質疑,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以往,學生讀書必疑從而培養了他們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啟迪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4、在教學后質疑。
學習完課文后,學生整合全篇課文資料,再聯系實際又會產生新的疑問,學生此時質疑,是對課文資料的反思深化,應鼓勵學生學完課文后進取質疑。
三、得出的結論
學生主動質疑問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機,是學生探究課文資料的開端,是啟迪學生創新思維的一個途徑。經過以上方法,我在教學中努力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本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僅愛提問題,并且還善于提問題。他們對學習也很感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