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首先要了解聽眾,注意聽眾的組成,了解他們的性格、年齡、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們的觀點、態度、希望和要求。掌握這些以后,就可以決定采取什么方式來吸引聽眾,說服聽眾,取得好的效果。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00字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500字篇一
大家好!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那么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后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點,端午節是衛生節。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后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點,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00字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500字篇二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于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并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
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于世。
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后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著眼于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么?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00字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500字篇三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口放滿了艾,香香滿滿,吃粽子,灑白酒,把龍舟下水。這些都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中國人不再在意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把目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感到難過,問端午節是否不再是最后一個名字。
不用說,這么多年來,中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綠餃子,元宵節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春節就更不用說了。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中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飲食習俗——.如今,滿足溫飽的人們正在全面走向小康社會。他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傳統節日的吸引力突然失去了它獨特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中,我們保留了聚寶盆卻不善于保護和挖掘。比如當代有多少年輕人熟悉并會使用繁體字?連字都不懂怎么理解古文化?再比如造紙。由于中國造紙的工業化生產,傳統手工業喪失了。很多優質的宣紙只能在日本或者韓國買。它們不僅繼承了我們傳統的造紙技術,而且有了新的發展。以端午節為例,它已經融入了周邊國家的文化,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于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輪子節,這是一個祈禱水稻移植后豐收的日子。
長期以來,中國人注重創新,但他們往往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精神文明的第二個斷層會帶來什么?有句話說的好:只有國家的才是世界的。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國外節日的繁榮與傳統節日的疲軟形成對比,凸顯了這個問題的緊迫性。
事實上,不僅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俗文化的生存環境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民俗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豐富,保存了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必須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跡懷有敬畏之心,并予以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的傳承。同學們,不要忽視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徹底繁榮起來!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00字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500字篇四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端午,大家可知道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其實還有很多個名稱,比如說端陽節,五月節等等。古時,端午節是大家用來祛病防疫的節日,所以直到現在我們的家鄉還會有采艾葉,別到耳后的習慣。端午節和屈原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一天是屈原去世那一天,所以這一天也成為了我們紀念屈原的日子。
在端午的前幾天,我們家里就會開始轟轟烈烈的包起粽子來,粽子有尖尖的,圓圓的,方方的。我們家里習慣吃尖尖的粽子,里面的餡有紅豆的,綠豆的,原味的。而我最偏愛的是原味的,沾一些白砂糖,然后大咬一口,綿綿的、彈彈的,好吃的不得了。空著一些閑時,我便會和媽媽去家后面的山上采一些艾葉,別在耳后,聽說這樣我們就不會頭疼了。這個節日,一家人其樂融融,一起動手做食,一起動手豐富這美好的一天,這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
我相信大家都會過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端午節是豐富的,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事情會發生,比如說賽龍舟,我就去看過一次,那個場面非常壯大,很多人圍在河邊看他們賽龍舟,看著他們奮力的滑動著船槳,長長的船只在水面上滑行,真的是非常有趣。還有這一天我們會喝雄黃酒,這也是用來除病防疫的,這些事情都象征著一種美好的憧憬,也是對生活的一種熱愛和享受。
同學們,端午到了,想必大家聽我這么一說,都紛紛想回家吃粽子了吧!但是希望大家在吃粽子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宣傳我國傳統節日的美德,讓我們一般吃粽子,一邊學習屈原的詩,學習那一種豪邁,讓這個節日在我們的思考下更加有價值和意義。
端午佳節,讓我們懷著一份紀念,也懷著一份感恩,好好的去享受這個節日,也好好的傳承這一份文化,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保持這樣的責任感,為我們的文化進行傳播和接力。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同時需要思考的節日。在這一天,我送你一聲祝福,也愿你有一個好運。愿你在今后的歲月無憂、安康,愿大家的學習越來越好,取得更好的成績去報答我們的祖國、學校和父母!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00字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500字篇五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在我們的家鄉,首先,家家戶戶都要先打算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葉,然后,全家人用這盆水洗澡或洗臉。據說這樣可以洗去晦氣,還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大家用這水洗過后,心里總是有種安全感,預示著以后的日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之后,媽媽又用艾葉和雞蛋一起煮,煮熟后的雞蛋會變成淡青色,聞聞,淡淡的清香,令人精神抖擻;嘗嘗,營養又美味。
最后,當然是和親朋好友一起去看刺激的賽龍舟啦!哇!人真多呀!里三層外三層。紅色的信號彈一下子飛上了天。十幾條顏色各異栩栩如生的龍舟一起沖鋒陷陣,你追我趕。龍舟健兒們高喊著整潔的口號,大家的心情也被他們感染了,都在為他們打氣。我也情不自禁地大聲喝彩著。比賽持續了很久,最終有一支龍舟一馬當先,得到了第一名!大家掌聲雷動。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家鄉的端午節!真期望下個端午節快點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