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神秘島讀書筆記500字篇一
《神秘島》全書講述了五位(或者說六位)主人公在荒島上的冒險故事。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這五個被圍困在南軍城市中的北方人乘坐氣球逃脫圍困,并因為風暴而被吹落在一個南太平洋的荒島之上。在此之后,他們卻始終沒有放棄希望。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克服種種艱難險阻,自力更生,最終從一無所有到制造電報機,在幾乎整個島上留下了足跡。最終,他們被接到消息趕來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子救回祖國。整篇小說在情節上似乎與《魯濱孫漂流記》一書頗為相似,都是寫一無所有的人在荒島上的求生歷程。
不過,在我看來兩者有著很大的不同。
首先,不得不承認,《神秘島》中的主人公比魯濱孫要幸運得多。人類是群體性生物,脫離社會是很難生存的,這在《魯濱孫漂流記》中已經被作者生動地刻畫出來了。集合眾人力量,群力群策,這是《神秘島》中的幾位不算幸運的幸運兒在得救后依然沒有變成野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神秘島》書中的神秘人,也就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說《海底兩萬里》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給予了主角們至關重要的幫助,他提供的藥品和在塔波島留下的通知都是小說的最后主角們成功獲救的關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神秘島》這本書中,主人公們不論是遇到死亡威脅還是遇到天災降臨,從他們的對話和表情中都能看出其堅定的生存信念與積極向上的斗爭精神,而這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給我們的。
《神秘島》這本書與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樣,也帶著凡爾納一貫的寫作風格,也就是不脫離生活實際、符合邏輯的科學幻想。這樣的科學幻想與其說是幻想不如說是對未來科技的展望。現如今,凡爾納書中許多在當時是幻想的事物如今已經變成現實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而其中不少情節已成為多個國家科普書籍中的實例。而正是這樣的“有限”想象才讓人更感到書中人物的栩栩如生,才更能讓人身臨其境、身如體會。
總之,在我看來,《神秘島》就是一部極有影響力和教育意義的、充滿遠見的科學博覽。
神秘島讀書筆記500字篇二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好書,它叫《格列佛游記》。
這本書問世已經有兩個世紀了,但是它仍以巨大的藝術魅力吸引著我,并被拍攝成了電影、電視播映。這本書是由英國杰出的諷刺小說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創作的。他于1667年出生在愛爾蘭首府柏林的一個貧苦家庭。
這本書講述了格列佛在海上突遇大風,從此,開始了稀奇古怪的遭遇。格列佛旅行了四個國度,分別是: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馬國。從在小人國幫助國王打退敵人,到一個由統治的的國度,都有不同的待遇。小人國被當成巨人,在大人國被當成寵物,在飛島國被當成朋友,在慧馬國被當成慧馬。真是無奇不有,但是也反映了當時英國社會各種矛盾諷刺了當時英國社會情況。
格列佛很善良,從來不傷害別人。我覺得格列佛是福大、命大、力量大的`人。
福大
他離開慧馬國乘坐小木船回家時,眼看生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了,但不遠處竟然出現了一條船,運氣正好呀!
命大
他每次旅行完一個國度都能安全的回到家和家人團聚。
力量大
他在小人國竟然能把一顆無比巨大的樹木扛在肩上。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善良、真誠!同學們,如果你們也想做個善良、真誠的人,就來看看吧!
神秘島讀書筆記500字篇三
我從小對科學便有熱衷的心。在六年級那年父親從舊書中翻出了一本書給予了我,這本書我讀了六遍,它使我對科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的名字叫做《神秘島》。
《神秘島》是法國作家凡爾納的作品。敘述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五個人為報效祖國,逃離敵陣,乘坐熱氣球逃跑,中途被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個荒島上,但是他們并沒有灰心失望,反而團結互助,憑借科學,從開始,制造出陶器、玻璃、風磨、電報機……甚至他們還挽救了在附近孤島上一個失去理智的罪犯,使他恢復了人性,成為他們的忠實的伙伴。
這些荒島上的遇難者雖然什么也不缺,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返回祖國的努力。在尼摩船長的幫助下,他們終于登上了鄧肯號,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這是一個奇跡,但是建立在科學的幫助下的,他們是不會活下去的,亦或者像那個孤島上的罪犯一樣失去理智。利用科學,他們造出了陶器來陳食物,造出了風磨來磨面粉,造出了電報機來通信息,造出了油來炸花崗巖。在嚴酷的大自然前他們沒有低頭,反而生活的很愉快,富足。
在少年的眼里,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個動物都有它的歸屬,對于自己是友益還是有害的,有什么作用都一清二楚。在工程師眼里這里的每一個礦石屬于的元素,他們的燒制與提純,都了如指掌。科學使他們在自然面前,保持著他們的文明并加以發展,從而不會退化成野蠻化的野獸。
但科學不是萬能的,他們也離不開大自然。就譬如少年口袋里的那一粒小小的麥粒,這是科學無法創造的,這是大自然的結晶。無論工程師用再高深的方程式,少年用再精準的語言描述,都無法造就這一粒麥子。
而且,麥子的繁殖能力強大,這是大自然天生賦予麥子的,是科學無法改變的。兩年,他們就吃上了小麥面包,使他們的起居更不脫離原有的文明,這也是他們沒有淪為野獸的緣由之一。
但科學更需要善用,不善用的科學不會帶來痛苦與哀傷。書中的.尼摩船長,曾是一國的王子,因國家苦難斗爭不息,他最終用科學建造了這艘潛水艇。
然而他卻不得不將科學的結晶作為戰爭的機器,毀滅了一艘又一艘船只,他只能苦苦的冷笑。希望和平的他卻成了毀滅他人的機器,不正當的使用科學最終沒有換來自己的理想。
當船上的友人一個個死去,他將潛水艇停在了林肯島。用自己的科技,消滅了海盜,救出了六個落難人,最終在潛水艇上安祥逝世,沉入深淵。我相信船長對他的往生痛苦不已,但最后工程師對他的感恩理解,可能消逝了他心中的一切吧。
這一生,船長沒有用好科學,導致了終身的遺憾,但他在臨終用科學救人,換得了死去的平安。
在現在的世界里,科學一邊在造福人類,一邊在毀滅世界。當科學一次次被使用與先進的戰爭武器,一次次被用于開發自然的利器,有沒有人曾想過最終哭泣的回是誰。
書讀完了,科學在我們心中更深刻。在科學之中是人類的感情,尊重科學,熱愛科學使我們應有的情感。但如何熱愛,愛怎樣的科學卻是更需要我們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