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一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智逍?/p>
作者介紹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1953年出生于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茖W校。他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之后一發(fā)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30歲前就已經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chuàng)作,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人物簡介
林清玄林清玄,[3]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xié)文學獎,曾于臺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杰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杰出校友獎、成功雜志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yè)戶。他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fā)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臺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chuàng)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chuàng)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32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chuàng)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杰出孝子獎。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走上寫作之路
林清玄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后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么,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
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臺灣兒童繪畫賽優(yōu)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游記》。
1972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钴S,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chuàng)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志》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
寫報導
這些年,林清玄寫報導寫得多,寫散文反倒寫得少了,不過,他并不覺得可惜,雖然他自己也了解,報導到底只是報導,不會成為文學的重鎮(zhèn),甚且有一天它會式微。
不過,林清玄自覺還年輕,這段時日,就利用報導來磨練自己的事,創(chuàng)作的事,稍候也不遲。
林清玄作品林清玄也自認,還未到定下1個風格,1個走向的時候,他還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樣的路,去寫多樣的文章。而且他還會去角逐其他以篇對篇,或似一堆對一堆的獎目。因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個新人永遠都需要去競逐,永遠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散文創(chuàng)作階段
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大體上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壇的78年間,散文集有《蓮花開落》《冷月鐘笛》等;第2個階段是他從1980年結集《溫一壺月光下酒》起,相繼出版了《白雪少年》《鴛鴦香爐》《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寫作最辛苦和最多產量的第3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學界內外。林清玄也是大陸讀者廣為熟知和愛戴的暢銷書作家。應廣大讀者要求,又以真誠之心,感性之筆,把多年來感悟的智慧精華,結晶于《玄想》、《清歡》、《林泉》三冊書中。首次公開這些年來的寫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動。
人物評價
林清玄讀林清玄的書,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那些或寧靜或激昂的文字,給予我太多太多。 不得不說,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盞清茶細細品味的。
林清玄是臺灣當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顯現出博大的悲憫情懷,其散文也呈現出質樸、清新、真純的特點.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內核,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清真成為其散文重要的美學風格.
受禪宗思想的影響
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這類作品往往包含了深遠的禪意,林清玄的散文獨樹一幟,自成風格,其散文可貴之處在于,他的寫作能以積極的“入世”態(tài)度,關注現代人生存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并伴之以人文的關懷和思考.他的散文風格簡樸、清新、智慧、幽遠,能做到虛實生輝,空靈流動,具有詩性之美.。
禪理散文
禪理散文以其獨特的方式表現對人類的終極關懷,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開臺灣當代禪理散文之先河,在當代文壇散放出熠熠光輝,照耀人類被物質文化籠罩下逐漸蒙蔽的心靈。文章對林清玄禪理散文的內容特色展開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禪理散文創(chuàng)作的精神家園.。
在臺灣作一個暢銷作家并不難,但從事真正的純文學創(chuàng)作而作品暢銷的作家卻極少,琦君就是這極少數作家中的一位。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對三十年來圖書出版情況作了一次調查,統(tǒng)計結果,作品最暢銷的男女作家分別是林清玄和琦君。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林清玄作品《鴕鳥的智慧》
2.林清玄生平
3.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
4.林清玄散文藝術特色
5.林清玄幽默“自嘲”
6.林清玄散文《雪中芭蕉》閱讀答案
7.林清玄散文《秋聲一片》閱讀答案
8.林清玄《有風格的小偷》閱讀答案
9.林清玄《生命的出口》閱讀答案
10.林清玄《木瓜樹的選擇》閱讀題及答案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二
林清玄介紹
我也愿學習蝴蝶,一再的蛻變,一再的祝愿,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顧,也不憂傷。——林清玄 《境明,千里皆明》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1953年出生于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茖W校。
他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之后一發(fā)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30歲前就已經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chuàng)作,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人物簡介
林清玄林清玄,[3]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xié)文學獎,曾于臺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杰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杰出校友獎、成功雜志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yè)戶。他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fā)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臺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chuàng)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chuàng)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32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chuàng)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杰出孝子獎。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文學之路
走上寫作之路
林清玄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后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么,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
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臺灣兒童繪畫賽優(yōu)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游記》。
1972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钴S,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chuàng)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志》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
寫報導
這些年,林清玄寫報導寫得多,寫散文反倒寫得少了,不過,他并不覺得可惜,雖然他自己也了解,報導到底只是報導,不會成為文學的重鎮(zhèn),甚且有一天它會式微。
不過,林清玄自覺還年輕,這段時日,就利用報導來磨練自己的事,創(chuàng)作的事,稍候也不遲。
林清玄作品林清玄也自認,還未到定下1個風格,1個走向的時候,他還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樣的路,去寫多樣的文章。而且他還會去角逐其他以篇對篇,或似一堆對一堆的獎目。因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個新人永遠都需要去競逐,永遠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散文創(chuàng)作階段
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大體上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壇的78年間,散文集有《蓮花開落》《冷月鐘笛》等;第2個階段是他從1980年結集《溫一壺月光下酒》起,相繼出版了《白雪少年》《鴛鴦香爐》《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寫作最辛苦和最多產量的第3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學界內外。林清玄也是大陸讀者廣為熟知和愛戴的暢銷書作家。應廣大讀者要求,又以真誠之心,感性之筆,把多年來感悟的智慧精華,結晶于《玄想》、《清歡》、《林泉》三冊書中。首次公開這些年來的寫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動。
感情生活
1979年與陳彩鸞結婚。
林清玄林清玄應付臺灣報紙激烈的競爭,生活忙碌,內心空虛,陳彩鸞卻無法與他進行精神上的溝通。
有一年的新年,陳彩鸞離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兒子只能以方 便面充饑,自己的家如此凄涼,林清玄心灰意冷。
三個月之后,林清玄選擇辭職上山,隱居起來,兩年后林才重入紅塵。就在林清玄以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時候,他遇見了方淳珍。
在一個雨天之后林提出了離婚的.要求,陳彩鸞對離婚也持贊成態(tài)度。和陳彩鸞離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辦理了結婚手續(xù)。
娶了年輕貌美的方淳珍。
關于他的謠言便滿天飛。林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來打動大眾,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與愿違,大眾對他的抗議終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時候達到了白熱化,甚至有激進的婦女組織,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門口焚燒他的書。有人在網上大罵他是“偽君子”,有人說他“說一套,做一套”。
事實上,陳彩鸞卻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時她們會相約喝茶、聊天,方淳珍還會為林和陳彩鸞已經長大的兒子買電影票,約女朋友。當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談過去,林清玄對方淳珍說:“在脆弱中堅強才是真正的強健和堅忍,時間才是評價一個作家作品好壞的最公正的法官。”
人物評價
林清玄讀林清玄的書,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那些或寧靜或激昂的文字,給予我太多太多。 不得不說,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盞清茶細細品味的。
林清玄是臺灣當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顯現出博大的悲憫情懷,其散文也呈現出質樸、清新、真純的特點.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內核,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清真成為其散文重要的美學風格.
受禪宗思想的影響
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這類作品往往包含了深遠的禪意,林清玄的散文獨樹一幟,自成風格,其散文可貴之處在于,他的寫作能以積極的“入世”態(tài)度,關注現代人生存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并伴之以人文的關懷和思考.他的散文風格簡樸、清新、智慧、幽遠,能做到虛實生輝,空靈流動,具有詩性之美.。
禪理散文
禪理散文以其獨特的方式表現對人類的終極關懷,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開臺灣當代禪理散文之先河,在當代文壇散放出熠熠光輝,照耀人類被物質文化籠罩下逐漸蒙蔽的心靈。文章對林清玄禪理散文的內容特色展開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禪理散文創(chuàng)作的精神家園.。
在臺灣作一個暢銷作家并不難,但從事真正的純文學創(chuàng)作而作品暢銷的作家卻極少,琦君就是這極少數作家中的一位。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對三十年來圖書出版情況作了一次調查,統(tǒng)計結果,作品最暢銷的男女作家分別是林清玄和琦君。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三
林清玄介紹
林清玄,1953年出生 ,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1953年生于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茖W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1、人物生平
他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漫畫書之后一發(fā)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chuàng)作。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xié)文學獎,曾于臺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杰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杰出校友獎、成功雜志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yè)戶。他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fā)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臺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chuàng)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chuàng)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32歲遇見佛法,高規(guī)格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chuàng)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杰出孝子獎。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婚變
1979年與陳彩鸞結婚。
林清玄應付臺灣報紙激烈的競爭,生活忙碌,內心空虛,陳彩鸞卻無法與他進行精神上的溝通。
在某一年的新年,陳彩鸞離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兒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饑,自己的家如此凄涼,林清玄心灰意冷。
三個月之后,林清玄選擇辭職上山,隱居起來,兩年后林才重入紅塵。就在林清玄以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時候,他遇見了方淳珍。
在一個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離婚的要求,陳彩鸞對離婚也持贊成態(tài)度。和陳彩鸞離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辦理了結婚手續(xù)。
19娶了年輕貌美的方淳珍。
關于他的謠言便滿天飛。林清玄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來打動大眾,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與愿違,大眾對他的抗議終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時候達到了白熱化,甚至有激進的婦女組織,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門口焚燒他的書。有人在網上大罵他是“偽君子”,有人說他“說一套,做一套”。
事實上,陳彩鸞卻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時她們會相約喝茶、聊天,方淳珍還會為林和陳彩鸞已經長大的兒子買電影票,約女朋友。當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談過去,林清玄對方淳珍說:“在脆弱中堅強才是真正的強健和堅忍,時間才是評價一個作家作品好壞的最公正的法官?!?/p>
寫作之路
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后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么,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
林清玄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臺灣兒童繪畫賽優(yōu)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游記》。
1972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常活躍,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chuàng)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志》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
寫報導
這些年,林清玄寫報導寫得多,寫散文反倒寫得少了,不過,他并不覺得可惜,雖然他自己也了解,報導到底只是報導,不會成為文學的重鎮(zhèn),甚且有一天它會式微。不過,林清玄自覺還年輕,這段時日,就利用報導來磨練自己的事,創(chuàng)作的事,稍候也不遲。
林清玄也自認,還未到定下一個風格,一個走向的時候,他還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樣的路,去寫多樣的文章。而且他還會去角逐其他以篇對篇,或似一堆對一堆的獎目。因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個新人永遠都需要去競逐,永遠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散文創(chuàng)作
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大體上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壇的七八年間,散文集有《蓮花開落》《冷月鐘笛》等;第2個階段是他從1980年結集《溫一壺月光下酒》起,相繼出版了《白雪少年》《鴛鴦香爐》《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寫作最辛苦和最多產量的第3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學界內外。林清玄也是大陸讀者廣為熟知和愛戴的暢銷書作家。應廣大讀者要求,又以真誠之心,感性之筆,將多年來感悟的智慧精華,結晶于《玄想》、《清歡》、《林泉》三冊書中。首次公開這些年來的寫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動。
2、成就榮譽
1973年開始創(chuàng)作散文。1979年起連續(xù)7次獲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yōu)秀獎和報導文學優(yōu)等獎、臺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3課)《在夢的遠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蘿蜜》《用歲月在蓮上寫詩》等。其《和時間賽跑》被選為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3課,也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期第十一單元第2課,《百合花開》還選入冀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12課。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20次?!短一ㄐ哪尽繁贿x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3課。
3、經典語錄
1 面對人生難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們能以起承轉合去尋找心靈的故鄉(xiāng)。人總是有限制的,但有夢總是最美的。
2 曾以尋死的心活著,被迫超越,也曾主動超越,不管夢是否實現,有夢總是最美的。
3 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
4 今天掃完今天的落葉,明天的樹葉不會在今天掉下來,不要為明天煩惱,要努力地活在今天這一刻。
5 這么多年來,我同情那些最頑劣、最可憐、最卑下、最被社會不容的人,我時常記得老師說的:在這個世界上,關懷是最有力量的。
6 每次轉變,總會迎來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時甚至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但對順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顆柔軟的心包容世界。柔軟的心最有力量。
7 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云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8 生命是那樣美好,建議大家多做深呼吸,體會空氣的清新,體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時總會想這也許是我喝過的最美味的水,時時要保持一種愛,學會欣賞美,惟有愛和美才是心靈的故鄉(xiāng)。
9 關鍵是覺悟,人生的快樂痛苦都是覺悟。
10 人生大勢成久必敗,敗久必成,是非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
11 舉世都在追求成功的時候,我們雖不必追求失敗,對成功卻要有最好的心理準備,就好像在為天的時節(jié)準備冬衣一樣。
12 對順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讓自己用一顆柔軟的心包容世界。柔軟的心最有力量。
13 我,寧與微笑的自己做搭檔,也不與煩惱的自己同住。我,要不斷地與太陽賽跑,不斷地穿過泥濘的路,看著遠處的光明。
14 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15 雖然兒女像風箏遠揚了,父母的心總還是綁在線上。充滿愛的臉是文字難以形容的。愛,只能體會,不能描繪。
16 第一流的人物看白云雖是至美,卻不想擁有,只想心領神會。今生今世,情如白云過隙,物則是夢幻泡影。
17一個人對于苦樂的看法并不是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許多當年深以為苦的事,現在想起來卻充滿了快樂。
18 我們會認為陽光是來自太陽,但是在我們心里幽暗的時候,再多的陽光也不能把我們拉出陰影,所以陽光不只是來自太陽也來自我們的心。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就會感應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就能與有緣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即便在最陰影的日子,也會堅持溫暖有生命力的品質。
19 所有的束縛是自己造出來的,只有自求解脫才是唯一的道路。
20 既生而為人,就要承擔,安然接受人生可能發(fā)生的一切。
21 所有的比較都是一種執(zhí)著。
22 外來的比較是我們心靈動蕩不能自在的來源。
23 我們建造了玻璃與水銀的圍墻,心窗心鏡反而失落了。
24 獨樂,是一個人獨處時也能歡喜,有心靈與生命的充實;獨醒,是不為眾樂所迷惑,眾人都 認為應該過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適合我們。
25 每個人都有傷心的地方,但是每個人的傷心都不一樣。
26 沒有人能束縛我們,除了我們自己。
27 一塵不染不是不再有塵埃,而是塵埃讓它飛揚,我自做我的陽光。
28 你有想過到辦公室的頂樓看一夜的星星嗎?
29 每一朵花都是安靜地來到這個世界,又沉默離開,若我們傾聽,在安靜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麗的雄辯。
30 生命的勇氣有時是由一些極淡遠的幸福所帶來的。
31 你非草木,怎么知道草木是無心的呢?你說人有心,人的心又在哪里呢?
32 境界高的人生,并不在于永遠有順境,而是不論順逆,也能用很好的情味去面對
33 人生的憂歡都只是客人而已。
34 特別相知的朋友往往遠在天際。
35 人的心靈是最脆弱的,可惜這種脆弱最不容易被看見。
36 最好的對飲是什么都不說。
37 人生蒼涼歷盡后,中夜觀心,看見,并且感覺,少年時沸騰的熱血,仍在心口。
38 緣是隨愿而生的。
39 想起少年時代的情懷與往事,都已經去遠了,是鏡花,也是水月。那一切的水月和歌,雖曾真實存在過,卻已默默流失,這就是無常。
40 我們心中所存在的一些美好的想象,有時候禁不起真實的面對。
41 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語言文字難以形容與表現的。
42 輪回的不只是人,整個世界都在輪回。我們看不見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為云離開我們的視線;我們看不見月亮,不表示沒有月亮,而是它遠行到背面去了;同樣的,我們的船一開動,兩岸的風景就隨著移動,世界的一切也就這樣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發(fā)、靠岸,船本性是不變的,但岸身體在變,風景經歷就隨之不同了。
43、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
4、人物評價
讀林清玄的書,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那些或寧靜或激昂的文字,給予我太多太多。 不得不說,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盞清茶細細品味的。
林清玄是臺灣當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顯現出博大的悲憫情懷,其散文也呈現出質樸、清新、真純的特點.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內核,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清真成為其散文重要的美學風格.
受禪宗思想的影響
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這類作品往往包含了深遠的禪意,林清玄的散文獨樹一幟,自成風格,其散文可貴之處在于,他的寫作能以積極的“入世”態(tài)度,關注現代人生存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并伴之以人文的關懷和思考.他的散文風格簡樸、清新、智慧、幽遠,能做到虛實生輝,空靈流動,具有詩性之美.。
禪理散文
禪理散文以其獨特的方式表現對人類的終極關懷,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開臺灣當代禪理散文之先河,在當代文壇散放出熠熠光輝,照耀人類被物質文化籠罩下逐漸蒙蔽的心靈。文章對林清玄禪理散文的內容特色展開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禪理散文創(chuàng)作的精神家園.。
在臺灣作一個暢銷作家并不難,但從事真正的純文學創(chuàng)作而作品暢銷的作家卻極少,琦君就是這極少數作家中的一位。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對三十年來圖書出版情況作了一次調查,統(tǒng)計結果,作品最暢銷的男女作家分別是林清玄和琦君。
5、最新作品
林清玄在大陸出版了新書《在云上》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等,飽含著他對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品味!
林清玄最新作品《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馬尾》、《林寺》
,菩提十書重新出版;
最新作品《菩提十書》精華三部曲:《境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
最新作品林清玄禪意散文精選(全四冊):《不爭,是一種慈悲》《不辯,是一種智慧》《不聞,是一種清凈》《不看,是一種自在》。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四
林清玄相關介紹
林清玄,1953年出生 ,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鵑》。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1953年生于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人物經歷
他自從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漫畫書之后一發(fā)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chuàng)作。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xié)文學獎,曾于臺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杰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杰出校友獎、成功雜志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yè)戶。他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fā)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臺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chuàng)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chuàng)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1-2]
32歲遇見佛法,高規(guī)格入山修行,深入經藏。[2]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2]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chuàng)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杰出孝子獎。[2]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2]
婚變
1979年與陳彩鸞結婚。
林清玄應付臺灣報紙激烈 的競爭,生活忙碌,內心空虛,陳彩鸞卻無法與他進行精神上的溝通。
在某一年的新年,陳彩鸞離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兒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饑,自己的家如此凄涼,林清玄心灰意冷。
三個月之后,林清玄選擇辭職上山,隱居起來,兩年后林才重入紅塵。就在林清玄以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時候,他遇見了方淳珍。
在一個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離婚的.要求,陳彩鸞對離婚也持贊成態(tài)度。和陳彩鸞離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辦理了結婚手續(xù)。
娶了年輕貌美的方淳珍。
關于他的謠言便滿天飛。林清玄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來打動大眾,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與愿違,大眾對他的抗議終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時候達到了白熱化,甚至有激進的婦女組織,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門口焚燒他的書。有人在網上大罵他是“偽君子”,有人說他“說一套,做一套”。
事實上,陳彩鸞卻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時她們會相約喝茶、聊天,方淳珍還會為林清玄和陳彩鸞已經長大的兒子買電影票,約女朋友。當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談過去,林清玄對方淳珍說:“在脆弱中堅強才是真正的強健和堅忍,時間才是評價一個作家作品好壞的最公正的法官?!盵3]
寫作之路
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后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么,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
林清玄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臺灣兒童繪畫賽優(yōu)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游記》。
1972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常活躍,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chuàng)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志》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2]
寫報導
這些年,林清玄寫報導寫得多,寫散文反倒寫得少了,不過,他并不覺得可惜,雖然他自己也了解,報導到底只是報導,不會成為文學的重鎮(zhèn),甚且有一天它會式微。不過,林清玄自覺還年輕,這段時日,就利用報導來磨練自己的事,創(chuàng)作的事,稍候也不遲。
林清玄也自認,還未到定下一個風格,一個走向的時候,他還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樣的路,去寫多樣的文章。而且他還會去角逐其他以篇對篇,或是一堆對一堆的獎目。因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個新人永遠都需要去競逐,永遠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散文創(chuàng)作
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大體上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壇的七八年間,散文集有《蓮花開落》《冷月鐘笛》等;第2個階段是他從1980年結集《溫一壺月光下酒》起,相繼出版了《白雪少年》《鴛鴦香爐》《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寫作最辛苦和最多產量的第3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學界內外。林清玄也是大陸讀者廣為熟知和愛戴的暢銷書作家。應廣大讀者要求,又以真誠之心,感性之筆,將多年來感悟的智慧精華,結晶于《玄想》、《清歡》、《林泉》三冊書中。首次公開這些年來的寫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動。
主要作品
林清玄在大陸出版了《在云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馬尾》《林寺》等,飽含著他對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品味。
20,菩提十書重新出版:《境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等。
禪意散文精選(全四冊):《不爭,是一種慈悲》《不辯,是一種智慧》《不聞,是一種清凈》《不看,是一種自在》。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五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是唐朝詩人崔護的一首詩《題都城南莊》,我今天在整理舊照片時,心中就一直浮出這首詩。
我站立的舊厝的棗樹與桃樹都已經砍除了,昔日的女友已經嫁人,從前的朋友早就星散。有一些相片,甚至站在什么地方拍的,都忘記了。
只有在看舊照片時,看到去年與今日,人面與桃花,分合,散散聚聚,才令人對生命的流逝感到更深的悵惘。
那每一個人面、每一朵桃花,都是回不去的年華啊!
幸好的是,不論年華去也、不論分合聚散、不論多少的背棄與分離,每一年的春風總是在的。人面可能分離,桃花必會凋謝,只要我們在分離與凋謝中不失去微笑的心,就能永遠與春風相約。
蘇東坡有兩句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年年都有好景,只看我們能不能珍惜了。
世間的春風總是在的,人欠缺的是心里的春風,還有微笑。
春風總是在的。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六
兒子小時候,每次吵鬧,我就拿起電話筒撥一一七給他聽,一一七是報時臺,會不斷播報時間,每十秒一次。兒子的好奇心很強,一聽報時臺就停止哭鬧了。
很久以后,有一次他聽報時臺,滿臉疑惑地問我:“為什么電話里的鳥都飛來飛去,有時候多一只鳥,有時候少一只鳥?”
我把電話拿來聽,話筒里播著:“下面音響十一點五分五十秒……下面音響十一點六分零秒……”
原來,兒子把“秒”聽成“鳥”,“十一點五分五只烏,十一點六分零鳥”,這不是非常奇怪嗎?我正思索的時候,兒子把話筒搶走,說:“爸,你聽那么久,一只鳥又飛走了!”
我每次想到時間寶貴,就會想起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寶貴的鳥,它不斷地張開翅膀飛去,仿佛天上的鷺鷥成行。
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鳥都不屬于我,每一只鳥都留不下來。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七
寫作史
林清玄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后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么,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
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臺灣兒童繪畫賽優(yōu)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游記》。
1972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钴S,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chuàng)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志》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
寫報導
這些年,林清玄寫報導寫得多,寫散文反倒寫得少了,不過,他并不覺得可惜,雖然他自己也了解,報導到底只是報導,不會成為文學的重鎮(zhèn),甚且有一天它會式微。
不過,林清玄自覺還年輕,這段時日,就利用報導來磨練自己的事,創(chuàng)作的事,稍候也不遲。
林清玄作品林清玄也自認,還未到定下1個風格,1個走向的時候,他還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樣的路,去寫多樣的文章。而且他還會去角逐其他以篇對篇,或似一堆對一堆的獎目。因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個新人永遠都需要去競逐,永遠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寫散文
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大體上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壇的78年間,散文集有《蓮花開落》《冷月鐘笛》等;第2個階段是他從1980年結集《溫一壺月光下酒》起,相繼出版了《白雪少年》《鴛鴦香爐》《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寫作最辛苦和最多產量的第3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學界內外。林清玄也是大陸讀者廣為熟知和愛戴的暢銷書作家。應廣大讀者要求,又以真誠之心,感性之筆,把多年來感悟的智慧精華,結晶于《玄想》、《清歡》、《林泉》三冊書中。首次公開這些年來的寫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動。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八
作家林清玄介紹
安靜無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個更深廣、更澄明的所在。——林清玄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1953年出生于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茖W校。他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之后一發(fā)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30歲前就已經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chuàng)作,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人物簡介
林清玄林清玄,[3]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xié)文學獎,曾于臺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杰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杰出校友獎、成功雜志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yè)戶。他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fā)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臺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chuàng)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chuàng)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32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chuàng)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杰出孝子獎。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文學之路
走上寫作之路
林清玄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后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么,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
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臺灣兒童繪畫賽優(yōu)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游記》。
1972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常活躍,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chuàng)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志》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
寫報導
這些年,林清玄寫報導寫得多,寫散文反倒寫得少了,不過,他并不覺得可惜,雖然他自己也了解,報導到底只是報導,不會成為文學的重鎮(zhèn),甚且有一天它會式微。
不過,林清玄自覺還年輕,這段時日,就利用報導來磨練自己的事,創(chuàng)作的事,稍候也不遲。
林清玄作品林清玄也自認,還未到定下1個風格,1個走向的時候,他還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樣的路,去寫多樣的文章。而且他還會去角逐其他以篇對篇,或似一堆對一堆的獎目。因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個新人永遠都需要去競逐,永遠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散文創(chuàng)作階段
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大體上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壇的78年間,散文集有《蓮花開落》《冷月鐘笛》等;第2個階段是他從1980年結集《溫一壺月光下酒》起,相繼出版了《白雪少年》《鴛鴦香爐》《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寫作最辛苦和最多產量的第3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學界內外。林清玄也是大陸讀者廣為熟知和愛戴的暢銷書作家。應廣大讀者要求,又以真誠之心,感性之筆,把多年來感悟的智慧精華,結晶于《玄想》、《清歡》、《林泉》三冊書中。首次公開這些年來的寫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動。
人物評價
林清玄讀林清玄的書,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那些或寧靜或激昂的文字,給予我太多太多。 不得不說,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盞清茶細細品味的。
林清玄是臺灣當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顯現出博大的悲憫情懷,其散文也呈現出質樸、清新、真純的特點.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內核,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清真成為其散文重要的美學風格.
受禪宗思想的影響
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這類作品往往包含了深遠的禪意,林清玄的散文獨樹一幟,自成風格,其散文可貴之處在于,他的寫作能以積極的“入世”態(tài)度,關注現代人生存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并伴之以人文的關懷和思考.他的散文風格簡樸、清新、智慧、幽遠,能做到虛實生輝,空靈流動,具有詩性之美.。
禪理散文
禪理散文以其獨特的方式表現對人類的終極關懷,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開臺灣當代禪理散文之先河,在當代文壇散放出熠熠光輝,照耀人類被物質文化籠罩下逐漸蒙蔽的心靈。文章對林清玄禪理散文的內容特色展開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禪理散文創(chuàng)作的精神家園.。
在臺灣作一個暢銷作家并不難,但從事真正的純文學創(chuàng)作而作品暢銷的作家卻極少,琦君就是這極少數作家中的一位。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對三十年來圖書出版情況作了一次調查,統(tǒng)計結果,作品最暢銷的男女作家分別是林清玄和琦君。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林清玄語錄經典
2.林清玄語錄 幸福
3.林清玄作品《心里的天鵝》
4.讀林清玄散文有感
5.林清玄散文《千兩黃金的福報》
6.林清玄散文《籮筐》讀后感
7.林清玄《緊抱生命之樹》練習及答案
8.林清玄《布袋蓮》練習及答案
9.林清玄《翠玉白菜》練習及答案
10.林清玄散文篇章摘抄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九
林清玄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后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么,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
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臺灣兒童繪畫賽優(yōu)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游記》。
1972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钴S,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chuàng)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志》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
寫報導
這些年,林清玄寫報導寫得多,寫散文反倒寫得少了,不過,他并不覺得可惜,雖然他自己也了解,報導到底只是報導,不會成為文學的`重鎮(zhèn),甚且有一天它會式微。
不過,林清玄自覺還年輕,這段時日,就利用報導來磨練自己的事,創(chuàng)作的事,稍候也不遲。
林清玄作品林清玄也自認,還未到定下1個風格,1個走向的時候,他還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樣的路,去寫多樣的文章。而且他還會去角逐其他以篇對篇,或似一堆對一堆的獎目。因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個新人永遠都需要去競逐,永遠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十
1979年與陳彩鸞結婚。
林清玄林清玄應付臺灣報紙激烈的競爭,生活忙碌,內心空虛,陳彩鸞卻無法與他進行精神上的溝通。
有一年的新年,陳彩鸞離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兒子只能以方 便面充饑,自己的家如此凄涼,林清玄心灰意冷。
三個月之后,林清玄選擇辭職上山,隱居起來,兩年后林才重入紅塵。就在林清玄以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時候,他遇見了方淳珍。
在一個雨天之后林提出了離婚的要求,陳彩鸞對離婚也持贊成態(tài)度。和陳彩鸞離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辦理了結婚手續(xù)。
娶了年輕貌美的方淳珍。
關于他的謠言便滿天飛。林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來打動大眾,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與愿違,大眾對他的抗議終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時候達到了白熱化,甚至有激進的婦女組織,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門口焚燒他的書。有人在網上大罵他是“偽君子”,有人說他“說一套,做一套”。
事實上,陳彩鸞卻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時她們會相約喝茶、聊天,方淳珍還會為林和陳彩鸞已經長大的兒子買電影票,約女朋友。當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談過去,林清玄對方淳珍說:“在脆弱中堅強才是真正的強健和堅忍,時間才是評價一個作家作品好壞的最公正的法官。”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十一
林清玄的資料介紹
(一)簡介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臺灣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賞最多的一位。
他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之后一發(fā)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chuàng)作。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xié)文學獎,曾于臺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杰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杰出校友獎、成功雜志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yè)戶。他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fā)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臺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chuàng)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chuàng)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二)人物生平
講座時的林清玄 他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漫畫書之后一發(fā)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學之路。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chuàng)作。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xié)文學獎,曾于臺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杰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杰出校友獎、成功雜志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yè)戶。他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fā)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臺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chuàng)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chuàng)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32歲遇見佛法,高規(guī)格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chuàng)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杰出孝子獎。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婚變
1979年與陳彩鸞結婚。
林清玄應付臺灣報紙激烈的競爭,生活忙碌,內心空虛,陳彩鸞卻無法與他進行精神上的溝通。
在某一年的新年,陳彩鸞離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兒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饑,自己的家如此凄涼,林清玄心灰意冷。
三個月之后,林清玄選擇辭職上山,隱居起來,兩年后林才重入紅塵。就在林清玄以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時候,他遇見了方淳珍。
在一個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離婚的要求,陳彩鸞對離婚也持贊成態(tài)度。和陳彩鸞離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辦理了結婚手續(xù)。
19娶了年輕貌美的方淳珍。
關于他的.謠言便滿天飛。林清玄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來打動大眾,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與愿違,大眾對他的抗議終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時候達到了白熱化,甚至有激進的婦女組織,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門口焚燒他的書。有人在網上大罵他是“偽君子”,有人說他“說一套,做一套”。
事實上,陳彩鸞卻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時她們會相約喝茶、聊天,方淳珍還會為林清玄和陳彩鸞已經長大的兒子買電影票,約女朋友。當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談過去,林清玄對方淳珍說:“在脆弱中堅強才是真正的強健和堅忍,時間才是評價一個作家作品好壞的最公正的法官?!?/p>
(三)寫作之路
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后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么,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
林清玄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臺灣兒童繪畫賽優(yōu)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游記》。
1972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钴S,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chuàng)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志》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
林清玄作品 這些年,林清玄寫報導寫得多,寫散文反倒寫得少了,不過,他并不覺得可惜,雖然他自己也了解,報導到底只是報導,不會成為文學的重鎮(zhèn),甚且有一天它會式微。不過,林清玄自覺還年輕,這段時日,就利用報導來磨練自己的事,創(chuàng)作的事,稍候也不遲。
林清玄也自認,還未到定下一個風格,一個走向的時候,他還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樣的路,去寫多樣的文章。而且他還會去角逐其他以篇對篇,或是一堆對一堆的獎目。因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個新人永遠都需要去競逐,永遠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十二
《林清玄說禪》
《清歡》
《歡喜心過生活》
《以愛為燈》
《心的菩提》
《玄想》
《林泉》
《呀!弘一》
《情的菩提》
《在云上》
《清音五弦》
《馬尾》
《林寺》
《菩提十書》精華三部曲:《鏡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十三
求職面試個人自我介紹常常體現于書面形式和口頭形式,在遞上你的個人簡歷時同樣要以精湛的語言、誠實的態(tài)度來打動面試官,這算是一次成功的面試自我介紹。以下是個人自我介紹范本,請參考。
個人自我介紹范文:我,李梓,女,今年24歲,系嘉應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的應屆畢業(yè)生,為人誠實守信、安靜祥和,平時最愛看看書上上網聽聽音樂,我的同學都說我是最適合讀中文的人。上大學時偏愛現當代文學,最愛看潘軍的作品,特別是他的《手勢與獨白》三部曲;而張愛玲、張小嫻、安妮寶貝等也是我偏愛的一些作家,她們的文集前前后后我倒也看得差不多了。因為專業(yè)關系與個性的偏好,另外一些現當代的名家我也是很關注的,像賈平凹、林語堂、格非、阿來、馬原、王蒙、張潔等,具有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
自小學六年級以來,一直有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偶爾有情致時,我也會寫寫小文章練練筆,師范專業(yè)的我在學校通過專業(yè)學習與教師技能的培訓、測試,實習時也真槍實彈地給學生們上過十來堂的語文課,自我感覺口頭表達能力還是不錯的。但是,我自認為,我的書面表達能力較口頭表達能力更強。
我也是愛讀詩的,我的畢業(yè)論文設計的題目是《論“第三代”詩的創(chuàng)作追求》,通過近一年的閱讀、收集資料與具體的寫作,這讓我在大學最后的時間里對現代先鋒詩歌的認識更為全面了。另外,席慕容的詩我也看了不少,曾經就很為她的一首《一棵開花的樹》著迷,甚至寫下了讀后感類的文章,惹得一男人感動了,不住地游說我,傻傻地說:你去當作家,好么?并堅信如果我能一直堅持寫下去,終有一天能成為作家的。
總的來說,我自認為我是完全符合貴公司招聘網絡文員的要求——“有良好的書寫、表達,以及文章的鑒賞能力”??赡埽壳拔覜]有多少的工作經驗,但是我年輕,學習能力強,也愿意刻苦學習,我完全相信自己能勝任這一份工作!
所以,在此,我希望貴公司能給我提供一個展現自己才華的平臺,我將不勝感激,并為貴公司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靜候您的佳音!
恭祝貴公司
生意興隆!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十四
林清玄,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xié)文學獎,曾于臺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杰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杰出校友獎、成功雜志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yè)戶。他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fā)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臺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chuàng)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chuàng)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32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chuàng)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杰出孝子獎。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林清玄寫人的文章
2.林清玄的名言
3.林清玄代表散文
4.林清玄《冢中琵琶》閱讀理解
5.林清玄經典語錄句子
6.讀作家林清玄《生命的化妝》
7.林清玄作家的簡介
8.林清玄經典語錄大全賞析
9.林清玄愛情散文精選
10.林清玄經典作品欣賞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十五
林清玄
林清玄,1953年出生 ,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1953年生于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人物生平
他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漫畫書之后一發(fā)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chuàng)作。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xié)文學獎,曾于臺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杰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杰出校友獎、成功雜志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yè)戶。他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fā)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臺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chuàng)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chuàng)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32歲遇見佛法,高規(guī)格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chuàng)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杰出孝子獎。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婚變
1979年與陳彩鸞結婚。
林清玄應付臺灣報紙激烈的競爭,生活忙碌,內心空虛,陳彩鸞卻無法與他進行精神上的溝通。
在某一年的新年,陳彩鸞離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兒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饑,自己的家如此凄涼,林清玄心灰意冷。
三個月之后,林清玄選擇辭職上山,隱居起來,兩年后林才重入紅塵。就在林清玄以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時候,他遇見了方淳珍。
在一個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離婚的要求,陳彩鸞對離婚也持贊成態(tài)度。和陳彩鸞離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辦理了結婚手續(xù)。
娶了年輕貌美的方淳珍。
關于他的謠言便滿天飛。林清玄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來打動大眾,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與愿違,大眾對他的抗議終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時候達到了白熱化,甚至有激進的婦女組織,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門口焚燒他的書。有人在網上大罵他是“偽君子”,有人說他“說一套,做一套”。
事實上,陳彩鸞卻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時她們會相約喝茶、聊天,方淳珍還會為林和陳彩鸞已經長大的兒子買電影票,約女朋友。當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談過去,林清玄對方淳珍說:“在脆弱中堅強才是真正的強健和堅忍,時間才是評價一個作家作品好壞的最公正的法官?!?/p>
寫作之路
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后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么,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
林清玄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臺灣兒童繪畫賽優(yōu)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游記》。
1972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钴S,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chuàng)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志》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
寫報導
這些年,林清玄寫報導寫得多,寫散文反倒寫得少了,不過,他并不覺得可惜,雖然他自己也了解,報導到底只是報導,不會成為文學的重鎮(zhèn),甚且有一天它會式微。不過,林清玄自覺還年輕,這段時日,就利用報導來磨練自己的事,創(chuàng)作的事,稍候也不遲。
林清玄也自認,還未到定下一個風格,一個走向的時候,他還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樣的路,去寫多樣的文章。而且他還會去角逐其他以篇對篇,或似一堆對一堆的獎目。因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個新人永遠都需要去競逐,永遠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散文創(chuàng)作
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大體上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壇的七八年間,散文集有《蓮花開落》《冷月鐘笛》等;第2個階段是他從1980年結集《溫一壺月光下酒》起,相繼出版了《白雪少年》《鴛鴦香爐》《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寫作最辛苦和最多產量的第3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學界內外。林清玄也是大陸讀者廣為熟知和愛戴的暢銷書作家。應廣大讀者要求,又以真誠之心,感性之筆,將多年來感悟的智慧精華,結晶于《玄想》、《清歡》、《林泉》三冊書中。首次公開這些年來的寫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動。
成就榮譽
1973年開始創(chuàng)作散文。1979年起連續(xù)7次獲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yōu)秀獎和報導文學優(yōu)等獎、臺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3課)《在夢的遠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蘿蜜》《用歲月在蓮上寫詩》等。其《和時間賽跑》被選為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3課,也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期第十一單元第2課[5] ,《百合花開》還選入冀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12課。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20次。《桃花心木》被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3課。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十六
小學生個人介紹范文:我的名字叫xx,是xx小學學校畢業(yè)的,今年xx歲。
首先,很高興能夠上初中了,又能認識一些新的同學和老師,和他們交朋友,我想提前對他們說,大家好!
大家也許不了解我,我是一個性格開朗的女孩,喜歡唱歌啊,聊天啊什么的,還好喜歡畫畫呢(這里就說自己的優(yōu)點:))如果你們也喜歡的.話要一起說說哦。
上初中了,意味著朝著成年又進了異步朝著自己的理想又更進一步,我想我自己更應該做回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學,朋友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謝謝大家
求職個人介紹:您好,請允許我作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我叫xx,今天十九歲,來自于湖北省武漢。
我學的是電子商務與網站開發(fā)專業(yè),能從事網站設計、網絡營銷、銷售、商務、電腦操作相關工作,有半年工作經驗。
本人性格樂觀、開朗,有上進心、進取心,對工作認真負責,能隨時適應工作之需要。
林清玄個人介紹簡短篇十七
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盧思宇”,長著一頭烏黑光亮的秀發(fā),頭發(fā)下頭是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眼睛下有一個挺拔的鼻子。我的小嘴紅紅的,就像涂了口紅一樣,嘴的旁邊還長著一顆食痣,好多人看到我的這顆痣都夸我有口福。我有一張瓜子臉,人見人愛。
我的性格溫柔、活潑,有點小調皮。有一次,吃完飯后我想喝水,就拿起水杯喝了幾口,然后把水杯拿在手里往天上拋,覺得很好玩,一不細心卻把水杯打破了,被爸爸批評了一頓。媽媽也大聲指責我做事不專心。還有一次,我剛做完作業(yè),看見父母不在家,就在床上亂碰亂跳,玩得不明白怎樣形容。
我有很多興趣愛好,比如說,我一有時間就畫畫,下課了就看課外書,洗完澡喜歡在床上翻跟頭。夏天,我常常去游泳解暑,下雨天喜歡睡懶覺。天氣晴朗時,就到家附近的學校去運動。放學回家喜歡吃水果。
我還樂于助人。每一天放學,我都是乘坐27路公共汽車回家。在車上經常人山人海,十分擁擠。每當我看到有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上車,我都會毫不猶豫地主動讓座。當看到老人要過馬路時,我會立即沖上前去拉著他的手,細心翼翼地扶他過馬路。
我也有不少壞毛病,我考試經常因粗心大意而被扣分。我也喜歡跟別人斗嘴,喜歡跟爸爸假裝打架。上課時有時候容易分心,整天胡思亂想。
這就是我,大家喜歡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