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婦人讀后感100字 小婦人讀后感400字篇一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表達了對這部電視劇正面主題的熱愛。套用一句話,表演的內容是“主旋律”,但貼近生活,真實純粹,不會讓人覺得假、大、空。
但相對于整體結構和大陸劇,尤其是港臺劇,還是熱度不夠,實力不足。
劇情大綱安排不當的表現之一:編劇將四姐妹的成長發展同時劃分為四條線,整部電視劇很少看到四姐妹成長過程中重大事件的交織和反應。看不到支持或懷疑或反對四姐仁德演唱生涯的父母和三姐妹的聲音,暗暗認為這三種態度一直存在。但我們看不到對仁德的缺乏鼓勵,媽媽對仁德的不顧一切的支持,爸爸可能的懷疑甚至反對。
大姐不幸婚姻結束后,編劇也沒安排賢仁德和賢德對這么大的事情做出反應。好像他們不知道似的。
我覺得大陸劇,尤其是港臺劇,對這方面處理的很有說服力。比如《絕世好爸》的四姐妹,《陀槍師姐》的三元和四喜(大、二胎名字記不住)
表演二:編劇安排的沈昌石這個角色真的是…,讓人說不上來。一些朋友在評論中說,作家們試圖為善良的人和日本人的情感制造沖突和矛盾。可惜這樣的沖突和矛盾太沒有說服力了。
小婦人讀后感100字 小婦人讀后感400字篇二
初打開此書,被溫馨的家庭畫面暖到。一個媽媽,四個女兒,家里本身已經很拮據,還愿意幫助更可憐的一家,把自己家的早餐送出去。善良有愛的一家人。
每當女兒們遇到問題,媽媽都是去很有方法的引導,教她們選擇正確的路。每個女孩都極具個性,有自己獨特的美。
大女兒梅格:漂亮,優雅。選擇了愛情。在去有錢的朋友莎莉家住時,看到有錢又奢侈的生活,而看到自己的裝束都是自己縫制出來的,顯得很土氣,也會不禁自卑。在看到朋友家雖然有錢,但缺少一種內在的充實。也不再抱怨什么。在朋友給她夸張的裝扮之后,勞里看到她的裝扮不禁失望時,她也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她沒有被沖昏頭腦,只去體驗這一刻的瘋狂。瘋狂過后她會做回原本的自己。期間聽到了其他人對她的評價,說她媽媽是讓她們接近勞里一家,是為了讓她們嫁入豪門,她覺得特別可笑。
回去將一切給媽媽說后,媽媽教她如何選擇另一半。要看另一個人的品質,是否有愛,而不是那些外在的財富。梅格也堅信,要愛情,好好經營家庭。
她“向往奢華”,她的主要煩惱便是貧窮。由于她還記得華屋美服,輕松快樂,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她比其他姐妹更難接受現實。她也試圖知足,試圖不嫉妒別人,但年輕姑娘愛美,愛交朋友,希望成功和過幸福生活是天性使然。
在后期與勞里的家庭教師布魯克產生了感情,最后嫁給了布魯克。雖然布魯克很窮,但是特別努力上進,也很愛梅格。屬于梅格的幸福生活拉開了帷幕。
在兩人剛結婚,因為沒有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互相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而崩潰過,但經過溝通也和好了。
梅格在生了兩個孩子之后,一門心思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忽略了丈夫。丈夫因此悶悶不樂,晚上寧愿去朋友家玩也不愿回家。等孩子漸漸長大,梅格沒有那么忙時,發現了狀況不對,回家跟媽媽聊后,才明白家庭是要由夫妻兩人一起經營的,要讓丈夫跟自己一起教育孩子,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不要失去自己。之后經過兩人調整,一切都順利起來。梅格也有了自己的生活,開始打扮自己,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梅格愛情家庭所遇到的問題也正是我們所遇到的,或者是即將遇到的。家庭教育上,多少媽媽都是獨自包攬所有,而忽視了丈夫所應該充當的角色。有問題及時溝通。學到了。
二女兒喬:最鮮明的一個角色,可是卻最難寫。像男孩子一樣喜歡騎馬,瘋玩,喜歡跟男孩子玩,做事毛手毛腳。同時喜歡看書,寫作。夢想要當一個出色的作家。愿意為家人付出一切。
在得知梅格喜歡上布魯克時,她很生氣,以為布魯克要搶走梅格,會破壞她家庭的幸福。并立志要當一個幸福的老處女。
父親生病,為湊錢,毫不猶豫剪掉了自己的長發。白天說著無所謂,只能晚上偷偷為自己的頭發傷心落淚。
在貝思生病時,毫無怨言的陪在身邊照顧。在后來誤以為貝思喜歡勞里,又由于她深知勞里喜歡自己,所以毫不猶豫離家,去躲避,給兩人相處的機會。在離家期間去父母的朋友家做保姆,在期間認真寫作,認識了一個教授,被其深深吸引。
后期回到家,才知道貝思是在自己默默承受自己即將死亡的事實,而不是喜歡勞里。后來面對勞里的告白,她毫不猶豫的拒絕,因為媽媽說他倆太像,不合適,將來很容易吵架。我相信她也是愛勞里的。
在貝思死亡之后,最難過的莫過于喬了,那段時間她很孤單,總是不知不覺的哭。卻也害怕起孤獨,曾經說好的寧愿當一個幸福的老處女。可如今是一個孤單的老處女。
當她得知勞里與艾美結婚后,她真心的替他們高興,替他們開心,為他們祝福。
看到周圍人都是成雙成對,而只有自己是孤獨時,她是多么難過,此時教授來看她了。喬暗淡的生活突然亮了。
最后跟教授在一起,不嫌棄教授的年齡大與貧窮。在馬奇姑婆死后送她的房子里面開了學校,救助更多的孤兒,使他們感受溫暖。
無私而又真摯的喬,本以為她會跟勞里在一起,可這就是現實吧。最后跟誰在一起都是注定的。
我覺得在喬心中,她是真的喜歡教授,她被教授身上的所有品質深深吸引。而對于勞里,她的特迪,并不是愛情上的愛,更多的是親情的愛。在她心中,勞里一直是個小孩子吧。
三女兒貝思:最讓人心疼的莫過于貝思了,總是對每個人都很好,善良到極致。由于性格原因不敢去上學,從而堅持在家自學,并幫助罕娜打理家,從不要回報。喜歡彈鋼琴,卻只有一臺破舊的鋼琴與自己作伴。心思極其細膩,優待自己四肢不全的洋娃娃,為其唱歌鋪床。后期認識了勞里一家,漸漸打開心扉,出門與人接觸。最大的夢想是希望每個人都幸福快樂,沒有其他三個姐妹那種很明確的,很大的夢想。總是默默無聞為周圍人付出,不求回報。
可是善良的人總是不幸的,在媽媽出遠門看爸爸期間,不幸感染了猩紅熱,雖然治好,但之后身體越來越差。最后自己承擔,也接受了要死亡這個事實。
從貝思身上,學到最多的便是善良,愛以及接受死亡。我們終將死亡,或許死亡是最好的結局,她的愛留在每個人心中。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個貝思,靦腆嫻靜,默默居于一角,需要時才挺身而出,樂于為別人而犧牲自己。人們只看到了她臉上的笑容,卻沒有意識到她們所作出的犧牲。
善良會讓每個人記住,雖然人不在了,但是她的品質永遠不滅。
小女兒艾美:艾美和其他姐姐不一樣的是,她始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敢承認,并且為此去努力,去提高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貪慕虛榮。艾美情商很高,深得朋友喜歡。從小決心要嫁一個有錢人,專與社交。很有繪畫天賦,手工也很厲害,可謂是心靈手巧。
被邀請去一個朋友家的展覽布置,受到欺負,不是以其人之道去反擊,而是用行動去感化欺負她的人。馬奇家的優秀品質一直在影響她。后期有機會去歐洲,也是很努力的提高自己。成為最漂亮又優雅的艾美。
艾美一直想成為一名杰出的畫家,后來發現天賦不是天才。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天才。
在歐洲期間,面對勞里朋友弗里格的追求,她先是保持理智,而后再見果斷拒絕。即使弗利格很有錢但是她并不喜歡。
在遇到愛而不得的勞里時,她用心安慰,最后彼此產生了感情,兩人幸福的在一起了。
艾美這樣的人特別適合在當今社會生存。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愿意去付出,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可是我們中多少人有夢想卻不努力,或者只是一味努力而不清楚夢想到底是什么。
這就是馬奇家的幾個女兒,看了電影小婦人,對于喬與艾美的形象跟我心中所想的一樣,可是對于貝思的形象有些失望。
小婦人讀后感100字 小婦人讀后感400字篇三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最近,我讀的一本好書《小婦人》就像一個朋友一樣天天陪伴在我身邊。
作者以平實清新的筆調,講述了馬奇家四姐妹的成長故事。
馬奇家雖然不富裕,但很注重道德教育。馬奇太太經常與四姐妹談心,每時每刻教導她們要積極向上,樂于助人。在善良的馬奇太太的引導下,四姐妹在親情中成長,她們內心充滿了愛,整個家庭十分幸福。
母親是世界上最親愛的人,馬奇太太這位善良堅強又富有愛心的母親通過合理的教育和引導,培養出了擁有美好品質的女兒們。《小婦人》中處處都有愛:四姐妹中最大的美格愛自己的丈夫、孩子們;主人公喬賣去秀發為重病的父親籌錢,在妹妹貝絲重病時寸步不離地照顧她;四姐妹中的老三,喬最疼愛的貝絲心里總是裝著別人,卻染上了猩紅熱,她說:“人間的愛是我們離開時唯一能夠帶走的東西。”艾美是四姐妹中最小的,長大后雖然生活富裕了,但她心理裝的滿滿都是愛。
書中讓我特別敬佩的是故事的主人公喬,她也是作者的化身。她個性活潑,追求自由和獨立,始終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永遠把家人放在第一位,為了家庭甘愿奉獻一切,值得我們學習。
這樣一個美好的家庭,充滿愛的家庭使我心里滿是“嫉妒”。盡管成長路上障礙重重,但有志者事竟成。原來,在這個世界上,家是最美好的,美好的愛來自家!
小婦人讀后感100字 小婦人讀后感400字篇四
前幾天讀完《小婦人》這本書,同時又看了這部電影,收獲非常多,在這里簡單的分享自己的感觸。
《小婦人》這本書的名字第一眼給我感覺就是不特別好,認為講的就是女人之間的瑣事,但是當打開來讀時,越來越上癮,這是一本女性成長的書籍,一位平凡的母親對自己四個女兒的教導,教會她們正確的看待身邊的人和用心對待身邊的人、事,同時不羨慕外在的誘惑,而是追求自己內心的充盈和豐滿。
不太富裕的家庭,但是在母親愛的呵護下,四個女兒健康的成長,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不需要依靠他人,內心充滿著愛和善良。
母親從來沒有想到把她們留在身邊,當女兒遇到問題時,提出要遠離家去外地學習時,母親非常贊同而且給予鼓勵,支持她們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生活,不會阻擾。
女兒們離開家鄉,每周都會給家里寫信,告知自己的所見所聞和一切,這樣就讓父母和姐妹們放心,也完全知道她的近況,同時之間的感情沒有一點減少,反而越來越濃厚。
大女兒梅格總是認為自己會嫁給有錢人,但是因為經歷了一些不愉快的經歷后,母親給予一些指導和引領,后來幸福的嫁給一個普通的老師,婚后生了孩子把全身心都投入給了孩子,忘記了與丈夫的交流,慢慢的變成一個抱怨邋遢的婦女。
母親知道后,耐心的告訴她,除了孩子,丈夫是你最重要的人,孩子的照顧,丈夫也有責任,要讓他參與進來,相信他可以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就這樣,梅格聽取了母親的建議,開始改變自己,換上了漂亮的衣服,與丈夫和解,丈夫也非常樂意的接受她的建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和照顧上,兩個人的關系也就變得更以前一樣好。
二女兒喬是一個喜歡寫作的人,也是一個非常獨立和頑皮的女生,但是母親也從來沒有限制她的愛玩之心,因為提前給予正確的指導,知道哪些不該去接觸也就完全放心她。
后來因為教學認識一位大自己十幾歲的教授,父母依然沒有反對他們的接觸,教授的正直和耐心讓喬的父母很喜歡,在喬的家鄉那里逗留時刻,每天晚上都會去喬的家,與她的父親交流,他們也從來沒有不耐煩和認為對方有打擾,就這樣的一個家庭,給予喬很多無限的獨立和思考空間,不限制但是非常有愛,最后愛上教授,并與教授一起在家鄉辦起了學校。
三女兒艾米是一個優雅的女性,喜歡畫畫,有機會去了各個地方游玩學習的機會,每天都會做記錄,同時及時寄回家與父母和姐妹們分享看到的所有,本來也是一個喜歡上流社會的女性,但是在這期間自己的經歷,和母親的指導,讓她變得更加獨立,不羨慕富人,只管內心的舒服,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優雅行為,嫁給了鄰居家的樂迪,回到了自己的家,回到了父母的身邊。
四女兒貝思,因為小時候意外染上猩紅熱,差點傷命,但是卻留下了不好的后果,身體變得虛弱,她是喜歡在家里做家務的,整個生命全部都奉獻給了這個小家,喜歡彈琴,隔壁勞倫斯先生特意送來自己小女兒的遺物-鋼琴,貝思非常的感激和喜歡,在短暫生命最后的時光里,父母和姐妹們的陪伴,讓她滿足而幸福的離開,沒有任何懼怕和遺憾。
這位母親是普通的,這個家也是普通的,但是母親非常有智慧,總是在女兒們困難和難過的時候給予耐心的聆聽和引導,沒有讓她們覺得家庭的平凡帶給她們不好的成長,在父親遠離家鄉當兵期間,一個女性帶著四個女兒,每一個女兒都是健康的成長,都有獨立的思想和自己喜歡的事情,有著正直的人生價值觀,內心都是充滿著愛和善良。
當艾米在學校遭到老師羞辱的批評后,母親建議艾米在家上學,前提是可以安心專注的學習,艾米說“可以。”母親同意了,并且寫了封信給這位老師,告知他的所作所為是不可取的,態度非常堅決,不允許不好的人對孩子這樣的教育和羞辱。
她可以學習不好,但是不可以受到對人格的羞辱,這就是母親對艾米遭遇羞辱后給予的態度,在這里也看到母親可以嚴厲的一面。
在他們這個小家里,母親回到家后,大家圍在一起,一起讀書做游戲,氣氛非常融洽,女兒們可以扮演各種書中的角色,發揮自己的想想來表演,母親作為觀眾觀看者女人們的演出。
雖然我還沒有做母親,但是也見到許多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很多時候就是沒有耐心的引導他們,而是會片面的做出結論,就會讓孩子覺得你不喜歡我,你不愛我。
在這本書中,感觸最大的就是不管女兒們做了什么,母親第一表現就是給予滿滿的愛,給予親吻和擁抱,再給予解決問題的答案,讓女兒們就愿意與母親講自己內心的話,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