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菜根譚》全文名句篇一
2、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萬善全,始得一生無愧。修之當如凌云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
3、忙處事為,常向閑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從靜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4、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而欲驚世駭俗,植節而欲標異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
5、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重名義,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是事境之塵氛未掃,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處拔除不凈,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6、紛擾固溺志之場,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學者當棲心元默,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以養吾圓機。
7、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8、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9、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10、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11、身不宜忙,而忙于閑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攝之后,亦可鼓暢天機。
12、鐘鼓體虛,為聲聞而招擊撞;麋鹿性逸,因豢養而受羈縻。可見名為招禍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13、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14、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便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15、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競;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16、學者動靜殊操、喧寂異趣,還是鍛煉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定云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的風光,才見處一化齊之妙。
17、心是一顆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猶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滌猶易;以情識襯貼之,猶明珠而飾以銀黃,其洗滌最難。故學者不患垢病,而患潔病之難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18、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有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居;性命的我要認得真,則萬理皆備而其心常實,實則物欲不入。
19、面上掃開十層甲,眉目才無可憎;胸中滌去數斗塵,語言方覺有味。
20、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21、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污瀆之不能容納。
《菜根譚》全文名句篇二
厚德以積福,逸心以補勞,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
天勞我以形,吾補吾心以逸之;
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天且奈我何哉?
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
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只畏偽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詐善,無異小人之肆惡;君子而改節,不及小人之自新。
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當使其可從。
閑時吃緊,忙里悠閑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
日月盡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
故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
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退即是進,與即是得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是真樂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
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
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臨崖勒馬,起死回生
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
一起便覺,一覺便走,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輕易放過。
《菜根譚》全文名句篇三
1、操存要有真宰,無真宰則遇事便倒,何以植頂天立地之砥柱!應用要有圓機,無圓機則觸物有礙,何以成旋乾轉坤之經綸!
2、士君子之涉世,於人不可輕為喜怒,喜怒輕,則心腹肝膽皆為人所窺;於物不可重為愛憎,愛憎重,則意氣精神悉為物所制。
3、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須防射影之蟲;飾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膽之鏡。
4、心體澄徹,常在明鏡止水之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和平,賞在麗日光風之內,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遷就,少遷就則失從違之正;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5、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辭處后之羞;蔦蘿依松,高則高矣,未免仰攀之恥。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
6、好丑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丑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7、伺察以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養智;奮迅以為速者,多因速度而致遲,故君子以重持輕。士君子濟人利物,宜居其實,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則德損;士大夫憂國為民,當有其心,不當有其語,有其語則毀來。
8、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縱弛;處明庭檢飾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個念頭持到底,自然臨小事如臨大敵,坐密室若坐通衢。
9、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后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
10、善啟迪人心者,當因其所明而漸通之,毋強開其所閉;善移風化者,當因其所易而漸及之,毋輕矯其所難。
11、彩筆描空,筆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損鍔,而水亦不留痕。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與應俱適,心與境兩忘矣。
12、己之情欲不可縱,當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當用順之之法以調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適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可乎!
13、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必勝非勇,能勝能不勝之謂勇。
14、隨時之內善救時,若和風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脫俗,似淡月之映輕云。
15、思入世而有為者,須先領得世外風光,否則無以脫垢濁之塵緣;思出世而無染者,須先諳盡世中滋味。否則無以持空寂之后苦趣。
16、與人者,與其易疏于終,不若難親于始;御事者,與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
17、酷烈之禍,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滿之功,常敗于細微之事。故語云:“人人道好,須防一人著腦;事事有功,須防一事不終。”
18、功名富貴,直從滅處觀究竟,則貪戀自輕;橫逆困窮,直從起處究由來,則怨尤自息。
19、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
20、待人而留有余,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系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盡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