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潘東升先進事跡介紹篇一
“永葆對黨的無限忠誠。”這是潘東升對福州公安隊伍的深情寄語,更是他一生的執著信念和動力源泉。“潘東升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模、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溫都爾鎮派出所教導員兼第一社區民警寶音德力格爾表示,作為一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基層民警,他將以潘東升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永葆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用實際行動踐行黨旗下的錚錚誓言,全力守護草原和牧民的幸福安寧。
連日來,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長沙鐵路公安處株洲北站派出所所長宋鵬飛認真學習了潘東升的先進事跡,對潘東升常說的一句話印象尤為深刻,“干凈是對黨最大的忠誠,干凈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護,要敬畏這份職業,珍惜這身警服。”
宋鵬飛曾在鐵路反扒第一線工作17年,不止一次遇到犯罪嫌疑人的利益誘惑,但他都嚴詞拒絕了。宋鵬飛表示,他將學習潘東升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心系群眾的崇高情懷、沖鋒在前的責任擔當、廉潔奉公的清廉底色,為守護旅客生命財產安全和鐵路安全暢通不懈奮斗。
潘東升常說,執法公正是硬擔當,群眾危難要敢擔當,領導干部更要走前列、作表率,沖在第一線。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模、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刑偵大隊教導員許奎說,潘東升的先進事跡催人淚下,他的擔當精神感人至深。作為一名黨員民警,他將以潘東升為榜樣,扎根基層、砥礪品格、錘煉本領、勇挑重擔,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為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技術型人才”“專家型局長”是大家對潘東升的一致評價。在他的帶領下,福建公安科技信息化走出了一條大集中、大整合、高共享的發展新路。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江西省贛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刑科所dna實驗室主任陳海英說:“擔當開創新局,創新贏得未來。作為一名基層技術民警,我要學習潘東升勇于擔當、銳意創新的拼搏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以科技賦智、用數據賦能、為破案賦力,大力開展刑事技術革新、項目攻堅,不斷提升刑事技術的核心戰斗力,更好地伸張正義、守護平安。”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潘東升常跟民警們說,“要牢牢記住人民警察前的‘人民’二字。”從警14年、累計護學20余萬人次,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金壇分局交警大隊民警陸旭東深耕交管一線,堅守在護學崗。他說:“細聞民間疾苦聲,一枝一葉總關情。潘東升用他有限的一生詮釋著人民警察為人民的深刻內涵,我將時刻以他的敬業奉獻精神為準則,鞭策自己不斷前行。”
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公安局乃則爾巴格派出所教導員陶永生表示,他將帶領全所民警輔警,學習潘東升心系百姓、為民解憂的公仆情懷,樹牢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安全穩定、公平正義和公共服務的新需求新期待,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潘東升先進事跡介紹篇二
生命最后的幾天,潘東升忙得“像陀螺一樣”:疫情防控、會議安保、慰問一線民警和防疫點醫護人員……
9月24日晚,剛結束一項安保任務,潘東升跟妻子微信視頻通話。和往常一樣,因為工作電話不斷“加塞”,幾句家常話回撥了多次才說完。
9月25日早上9時許,一向守時的潘局少見地“缺席”了……雖經全力搶救,那顆心臟再也沒能跳動起來。
“潘局太累了……”大家難以接受這個噩耗。
他的辦公室,桌上還堆滿了待辦的文件,只是藤椅空蕩蕩的,再也不見那個人,大步流星、推門而入。
“好像他只是離開一小會兒,馬上就會回來,繼續指揮我們戰斗……”福州市公安局副局長施玉安說,“只要老潘在,就沒有打不贏的仗。”
2018年,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召開,福州市公安局創新啟用的“智慧安保”系統大顯身手。從太陽光線直射影響人臉識別通過率,到外國人臉部結構差異影響辨識準確度,再到參觀人數最高峰時的安保預案,潘東升都曾嚴格把關、反復推敲。
最終,峰會上的立體“云防”實現了10萬人最高流量的安全通行,參會的全球技術專家不約而同地對潘東升豎起大拇指。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金磚峰會“三合一”會議……1700余場各類活動安保任務順利完成的背后,是潘東升參與推動的公安大數據智能化建設發揮的作用。
上世紀80年代,潘東升畢業于福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軟件專業。當年,國家信息化產業正處于起步騰飛階段,他的專業成績全班第一,不少同學勸他下海經商,老師也勸他出國深造,但他毅然選擇了人民公安事業。
“是黨培養了我,人民警察是為群眾做事、保護一方平安的崇高職業,我想加入這支光榮的隊伍。”正是抱著這個信念,他勇往直前——
為了讓大數據真正為民所用,他敢立,更敢破。
他是“數字福建”專家委員會19名成員中唯一的公安代表。警務信息有“堵點”,他堅信“數據用不壞”,打破部門和層級壁壘,推動建成省市一體化的公安大數據中心;
疫情溯源有壁壘,他主抓的“超算”疫情數據模型,20分鐘可分析處理數萬條流動人員數據,助力福州市在全省首批實現現有病例、疑似病例“雙清零”;
掃黑除惡有障礙,他毫無懼色坐鎮指揮,“有壓力都是我的壓力,你們只管放手干!”
在同事眼里,這位“專家型”領導雷厲風行、敢打敢拼。只有親近的人才知道,已被切掉半個成人拳頭大小肺部的他,常常會胸悶難忍……
“他十幾年沒有休過假了,兒子結婚的當天下午還去開會。他總對我說‘謝謝’‘對不起’,我很后悔沒有更好一點照顧他……”妻子袁秋榕哽咽著難以言語。
“加入公安隊伍,就是時刻準備著,為黨為人民犧牲生命。”潘東升用生命踐行了這句滾燙的誓言。
潘東升先進事跡介紹篇三
他是干凈擔當的“父兄”
“一起再向潘局敬個禮吧!”送別潘東升的那一天,民警們在他的遺像前整齊肅立。
往事幕幕,浮上心頭。
4年前的夏天,潘東升看到交警林州明頂著高溫執勤,特意讓他休息,稍后又送來兩大桶涼茶。
“我給潘局剝了一碗來自平潭的花生,希望他吃好家鄉味,再走好!”得知潘局長去世的消息,林州明泣不成聲。
“潘局更像是我們的兄長。還想著等他退休以后,好好和他一起吃餐便飯,他總不會再拒絕吧……”福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潘臻穎紅了眼圈。
潘臻穎曾任福州市羅源縣公安局局長,她說:“潘局從不怕擔責任,工作中遇到重要情況,總會給我非常明確的指示,他常說,‘放手去干,天塌不下來’。”
潘東升常告誡民警權力要為民所用,“摘下警徽,我們也是老百姓”。
潘東升留下的遺物很簡單:一個用了13年的尼龍公文包,鼓囊囊地塞滿一疊待辦件。隨身攜帶使用了30多年的錢包里,常年放著一張泛黃的照片,那是他一家三口的合影。工作之余,他時常拿出來瞧瞧。
風清氣正地來,干干凈凈地走。
“除非有特別重大任務,工作再晚,他都會回家吃飯。”()袁秋榕忘不了,上班時,他常會仰頭看看陽臺,跟她告別;她也會站在那里,等他下班回來……
妻子長年待業在家,潘東升從未利用手中的職權,為家人謀過任何利益。
潘局長是“硬骨頭”,但又是“軟心腸”。
2014年,來到三明市地處偏遠的巖前派出所調研,眼前的景象讓潘東升佇立良久:不足10平方米的老平房宿舍里,僅有一桌一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擠在桌面上,冬天沒有熱水洗澡,食堂也沒辦法開辦伙食。
“一定要給民警一個溫暖的家!”很快,“暖警工程”“團圓計劃”陸續推開,基層派出所民警住得好、吃得好,外地無房民警也住進設施齊全的“周轉房”。
到了福州,他又在總結三明經驗的基礎上,推出了解決民警夫妻兩地分居的“積分制”,目前已幫助68名民警調動工作。
從入職培訓到職級晉升,從提高待遇到醫療保險……潘東升雖然走了,但他愛警惠警的一腔熱忱,為民執法的一腔抱負,都留在了一線民警心中。
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民警姜迎新忘不了,2018年的春天,自己和一百多名新警參加授銜儀式,他們一個個走向潘東升,他就那樣筆直挺立,敬禮、授銜,面帶微笑,如師亦友。
“您未竟的事業終將被我們扛起。”姜迎新在紀念文章里這樣寫道,“如同詩里說的那樣——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都是青青的野草。”
潘東升先進事跡介紹篇四
5年前,潘東升到任福州第二天,就圍繞“忠誠、干凈、擔當”,給全市公安民警上了一堂黨課。他脫稿講了2個小時,言辭懇切,語重心長。其中一句話深深烙在了民警們的心中——“你們要牢牢記住‘人民警察’前的‘人民’二字”。
2017年10月13日上午,潘東升做客福州市公安局新浪官方微博@福州公安,開展網上問政
人民二字,重逾千鈞。
今年初,在一次接訪中,有群眾提出“抓拍多、罰單多,停車難”問題。潘東升立即牽頭調研,著手推出便民停車舉措。
“停車滿意率,我說了不算,你說了不算,群眾說了才算。”為廣泛聽民聲、知民情,他要求民警們出臺舉措前深入調研,在線下走訪社區征集意見,在線上發布問卷調查。這次線上調查,群眾對停車問題的滿意率為72%。
5月份起,一系列重磅舉措相繼出臺:向社會增設9600個停車泊位、允許老舊小區周邊指定道路、指定時段單側有序停放,學校周邊允許接送車輛臨時停放,原則不抄單,不處罰,惠及車輛30萬輛;公廁周邊設置時長10分鐘停車位;推出“文明出行、教育免罰”……
樁樁件件都精準擊中民生痛點。不久前,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又進行了一次滿意率調查。這次有1.6萬余名群眾參與,群眾停車滿意率升至98.8%!滿滿的成就感,從大伙兒的心里溢出來,那是被群眾認可的喜悅!
“就在前幾天,潘局還謀劃再開一次新聞發布會,推動更長效的機制落地,沒想到……”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徐志慧難過地說,潘局總是像兄長一樣耳提面命,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一定要用在為人民服務上。
心系百姓冷暖、急難愁盼,緊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福州公安“放管服”改革成果豐碩,推出多項便民措施:大力推行窗口“無否決權”工作機制,創辦全省首家“臺灣居民出入境服務站”,在派出所設立“辦不成事”受理窗口,創新推出落戶“零門檻”、無犯罪記錄證明網上辦理……97%的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
“在潘局心里,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馬尾區公安局副局長黃見新說。9月1日,潘東升陪同省領導到馬尾羅星派出所調研。活動即將結束,他突然喊住了黃見新。“見新,我們剛才經過執法辦案區,那個玻璃門通道,不小心的話很容易撞上,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提醒進出群眾注意安全。”
這件“小事”讓黃見新深受觸動。“潘局用實際行動給我上了一課,我今后要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