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表示個人志向的詩句篇一
2.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3.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4.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5.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7.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9.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10.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12.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4.常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15.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16.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
17.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9.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0.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
21.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2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4.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25.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26.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7.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28.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
29.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0.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3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3.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34.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35.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36.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37.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8.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39.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40.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41.沉舟側畔千帆進,病樹前頭萬木春。
42.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4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4.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45.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46.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4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48.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9.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50.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表示個人志向的詩句篇二
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勸學》
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3、手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語短長。——于謙《兩袖清風》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5、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7、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8、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
9、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10、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杜甫
1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蘇軾《春宵》
12、雨后龍孫長,風前鳳尾搖。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題畫竹》
13、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楊繼盛《言志詩》
14、秋荷獨后時,搖落見風姿。無力爭先發,非因后出奇。——鄭板橋《秋荷》
15、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漢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徐錫麟《出塞》
1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17、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19、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0、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過客是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
2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22、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雜詩》
23、新詩句成相借問,閑來議盡共尋思。終今三十余年事,卻說還同昨日時。——張籍《逢王建有贈》
24、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劉過《書院》
25、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26、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27、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28、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常閽。豈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離騷
29、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金縷衣》
3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31、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32、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4、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游
35、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張謂《題長安主人壁》
36、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
37、鎮心帷車坐,偏愁云氣晴。客行殊望雨,敢說為蒼生。——洪亮吉《憫旱》
3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39、少聞雞聲眠,老聽雞聲起。千古萬代人,消磨數聲里。——魏源《曉窗》
40、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蘇軾《柳氏二外甥求筆跡》
41、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宋·李清照《絕句》
42、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戲為六絕》
43、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
44、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東晉·陶潛《讀山海經》
45、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4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胡寄垣
47、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駱賓王《詠蟬/在獄詠蟬》
4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49、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50、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苔》
表示個人志向的詩句篇三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4、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杜甫
5、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6、鎮心帷車坐,偏愁云氣晴。客行殊望雨,敢說為蒼生。——洪亮吉《憫旱》
7、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
8、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9、雨后龍孫長,風前鳳尾搖。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題畫竹》
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
1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2、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13、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東晉·陶潛《讀山海經》
14、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6、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宋·李清照《絕句》
1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18、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19、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
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論詩》
2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22、會挽雕弓如滿月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
2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24、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
25、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
26、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劉過《書院》
27、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破陣子》
28、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29、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0、男兒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表示個人志向的詩句篇四
1、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杜甫
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3、秋荷獨后時,搖落見風姿。無力爭先發,非因后出奇。——鄭板橋《秋荷》
4、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漢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徐錫麟《出塞》
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6、鎮心帷車坐,偏愁云氣晴。客行殊望雨,敢說為蒼生。——洪亮吉《憫旱》
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9、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10、新詩句成相借問,閑來議盡共尋思。終今余年事,卻說還同昨日時。——張籍《逢王建有贈》
11、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劉過《書院》
12、少聞雞聲眠,老聽雞聲起。千古萬代人,消磨數聲里。——魏源《曉窗》
13、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雜詩》
14、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常閽。豈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離騷
15、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楊繼盛《言志詩》
16、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1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蘇軾《春宵》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19、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戲為六絕》
20、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勸學》
2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2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23、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張謂《題長安主人壁》
24、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
25、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26、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28、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2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30、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宋李清照《絕句》
31、手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語短長。——于謙《兩袖清風》
3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34、雨后龍孫長,風前鳳尾搖。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題畫竹》
35、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
36、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過客是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
37、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39、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游
40、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蘇軾《柳氏二外甥求筆跡》
表示個人志向的詩句篇五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2、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4、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5、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游
6、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8、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0、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
11、鎮心帷車坐,偏愁云氣晴。客行殊望雨,敢說為蒼生。——洪亮吉《憫旱》
12、雨后龍孫長,風前鳳尾搖。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題畫竹》
13、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楊繼盛《言志詩》
14、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17、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 《石灰吟》
18、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19、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20、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蘇軾《春宵》
21、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杜甫
22、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23、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宋】李清照 《絕句》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25、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26、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27、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張謂《題長安主人壁》
28、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29、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過客是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劉禹錫
30、手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語短長。——于謙《兩袖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