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發展,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優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計劃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霍亂防治工作計劃篇一
霍亂病防治工作計劃
為進一步加強我鎮霍亂病防治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我院按照縣衛生局霍亂防治工作目標為指導,縣疾控中心的霍亂防治工作計劃要求為己任。我院認識到該工作的重要性,近期進行了認真組織與實施,并結合我鎮實際情況,制定了我院2011年霍亂防治工作計劃。
一、加強責任落實;
加強霍亂監測的質量控制,提高霍亂預測、預警能力,鞏固現有的防治成果,及時成立領導小組。組 長:張漢波 副組長:羅志輝 鄧德鋒
成 員:鄭超麗 肖浩勇 曾偉華 李如燕 成立搶救小組: 組 長:張漢波 副組長:羅志輝
成 員:鄭超麗 梁明雄 張耀才 全玉榮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鄧德鋒和羅志輝為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事務處理。
二、加強組織落實;
由我院抽出專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我鎮市場進行監測,對市場內的海鮮類產品進行嚴格檢查。以農村為重點的地區,學校、醫療機構、建筑工地為重點場所,對我鎮鄉、村、組三級相關人員,基層醫務人員、游廚及幫工、農村居民及建筑工地、學校等食品從業人員為重點人群。通過培訓霍亂防治知識宣傳,生活方式倡導,讓我鎮廣大人民群眾掌握相關知道,改變農村生活方式,增強健康意識。在政府的配合下,對農村游廚進行腸道傳染病的基本知識培訓,讓全鎮農村廚師對食品的采購、加工、烹飪、儲存、操作規范等進行熟練掌握,要求培訓率達到95%以上。每月定期對鄉村醫生進行培訓考核,要求村衛生站將霍亂及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在健康教育專欄上進行宣傳。在政府的指導下我院定于2011年5月中旬對我鎮三級干部進行霍亂病及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進行培訓,讓廣大干部到村組進行合理健康宣傳,定期對學校進行宣傳和培訓??傊以?011年將利用宣傳稿、標語和錄像及廣播錄音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
三、
規范腹瀉門診,加強技術指導;我院2011年將組織所有醫護人員學習腸道傳染病知識預防,開展好腹瀉門診工作。組織防疫人員,對腸道門診工作定期進行檢查,對不合格的門診登記認真
總結
,在全院職工大會上通報,規范腹瀉門診的管理,做好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防止疫情擴散和蔓延。四、做好疫情應急準備及突發疫情處理;
1、疫情值班報告制度;
全院所有人員堅持24小時疫情值班制度,值班人員落實首問責任制,對疫情報告及時、完整記錄,接到報告后人員應迅速趕赴現場,掌控周圍環境,等待上級部門專家組的到來。
2、加強物資和技術準備;
配齊現場采樣、消毒藥品、器械、應急藥品、個人護用品,各種調查表格等物資的準備,加強我院醫務人員的演練工作,作好技術準備。
那霍鎮衛生院 2011年3月2日
霍亂防治工作計劃篇二
霍亂防治知識
一、什么是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是甲類傳染病。它可引起流行、爆發和大流行。臨床特征為劇烈腹瀉、嘔吐大量米泔水樣排泄物,水電解質紊亂和周圍循環衰竭,嚴重休克者可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
二、霍亂的傳染源有哪些?
1、病人:分為重型、中型、輕型,急性病人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菌。重、中型病人由于頻繁的腹泄和嘔吐極易污染周圍環境,但輕型病人由于及時就診的少,臨床上極易誤診和漏診,常不被發現。這些病人可帶菌活動,廣為傳播。
2、帶菌者:指無臨床表現而糞便中排出霍亂弧菌的人,包括潛伏期菌、恢復期菌(病后帶菌)健康帶菌和慢性帶菌。
①潛伏期帶菌者:指病人在出現癥狀之前于潛伏期內大便有排菌者。
②恢復期帶菌和慢性帶菌:指病人在臨床癥狀消失后3個月內帶菌,為恢復期帶菌;病后排菌超過3個月者稱為慢性帶菌?;謴推趲Ь话悴怀^1周,持續4周以上者很少,慢性帶菌時可持續數月至數年,最長達10年,這種帶菌通常是膽囊或膽道帶菌。
③健康帶菌者:指始終沒有臨床癥狀,而糞便中排出霍亂弧菌者。一般不超過1周,少數可達2周,帶菌的頻率和傳染源接觸程度有關。據調查,有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觸者中,5-20%的人受感染,鄰居接觸者為0.3-0.4%,一般社會接觸僅占0.02-1.3%,這些感染者當中有60-80%始終無癥狀。
三、霍亂的傳播途徑
1、經水傳播
水在傳播霍亂時起主要作用。在衛生條件差的地方,江河、河渠、池塘、湖水、井水和港灣海水等極易受到污染。用生水漱口、洗刷食
具、浸泡蔬菜、水產品等習慣增加了霍亂經水傳播的機會。經水傳播呈現暴發性流行,病人多沿著被污染的水源分布,在水體含菌濃度較低或細菌毒力較弱、人群免疫力較高的地區,也可出現散發病例。
2、食物傳播
霍亂可以通過食物傳播。食物傳播霍亂的作用僅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飲用水的地區,輕型和臨床型病人,污染食物而引起傳播的作用可能更為突出。
3、生活接觸傳播
與病人或帶菌者直接接觸或接觸了被霍亂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發生霍亂。接觸傳播多在人員密集、衛生條件差的情況下發生,常在小范圍內引起感染,常出現一戶多例現象,但本型傳播與食物型、水型傳播不易截然分開。
4、經媒介昆蟲傳播
本病流行時蒼蠅可以帶菌。有人曾從染有霍亂的疫船以及從疫區中捕獲的蒼蠅身上檢出霍亂弧菌。
四、怎樣預防霍亂
1、搞好家庭和個人飲食衛生。
2、搞好飲水衛生。
3、煮透海鮮食物(河海魚類、蝦蟹、貝殼類等)。
4、搞好環境衛生,加強垃圾和糞便的管理。
五、霍亂就診方式
如果您近期地出現發熱或劇烈腹瀉、嘔吐大量米泔水樣排泄物癥狀,為了您的健康,請一律到黃石市中心醫院、中醫醫院、二醫院、一醫院、黃石市傳染病醫院等我市定點醫院就診。
黃石港區衛生文化體育局電話:0714—6239077; 聯系人:呂非***,周愛仙***。
黃石港區衛生文化體育局宣
霍亂防治工作計劃篇三
霍亂防治知識
1、什么是霍亂?
霍亂是由o1群或o139群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具有發病急、傳播快、波及面廣的特點,是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兩種甲類傳染病之一,也是《國際衛生檢疫條例》規定國際檢疫的三種傳染病之一。
2、霍亂的傳染源是什么?
霍亂病人或帶菌者是霍亂的傳染源。
3、感染霍亂后有哪些癥狀?
大多數情況下,感染只造成輕度腹瀉或根本沒有癥狀,典型的癥狀表現為劇烈的無痛性水樣腹瀉,嚴重的一天腹瀉十幾次。感染霍亂后,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恰當,會引起嚴重脫水導致死亡。
4、什么人容易感染霍亂?
人群普遍易感,胃酸缺乏者尤其易感。
5、什么時候容易得霍亂?
我國的流行時間為3~11月份,6~9月份是流行高峰。
6、霍亂的潛伏期和傳染期多少?
潛伏期數小時至5天,通常2~3天。糞便陽性期間有傳染性,通常至恢復后幾天。偶有攜帶者傳染期持續數月。對霍亂弧菌有效的抗菌藥物可縮短傳染期。
7、如何發現自己感染霍亂?
有腹瀉癥狀,尤其是劇烈的無痛性水樣腹瀉,應馬上到醫院就診,并做霍亂弧菌的培養檢查。與霍亂感染者一起就餐或密切接觸的人也應采集糞便或肛拭檢查,以確定是否感染。在霍亂疫區內或近日去過霍亂疫區,出現腹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并留糞便作霍亂細菌學檢查。
8、感染霍亂后應如何做?
霍亂傳染性很強,一旦發現感染霍亂,無論是輕型還是帶菌者,均應隔離治療?;魜y癥狀消失,停服抗菌藥物后,連續二天糞便培養未檢出霍亂弧菌者才可解除隔離。感染霍亂后,不接受隔離治療,屬于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行為,另外病人和帶菌者要配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的采樣、家里疫點的消毒等工作。
9、霍亂怎么傳播?
霍亂可通過飲用或食用被霍亂弧菌傳染而又未經消毒處理的水或食物和接觸霍亂病人、帶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以及食用經蒼蠅污染過的食物等途經傳播。
10、公眾如何預防霍亂?
預防霍亂的方法比較簡單。主要是“把好一張口”,預防病從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飯前便后要洗手,買回海產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熱透,生熟食品要分開,出現癥狀要就診。
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無牌餐飲不光顧,腐爛食品不要吃,暴飲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亂污染)物品不要碰。
11、餐飲業如何預防霍亂?
做好原材料選購-加工處理食物-儲存食物每個環節的食品衛生。
一、原材料選購:
? 選購新鮮的食物原材料,不要購買變質、變色、變味的食物;不要從流動熟食小販或無牌食肆購買食物。
二、加工處理食物:
? ⑴.注意個人衛生,保持雙手清潔,處理食物前、處理生的食物后及如廁后,都應用消毒水或清水洗凈雙手;
? ⑵.要分不同的人處理熟制品(鹵味、燒味)和處理海產、家禽 ? ⑶.任何人如有腹瀉或嘔吐,不要處理食物;
? ⑷.不要過早準備食物,尤其是海產品,最好即煮即用; ? ⑸.生熟食物要用不同用具處理; ? 6.食物要徹底煮熟,尤其是海水產品。
三、儲存食物:
? ⑴.生的肉食、海產和其他容易變壞的食物,應放在冷柜內儲存,雪柜在4℃以下;
? ⑵.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如要放在一起,把熟食放在冷柜上格; ? ⑶.已煮熟的食物,如不是即時食用,應儲存在4℃以下且保存時間不超過48小時;
? ⑷.養殖海產品的水要經常更換,魚缸要定期消毒。
12、霍亂病人接觸者如何處理?
與霍亂病人共同進餐或密切接觸的人必須接受醫學觀察1周,如接觸者是食物加工人員必須暫離工作崗位,直至兩次糞便培養陰性。醫學觀察期間如有腹瀉癥狀必須立即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觸者采便檢查后,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服用抗菌藥物進行預防。
13、感染霍亂可以治愈嗎?通常如何治療?
只要及早發現,及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溶液,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療霍亂并不困難。
首先霍亂病人要按甲類傳染病隔離治療。危重病人應先就地搶救,待病情穩定后在醫護人員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離病房。確診與疑似病例應分開隔離。
不同臨床分型的病人治療的方法不同:輕度脫水病人,以口服補液為主;中、重型脫水病人,須立即進行靜脈輸液搶救,待病情穩定、脫水程度減輕、嘔吐停止后改為口服補液。在液體治療的同時,給予抗菌藥物治療以減少腹瀉量和縮短排菌期??筛鶕幤穪碓醇耙鹆餍械幕魜y弧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選定一種常用抗菌藥物,常用的抗生素為氟哌酸、環丙沙星等。
14、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霍亂感染嗎?
新型口服rbs/wc 霍亂疫苗現已問世,其安全性較好,與舊的注射用霍亂疫苗相比,新型疫苗可以提供較好、較持久的保護作用。目前,使用霍亂疫苗已成為可供選擇的霍亂預防措施之一。我國研發的新型rbs/wc口服霍亂疫苗(膠囊型)也獲批準上市,主要對01群霍亂有預防作用,同時對產腸毒性大腸桿菌(etec)感染性腹瀉有70%的保
護作用。疫苗適用于兒童、到高危地區的旅游者、野外、水上作業及流動人口等。
15、霍亂的疫點如何消毒?
對疫點的消毒是有效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措施之一??赡鼙徊∪伺判刮镂廴镜膸?、餐具、地面、地拖、門拉手、衣物等要進行消毒?;魜y弧菌對一般的消毒劑均較敏感。漂白粉、漂白精、過氧乙酸、戊二醛等均有效。
16、霍亂為什么傳染病強,流行迅速? 霍亂的傳染性非常強,傳播速度非常快,能通過水源或暴雨迅速蔓延,造成暴發流行。古時候,人們為了躲避霍亂騎馬逃離,但霍亂比馬跑得還快,馬還沒有跑到的地方,霍亂已經先到了一步。迄今為止,霍亂已發生了7次全球性大流行。為什么霍亂的傳染性那么強,流行那么迅速呢? 引起霍亂的細菌是一種形狀彎彎,像“逗號”一樣的細菌,在醫學上被稱為“弧菌”。它的“尾巴”上有一根長長的鞭毛,使它可以在水中像“流星”一樣快速運動,到處傳播?;魜y弧菌的生命力很強,在水中可存活許多天;而且它繁殖得非??欤粋€變倆,倆變四個??,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幾小時就可以繁殖數十代。因此,夏季是霍亂弧菌最流行的季節,如果再下幾場暴雨,發點洪水,霍亂弧菌就可一邊大量繁殖,一邊乘水“漂流”,造成大面積污染。水源一旦被污染,霍亂弧菌就可以利用各種機會“爬”到人的水杯里、食物上、手上,然后“鉆”進人的消化道,引起人感染。更讓人無法控制的是霍亂弧菌感染人后,表現出典型霍亂癥狀的只是少數,大部分是霍亂帶菌者
或輕癥病人。這些人的大便中不斷排出霍亂弧菌,但他們本人卻一無所知,不會吃藥治療,更不會被隔離。這些霍亂帶菌者或輕癥病人又成為霍亂的重要傳染源,把霍亂疾病帶向四面八方,甚至藏在人的體內坐上飛機,傳到更遠的地方。因此,發現霍亂病人后,疾病防疫人員會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檢疫,對疫區進行封鎖,發現帶菌者也需要隔離、治療。
17、霍亂病菌如何對人體造成損傷,引起嚴重后果?
霍亂表面“和善”,只“呆”在腸道內,不像其他細菌侵入腸壁或血液引起疾病,但它們會“下毒”?;魜y弧菌在腸道內繁殖過程中能產生一種“腸毒素”。這種毒素能導致腸壁細胞中毒,造成腸壁細胞功能紊亂,不能吸收水分,大量排出液體,引起腹瀉?;魜y病人的腹瀉太嚴重了,常常來不及上廁所,大便像打開的水管子一樣從肛門中直流出來,每天大便的量多達18000毫升,病程中的總排便量可達35000毫升,個別可達60000毫升之多。人就像被“抽干”了水一樣:皮膚失去了彈性,用手一抓像擰干的衣裳;肚子拉癟了,像船一樣,稱為“舟狀腹”;手指上皮膚皺縮成“螺紋”,稱為“洗衣工手”;眼窩深深地凹下去了,聲音嘶啞得無法說話??。醫學上稱之為“脫水”。這水“脫”得也太快了,真是“頃刻之間形貌皆非”。如果沒有得到治療,一般病人脫水后兩日便死亡。極度的脫水使患者的皮膚帶有一種不祥的藍色,死者的尸體腐爛的速度似乎更快,因此當時有人稱之為“黑死病”。所以,得了霍亂后,醫生要用很粗的靜脈針,為病人快速補液,把病人丟失的水分補充足,糾正病人的脫水。
18、如何預防霍亂流行?
我國今年有許多地方鬧水災、泥石流,因此要特別注意管好水源和糞便,預防霍亂。水井應加井蓋或蓋水房,廁所要建提離水源遠一些,以防止糞便從地下滲到水源,造成霍亂弧菌污染飲用水。
據專家調查,多數霍亂疫情,可能與不潔飲食有關。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消滅蒼蠅,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不飲用生水,生吃水果蔬菜要洗凈,不要在沒有衛生許可證的小攤販那里買食物,夏季的涼菜最好自己在家中加工,熟食買回家后最好再進行加熱后停用,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
發現病人要及時送到醫院隔離治療,而且要立即向防疫部門報告。我國的傳染病法規定,發現霍亂病人后報告的時間是:城鎮不得遲于2小時,農村不得遲于6小時。霍亂病人只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輸液治療,糾正脫水,會很快痊愈的。
每年夏季,機場、海關都對來自疫區所有人員均應嚴格檢疫,各醫療單位都設有立腸道門診,發現病人立即隔離治療,對疑似者進行隔離檢疫?;魜y接觸者檢疫隔離期為5天,隔離期做糞便培養,三次陰性方能解除隔離。流行期間帶菌者,霍亂接觸者和腹瀉患者必須出疫區時,應給予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廣大群眾應積極配合國家對霍亂的管理,如果在流行季節發生腹瀉應聽眾醫護人員的安排,實行嚴格的檢查,以防霍亂在我國的流行?;魜y還可以通過疫苗預防,非疫區到疫區前可接種霍亂弧菌疫苗。
霍亂防治工作計劃篇四
霍亂防治知識
一、概述及傳播途徑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以發病急、傳播快、波及范圍廣為主要特點,霍亂的病原體是霍亂弧菌?;魜y弧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呈弧形或逗點狀,有鞭毛、運動活潑。本菌具有嗜堿性和嚴格的需氧特點。
霍亂弧菌對干燥和日光甚為敏感。在日光照射下,1--2小時死亡。加熱至80℃5分鐘和沸水中立即死亡。該菌能耐低溫,冰凍條件下能存活20天,在-5℃中存活數日。耐堿不耐酸,對各種消毒劑敏感,1%的石碳酸5分鐘、0.5-1%來蘇30--40分鐘立即死亡。特別是對漂白粉更敏感,在不含大量有機物的水中,余氯量在1ppm15分鐘可殺死。埃爾托生物型比古典生物型抵抗力強。霍亂與副霍亂的傳播途徑是水、食物、接觸及蒼蠅四種,水是主要傳播途徑,其次是食物。
二、傳染源
霍亂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
⑴病人
霍亂弧菌經口進入人體,定位于小腸粘膜,在腸道內增殖,產生霍亂腸毒素,引起腸道和全身反應,潛伏期最短數小時,最長7天,一般1-3天。
⑵帶菌者
主要包括潛伏期帶菌者和恢復期帶菌者、健康帶菌者
三、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無性別、年齡及種族差異,無先天免疫,病后可獲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維持時間較短,有再次感染者?;魜y疫苗注射后保護期不超過6個月。
四、霍亂病人的診斷
由于霍亂輕型病例居多,其癥狀和體征又不典型,不易與其
1 它病因引起的腹瀉相區別。因而病原學檢查應為其主要依據??紤]目前實際情況,對霍亂確診除以病原學為依據外,可以依據臨床表現、流行病學史和血清學檢測等進行綜合性診斷,(一)、在流行期間,在疫點內凡有典型的霍亂癥狀(如突然發病不發燒,劇烈吐瀉無腹痛,迅速出現脫水,循環衰竭及肌痙攣等)即使糞便培養陰性者,也應臨床診斷為霍亂病例。
(二)、同確診的霍亂病例有明確的接觸史(同餐、同住、或護理)并發生吐瀉癥狀者而無其它原因可查者。
(三)、在發生霍亂同源性暴發,對首例或一些相關病例已經作出病源學確診后,與暴發有關的其余病例可根據臨床表現和流病史作出臨床診斷并做疫情報告。
五、防疫措施
霍亂的防疫措施是涉及面很廣的綜合性措施,可分為經常性預防措施和一旦發生疫情時的緊急措施。(一)、經常性預防措施
1、健全各級疫情報告網,使一旦發生病人時,能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2、設置夏季腸道門診,及時發現和隔離病人。
3、作好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的預防注射工作。
4、廣泛宣傳教育,充分發動群眾。
5、開展“三管一滅”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
(二)、發生疫情時的緊急措施
1、疫情報告按甲類傳染病的要求報告。
2、霍亂病人的管理
確診的霍亂病人和有吐瀉癥狀的疑似病人,必須送就近醫院隔離治療。
(1)隔離消毒措施
①隔離室應與其它病區和病房隔開,有單獨出入的門戶,遠離水源,設有專用的廁所和便器,有專人看守,嚴禁無關人員出
2 入,入口處應設有浸有藥液的腳墊和洗手消毒液。
②確診和疑似病人要分室分治,至少應采取隔離措施,應盡量減少陪護,陪護人員中途不得更換。
③病人吐瀉物、垃圾、餐具及其它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場所應隨時進行消毒。
(2)治療措施
由各醫院視病人具體情況而定,提倡使用口服補液療法。
(3)出院標準
①服用抗菌藥物,每天采便培養一次,連續三次陰性即可出院。
②陪護者與病人同時采便,兩次陰性即可出院。
(三)、疫點疫區的劃分和處理
1、疫點:在發生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地方一般以同一門戶出入的住戶或與病家關系密切有關的若干戶為范圍,劃為疫點。在農村可以相當于一個小自然村為范圍。在特殊情況下,一個病人可以有一個以上的疫點。
2、疫區:一般以疫點為中心,在農村可以相當于一個公社或鄉的范圍劃為疫區。
疫點的處理
⑴堅持“早、小、嚴、實”的精神處理疫點,即時間要早、范圍要小、措施要嚴、落在實處。
⑵隔離治療傳染源
⑶疫點內消毒和處理:對廁所和被病人吐瀉物污染的地面、衣物、病人使用的餐具等進行嚴格的消毒,疫點范圍內進行藥物滅蠅,改善環境衛生,反復宣傳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品。隔晚、隔餐食品要重新加熱,飯前便后要洗手。
⑷密切接觸者的管理
疫點內所有人群均為密切接觸者,在疫點消毒處理的同時,對疫點內的所有人員要進行登記、糞檢和預防服藥。預防服藥應
3 選用敏感藥物,服藥時間為2天。要做到“送藥到手、看服到肚?!蓖獬鋈藛T要追防。
在投藥結束后對檢菌陽性者每日糞檢一次,連續二次陰性即可解除疫點管理,如無糞檢條件,自疫點處理之日起5日內再無新病例出現即可解除。
疫區的處理
⑴ 大力開展衛生宣傳教育。
⑵ 飲水消毒和滅蠅
⑶ 管好食品和集市貿易
⑷ 開展疫情檢索
⑸ 疫區管理期間停止大型集會,停止臨時性工地項目。疫區解除:最后一個疫點解除后,再觀察5天,如無新病人出現和帶菌者出現即可解除疫區管理。
霍亂防治工作計劃篇五
霍亂防治知識
霍亂癥狀診斷治療
概述
霍亂(cholera)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僅有輕度腹瀉;重者劇烈吐瀉大量米泔水樣排泄物,并引起嚴重脫水、酸鹼失衡、周圍循環衰竭及急.腎功能衰竭。
霍亂自古以來即在印度恒河三角洲呈地方.流行,1817~1923年百余年間發生過六次世界大流行。于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中,koch從埃及患者糞便中首次發現了霍亂弧菌。1905年cotschlich在埃及西奈半島el-tor檢疫站從麥加朝圣者尸體分離出類似霍亂弧菌菌株,命名為el—tor弧菌,后將el-tor弧菌所致疾病稱為副霍亂。由于兩種弧菌的形態和血清學特.基本一樣,臨床表現及防治也完全相同,故1962年5月第十五屆世界衛生大會決定將兩者所致的疾病統稱為霍亂。1820年該病傳入我國,解放前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國,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解放后幾乎絕跡,但近年與國外交往頻繁,極易從國外再度傳入。
病原學
霍亂弧菌屬于弧菌科弧菌屬,依其生物學.狀可分為古典生物型和埃爾托生物型。菌體短小,稍彎曲,革蘭染色陰.,無芽胞和莢膜,長約1.5~2.0μm,寬0.3-0.4μm。菌體尾端有鞭毛,運動極為活潑,在暗視野顯微鏡下呈流星樣一閃而過,糞涂片呈魚群排列。在鹼.(ph8.0~9.0)蛋白胨培養基上易于生長。
霍亂弧菌具有耐熱的菌體(o)抗原和不耐熱的鞭毛(h)抗原。根據菌體o抗原的不同可分為至少78個血清群,古典型和埃爾托型均屬o-1群霍亂弧菌,國際檢疫的傳染.病原,以檢出o―1群為準。菌體抗原有a、b、c三種成份。a為o―1群的特異抗原;據菌體抗原成份又可分為三種血清型,即稻葉型(inaba,原型,含ac),小川型(ogawa,異型,含ab)和彥島型(hikojima,中間型,含abc)。
古典型弧菌在外環境中存活力很有限,但埃爾托型抵抗力較強。一般在未經處理的河水、海水和井水中,埃爾托型可存活1~3周甚至更長時間。兩者對熱、干燥、直射日光和一般消毒劑都很敏感,加熱100℃1~2分鐘或日光下暴曬1~2小時即死亡,2漂白粉、0.25過氧乙酸溶液和1:500000高錳酸鉀數分鐘便可將其殺滅。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患者和帶菌者是霍亂的傳染源。重癥患者吐瀉物帶菌較多,極易污染環境,是重要傳染源。輕型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更大。近來已有動物(含水生動物)作為傳染源的報道,值得重視。
(二)傳播途徑本病主要通過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觸和蒼蠅媒介而傳播,以經水傳播最為重要?;颊咄聻a物和帶菌者糞便污染水源后易引起局部暴發流行。通常先發生于邊疆地區、沿海港口、江河沿岸及水網地區,然后再借水路、陸路、空中交通傳播。
(三)人群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新疫區成人發病多,而老疫區兒童發病率高。感染霍亂弧菌后是否發病取決于機體特異和非特異的免疫力,如胃酸的ph、腸道的siga以及血清中特異.凝集抗體、殺菌抗體及抗毒素抗體等的殺菌作用。病后可獲一定的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自1817年古典型弧菌引起世界大流行以來,已先后波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1991年初發生在南美洲的大流行,至今仍未熄滅,僅91年一年全世界已累計發病50余萬人,成為世人矚目的生物公害。
1.地區分布兩型弧菌引起的霍亂均有地方.疫源地,印度素有“人類霍亂的故鄉”之稱,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則是el―tor弧菌的疫源地,每次世界大流行都是從上述地區擴散而來。我國是外源.,歷次世界大流行均受其害。
2.季節分布我國發病季節一般在5~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10月。
3.流行方式有暴發及遷延散發兩種形式,前者常為經水或食物傳播引起暴發流行,多見于新疫區,而后者多發生在老疫區。
霍亂癥狀
癥狀出現于細菌感染后1~3天,可從輕度沒有并發癥的腹瀉到嚴重的潛在致命的表現,部分受染的人完全沒有癥狀。
本病常驟然開始,發生無痛.水樣腹瀉和嘔吐,嚴重病例可引起每小時1升以上的液體丟失。由于嚴重的水和鹽的丟失導致嚴重的失水,患者表現干渴、肌肉痙攣、軟弱和尿量極少。組織中的液體的嚴重丟失引起雙眼下陷,手指的皮膚嚴重的起皺紋。如果未給予處理,由于嚴重的血容量失去平衡和增高的鹽濃度能導致腎衰竭、休克和昏迷。
癥狀通常在3~6天內消失,多數病人在2周內清除細菌,但少數患者可成為慢.帶菌者。
霍亂的診斷可由直腸拭子或新鮮大便檢查發現細菌而確定。因為霍亂弧菌在常規大便培養時不生長,醫生必須要求做霍亂弧菌的特別培養。
霍亂診斷標準
霍亂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亂弧菌引起的急.腸道傳染病,是發病急、傳播快、波及面廣、危害嚴重的甲類傳染病,也是當今三種國際檢疫傳染病中最嚴重的一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的規定,制定本病的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霍亂的診斷標準,對病人、疫點、疫區的處理原則等,并推薦了對霍亂的病原學檢查、血清免疫學檢查、霍亂弧菌的鑒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對病人的補液療法等。
本標準適用于全國各級衛生防疫、醫療保健機構對由01群和0139群霍亂弧菌引起的霍亂的診斷和處理。
2 診斷原則
根據夏秋季節霍亂流行期間的疫區內,凡有腹瀉,伴有嘔吐,從糞便或吐瀉物檢出01群或0139群霍亂弧菌或血清檢查對01群或0139群霍亂弧菌的抗體有明顯升高者予以診斷。病人的臨床癥狀可由輕度到重度不等。
3 診斷標準
3.1 疑似霍亂診斷標準
a.凡有典型臨床癥狀,如劇烈腹瀉,水樣便(黃水樣、清水樣、米泔樣或血水樣),伴有嘔吐,迅速出現嚴重脫水,循環衰竭及肌肉痙攣(特別是腓腸肌)的首發病例,在病原學檢查尚未肯定前。
b.霍亂流行期間有明確接觸史(如同餐、同住或護理者等),并發生瀉吐癥狀,而無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項目之一者診斷為疑似霍亂。
3.2 確定診斷標準
a.凡有腹瀉癥狀,糞便培養01群或0139群霍亂弧菌陽.;
b.霍亂流行期間的疫區內,凡有霍亂典型癥狀(見3.1a),糞便培養01群和0139群霍亂弧菌陰.,但無其他原因可查者;
c.在流行期間的疫區內有腹瀉癥狀,作雙份血清抗體效價測定,如血清凝集試驗呈4倍以上或殺弧菌抗體測定呈8倍以上增長者;
d.在疫源檢查中,首次糞便培養檢出01群或0139群霍亂弧菌前后各5天內有腹瀉癥狀者。
臨床診斷:具備b。
確診病例:具備a或c或d。
4 臨床分型標準
4.1 輕型
僅有腹瀉癥狀,極少伴嘔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狀為軟便、稀便或黃水樣便,個別患者糞便帶粘液或血,皮膚彈.正?;蚵圆?,大多數患者能照常進食及起床活動,脈搏、血壓、尿量均正常。
4.2 中型
腹瀉次數一日10~20次,精神表現淡漠,有音啞,皮膚干而缺乏彈.,眼窩下陷,有肌肉痙攣,脈搏細速,血壓(收縮壓)兒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脫水程度相當體重兒童為5%~10%,成人為4%~8%。
4.3 重型
腹瀉次數一日20次以上,極度煩躁甚至昏迷,皮膚彈.消失,眼窩深凹,明顯發紺,嚴重肌肉痙攣,脈搏微弱而速,甚或無脈,血壓(收縮壓)兒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測不到等循環衰竭的表現,尿量每日<50ml或無尿,脫水程度兒童相當于體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4 中毒型(干.霍亂)
為一較罕見類型,起病后迅速進入休克狀態,無瀉吐或瀉吐較輕,無脫水或僅輕度脫水,但有嚴重中毒.循環衰竭。
5 治療原則
5.1 按甲類傳染病隔離治療。危重病人應先就地搶救,待病情穩定后在醫護人員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離病房。確診與疑似病例應分開隔離。
5.2 輕度脫水病人,以口服補液為主。口服補液治療方法可參考附錄d的d1章。
5.3 中、重型脫水病人,須立即進行靜脈輸液搶救,待病情穩定、脫水程度減輕、嘔吐停止后改為口服補液。輸液治療方法可參考附錄d的d2章。
5.4 在液體療法的同時,給予抗菌藥物治療以減少腹瀉量和縮短排菌期??筛鶕幤穪碓醇耙鹆餍械幕魜y弧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選定一種常用抗菌藥物,連服3天。常用抗菌藥物及劑量可參考附錄e。
6 解除隔離標準
6.1 停服抗菌藥物后,連續二天糞便培養(如無糞便,可用肛拭子從直腸取糞便)未檢出霍亂弧菌者解除隔離。
6.2 患者經治療癥狀消失后,如無大便培養條件,自發病日起,住院隔離不得少于七天。
6.3 慢.帶菌者,大便培養連續七天陰.,每周培養膽汁一次,連續兩次陰.者可解除隔離,但尚需進行流行病學觀察。
7 疫點疫區處理
疫點疫區的劃定及處理的目的在于及時發現和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迅速控制疫情。對從首例病人檢出的埃爾托型霍亂弧菌應及時做噬菌體-生物分型。如為流行株要及時劃定疫點、疫區,并按下列規定處理。如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瀉病菌處理。
7.1 疫點、疫區的劃定
a.疫點:指與病人、疑似病人或帶菌者同一門出入的住戶或與其生活有密切關系的若干戶為范圍。
b.疫區:根據疫點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況、自然村落等特點來劃定。一般在農村以一個村或幾個村、一個鄉或毗鄰鄉,在城市以一個或幾個居委會或一個街道為范圍。
7.2 疫點處理
a.疫情報告: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病人、疑似病人或帶菌者時,城鎮于6h內,農村于12h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并同時報出傳染病卡。
b.隔離治療傳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要立即就地隔離治療。轉送病人時對途中污染的物品、地面和運送病人的工具要隨時消毒處理。
c.疫點消毒:做好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對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的吐瀉物和污染過的環境、物品、飲用水進行消毒。
d.驗便:對疫點內所有人員,自開始處理之日起每日驗便一次。第一次采便應在服藥前進行。
e.病家和密切接觸者預防服藥:可根據藥敏試驗情況和藥物來源選擇一種抗菌藥物,連服2天。常用抗菌藥物及服用劑量參考附錄e。
7.3 疫點的解除:在傳染源隔離后,疫點內所有人員驗便連續兩次陰.,無續發病人或帶菌者出現時可予以解除。如無糞檢條件,自疫點處理后5日內無新病例出現時亦可解除。
7.4 疫區處理:加強飲用水消毒和水源管理、飲食衛生和集市貿易管理、做好糞便管理、改善環境衛生。及時發現傳染源,按7.2規定處理,防止傳播。
霍亂的預防
霍亂的預防
霍亂的預防必須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方面著手。
(1)控制傳染源:健全國境及國內交通檢疫,夏秋季開設腸道門診,如發現病人及疑似病例,應在30分鐘內向防疫部門報告疫情,并盡早予以隔離治療,待癥狀消失后,每日大便培養1次,連續2次陰.方可解除隔離。如無大便培養條件,自發病日起至少隔離7日,對密切接觸者應嚴密檢疫5天,以發現帶菌者。在隔離檢疫期間可應用強力霉素、四環素等抗菌藥物以預防感染的發生。對流行期間的帶菌者、疫區腹瀉病人及疫區必須外出人員也應給予藥物治療。
(2)切斷傳播途徑:改善環境衛生,加強飲水消毒和食物管理,保護水源,防止污染,改善飲用水供應條件;提倡飲用自來水,教育群眾不喝生水,不吃生冷、腐敗或變質食品,不吃生或半熟水產品;加強食品經常.衛生監督,嚴格執行食品衛生管理條例,搞好飲食衛生。對病人和帶菌者的糞、其他排泄物、用具衣被以及被污染的環境進行徹底消毒,尸體應火葬。積極開展群眾..國衛生運動,大力消滅蒼蠅、蟑螂,注意個人衛生,在控制疾病流行上均有重要意義。
(3)保護易感人群:鍛煉身體,提高抗病能力。對從事環境衛生、飲食服務人員、醫務人員及水上居民等重點人群進行霍亂菌苗預防接種。具體方法為皮下注射2次,間隔7~10日。第1次0.5ml,第2次1ml;6歲以下為0.2ml和0.4ml;7~14歲為0.3ml和0.6ml。免疫期3 ~6個月,每年加強注射1次,劑量同第2針。需要注意的是,發熱、嚴重的心肝腎疾病、高血壓、活動.結核、月經期、孕婦、哺乳期及過敏者,均為免疫接種的禁忌癥。對疫點居民,普遍服用強力霉素、四環素或氟哌酸2日。
霍亂防治
1、公眾如何預防霍亂?
搞好環境衛生,做好管水、管糞、管食品、消滅蒼蠅的“三管一滅”工作,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飯前便后要洗手,買回海產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熱透,生熟食品要分開,出現癥狀要就診;生水未煮不要喝,無牌餐飲不光顧,腐爛食品不要吃,暴飲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亂污染)物品不要碰。
2、感染霍亂后應如何做?
霍亂傳染.很強,一旦發現感染霍亂,無論是輕型還是帶菌者,均應隔離治療?;魜y癥狀消失,停服抗菌藥物后,連續二天糞便培養未檢出霍亂弧菌者才可解除隔離。
3、餐飲業如何預防霍亂?
做好原材料選購-加工處理食物-儲存食物每個環節的食物衛生。
原材料選購:
選購新鮮的食物原材料,不要購買變質、變色、變味的食物;
不要從流動熟食小販或無牌食肆購買食物。
加工處理食物: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雙手清潔,處理食物前、處理生的食物后及如廁后,都應用消毒水或清水洗干凈雙手;
要分不同的人處理熟制品(鹵味、燒味)和處理海產、家禽
任何人如有腹瀉或嘔吐,不要處理食物;
不要過早準備食物,尤其是海產品,最好即煮即用;
生熟食物要用不同用具處理;
食物要徹底煮熟,尤其是海水產品。
儲存食物:
生的肉食、海產和其他容易變壞的食物,應放在雪柜內儲存,雪柜在4℃以下;
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如要放在一起,把熟食放在雪柜上格;
已煮熟的食物,如不是即時食用,應儲存在4℃以下或60℃以上;
養殖海產品的水要經常更換,魚缸要定期消毒。
霍亂防治工作計劃篇六
霍亂副霍亂的防治知識
概述
霍亂、副霍亂是急性腸道傳染病,發病急,傳播快,屬國際檢疫傳染病,在我國《急性傳染病管理條例》中例為“甲類”?;魜y是霍亂弧菌所引起。
一、流行環節
(一)傳染?。夯魜y、副霍亂是人類傳染病。病人和帶菌者是本病的傳染源。
1、病人:分為重型、中型和輕型。急性期病人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菌。重、中型病人由于頻繁的腹瀉和嘔吐,極易污染周圍環境,無疑是重要的傳染源。
2、帶菌者:指無臨床表現而糞便中排出霍亂弧菌的人。包括潛伏期帶菌、恢復期帶菌(病后帶菌)、健康帶菌和慢性帶菌。① 潛伏期帶菌:本病潛伏期短,一般為數小時到五天左右,多數為1~2天。② 恢復期帶菌(病后帶菌)和慢性帶菌:病人在臨床癥狀消失后的三個月內帶菌,為恢復期帶菌(病后帶菌)。③ 健康帶菌:指始終沒有臨床表現,而糞便中排出霍亂弧菌者。
(二)傳播途徑:經水、食物、生活接觸和蒼蠅傳播。
1、經水傳播:水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2、食物傳播:食物在生產、運輸、加工和儲存過程中,都可受到水或被病人、帶菌者直接污染。在流行地區曾從蝦、蟹、螺、魚等水產品中分離出埃爾托弧菌。在這些食品中,霍亂弧菌可保存數小時到數天,甚至1~2周。沿海地區居民有生吃或半生吃小水產品(蝦、蟹、螺、蛤等)的習慣,流行期間舉辦婚喪酒宴或節日聚餐等,都有利于經食物傳播。經食物傳播??梢鸨l流行。
3、生活接觸傳播:是指與病人、帶菌者直接接觸或接觸了被霍亂弧菌污染的物品而構成的傳播。主要是經手的污染而實現。
4、蒼蠅傳播:在本病流行期間已證實蒼蠅可以帶菌,并可機械地將排泄物中的病菌帶到食物上,起一定的傳播作用。
(三)人群易感性:人不分種族、年齡和性別,對本病都是易感的,但感染后并非人人發病。 病后雖可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仍有發生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二、流行特征
(一)地區分布:本病多分布在沿海地區,特別是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江河兩岸和水網地帶。在交通發達的今天,也可傳入內陸、高原和山地,甚至沙漠地區。這只要是因為霍亂、副霍亂多經水路傳入,沿海、沿江地區交通便利,漁民活動頻繁,傳染源擴散機會多,同時沿海地區的水源含鹽量較高,水質偏堿,溫度和濕度較高,有利于霍亂弧菌特別是埃爾托型生殖與繁殖。加之這些地區的居民多飲用河水、溝水、塘水和有飲用生水、生吃或半生吃水產品的習慣,促使了霍亂、副霍亂的發生和流行。
(二)季節性:一般多在4~11月,而以7~9月為主。
(三)人群分布:
1、年齡分布:各年齡組普遍易感。
2、性別分布:一般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
3、職業分布:不同職業發病率有一定差別。如漁民、船民、農民等發病較多。
(四)擴散方式:本病自流行區向外擴散。
(五)流行形式:一種是爆發,在一個局部地區或單位,短期內發生大量病人,常是水型或食物型爆發。另一種是遷延型的散發。
三、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一)流行病學調查:
1、個案調查的任務和要求 ① 進一步明確診斷,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 ② 疫點和疫區的劃定; ③ 外環境污染的范圍,特別要注意水源是否受污染和污染的程度; ④ 確定和登記接觸者,尤其是密切接觸者的數量及去向; ⑤ 追溯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判定傳染來源的性質。
2、疫區基本資料的收集:包括自然地理、水系分布、交通情況及各種主要氣象資料等;居住戶數、居民總數、各年齡組男女人口數、各職業人數、與本病有關的風俗習慣等資料;環境衛生狀況、飲用水條件、糞管情況、食品衛生狀況、醫療機構、醫務力量、腸道門診數、腸道疾病的發病情況、菌苗接種情況;各項工作記錄:包括病人、帶菌者、接觸者、陽性水源等定期檢索工作記錄等。
(二)流行病學分析:
在進行分析時,應特別注意下述內容:
1、傳染來源分析;
2、病例的地區分布及其傳播關系;
3、發病年齡、性別、職業、民族分布;
4、病人、接觸者及疫區內一般人群的帶菌狀況及可能污染的范圍;
5、水、食物、生活接觸和媒介昆蟲等傳播途徑的分析;
6、爆發事例的分析;
7、多發疫點所占比例及原因分析;
8、當地主要流行因素的分析;
9、居民飲用水狀況和水源污染情況;
10、病例(或帶菌者)分布與水系分布的關系;
11、水質(ph、含鹽量、氯化物含量等)與水樣陽性率和人群感染的關系;
12、菌型與流行表現及臨床類型的關系;
13、防疫措施的效果評價;
14、流行趨勢判斷。
四、疫區處理
(二)疫點處理:
1、疫點封鎖:
2、病人和疑似病人和帶菌者處理:
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要就地設點隔離治療。要做到切實隔離。若轉送病人,要隨帶盛放排泄物的容器。對途中污染的物品、地面和運送病人工具要隨時消毒處理。
3、疫點消毒:
認真做好經常性和終末消毒工作,特別要注意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排泄物的消毒和處理。
4、接觸者調查管理:
調查與傳染病發病前五天內及病后,有過飲食、生活生密切接觸的人,了解健康狀況,特別是每日大便的次數和性狀,限制他們的活動,并應每日驗便一次,連續兩天。首次采樣后給服抗菌藥物。對其排泄物要進行消毒,特別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
5、人群驗便及服藥:
疫點所有人員,自封所日起每日驗便一次,連續兩天。第一次采便應在服藥前進行。
6、開展突擊性衛生活動:
確定疫點后搖立即開展衛生活動,做好飲水消毒,不喝生水,不吃生冷變質物品、嚴禁使用新糞施肥,殺蛆滅蠅,改善環境衛生。
7、接觸疫點封鎖:
疫點內上述措施均已落實、所有人員驗便連續兩次陰性、無續發病人或帶菌者出現時可解除封鎖。若有新病人和帶菌者出現:則延續封鎖,繼續做好疫點內各項工作,達到上述要求時再解除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