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作現場改善心得體會 車間現場改善心得篇一
中山市頂固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品質體系辦公室周健清
郵箱:isozs@
2010-7-12
2010年7月10日至11日,本人參加了中山聚成公司舉辦的、汪錦暉老師主講的《生產成本控制與現場改善》培訓。通過兩天培訓,本人有如下心得體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18.設備、的臨界壽命到了,不能方便檢測的,或者檢測成本太高了,就要更換。
19.臨界壽命靠實驗室找出來,并標準化。預知性保養。
20.西醫不懂得治病,中醫才會治病。西醫只知道殺菌,好細胞與壞細胞一起都殺了。而中醫知道疏導。這個教育我們,不要過分迷戀西方的管理方式,我們中國的管理也有可取之處。要辨證的看待這個
企業發展靠企業利潤增長的積累,利潤的積累靠成本的控制,生產過程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關鍵點,合理的生產現場改善及成本控制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綜合效益,通過培訓,受益匪淺,在今后工作中依據培訓中的生產成本關鍵點控制調整思路,杜絕人浮于事的工作方式,今后生產控制具體在以下幾方面著手改進控制;
一.生產現場問題分析
生產現場的問題主要為公司體制和人本身兩個方面的問題:固定成本不會變。只能靠大量生產攤分。量越大,攤分的固定成本就越低。只有管不好而倒閉的工廠,沒有因技術不好而倒閉的工廠。管理者只懂核心的二三分就可以了。管理者懂得比較寬,而技術者懂得要深,但管就不好。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管理。有效勞動定義,原材料改變性質才能賺錢。人、設備、原材料加工中,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生產出的合格產品的過程才是有效勞動。無效勞動能剔就剔除,不能剔除就盡量縮小或縮短。凡是計件的工廠,都是不會管理的工廠,計件是危險的管理模式。計件舊不負管理責任的表現。計件造成工人專挑好活便活來干,難干不好干的活沒有人喜歡干。品質最怕的是: 一是微量不良,二是耐用壽命的縮短。系統需要管理力和執行力。推行5s最重要的是要進行紅牌作戰。以時間作為一種標準。5s是正宗的,6s或者7s,ns都只是一種強調。日本的5s中包含了習慣、節約、安全。中藥房是最早用定置和看板管理的,但日本人卻懂得變成一種系統并向全世界推廣。中國人是有條件的服從。一定要讓員工參與,并且要他們認可,才能將事情做好。必須的無效不能剔除,如果剔除了這個無效會導致更多的無效。例如定置工具用完以后必須放回原處,否則產生更多的無效。
1.公司體制a.完善公司內部管理體系,明確各單位職責.
b.各單位對自己單位工作職責進行細分,制定各項職責的實施方案.c.以顧客滿意為導向,通過精心策劃和認真執行滿足客戶的需求.2.人(管理干部/技術人員)
提升現場管理能力,主要要提高課長/組長/技術員/班長等各級干部思想意識,只有統一思想認識,對各問題點通過pdca循環的持續改善與及強有力度的實施,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改善效果.“生產現場改善”要從“人的改造”開始!二.現場七大浪費1.制造過多的浪費
2.存貨的浪費3.不合格品重修的浪費
4.動作的浪費5.加工的浪費6.等待的浪費7.搬運的浪費據產品特性及客戶納期,制定合理的物料納入及生產出荷計劃,減少原料及消耗品仕掛,及時安排出荷,降低半成品及完成品庫存。仕掛為萬惡之首,許多生產品質的問題因為仕掛高而隱藏于我們的企業中.提升加強現場管理干部異常發現及處理能力,能及時發現排除生產過程的動作浪費、加工浪費、等待浪費、精益生產"現場管理的精髓就是責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哪怕是工作現場一扇窗戶的玻璃,其衛生清潔也有指定的員工負責."
jit精益生產是指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又被稱為準時制生產、適時生產方式、的核心是零庫存和快速應對市場變化.通過各種改善手法的應用挑戰七零極限目標(零切換浪費、零庫存、零浪費、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滯、零事故等),生產時達到可控及可預期效果.做推行jit精益生產前,先將最基本的5s做好.現場管理的原點是從5s開始!四.現場改善ie七手法
1.防錯法:如何避免做錯事情,使工作第一次就做好.
2.動改法:改善人體動作的方式,減少疲勞,使工作更為舒適,更有效率.
3.流程法:研究探討牽涉到幾個不同工作站或地點之流動關系,發掘可改善之處.4.五五法:用質問的技巧來發掘出改善的構想.
5.人機法:研究操作人員與機器工作的過程,發撥出可改善之處.6.雙手法:研究人體雙手在工作時的過程,發掘出可改善之處.
7.抽查法:用抽樣觀察的方法有效的了解問題的真象.
五.一個流生產一個流生產方式是按產品類別布置的多制程生產方式,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實現單位流動,它是準時化生產核心,是解決在制品的秘方,是清除浪費的最好方法.優點:1.生產時間短2.在制品存量少
3.占用生產面積少4.易暴露問題點
5.容易適應市場與計劃的變更
6.有利于保證產品品質
7.有利于安全生產
8.不需要高性能的,大型化的設備要點:1.考慮產品的先進先出、快速流動、前后關連生產線盡量靠攏
2.一致的生產步調、在制品數量明確化、產線保持順暢
3.信息來源一元化、目視管理充分應用、信息及時、物流方向一致
4.員工要多功能訓練,能同時擔當多個工程,同時減少工程瓶頸5.保障良好的工作環境,完善必要的檢查作業標準
6.保證工作環境的安全性,同時能有效控制品質
工作現場改善心得體會 車間現場改善心得篇二
生產成本控制與現場改善培訓后心得體會
中山市頂固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品質體系辦公室周健清
郵箱:isozs@
2010-7-12 2010年7月10日至11日,本人參加了中山聚成公司舉辦的、汪錦暉老師主講的《生產成本控制與現場改善》培訓。通過兩天培訓,本人有如下心得體會。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18.設備、的臨界壽命到了,不能方便檢測的,或者檢測成本太高了,就要更換。 19.臨界壽命靠實驗室找出來,并標準化。預知性保養。
20.西醫不懂得治病,中醫才會治病。西醫只知道殺菌,好細胞與壞細胞一起都殺了。而中醫知道疏導。這個教育我們,不要過分迷戀西方的管理方式,我們中國的管理也有可取之處。要辨證的看待這個
企業發展靠企業利潤增長的積累,利潤的積累靠成本的控制,生產過程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關鍵點,合理的生產現場改善及成本控制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綜合效益,通過培訓,受益匪淺,在今后工作中依據培訓中的生產成本關鍵點控制調整思路,杜絕人浮于事的工作方式,今后生產控制具體在以下幾方面著手改進控制;
一.生產現場問題分析
生產現場的問題主要為公司體制和人本身兩個方面的問題:
固定成本不會變。只能靠大量生產攤分。量越大,攤分的固定成本就越低。
只有管不好而倒閉的工廠,沒有因技術不好而倒閉的工廠。管理者只懂核心的二三分就可以了。
管理者懂得比較寬,而技術者懂得要深,但管就不好。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管理。
有效勞動定義,原材料改變性質才能賺錢。人、設備、原材料加工中,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生產出的合格產品的過程才是有效勞動。
無效勞動能剔就剔除,不能剔除就盡量縮小或縮短。
凡是計件的工廠,都是不會管理的工廠,計件是危險的管理模式。計件舊不負管理責任的表現。計件造成工人專挑好活便活來干,難干不好干的活沒有人喜歡干。品質最怕的是:
一是微量不良,二是耐用壽命的縮短。 系統需要管理力和執行力。
推行5s最重要的是要進行紅牌作戰。以時間作為一種標準。
5s是正宗的,6s或者7s,ns都只是一種強調。日本的5s中包含了習慣、節約、安全。中藥房是最早用定置和看板管理的,但日本人卻懂得變成一種系統并向全世界推廣。中國人是有條件的服從。一定要讓員工參與,并且要他們認可,才能將事情做好。必須的無效不能剔除,如果剔除了這個無效會導致更多的無效。例如定置工具用完以后必須放回原處,否則產生更多的無效。
1.公司體制
a.完善公司內部管理體系,明確各單位職責.b.各單位對自己單位工作職責進行細分,制定各項職責的實施方案.c.以顧客滿意為導向,通過精心策劃和認真執行滿足客戶的需求.2.人(管理干部/技術人員)
提升現場管理能力,主要要提高課長/組長/技術員/班長等各級干部思想意識,只有統一思想認識,對各問題點通過pdca循環的持續改善與及強有力度的實施,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改善效果.“生產現場改善”要從“人的改造”開始!
二.現場七大浪費
1.制造過多的浪費
2.存貨的浪費
3.不合格品重修的浪費
4.動作的浪費
5.加工的浪費
6.等待的浪費
7.搬運的浪費
據產品特性及客戶納期,制定合理的物料納入及生產出荷計劃,減少原料及消耗品仕掛,及時安排出荷,降低半成品及完成品庫存。仕掛為萬惡之首,許多生產品質的問題因為仕掛高而隱藏于我們的企業中.提升加強現場管理干部異常發現及處理能力,能及時發現排除生產過程的動作浪費、加工浪費、等待浪費、精益生產
"
現場管理的精髓就是責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哪怕是工作現場一扇窗戶的玻璃,其衛生清潔也有指定的員工負責."
jit精益生產是指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又被稱為準時制生產、適時生產方式、的核心是零庫存和快速應對市場變化.通過各種改善手法的應用挑戰七零極限目標(零切換浪費、零庫存、零浪費、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滯、零事故等),生產時達到可控及可預期效果.做推行jit精益生產前,先將最基本的5s做好.現場管理的原點是從5s開始!
四.現場改善ie七手法
1.防錯法:如何避免做錯事情,使工作第一次就做好.
2.動改法:改善人體動作的方式,減少疲勞,使工作更為舒適,更有效率.
3.流程法:研究探討牽涉到幾個不同工作站或地點之流動關系,發掘可改善之處.
4.五五法:用質問的技巧來發掘出改善的構想.
5.人機法:研究操作人員與機器工作的過程,發撥出可改善之處.
6.雙手法:研究人體雙手在工作時的過程,發掘出可改善之處.
7.抽查法:用抽樣觀察的方法有效的了解問題的真象.
五.一個流生產
一個流生產方式是按產品類別布置的多制程生產方式,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實現單位流動,它是準時化生產核心,是解決在制品的秘方,是清除浪費的最好方法.優點:
1.生產時間短
2.在制品存量少
3.占用生產面積少
4.易暴露問題點
5.容易適應市場與計劃的變更
6.有利于保證產品品質
7.有利于安全生產
8.不需要高性能的,大型化的設備
要點:
1.考慮產品的先進先出、快速流動、前后關連生產線盡量靠攏
2.一致的生產步調、在制品數量明確化、產線保持順暢
3.信息來源一元化、目視管理充分應用、信息及時、物流方向一致
4.員工要多功能訓練,能同時擔當多個工程,同時減少工程瓶頸
5.保障良好的工作環境,完善必要的檢查作業標準
6.保證工作環境的安全性,同時能有效控制品質
工作現場改善心得體會 車間現場改善心得篇三
培訓心得體會 現場管理與改善
打印 引用 發布時間:2011-05-20 培訓心得體會 現場管理與改善 心得體會
管理不分行業,外行人管內行人才能稱真正的管理。管理需要內功,才能進行能量的傳遞,贏得眾人的支持。
從本職工作角度出發,讓我深有感觸主要有兩點:人員管理和品質管理。
人員管理
對于現場的管理,從人、機、料、法、環、信、流來看,人員的管理是個難題。因為人是有感情、有思維的,一個人所做的不一定是他認為的最理想、最順心的工作,如果他感到不稱心,心理就可能別扭而意氣用事。這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會反映到他的工作上,都是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產品和生產效率。所以人員管理是現場的管理第一要素,經過學習和體驗
總結
如下:一、樹立威信
首先樹立領導的威信,指揮下屬做事。人都是有惰性的,慢慢地下屬就習慣了。你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下屬會慢慢地養成聽話的習慣。你是領導,他是下屬,一定要記得彼此的身份。必要時可以打成一片,凝聚團隊力量,但要把握尺度。
二、溝通 有空的時候多和下屬聊天,畢竟領導比下屬見識要廣,很多職業發展方向之類的大問題領導完全可以給下屬意見。這是培養信任的好辦法,也是幫助領導了解下屬的好途徑,不論下屬對事業有沒有追求,領導就能通過溝通了解到下屬的需求,知道需求就知道如何激勵下屬。
三、
培訓下屬一個能力強的領導根本不害怕下屬更強悍,強將手下無弱兵,更無散兵。適當的培訓只會使得領導多一條臂膀。“木桶理論”再次告訴我們,只有全員素質整體技能
提高了,才能提高團隊的競爭力。給人一杯,自己要有一桶。在培訓下屬前,領導自己得先學習,先進步,有備而來,否則,領導拿什么教人呢?共同進步,和樂而不為。
http:///
[原創]現場管理的一些總結
人氣數:1112 評論數:1 收藏數:0
? ? ? ? 轉發到:
?
?
? 更多>>
2011-03-25 21:11:45 星期五
一直想總結自己一些心得,可是總是以忙為借口,沒有成文,事實上現場管理改善工作,很多現場管理人員也是以忙為借口,因而現場一塌糊涂。在有些工廠巡查時,垃圾到處亂丟,包括零食(比如瓜子殼,花生殼,雞蛋殼,速溶咖啡包裝袋,話梅袋子等),這是其一,其二,區域劃分不清楚,產品沒任何標識,積了一層灰塵的東西還在說剛生產沒幾天的東西。其三,部分機器沒生產,但電源是開著的,第四,消防通道沒有,消防器材下面堆放物體。。這是一些現狀,企業管理人員可能是漠視這些,問他們為啥會這樣,一個字忙,兩個字沒人。這是真實的原因嗎?答案是肯定的,肯定不是。在于管理人員的心態,在工作管理過程中有沒有重視這些問題。
人肯定喜歡工作在一個干凈整潔的環境,舒適的場所,可這環境的造就是需要在管理層的帶領下,全員的參與下,持續進行下,才會有的。那如何做呢?
第一,合理區域劃分布局,全員現場管理改善的培訓(培訓是持續的)。說到培訓,對基層員工的培訓可以在早會簡單宣導幾句,或周會等,一定要多講,多說,不是想起來就說一下,沒想起不說。這容易形成一個誤區,那就是員工會認為這是一個不太重要的工作。慢慢培養他們將這些工作當成是日常工作分不開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形成習慣。
第二,不外乎是成立6s小組,建立相關6s規章制度,可以給予一定的激勵措施。第三,執行6s檢查工作,外加管理人員的日常巡查。檢查和巡查時,一定要關注一些衛生死角,管理不善的地帶特別是所謂的臨時物料堆放區,車間的一個常人少去的黑角落(在平常巡查工廠的過程中,我常發現有些物料是堆放了很久,但卻又是工廠大部分人在尋找的產品)。此外檢查一定客觀公正,不要讓檢查工作形式化。
班組的現場管理水平是企業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綜合反映。
班組的現場管理水平是企業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綜合反映,是衡量企業素質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搞好班組生產現場管理,有利于企業增強競爭力,改善生產現場,消除“跑、冒、漏、滴”和“臟、亂、差”狀況,提高產品質量,保證安全生產,提高職工素質,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搞好班組建設、提高班組現場管理水平,應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提高對加強班組生產現場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生產現場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管理素質的集中表現。通過現場管理的好壞,即可判斷出企業的廣大職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產品質量的可信賴程度,企業可協作程度。而班組又是企業生產現場管理的前沿陣地,所以,提高企業的班組生產現場管理水平,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營造良好工作氛圍,為班組建設奠定基礎。良好的工作氛圍包括整潔的作業現場、安全的工作環境、融洽的人際氛圍,團隊的合作精神。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能有效保證員工的思想穩定,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更加有利于班組凝聚力、戰斗力的生成。為此,應做好以下工作:
關心職工。領導和職工之間應融洽相處,關心職工生活和工作,為職工辦實事,改善職工生活水平,增強企業凝聚力。
加強民主管理。生產期間,應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要求全班職工都要積極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加強6s管理。在班組生產現場管理中,通過導入“6s”管理活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形成以班組管理為活動平臺,以人的素養為核心因素,以整理、整頓、清掃和清潔為環境因素,以安全、環保為目標因素的生產現場動態管理系統,從而為職工創造一個安全衛生舒適的工作環境。
發揮班組長的作用。作為班組長,在企業中充當的是一個兵頭將尾的角色,通過合理運用手中的權力,調動每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班組充滿活力,為此必須:做好班組長的選拔、培訓、考核、激勵等工作。班組長要做好表率。在班組建設中表率是指班組長的“自治”行為,在班組做表率不僅是讓組員效仿,還是衡量班組長是否合格的基本標準。
強化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加強教育培訓,主要是指對班組進行技能、安全生產、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同時將培訓成績記入個人檔案,與個人的工資、獎金、晉級、提拔掛鉤。
開展班組達標管理工作。企業應制訂可操作性的達標標準,標準內容力求系統考慮,整體推進,分步實施,同時應把班組達標工作的總目標分解到每個職工,通過強化考核,細化管理,確保企業總體工作目標的完成。為配合企業推進達標工作,企業還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先進班組和個人。
健全組織、權責分明、加強領導。為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保證班組建設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應成立班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行使指導和監督的職能。領導小組由企業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為組員。在班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成立班組建設工作考核工作小組,具體負責班組達標管理等班組建設工作的檢查督促和考核獎懲工作。
健全班組生產現場管理體制。班組不管大小,要建立以班組長、黨團小組長、政治宣傳員等為核心的班委會。班委會的任務是確定班組建設目標,為開好班組會做準備。另外還要建立“工管員”制,“工管員”一般包括質量管理員、考勤員、工具材料員、文明生產員、勞保生活員,管理落實到人頭, 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建立一套現場管理制度(標準)和檢查考評制度。要對班組生產現場進行規范化管理,使班組工作進入有序管理的狀態,就要制訂相應的管理標準,包括:
生產現場管理標準化。生產現場管理必須從基礎抓起,即從制訂工作標準、完善工作標準和真正貫徹執行及考核工作標準著手。生產現場的工作標準可以分解成三個有明顯區別的部分:一是管理工作標準,二是工作程序標準,三是工作人員工作標準。
加強班組內部基礎管理。建立各類基礎管理臺帳、報表制度及工序獎懲考核辦法;注重半成品庫的基礎管理工作,起到前道控制、后道監督的作用;充分利用電腦等現代化設備,使各類統計報表及生產任務單的下達均取代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等等。通過這些基礎管理,促進班組管理工作日趨規范。
建立健全班組生產現場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圍繞生產、安全、技術和思想政治工作所制訂的各種規章制度、條例、程序、辦法等,如巡回檢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工作票制、崗位責任制度、安全責任制度、技術培訓制度等,并且要規范統一,落到實處。
工作現場改善心得體會 車間現場改善心得篇四
現場改善之旅心得體會
昨天我們進行了一次現場改善及目視化管理的改善分享之旅,通過此次分享學習,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具體總結分享如下:
1、通過此次的分享學習,提高了現場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現場改善的熱情,從現場員工及每個工序班長的表情就能深深的體會到,通過分析并且增加了大家的團隊意識和協作意識。
2、每個工序的改善不盡相同,出發點不一樣,所以改善可以說是涵蓋了提高質量、提高產量、便于操作、提高效率、生產安全等各個方面,從中也學到了許多改善的點子或改善的靈感,獲益頗多。 通過學習,結合自己現場的實際狀況,今后工作中也做了調整,具體工作如下:
1、在成檢工序分享的過程中,發現成檢對合格證的分類管理做的比較不錯,避免了現場合格證混亂的發生,結合自己工序,可以對現場的記錄和表格進行分類管理和存放,以便于后續的拿取和管理方便,節省拿取的時間。
2、在改善中,發現裝配的目視化比較多,再結合自己的現場,有些可以目視化管理的東西沒有發掘出來,下一步重點對現場的鍍液的添加和檢測上進行目視化的改善。
3、在打扁工序分享的過程中,發現打扁的變化很大,尤其在看板的改善上比較有效,下一步對車間內的看板進行改善,重點突出異常處理和安全預防管理。
改善永無止境,希望我們的現場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