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西柏坡導游詞講解篇一
[講解重點]
本篇導游詞通過介紹西柏坡優美獨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國革命歷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說明中央工委駐地為什么會選中西柏坡,使之成為革命圣地。講解毛澤東主席、劉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共中央領導同志的舊居;中共中央舊址大院、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引導游客參觀西柏坡紀念碑、紀念館、石刻園等,從而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宏揚毛主席提出的兩個“務必”的西柏坡精神,加深對西柏坡——“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認識。
[示范導游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代表河北xx旅行社熱烈歡迎您------來自湖南毛主席家鄉的貴客!“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出了個毛主席領導我們得解放”。一曲瀏陽河是否勾起了您的思鄉情?湖南韶山是毛主席的家鄉,河北西柏坡有毛主席在解放戰爭中的故居,來此旅游對您有著特殊的意義。我是導游員xxx,這位是司機x師傅,我們乘坐的是河北旅游黃色大巴,車牌號為xxx。我們會用百分之百的熱心和誠心換取您的歡心和稱心,希望在這短暫的時間里由我帶大家走進西柏坡,了解西柏坡,解讀西柏坡的神秘。讓您的西柏坡之旅,快樂多多,收獲多多。
下面利用旅途這段時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西柏坡的概況: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縣中部,滹沱河北岸,處于華北平原和太行山交界之處。在一片向陽的馬蹄狀山坳里,坐落著一處只有百十來戶人家的小山村。據史書記載,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嶺翠柏蒼郁而得名。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將“卜”改為“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西柏坡似一顆璀璨的明珠光耀中華,永載中國革命史冊,成為中外游客敬仰的革命圣地!她的聞名源于1947年5月-----1949年3月間,這里曾是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所在地。一代偉人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這里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譜寫了一曲曲壯麗輝煌的贊歌!毛澤東主席和中共中央在這里領導了全國的土地改革運動,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鑄就了永世不朽的“西柏坡精神”。正如周恩來總理指出的那樣:“西柏坡是黨中央毛主席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朱穆之同志的題詞:“中國命運,定于此村”,黃鎮將軍的題詞:“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好,這位朋友提問了“中央工委駐地為什么會選中西柏坡”?據朱總司令的秘書潘開文回憶說:“我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一是村子要適當集中,后委和一些機關能放得下;二是交通要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區聯系;三是安全問題,西柏坡村較小,后邊有一個小山洞好防空;四是住宿條件,西柏坡當時很多房子被鬼子燒了,但基礎很好,便于建設,將來住在一起較集中,方便工作。” 由此看來,西柏坡的被選中如同歷史上每個革命大本營的選擇一樣,既要著眼于眼前戰爭的需要,又要考慮到將來事業的發展需要。
正是如此,西柏坡三面環山,一面臨河,西扼太行山,東連冀中平原,距石家莊只有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難攻,既適宜危機時刻往山里撤退,順利時又便于向城市進軍,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平山縣為晉察冀和晉察魯豫兩大根據地所環抱。革命發動較早,大革命時期就建立了共產黨組織,群眾基礎好。抗日戰爭以來,西柏坡是個模范村,保密性好。西柏坡一帶村莊稠密,相距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灘地肥美,地寬糧豐,稻麥兩熟,還有核桃、柿子果實累累。這里的經濟條件用聶萊臻元帥的話說:“平山縣可稱得上是我們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較發達的農業經濟,有利于保障軍民的經濟供應,為黨中央駐地提供物質基礎。西柏坡具備了這樣的條件,解放全中國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的使命就落到她的肩上。毛主席稱贊西柏坡“是個理想的總指揮部”,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岡山、瑞金、延安一樣成了中國革命的圣地。
今日的西柏坡,前臨碧波蕩漾的西柏坡湖,后靠滿坡翠柏、松濤陣陣的西柏坡嶺,獨具魅力的秀麗風光使之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aaaa級旅游景區。
“征程伴坎坷,創業艱難多,要知勝利路,請看西柏坡”。講到這里,大家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親眼目睹西柏坡的風姿了吧。好啦,西柏坡到了,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去領略西柏坡,瞻仰一代偉人們的風采吧!
站在村口大家觀察一下這里的地形地勢,是否驗證了剛才那位朋友提問的答案。請大家往這邊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中共中央舊址大院。
進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舊居。北房東屋是董老的辦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寢室。西廂房和南廂房是工作人員的住宅。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當年 董老和夫人何蓮芝同志在工作之余親手栽種的。董老在這里工作、生活了近兩年的時間,睡的是土炕,蓋的這條毛毯還是在延安大生產時織的呢。在此期間,董老擔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書記,華北財經委主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老經常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列、毛澤東著作、堅持每天學習寫作,就是在這張辦公桌上董老為1948年首次發行的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大字。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劉少奇同志舊居。室內的辦公桌、沙發、轉椅等都是原樣。劉少奇同志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等職務,他生活非常儉樸,他的辦公室既是會議室又是中央工委的辦公室,許多會議都是在這間屋子里召開的。在這里他指導了中國土地改革,寫下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在全國土地會議上的報告》等珍貴文稿。
您看這四間小平房,就是當年的軍委作戰室,內設作戰、情報、戰史資料三個科。他們的具體工作任務是研究匯集敵我雙方的作戰情況,及時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并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達命令。當時這里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工作人員繪圖、制表用的紅藍鉛筆,都是從敵人手里繳獲的。為了節省鉛筆,他們就用紅藍毛線在墻上這張軍用地圖上標圖。1975年,特赦后的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在看到這四間平房后,無限感慨地說:“毛主席英明!共產黨了不起!國民黨當敗,蔣介石當敗啊!”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毛澤東主席的舊居,毛主席就是在這普通的山村農舍里,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日夜操勞。這座普通的民宅為前后兩個小院。路西邊有一個磨盤和一個豬圈,毛主席和朱德、劉少奇等領導同志,經常圍坐在磨盤旁,楸樹下研究戰局。后來有人風趣地稱為:“磨盤上布下雄兵百萬”。后院西房南邊一間是毛主席女兒李納和保姆的臥室;中間是家屬住室;北邊一間是毛主席的書房兼資料室。北房東、西兩間分別是辦公室和寢室。辦公室內陳設的辦公桌、沙發、轉椅、茶幾都是毛主席使用過的。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緊張,辦公室的燈光總是通宵明亮。三大戰役時毛主席辦公室的墻上掛滿了軍用地圖,五位書記經常圍坐在圓桌旁,研究戰局,他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作戰方針和各種文電指示,就是從這里發出的。在這里,黨中央指揮東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華東與平原野戰軍、華北軍區部隊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勝利。解放了東北全境和平、津兩市;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和華北。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154萬余人,基本消滅了國民黨主要軍事力量。在這里,做好了迎接全國解放的準備,以及保證中國革命實現偉大的戰略轉變,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做好了必要而充分的準備。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這三間窯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舊居。這是中央工委自己動手建造的,準備讓毛主席住,毛主席覺得朱總司令上了年紀,就讓朱總司令去住了。
這個南北狹長的小院就是任弼時同志的舊居……任弼時同志是五位書記中最年輕的一位,他曾兩次被捕入獄,堅貞不屈,忘我工作,這個鐵皮箱是他轉戰陜北來西柏坡途中隨身攜帶的文件箱。
這是周恩來同志的舊居……周總理工作常常是通宵達旦,他考慮問題極其縝密,為毛主席部署各個戰役提供了準確無誤的軍事資料和數據。在西柏坡還流傳著一個“總理雨夜救親人”的故事……。
我們眼前這間南北狹長的小土屋就是著名的七屆二中全會會址,這是中央工委自己動手建造的大伙房,開會時臨時布置成了會場。1949年3月5日-----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就是在這所房子里召開的。前面的長桌是主席臺,兩邊的方桌是記錄桌,后邊墻上掛著敵我戰略形勢圖,是向大會進行匯報時用的。參加這次會議的中央委員34人,加上候補委員、列席人員共64人。毛主席主持了這次會議,并在會議上作了重要報告。提出了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毛主席在報告中諄諄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要求全黨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攻擊。毛主席提出的“兩個務必”就是西柏坡精神的精華所在,它科學地回答了共產黨人應該怎么經受革命勝利和執政考驗的歷史性課題。
1949年3月2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結束后十天,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遷往北京。至此,西柏坡在中國革命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西柏坡——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下面請大家跟隨我去參觀西柏坡紀念碑、西柏坡紀念館、西柏坡石刻園等。在西柏坡紀念館里……,一條舊布袋、一個搪瓷碗、半截鉛筆頭、一架紡線車,無不讓人看到革命先驅者堅毅的面龐和不息的心跳,無不記載著“一把撅頭一桿槍的革命歷史”……
下面給大家1小時自由參觀,然后在村口集合上車。
在金色陽光余輝的照耀下,我們西柏坡紅色之旅也接近了尾聲。西柏坡之行給各位朋友帶來的震撼、感受不盡相同,但我相信大家都受益非淺,收獲頗多。毛主席的英明偉大令我們敬佩不已,中央領導同志的團結合作,艱苦奮斗精神讓我們感動萬分,山清水秀的西柏坡村使我們留戀忘返。在此我也衷心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并請多提寶 貴意見,期待著與您再次相逢,重溫西柏坡的故事,體會她的博大精深。
朋友們:愿您像毛主席當年進京那樣一路順風,事業成功!
西柏坡導游詞講解篇二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縣境內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卻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于太行山東麓的滹沱河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柏坡導游詞,歡迎來參考!
西柏坡導游詞
(一):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能夠在這落葉紛飛的季節里與大家相識,我感到十分高興。首先,我代表鳳凰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幸福指數最高的城市——石家莊。我是這次陪伴大家旅行的導游王月明,大家要記住,是月明,不是明月哦,大家叫我小王就能夠了。坐在我右手邊的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張師傅安全行車二十多年,有他的嫻熟技術,大家一路上必須能夠玩的放心,玩的開心。另外,請大家牢牢記住我們的車牌號:冀a56789。大家在石家莊游玩期間,將由我和張師傅為大家帶給服務。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我們服務不周的,大家盡管直接提出來,我們會竭盡全力滿足大家的。在那里,我先預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西柏坡之旅。再過一會兒我們就要到達這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那里,我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縣境內的一個小山村,卻也是光耀中國史冊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享有者“新中國從那里走來”的美譽。西柏坡擁有著厚重的紅色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和綠色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就在去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5a級旅游景區,成為全國首批、河北省首家、石家莊獨有的以紅色旅游為主題的5a級景區。好了,我們的車此刻也已經到達目的地了,下方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一齊下車參觀。
各位游客,此刻我們所在的就是中共中央舊址大院門前,下方請跟我一齊往里走,大家注意腳下的臺階。進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舊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隨同中央工委由陜北來到西柏坡,在那里生活、工作了近兩年。我們右手邊的北房有東、西兩屋,東屋是董老的辦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寢室,西廂房和南廂房是當時工作人員居住的地方。院里還種著海棠、杏梅、翠竹等植物,這些都是當年董老和夫人何蓮芝同志親手栽種的。此刻我們移步北屋辦公室,屋內布局雖簡單,卻真實的再現了當年董老在那里的工作環境。當年董老孜孜不倦的學習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書架上陳列的書籍,都是他當年閱讀過的。而在這張辦公桌上,董老為1948年首次發行的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之后一位曾跟隨了董老6年的工作人員說,為了寫好這六個字,董老把紙裁成紙條,不管每一天回來多晚,他都要坐下來寫上幾篇,在寫字時還注意節約紙張,每個紙條都會寫兩遍。最后寫了幾十張,請同志們一張一張反復比較挑選。看著這張辦公桌,我們仿佛看到了董老正坐在那里專心致志的工作,董老這種“活到老,學到老”以及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穿過劉少奇同志的舊居,我們看到前面的軍委作戰室。軍委作戰室內設作戰、情報、戰史資料等三個科。它們的具體工作任務是研究匯集敵我雙方的作戰狀況,及時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并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達命令。
當時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工作人員繪圖、制表用的紅藍鉛筆都是從敵人手里繳獲來的。為了節省鉛筆,他們就用紅藍毛線在墻上這張軍用地圖上標圖。1975年,特赦后的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看到這四間小平房后,無限感慨地說,毛主席真是英明偉大,在這四間小平房里就把的幾百萬給打敗了,當敗,當敗啊!
想當年毛主席同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開創了這天的安寧平靜社會,我們是不是就應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呢?好了,各位游客,隨著西柏坡之行漸進尾聲,我們的石家莊之行也即將結束了。回顧我們朝夕相處的三天行程,在旅途中建立起的真摯友誼,已使大家情投意合,難舍難分。在那里我要個性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若有不足之處,還望得到各位的諒解,也歡迎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們會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斷改善。
最后,我代表鳳凰旅行社,司機張師傅以及我本人祝大家身體健康,歸途愉快。
西柏坡導游詞
(二):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參觀學習。
這一切都是緣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一代偉人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那里縱橫捭闔,指揮若定,譜寫了一曲壯麗輝煌的贊歌,迎來了新中國的曙光。周恩來以前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1988年黃鎮將軍參觀西柏坡時題詞“新中國從那里走來”,朱穆之同志題詞“中國命運,定于此村”。我們大家都明白,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延安就一向是中國革命的政治中心,但之后為什么遷移到西柏坡呢?在我們參觀舊址之前,我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1947年3月,令胡宗南糾集兵力向延安進犯。為了誘敵深入,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黨中央毛主席決定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3月26日,黨中央在陜北清澗縣的棗林溝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史稱“棗林溝會議”。會議決定將中央機構分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會后劉少奇、朱德同志組成中央工委向華北轉移。于同年5月來到西柏坡,進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領導了解放區土地運動。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華北重鎮石家莊,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在戰略上為黨中央移駐華北奠定了基礎。
1948年3月,西北戰局基本穩定后黨中央毛主席在陜北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向華北轉移。5月26日,毛澤東從阜平縣城南莊來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當時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在這個時期全國解放戰爭的戰略決戰時機已逐漸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開始,黨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歷時4個月19天,殲滅和改編154萬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歷史轉折好處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會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毛主席遷往北平建國。
一、中共中央舊址
各位朋友,此刻展此刻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舊址大院。下方請隨我參觀,我將一一給您介紹。
董必武同志舊居
進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舊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隨同中央工委由陜北來到西柏坡,在那里工作、生活了近兩年時光。
北房東屋是董老的辦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寢室,西廂房和南廂房是工作人員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當年董老和夫人何蓮芝同志在工作之余親手栽種的。
在此期間,董老擔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書記,華北財經委員會主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國土地會議、九月會議和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并在會上講了話。
董老經常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書架上陳列的書籍,都是他當年閱讀過的。他堅持每一天學習、寫作,從不間斷,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就是在這張辦公桌上,董老為1948年首次發行的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
董老的生活十分艱苦,睡的是農家土炕,蓋的是延安大生產時織的毛毯。他工作勤奮,還在工作之余參加勞動。在門前開荒種菜、種樹。何蓮芝同志早在延安時期就是紡線能手,曾被評為陜甘寧邊區的勞動英雄。炕上的這架紡車就是何蓮芝同志當年紡線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蓮芝重返西柏坡,當她看到這架紡車時,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盤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搖起了當年的紡車。
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隨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員,先期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劉少奇同志舊居
大家此刻看到的是劉少奇同志舊居。
劉少奇同志來到西柏坡后,近兩年的時光里就住在那里。北房東屋是劉少奇同志的辦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辦公室。東廂房北邊的小屋是劉少奇同志的秘書廖魯言同志的住處;南邊的小屋是朱總司令的秘書黃華同志的住處。
為了徹底消滅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制度,經中央批準,劉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會議是在大院西邊的一個打谷場上召開的,主席臺設在附近的一個舊房基上,上邊搭了布棚。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坐在石頭上聽取劉少奇同志的報告。會議透過《中國土地法大綱》,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極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在西柏坡正式辦公。劉少奇同志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兼華北局書記、中共馬列學院院長等職。
劉少奇同志生活十分簡樸,他的辦公室既是會議室又是中央工委的辦公處。中央工委許多重要會議就是在這間屋子里召開的。
室內的辦公桌、沙發、轉椅等都是原物。這個小木箱是劉少奇同志長期使用過的文件箱,也是劉少奇同志從西柏坡帶到北平諸多物品中僅存的一件。《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在全國土地會議上的報告》等許多珍貴手稿就存放在里邊。“文革”期間,劉少奇同志的家幾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趙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層花紙,把上邊的“奇字第三號”字跡蓋了起來,才幸免于難。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親自把這一具有珍貴好處的小木箱贈給了我館。
軍委作戰室舊址
此刻展此刻大家眼前的是軍委作戰室,這所房子是中央機關自我動手建造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這九個字是楊尚昆同志于1984年7月題寫的。軍委作戰室內設作戰、情報、戰史資料等三個科。它們的具體工作任務是研究匯集敵我雙方的作戰狀況,及時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并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達命令。
當時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工作人員繪圖、制表用的紅藍鉛筆都是從敵人手里繳獲來的。為了節省鉛筆,他們就用紅藍毛線在墻上這張軍用地圖上標圖。1975年,特赦后的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看到這四間小平房后,無限感慨地說,毛主席真是英明偉大,在這四間小平房里就把的幾百萬給打敗了,當敗,當敗啊!
毛澤東同志舊居
毛澤東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來到西柏坡的。一向到1949年3月,毛澤東就是在這座普通的山村農舍里,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日夜操勞。
這座普通的民宅為前后兩個小院。甬路西邊有一個磨盤和一個豬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領導同志,經常圍坐在磨盤旁、楸樹下研究戰局。之后曾有人風趣地稱為:磨盤上布下雄兵百萬。
那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樹木均是照原狀栽種的。西房南邊一間,是毛澤東的女兒李訥和保姆的住室;中間是家屬住室;北邊一間是毛澤東的書房兼資料室。北房東、西兩間分別是辦公室和寢室。辦公室內陳設的辦公桌、沙發、轉椅、茶幾等都是當年毛主席使用過的。毛主席的工作十分緊張,辦公室的燈光總是通宵明亮。三大戰役時,毛主席辦公室的墻上掛滿了軍用地圖,五位書記經常圍坐在圓桌旁,研究戰局。他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作戰方針和各種文電、指示,就是從那里發出的。在那里,毛主席寫下了許多光輝著作,僅收集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結束后,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準備遷往北平。毛主席把中央直屬機關警衛的干部召集起來,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就要進北平了,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平。他們進北平就腐化了,我們共產黨進北平,是要繼續干革命,建設社會主義,一向到實現共產主義。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軍總部一齊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任弼時同志舊居
任弼時同志的舊居是南北狹長的小院,北房為東、西兩間,東邊一間是任弼時同志的辦公室;西邊一間是任弼時夫婦的寢室。西廂房北邊一間是任弼時的兒子的住室;南邊一間,在九月會議期間,賀龍同志曾在此居住過。東廂房北邊一間,是任弼時兩個女兒的住室;南邊一間是任弼時的機要秘書師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時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來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書記中最年輕的一位。
任弼時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從1920年16歲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起,到1950年46歲病故止,任弼時同志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英勇奮斗,三十年如一日。在統治時期,他曾兩次被捕入獄,在敵人的嚴刑面前,任弼時堅貞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他在身體受到嚴重摧殘的狀況下,堅持忘我地工作,始終跟隨黨中央、毛主席征戰南北。1948年早春,他跟隨毛主席由陜北前來西柏坡途中,翻越五臺山時,正遇大雪封山,人車受阻,任弼時同志硬是拽著馬尾巴爬到了山頂。
室內床上一條破舊的毛毯,是延安大生產時織的,木箱、鐵皮箱都是任弼時同志轉戰陜北來西柏坡途中隨身攜帶的文件箱。
西柏坡導游詞講解篇三
西柏坡導游詞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參觀學習。首先,我代表我們陽光旅行社的全體人員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感謝大家對我們旅行社的支持與信任;
我是今天和你們一起參觀學習西柏坡的導游,我叫張偉,你們可以叫我張導或小張,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使大家滿意;
坐在前方駕駛位置的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他的車牌號是1234567,你們大可把自己的“放心”交給我們的王司機,他已經有12年的車齡了不過從未出現過事故。
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難和要求,請您及時提出,我們將竭盡全力為您服務,也希望大家能積極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
最后,在這里,我預祝大家:玩得開心,吃得放心,舒展身心的。
大概還有幾分鐘我們就要到西柏坡了,我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西柏坡的情況。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縣境內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卻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于太行山東麓的滹沱河畔,成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這一切都是緣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一代偉人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這里縱橫捭闔,指揮若定,譜寫了一曲壯麗輝煌的贊歌,迎來了新中國的曙光。周恩來曾經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
西柏坡在中央、省、市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現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多層次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體系。現在除了中共中央舊址、西
柏坡紀念館之外,又陸續增加了西柏坡石刻園、五大書記銅鑄像、領袖風范雕塑園、西柏坡影視廳、西柏坡紀念碑、周恩來評語碑、青少年綠色文明園、西柏坡湖等十余處融教育于觀光攬勝的好去處。錢其琛曾贊譽西柏坡為“革命圣地,旅游佳境”。
說到這里,我們就已經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西柏坡。請大家隨我下車參觀。
各位朋友,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我們的西柏坡第二站—西柏坡紀念館。下面請隨我參觀,我將一一給您介紹。
西柏坡紀念館1976年開工,依自然山勢而建,分上下兩個四合院,建筑面積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紀念中共中央、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30周年時對外開放,以后陳列展覽曾在1993年、1996年、1998年進行了修改完善,現在的“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主題陳列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8年度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整個陳列共分12個展室(含前廳、序廳),以平山人民光輝的抗日斗爭為鋪墊,解放戰爭為主線,重點介紹了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西柏坡的偉大革命實踐,同時將建國后社會各界參觀瞻仰西柏坡和在這里舉行的重大活動等情況進行展示。
現在我們即將開始參觀:第九展室“難忘的歲月”。該展室重點介紹黨中央在西柏坡期間的生活照片。
“曾記戰馬倥傯時,常憶當年西柏坡”,西柏坡這個太行山區普通而靜謐的小山村,曾留下多少動人的故事和廣為傳誦的佳話。下面大家將要看到的是西柏坡期間,中央領導人、工作人員在緊張的工作之余的生活剪影。
1948年秋,毛澤東在工作之余小憩(照片),毛澤東在西柏坡還為“人民
日報”、“人民郵電”等報刊題字(照片)。
西柏坡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滹沱河從村前淙淙流過,每到秋天,滹沱河兩岸一片金黃,毛主席教西柏坡的鄉親們插秧種稻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油畫)。
通過任弼時同志曾經使用過的帆布箱,董老使用過的棉被,當年中央機關用來盛飯的木桶、菜墩(文物),可以看出當年他們的生活是何等的簡樸。
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期間,一代精英薈集在西柏坡,暢談建國大計,毛主席和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們多次同來自前線的同志們親切交談(照片一組)。
工作之余的周恩來、彭德懷(照片)和當年的工作人員蔣英、魏蘭春等在西柏坡也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毛主席對警衛戰士非常關心,經常詢問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1948年5月,中央機關在西柏坡附近的霍賓臺村舉辦文化學習實習班,首長們將身邊沒文化的警衛戰士送去學習,臨走時,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分別在他們的日本記本中寫了題詞。毛主席的題詞是“努力奮斗,為人民工作”,周副主席的題詞是“學習為人民服務的道理”(文照)。毛主席還請戰士們一起吃飯,并與他們合影留念(照片)。
1949年2月,陳云同志從沈陽經北平專程來到西柏坡向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匯報工作(油畫)。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勝利的微笑和對未來堅定的信念。講到這里,我們西柏坡紀念館第九展室就全部給大家介紹完了,下面時間,大家可以自行參觀一下,可以拍拍照,一個小時后,我們換在這集合。
我們的旅程馬上要結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在我們相處的幾天里,我們一一參觀了中共中央舊址和西柏坡紀念館。中共中央舊址我們有:董必武同志舊居、劉少奇同志舊居、軍委作戰室舊址、毛澤東同志舊居、任弼時同志舊居、周恩來同志舊居、朱德同志舊居、七屆二中全會會址。西柏坡紀念館我們有:前廳、序廳—光榮的平山、第一展室—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第二展室—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第三展室—決戰前夕、第四五六展室—大決戰、第七展室—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第八展室—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第九展室—難忘的歲月、第十展室—歷史不會忘記。臨別之際沒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1天的共處,算算也有千年的緣分了!接下來這個字是原諒的原,今天你們對我這個朋友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里說聲對不起了!再一個自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圓滿的結束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對大家說聲謝謝了!最后一個字還是源字,財源的源,祝大家的財源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也祝大家工作好,身體好,今天好,明天好,現在好,將來好!我相信我們有千年的緣分肯定會在見面的,希望下次再見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比今天還要幸福開心,只要我們相信明天會更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