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瞬間的歌譜和鼓譜篇一
西苑小學
在世界多元音樂文化大家庭里,我們初步認識了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其實,在非洲由于眾多部族和各種外來的影響,非洲的音樂文化既有共性,又千差萬別,豐富多樣。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體現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決定在原有開展活動的基礎上,繼續努力創造條件,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及道德情感教育,掌握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宗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二、目的要求
1、通過每周五下午第三節的興趣活動使學生會打非洲鼓,了解小學部 分樂理知識,開展打節奏、練耳等活動。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
三、活動內容
1、學會非洲鼓的三個基音的基本打法
2、掌握非洲鼓左右手的基本節奏組合練習
3、區分中音t和高音s的打法
4、熟練的掌握左右手的協調是并能正確的打節奏
5、會打擊十種節奏等。
6、樂理知識的教學,如節拍、小節、音符等。
四、活動措施
1、召開社團會議,建立社團人員花名冊,宣布社團活動的規章制度。定時開展每月最后周的星期三的課外活動為集體活動時間,要求不能遲到、早退或缺席。
2、指導老師必須認真負責,寫好指導教案和《活動記錄表》。
3、對全期活動進行總結。
一瞬間的歌譜和鼓譜篇二
【非洲鼓教學目的】:
一、通過鼓圈合奏,建立伙伴之前的默契,培養團隊合作能力
幼兒非洲鼓課程,是多人齊上的課程,有別于傳統的一對一形式的樂器教學模式,使幼兒在集體音樂活動真正體會到節奏的魅力,通過積極的師幼互動,極大提升師生雙邊關系,讓孩子愛上音樂課!
二、非洲鼓簡單易學,能夠迅速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增強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及人際交往能力,使內向的孩子變得開朗、活躍、自信,可以大膽的在眾人面前展示自我。
三、通過唱奏、合奏等表演促進兒童智力開發
對年齡的要求沒有太大的限制,3周歲左右就開始學習。
非洲鼓的學習對幼兒有一個引導的作用,使孩子在游戲中潛移默化的學習中學到了節奏和旋律。
四、非洲鼓音色豐富,節奏感強,可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
打擊樂器是通過對節奏感的記憶、模仿、領會和反映,可使孩子有節奏地運動。有效刺激孩子的智力發育。對身體的協調、平衡、和諧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瞬間的歌譜和鼓譜篇三
非洲鼓樂 教學內容:
《非洲鼓樂》是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中《音樂》(人民音樂出版社)七年級第二單元內容——《非洲的靈感》,整合重組拓展延伸成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從欣賞中提煉節奏,并初步感受非洲鼓樂中強烈鮮明的節奏特點,2、通過對鼓樂節奏參與,感受非洲鼓樂的風格,特點。
3、初步了解非洲鼓樂中兩種節奏呈現形式,整齊節奏和跨節奏。
二、技能目標:
初步學會整齊節奏和跨節奏的演奏方式。
三、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與體驗,讓學生能初步感受非洲鼓樂文化的獨特的魄力。教學重點: 讓學生從欣賞中了解非洲鼓樂的節奏特點;以及表現作用。教學難點: 怎樣讓學生理解跨節奏,并以跨節奏的方式表現鼓樂特點。教學方法: 探究法;實踐法;示范法
教學準備:鋼琴、非洲鼓、多媒體、板凳 教學理念:
1、體現以審美為核心,注重藝術實踐,通過聆聽、討論、演奏、創編等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感受鼓樂之美,加深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感悟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以“鼓”為主線,從聽鼓——賞鼓——用鼓——玩鼓四個方面進行授課,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鑒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3、通過對鼓樂節奏的邏輯重音改變,以及各種器樂的加入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整理資料并展示出來的教學環節設計,讓學生了 解非洲鼓的特點及簡單的演奏手法。同時使學生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 作用與地位。同時在非洲民族民間舞蹈中,學生還體驗了非洲人民優美、古 樸的舞姿;奇異的裝扮和色彩,反復、呼應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 舞強烈的音樂震撼力。
(二)、非洲音樂----節奏
1、欣賞非洲音樂《鼓舞》。引導學生跟隨音樂體驗節奏特點。(1)、在聆聽布隆迪的《鼓舞》時,可以讓學生邊聽、邊模仿。用手指輕輕地在凳子上做模擬練習。(2)、教師總結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及典型的節奏型。并以課件展示節奏型。讓大家一起練習一下這幾小節的節奏。
2、節奏模仿:學習幾組典型的非洲音樂節奏。(見課本拓展與探究第一題的譜例),這六條節奏型,學生分組自選一條或幾條進行練習。每條可以做反復練習。分條練習后,可做逐組連續的練習(一組演奏一條后,另一組不間斷地接著演奏另一條),做節奏練習的道具在課前先布置讓學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用礦泉水瓶裝點沙或米)。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模仿等體驗活動,讓學生能親身體驗非洲音樂復雜多變的節奏特點,認識和理解非洲音樂獨特的魅力,這是一種參與活動的嘗試,由于時間有限,學生感到新奇,可能效果不甚理想,重在參與,不必要求過高。
(三)、非洲音樂、舞蹈、裝飾、----情境模擬
1、活動安排:把學生分成四小組。每一組選出五個代表扮演部落成員,其他學生在10分鐘左右把5個同學裝飾起來,用五顏六色的皺紋紙做做草裙,和頭飾,比比看看哪一組做的最好。
設計意圖:改變高中音樂課單一的欣賞與分析,開展學生的音樂創作與律動活動,調動 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 活動。學生的律動與創編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四、小結部分
教師語:非洲音樂是最樸實無華,最真純的音樂,其豐富多彩和變化多端的節奏,是世界音樂的寶貴資源,人們常說,非洲是節奏的故鄉,非洲音樂的節奏帶給世界音樂許多靈感。讓我們在非洲鼓精彩的表演中結束我們課堂中對非洲音樂的探索,我相信課后每一位同學都會對非洲音樂有更深的認識和探索。
一瞬間的歌譜和鼓譜篇四
走進非洲鼓
【摘 要】非洲鼓---djembe 起源於西非部落,屬於土著民族的傳統樂器。在非洲,非洲手鼓不單單是樂器,它傳承著非洲大地的傳統,思想,歷史,藝術,和所有能傳承的一切。近幾年來,非洲鼓以其狂野的節奏,獨特的音樂魅力,逐漸走進內地音樂愛好者的視線。本篇向大家介紹了學習非洲鼓的好處,和為什么要學習非洲鼓。
【關鍵詞】非洲鼓 起源 音樂素質
非洲鼓---djembe 起源於西非部落,屬於土著民族的傳統樂器。通常是掛在脖子上邊走邊打,而并非放在地上敲打。最特別的是,這樂器一定要用手敲打,一手調整音調的高低,另一手敲出節奏。非洲鼓演主要特色在於其音樂屬性可以廣泛被運用在特殊節慶場合,例如 yagba odienne即是音樂會、婚禮、節日慶典等之必備曲,而 yankadi 乃是一首洋溢熱情的迎賓旋律。聆聽富饒節奏變化之非洲音樂,你會體驗到神秘而特殊的民族風格!
鼓是黑非洲最普遍、最常用的樂器。探索非洲文化,音樂是比較好的途徑之一,鼓則是最重要的窗口,是非洲音樂的靈魂。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用于音樂之外,有時還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來傳遞各種信息,有的鼓還被稱為“會說話的鼓”。
非洲音樂之魂——鼓
在非洲,非洲手鼓不單單是樂器,它傳承著非洲大地的傳統,思想,歷史,藝術,和所有能傳承的一切。近幾年來,非洲鼓以其狂野的節奏,獨特的音樂魅力,逐漸走進內地音樂愛好者的視線。近年來,非洲鼓也已進入了專業音樂創作領域。非洲津巴布韋的作曲家多米沙尼·馬拉里在1990年創作的“諾茲波媽媽”就是用非洲鼓與弦樂四重奏一起演奏的新作品,由世界著名的科諾斯四重奏組演出,效果很好。
衡量一個人的音樂素質,首要條件就是節奏感。一位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說:兒童學習音樂最好從打擊樂開始學習,因為打擊樂最容易發出聲。
非洲鼓的聲音,低音沉厚有力,高音清脆,以不同的手法來拍擊,能產生不同的音色。那么,學習非洲鼓具體有什么好處呢?學習的步驟和技巧有哪些呢?
(1)攜帶方便:我在外國看到很多游客帶著他的行李和非洲手鼓走在路上,隨時隨地演奏著他的樂器。
(2)入門簡單:不象學其他樂器入門那樣困難,相比較而言非洲手鼓學起來也是非常容易的,很難產生學習挫折感,而且不受年齡,身體條件和居室環境的限制。可以自學或者稍微去學校找非洲鼓老師指點一二便可。
(3)享受音樂:實現了不懂音樂的人花很少的時間就能享受到玩音樂的樂趣。并且在演出和合作當中更容易結交朋友,在節日或活動當中,表演一下,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4)節奏增強:節奏是音樂的重要元素,了解節奏是音樂修養的必須課,感受節奏,感受生命的活力。(5)發泄壓力:讓你的壓力和不滿以及憂郁跟你心愛的鼓一起表達,你不再孤單。
(6)合作樂趣:非洲手鼓不但能幾個人或幾十個人同時演奏,而且還能和許多的樂器配合演奏.比如非洲低音鼓、鈴鐺、沙槌、吉他、薩克斯等西洋樂器,以及中國的傳統旋律樂器,打擊樂器等等其他樂器都能合作。
(7)體驗文化:在學習非洲手鼓的過程中,體驗神秘,獨特的非洲文化。感受世界上最原始的聲音。
(8)音色豐富:非洲手鼓表達能力強,不單單只是簡單節奏,而且還能主奏,并且音色豐富,有跳躍的律動感,高中低音強勁明顯,是世界上聲音最大的手鼓。
(9)風格廣泛:非洲手鼓可以用在所有風格的音樂中,從流行到搖滾到爵士都可以用上它。
(10)舉一反三:學會了非洲手鼓后,在沒有手鼓的情況下,你可以打椅子、沙發、盒子或自己的身體,讓你的節奏在其他物體上跳躍,隨時隨地享受打鼓的樂趣。
(11)打好基礎:學會了非洲手鼓之后,更容易學習其他任何樂器,它是其他樂器的節奏基礎。
(12)鍛煉身體:增強四肢的協調性,增加手腦的協調能力.激發思考的創意.在練習和演奏當中,在熱汗灑落的當中,在不知不覺當中,快樂地鍛煉了你的身體。
科學家早已發現,人的左腦從事邏輯和條理性思維,右腦從事形象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藝術和經驗學習的中樞,右腦存儲量是左腦的100萬倍。可現實中95%的人僅使用了左腦,大多數人一生只用了大腦的3%--4%,其余97%蘊藏在右腦潛意識中。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及教學過程也只開發了左腦,而忽視了右腦的開發,在生活中孩子們也極少有開發右腦的機會,在開發大腦潛力上,我們是在單腳騎自行車!
教會孩子一門樂器的同時開發他們的右腦增強他們的體質促使他們自己動腦、動手用變換思維方式的方法去解決在學習及成長中碰到的一切困難!變成伴隨他們生的巨大無形富!尤其注重對右腦的刺激,激發被閑置不用的大腦空間,提高孩子對節奏的平衡性、敏感性、準確性及其快!
非洲鼓攜帶方便,入門簡單。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了四肢的協調性,增加手腦的協調能力。另外,非洲鼓不僅可以培養了孩子的團隊意識,還能釋放學習壓力。非洲鼓,給了孩子們一個走進音樂快樂天地,讓我們一起走進非洲鼓。
參考文獻
《非洲音樂文化》 饒文心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7年 《世界民族音樂文化》 饒文心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7年 《中國非洲研究評論》 王涵潔 2013年 《北方音樂》 2013年第10期 《中國非洲研究評論 》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