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見證篇一
推開窗子,讓我們望向正在案前奮筆的他們……
為了搜集世界各地的神奇怪異的故事,格林兄弟可謂煞費苦心。他們想將其集結為一冊,整理成為一本各地奇異怪聞集。窗外日月星辰交替流轉,他們不顧艱辛仍伏案工作,最終因工程量太大以失敗告終。那本未完的書卻被一位拜訪的朋友偶然發現,挖崛出其寶貴的文學價值,終于聞名遐邇的《格林童話》問世了。
面對同一本書,格林兄弟眼中凝聚著其史學價值,那朋友眼中則浮現出文學價值,毋論對錯,這都是人們心中世界的反映,不同人有不同世界,也使世界更加多彩。
透過玻璃,讓我們注目工廠里辛勤的他……
褚時健,亞洲第一卷煙廠——紅塔煙廠的創立人。一開始辦廠的目的便是透過窗戶與別人看見不一樣的世界。面對暢銷全球的萬寶路香煙,有人看到可以買來享受,有人看到外國貨的品質優良,褚時健看到中國卻還沒有一個國產品牌可以與之抗衡,于是云南紅塔誕生。
面對同一個世界,人們因為望見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回應,也踏上了不同的生命軌跡。我們不需要爭論誰明亮、誰黯淡,只需平靜地看待,不同人不同世界,看見自己的世界。
打開窗欞,讓我們凝視那小屋內孤獨的身影……
傾注畢生心血于炸藥發明的諾貝爾,生命歷盡艱險,危險的實驗炸死了自己親人。鎮上的人看到的是瘋狂,是恐怖,是不解。危及大家的生命便不可再讓他再住在鎮上,諾貝爾便移于荒僻處。他終于成功了,他從窗子望出去,看到的是人們可以輕松方便地將山炸開,看到的是個人犧牲于人類社會來說不算什么。
面對同一件事情,內心懷揣的不同,使人們看到不同的世界。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使眾多文學作品豐滿燦爛;如兩個囚犯望窗外,一個看見污泥,一個看見星空的故事,激勵人們永懷希望。不同人,不同世界,不同感觸。
佇立窗前,看到多彩世界,用我們看到的不同的世界豐富我們置身的世界。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見證篇二
時間如海,記憶如沙灘,海水將一枚枚貝殼送到沙灘上,又收回到她那浩渺的胸懷。
時間如風,記憶如巨巖,風將巨巖刻劃得千瘡百孔,又用多情的手把那些痕跡撫平。
然而,總有幾枚貝殼,在亙古的海灘上鳴響著歷史的悲風,總有幾筆劃痕在訴說著記憶的不朽。
惶恐灘頭,零丁洋里,濤聲依舊,嘆息不再。然而,時間只侵蝕了一個人的物質存在,卻無法風化那煌煌詩句中的記憶,誰能忘記文天祥的辛苦遭逢,干戈寥落?誰又能忘記那個悶熱的雨夜,矮小的地牢中揮筆走龍蛇的高大身軀?“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他正是借天地正氣哺育自己,“睨柱吞嬴,回懿走旗”,用一顆丹心書寫青史,翻開那驚天地泣鬼神的一頁。每一個人都會從記憶深處被這個踏過七百六十年的生命所震撼,時間或許會淡褪了文字,磨損了書卷,卻無法抹去那一片回憶。
翻開《史記》,看秦王一統天下,項王自刎烏江,廉頗負荊請罪,屈子懷石投江……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從眼前浮現,那些故事也仿佛是昨天剛剛發生,正如《世說新語》所言:“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猶凜凜有生氣。”這便是一部偉大史書的不朽。時間只能銷毀一本又一本《史記》的版本,卻永遠風化不了那
宏偉的氣魄,機敏的談吐,磊落的人格。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這本書能傳之后世,綻放其應有的光輝,而今,他的夢想已然實現。時間風化掉了那些卑俗的記憶,卻讓一位史官的不朽愈發凸顯。
時間或許會讓歷史蒙上塵埃,但卻不會風化那些鮮活的記憶。王選,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層塵埃,只為還原歷史真相,讓記憶蘇醒。奔走二十年,耗盡全部家當,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尋訪證人,因為她相信,時間不會使記憶風華,良知會讓記憶永存,她與身后數十位白發蒼蒼的原告,構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歷史記憶,而在海的對面,眉毛都已發白的日本律師尾山宏也用他的努力為我們開啟那段記憶。在滾滾時間之河中,王選和尾山宏共同為我們守護那段記憶,時間永不能將其風化。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沒有人能阻止時間的腳步,然而,時間不會風化一切。漫步歲月,采擷幾枚樸拙的貝殼,撫摸那巨巖上的斑斑傷痕,便是在回味那沒有被時間風化的記憶。
山東高考滿分作文見證篇三
我們這代文人,有幸成為文人又不幸成為文人。成也簫何敗也簫何。如此而已。
十七歲時,我參加大三線建設,來到郭沫若先生的故鄉樂山。在那里我結識了郭老的原配夫人,結緣了文學,開始了文人生涯。從此就有了人生的許多幸與不幸……
當代文人的不幸大致相同,有幸卻各有篇章。我最有幸的是接觸了郭老原配夫人。是她要我好好打打底子,敎我讀《四書》《五經》,讀《道德經》讀《莊子》《墨子》……“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非攻,兼愛”……多少道理深深根植在靈魂之中。本為打文學底子,卻打了人生底子。其實,文化是人類千百代留下的最深刻的記憶,它不僅是一個人的底子,更是一個民族的底子,一切的基石。
最有成就感的還是兒子。自小我就給他好好打底子。讓他盡知人類最美好的記憶,建設自己,武裝自已。到高考前,兒子已學富五車,自成思想體系。由于英語差些,兒子沒考上一流大學,而是被延安大學的中文系錄取。兒子寬慰我:不在學校如何,而在如何學習。黃埔、抗大最簡陋,出的都是民族精英。孔子上什么大學來?可他是萬世師表!
我告誡兒子:萬世師表來自韋編三絕,來自三人行必有吾師……
兒子說:知道啦,還有學而不倦,三省吾身……
我知道,兒子長大啦,二十年的底子我沒白打!我不由掬一捧熱淚……
兒子一副天下為己任的樣子攜行囊赴學上路了。
兒子在大學果然很優秀,各門考試全部通過,評為優秀團員,全校多個文學社合成一個大社,他是社長,并是校報總編。他為文學社制定的宗旨是“弘揚延安傳統,創新優秀文化”這就是下一代。
一代一代弘揚創新,文化———人類這最深刻的記憶一切的基石,不會風化,只會光大!
我們因此而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