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榜樣》觀后心得體會篇一
1980年,奉新縣中小學教師隊伍青黃不接,偏遠山區更缺教師。時年19歲的支月英懷著對教師職業的憧憬,報名參加了奉新縣澡下鎮招聘山村小學教師的考試,并順利考取。她不顧父母的反對,離開家鄉進賢縣,前往海拔近千米、最缺教師的泥洋小學任教。
這里人煙稀少,不通班車,出門全靠兩條腿。每逢開學,學生們的課本和粉筆、教具等,都是支月英和同事們肩挑手提運上來的。本地教師在山路上走慣了,而她挑著幾十斤重的擔子,沒走幾步就氣喘吁吁,老是掉隊。一趟下來,她的腳磨出了水泡,肩膀磨得又紅又腫。
夜深人靜時,山風呼嘯,鳥獸怪叫,嚇得這個外地姑娘難以入睡。一年又一年,一些教師因為吃不了這里的苦,來了又走,只有支月英一直堅守。每天,她認真備課、上課、改作業,教孩子們語文、數學,還教他們唱歌、畫畫,與他們一起玩耍。山花開了,總有孩子給她采來最香的一束;山果子熟了,總有孩子用書包帶來最甜的一捧;她生病時,總有孩子帶來一個個滾燙的熟雞蛋;逢年過節,總有鄉親們送來自己舍不得吃的東西……她覺得自己就像是一棵郁郁蔥蔥的大樹,學生就像是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鳥,在她身邊飛來飛去,快樂地歌唱。
一茬又一茬的孩子畢業了,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參加了工作,但都對支老師戀戀不舍。山里人早把支月英老師當成了他們的女兒。“支老師,您不會走吧?支老師,您可以不走嗎?”看到學生們殷切的目光,支月英又怎么忍心離開呢?
這些年,各級領導去看望她,多次提出給她調換工作,但她都婉言謝絕。20xx年2月,組織上考慮到她年齡偏大,想調她下山到鎮中心小學任教。此時,比泥洋小學更偏遠的白洋教學點學生家長,聯名要求支月英老師去白洋任教。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成了這個教學點第一位公辦教師。
別的教師都是往山外走,可她卻往深山里去,家里人很不理解,心疼地說:“你也年過半百了,身體又不好,就不要去白洋教書了。”她總是樂呵呵地說:“30多年都這樣過來了,白洋的孩子需要我,我怎能打退堂鼓呢?”
歲月如梭,支月英以36年的愛與執著,以培育深山兩代人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名人民教師的光榮詩篇,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20xx年,她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榜樣》觀后心得體會篇二
在互聯網時代,提到“網紅”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千人一面的主播。然而,《榜樣4》在央視的熱播,讓我們看到了七位正牌“網紅”的磅礴力量,他們不靠“顏值”,不為名利,用忠誠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贊歌,用奉獻創造出一幅幅絢麗的畫卷。
《榜樣4》中的本色英雄張富清,在戰爭年代每次戰斗都主動擔任突擊隊員,屢立戰功,戰爭結束后,他卻選擇塵封榮譽,扎根山區,為人民造福。張富清63年深藏功與名,63年扎根貧困山區,他藏住的是過去的功績與榮光,藏不住的是他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沖鋒在前、吃苦在前、奉獻在前,唯享受在后,這正是一名軍人“身披戰甲殺敵寇,脫下戎裝立新功”的英雄本色,一名共產黨人初心不改、信念堅定、無怨無悔的高尚品格。
80后北京女孩李萌選擇了“沒有人選擇”的環衛工作,成為了“三八女子掏糞班”最年輕的一員。在別人眼中,她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光鮮亮麗,但是在她的眼中,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李萌在掏糞的崗位上一干就是8年,她用“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境界和她的實際行動白了別人,富了社會,美了環境,成為了真正的“白富美”。哪有什么姹紫嫣紅,只是有人選擇了默默奉獻,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飛天攬月、是中華兒女幾千年來的夢想與追逐,20xx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實現了炎黃子孫的攬月夢。這是“攬月天團”三代航天人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的碩果。他們并不是簡單重復國外經驗,也沒有巨人的肩膀可以輔以眺望,但是他們挺起胸,昂起頭,一步一個腳印在科研的山峰上攀登,擁有了自己的特點和技術,擁有了自己的創新。“攬月天團”拉近了中國與月球的距離,拉近中華兒女與中國夢的距離,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世間有種永不落俗的風尚叫榜樣,也許炫富炫美可以走紅一時,卻注定無法贏得未來。只有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對事業的追求、對創新的執著、才能激發起磅礴的力量,成為正牌“網紅”。
榜樣們初心善,行亦美。這些優秀的榜樣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做一名信仰堅定、為民服務、擔當作為的。合格黨員,奮力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這些平凡而又不凡的榜樣真美!
《榜樣》觀后心得體會篇三
近日,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制的《榜樣4》專題節目已全面開播,七位榜樣站立在舞臺中央,以平凡的身姿講述著不平凡的故事。他們是時代進步的推動者,是為民服務的實干家,是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是初心使命的踐行者,他們集聚一身的光輝事跡,閃動著激人奮進的偉大精神,我們所有黨員干部要看榜樣事跡,學榜樣精神,做新時代榜樣!
學習“本色英雄”張富清的斗爭精神。“共和國勛章”“人民功臣”“戰斗英雄”一個個沉甸甸的稱號,一枚枚蘊涵光榮事跡的勛章,屬于一名退役的解放軍戰士,屬于一名平凡的中共黨員,他就是我們尊敬的張富清。他在永豐戰役中作為突擊隊員,發揚斗爭精神,不畏犧牲、不懼困難、摳縫爬墻,用自己并不強壯的身軀越過層層防線,炸毀碉堡,成功完成突擊任務,為解放全國作出了突出貢獻。退役后,他封存戰功,大隱于世,選擇了貧困地區恩施來鳳縣扎根,在新的崗位上繼續斗爭,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和人民。黨員干部要學習張富清的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注重策略方法、講求斗爭藝術,選擇斗爭方式、把握斗爭火候,在各種復雜環境和尖銳問題中抽絲剝繭、厘清脈絡,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境界。
學習“吃虧書記”李連成的實干精神。曾經的西辛莊“首富”李連成在當選黨支部書記的當天立下誓言:“不喝村里的一盅酒,不亂花村里的一分錢。寧愿自己吃虧也要帶領大家致富。”在后來,他主動捐獻蔬菜大棚,主動出資6萬入股,主動讓出自家宅基地,主動墊付工程費用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當初的誓言。自己吃虧,群眾得利,李連成實干苦干、積極探索,使西辛莊村逐步走出了一條農村工業化、農村城市化、產業現代化的路子。黨員干部要學習李連成的實干精神,不打官腔不說場面話,少務虛多務實,把工作的立足點和著力點放在真抓實干上,對各類問題多角度思考、多途徑探索、多措施解決,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好,把人民群眾得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
學習“扶貧之花”黃文秀、“扶貧硬漢”隋耀達的為民精神。黃文秀一位北師大的女碩士,隋耀達一位省里的機關干部,本可以過幸福工作、闔家歡樂的日子,卻都選擇了前往貧困地區任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激勵著他們放棄舒適窩前往艱苦地的正是為民服務的樸實情懷。黃文秀為了群眾安危,在返回駐村途中突遇暴雨洪流,更是用自己的生命踐行著初心使命。黨員干部要學習黃文秀、隋耀達的為民精神,踐行群眾路線,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切實同人民群眾建立血肉聯系。基層的工作繁而雜,鄰里糾紛、防火防汛、修路打井等不是靠學書本、看總結就能解決得,須一心為民、躬身實踐,用汗水和淚水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高品質生活,做到“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境界。
學習“大湖鴻雁”唐真亞、“環衛天使”李萌的奉獻精神。湖上小船搖曳,手中信件必達。從業20年來,唐真亞投遞記錄差錯率為零。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放棄輕松的工作機會,毅然投身環衛事業,心靈的干凈促成環境的干凈。錄取通知書如果遺失,糞井如果滿溢,后果都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他們都是在容易被人忽視的崗位上默默的做著不可或缺的工作,默默的奉獻著。各行各業都需要像他們一般堅守如初,做好本職工作,十年如一日,積量變為質變,以平凡小事鑄就不平凡精神。黨員干部要學習唐真亞、李萌的奉獻精神,專注平凡崗位,做到周密細致,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等作出應有的貢獻,做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境界。
學習“攬月天團”嫦娥四號任務群體的創新精神。“嫦娥奔月”的神話源遠流長,我國探月工程四期任務耗時4年,攻克中繼、著陸、巡視、月面長期工作等多方面的核心技術,多項技術創新填補了系列國際國內空白。他們縱橫沙漠伴狼嚎入睡,他們置身實驗基地戴防毒面具判讀數據,逐夢之心永不停止,筑夢之行永不停止。黨員干部要學習嫦娥四號任務群體的創新精神,打破思想禁錮、突破原有行為模式,把創新精神運用到改革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路徑解決問題、打開局面,做到“惟進取也故日新”的境界。
時代造就楷模,平凡鑄就偉大。學習《榜樣4》中的共產黨員,發揚他們的優秀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用擔當作為各類難題,點亮自己心中的榜樣!
《榜樣》觀后心得體會篇四
“英雄閑日月,深藏功與名。”榜樣是什么?是一種力量,彰顯進步;是一面旗幟,鼓舞斗志;是一座燈塔,指引方向。看完《榜樣4》,張富清、李連成、黃文秀、唐真亞等,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一顆顆閃耀的明星,一則則震撼的故事,一份份滿滿的感動,我的“眸”中似秋水,煙波朦朧淚自流,我的耳畔歌聲“蕩”,一曲情深夜難眠。“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請照亮我前行……”,在今后的每一個夜晚,當我抬頭凝望天空的時候,閃耀著最明亮光芒的一定是這片“榜樣”星。
在《榜樣4》中,擁有透明心靈的人是什么樣?是不問功名利祿,不為榮華富貴,戰爭年代九死一生,和平年代深藏功名,“黨指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打到哪里”堅持一輩子“初心誓言”的張富清;是80年代成為村里首富,義無反顧擔起致富重任,讓昔日貧困村搖身一變知名富裕村,“當干部就應該能吃虧”從“萬元戶”到“吃虧”書記的李連成;是在最美年華毅然投入脫貧攻堅最前線,用兩萬五千里的行車里程走出了扶貧路上的新長征,“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從“百坭女子”到地標超強“扶貧戰士”的黃文秀;你們“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在每一個工作崗位都傾心盡力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我祈禱擁有一顆如你們一般透明的心靈,滿懷對黨忠誠和為民情懷,恪盡職守、忘我工作,把初心使命鐫刻在為人民服務的路上,播種在傳承延續的紅色基因中,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用血與汗水勾勒出美麗中國的前章,用自己的奉獻之火、生命之光書寫共產黨人樸實、擔當、奉獻的時代風貌。
在《榜樣4》中,把痛苦都留在心里的人是什么樣?是孤身一人穿梭在茫茫水路中,用雙臂劃出了30萬公里的“水上愛心郵路”,克服了重重困難累計遞送了110萬份郵件零差錯,“選擇了投遞,就要干一輩子”的“大湖鴻雁”唐真亞;是放棄了輕松的工作機會選擇環衛中心,一人獨掌百斤加壓糞槍,寧愿一人臟,換來全家凈,“我覺得環衛工作是個偉大的工作”的“三八女子抽糞班”班長李萌;是帶病堅持工作,沖在脫貧攻堅最前線,用工資擔保為貧困戶貸款拉來“脫貧羊”,帶領著村民們“另辟蹊徑”踏出了致富路,“帶上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這輩子就值了”的“扶貧硬漢”隋耀達……你們“石以砥焉,化鈍為利”,不避工作艱難、不擇工作環境,始終心系人民、忘我奮斗。我愿如你們一般把所有痛苦都留在心里,告別繁華選擇泥濘,把青春和汗水奉獻在這片熱土,沖在最前、挑起最重、守到最后,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以信仰、信念、信心鑄就鋼筋鐵骨,擔負起新時代共產黨員的使命。
在《榜樣4》中,照亮我們前行之路的人是什么樣?是從事航天事業50余年,從資源二號到嫦娥一號,從圓夢月球到逐夢火星,一生矢志“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科學家”的七旬探月“追夢人”葉培建;是在嫦娥一號研制過程中摸爬滾打,接過了“中國探月”的接力棒,擔起了一面飛“月球”一面奔“火星”的“超常”職業使命的孫澤洲;是有著工科男特有的內秀和“呆萌”,在青春飛揚的年齡用無悔的堅守,把每一個環節都按時保質完成的測控數傳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劉適;是用“舍我其誰”的勇氣,百折不撓的執著成就“嫦娥”飛天,映照著中國航天崛起軌跡的“攬月天團”嫦娥四號參研參試人員群體。你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用奮斗的激情、火箭的速度逐夢星辰大海,讓“奔月”夢想照進現實。我將如你們一般,自覺地以黨的事業為念,以國家和民族前途為念,始終胸懷“人民夢想”,迎難而上、當為則為,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奮斗姿態,不懈求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顆顆“榜樣”星,你們在那夜空中閃耀著最明亮的光芒,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照亮了我們未來的道路。抬頭望望天,“眸”中秋水漫,愿如你們般,閃耀“榜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