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談話活動教案中班篇一
1、培養幼兒安靜傾聽他人交談的習慣,提高幼兒參與集體交談的主動性。
2、引導幼兒圍繞中心話題不斷拓展談話內容的能力。
3、幫助幼兒從不同角度了解自己家鄉的變化,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1、師生共同收集家鄉的風景名勝圖片、家鄉特產、標志性建筑物及著名人物照片等,布置在教室一角。
2、一幅中國地圖和家鄉的地圖。
3、家鄉風景區的攝影片段。
1、組織幼兒參觀家鄉展覽:教師帶領幼兒邊看展覽邊交談。
2、請幼兒介紹自己找的圖片內容幼兒教育,其他幼兒認真聽。
3、展示中國地圖,引導幼兒找出徐州的`所處位置,請幼兒圍繞以下題目進行自由交談:
我們的家鄉是那里?
我們的家鄉有那些美麗的風景,你最喜歡什么地方?
我們的家鄉有那些土特產?你最喜歡吃的是什么?
我們的家鄉出產那些產品?
我們家鄉有那些名人?
教師參與幼兒的交談,注意提醒幼兒安靜傾聽他人的談話。
4、集中交流:
就一個話題鼓勵幼兒用連貫的語言做介紹,鼓勵其他幼兒進行補充,但要求幼兒不可以隨便打斷他人的談話,安靜的聽。
5、拖展話題:你認為我們的家鄉還有那些地方不夠好,需要改進的?長大后,你想為家鄉做點什么?
引導幼兒從環境、公共設施等方面進行思索,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請幼兒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家鄉的美麗。
幼兒談話活動教案中班篇二
在短短的三十分鐘內,教師如何把教學活動組織得富有創造性而又不失學科的本質,在這次常州市基本功比賽之后,有感于本次封閉式命題借班上課,我對中班談話活動《可愛的小動物》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希望以下的拙見能夠給同事們有借鑒的價值、
整個活動的過程組織分為兩塊,一是教案的組織設計;二是教學活動現場的組織梳理和反思、教案的設計組織主要從幼兒基礎和教材分析、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準備和活動流程設計五塊進行組織;教學活動現場主要是針對師幼的表現進行梳理、
(一)幼兒基礎和教材分析
1、幼兒已有經驗、初入中班的孩子已初步了解簡單常見的家禽家畜的外形特征和飲食習慣,并對動物園和海底世界的動物感興趣、他們喜歡和同伴交流,會在集體中發言,但態度還是有點拘謹,表達不夠流暢、斷斷續續、幼兒在傾聽和輪流交流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穩定的情況、
2、教材分析、《綱要》中指出中班幼兒“對教師及同伴的言談話語持有興趣,帶有親近感傾聽并參和談話;會用合適的語言習慣和同伴對話交流,如輪流等”、本次活動通過調動幼兒已有經驗、不斷變換的游戲和觀察發現方式逐層遞進,引導幼兒發現動物的聲音、外形等方面的可愛之處,積極交談,并通過動作、輪流等不同的方式表達個人想法、活動的價值在于樂意聽、愿意說、并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3、教法分析、選用孩子較為喜歡且特征本領明顯的小雞、猴子、斑馬,兔子、長頸鹿、大象、狗等動物和較有爭議的老虎、獅子,這些動物是幼兒較為熟悉同時又不常接觸,所以既有經驗基礎又有一定的新鮮感、采用視聽結合的教育手段,觀察、猜測、比較、爭論等多種教學方法,以及集體交流、小組討論和個別講述的形式,層層深入,不斷調動幼兒參和表達的積極性、
教師反思: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設計教學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先決條件,一定要建立在分析幼兒和教材的基礎上,只有正確了解幼兒的經驗、把握準確教材的核心價值取向、選擇適宜的教學策略,才能讓孩子真正在教學活動中有所“得”、這里的“得”更注重的是有益于幼兒“長遠發展”的所得、這一環節主要分為幼兒基礎分析、教材分析和教法分析三塊,即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一要了解學生、二要鉆研教材、三要考慮教法、
1、幼兒基礎分析包括兩方面,一是分析幼兒對教學內容這一載體的了解程度,如中班幼兒對動物的了解經驗和興趣需要;二是分析幼兒在該學科領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如談話中幼兒的交流基礎、語言表達能力、表達的意識等、三是分析幼兒在新授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困難,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等、
2、教材分析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要鉆研《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分析幼兒的發展要求,如中班幼兒談話中聽和說的要求以及指導要點;二是要鉆研本學科教育用書、相關教學等資料,把握本學科的學科特點和學科特質,如中班談話的設計和組織特點要有中心話題、有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寬松的交談氛圍,談話的特質是在聽的過程捕捉有效信息、說的過程發表個人見解、學會交談規則、提高語言交往水平;三是要抓住本次教學活動的核心價值,即對幼兒發展影響最長遠的東西,如本次談話的核心價值定位在幼兒想說、敢說并愿意說、在分析教
材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懂、透、化”,即懂教材的思想、透教材的結構和運用、化自身思想和教材相溶、
3、教法分析主要是解決教師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授漁”和幼兒、廣范圍的教法分析包括教材的篩選和組織、確定教學活動的類型、一節教學的安排和開展、學法等,而我們平時一般會關注教材的篩選和組織、教法和學法的安排、在選用教學和學法的同時一定要關注幼兒的年齡特征,考慮到適宜性、如動物圖片的篩選是孩子較為熟悉但又不常見的,所以會感興趣;學習方法是幼兒喜歡的情境式的、爭論式的方法、
養,包括科學知識、學科能力、學科精神和態度,準確把握學科的關鍵經驗和能力、如,談話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關于動物的準確的科學知識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二)活動目標
1、樂意參和可愛的動物話題的交流、
2、能用語言大方的在集體面前較連貫地表達自己對“動物可愛之處”的想法、 3、有興趣地傾聽同伴及教師的談話、
教師反思:目標的定位其實就是幼兒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到底要獲得什么?我們一般會將目標的定位和幼兒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力方法和習慣、知識和技能結合起來,既考慮幼兒情感態度、學習方法等長遠目標的發展又考慮知識技能的短期目標的發展、目標的表述習慣,一般將重要的核心的目標放在第一位,依次排列、如,本次談話活動將核心價值定位在幼兒想說、敢說并愿意說,所以第一目標定位是幼兒參和談話的態度和意識;第二目標定位是幼兒對于自身想法的表達,以及表達的方法;第三目標定位是關于傾聽方面、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能夠積極、大膽表述自己對動物的可愛之處的見解、活動難點:幼兒在表達過程中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嘗試捕捉有效的語言信息、使用基本的輪流交談規則、
教師反思:活動重點設置一般為本次活動首要達到的目標,而難點則是從幼兒的發展現狀到重點目標之間有哪些困難,需要怎樣解決、如,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在想說、愿意說的基礎上能夠積極、大膽地說;難點是幼兒的說的過程中表達的方法和規則、
(四)活動準備
1、前知識經驗準備:對常見動物的外形、聲音、飲食等已有初步的認識;能安靜傾聽、知道輪流發言、
2、物質準備:
教具:教學ppt《可愛的小動物》,其中包括聲音和外形的兩方面鏈接、
學具:動物的局部特征和整體外形的圖片、
教師反思:活動準備一般分為物質準備和幼兒的經驗準備兩方面,梳理經驗準備的目的是為了共享經驗、引發幼兒的共鳴、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物質準備則根據實際需要合理、有效地進行教具、學具和座位的準備,建議教具和學具的準備能夠樸實、有效而不失興趣、
(五)活動流程游戲“我演你猜”導入,激起幼兒談話的興趣——游戲“猜動物”,引導幼兒自由交談——集體談論,引導幼兒拓展談話范圍——總結交流,遷移談話經驗、
教師反思:活動流程是根據幼兒發展需要以及學科特質設計的組織程序,組織程序的設定主要是為了更系統、有效地學習、一般教學活動都有其固定的組織模式,如談話活動第一步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第二步,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第三步引導幼兒逐步拓展談話范圍、
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幼兒發展的關鍵,在這三十分鐘前教師已經做了精心地、智慧地準備,而在這三十分鐘里則需要更多地智慧、
幼兒談話活動教案中班篇三
1、能夠用普通話較明確地說出自我喜歡的動畫片及片中人物,并簡單說明理由。
2、能夠有禮貌地集中注意力傾聽他人說話,并學會輪流交談,不搶著講。
3、能夠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我喜愛的動畫片。
1、幾個比較典型的動畫片人物圖片、ppt課件
2、經驗準備:幼兒看動畫片的經驗
1、經過提問引出談話話題
(1)小朋友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看什么動畫片呢?
(2)你為什么喜歡看這個動畫片呢?
2、出示動畫片人物圖片,引導幼兒就這些動畫片人物和他們所在的動畫片進行交談。
(1)小朋友們看這是誰?
(2)他是哪部動畫片里面的呀?
(3)你喜歡這部動畫片嗎?為什么?
3、幼兒分組自由交流
(1)將幼兒分成小組,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自我最喜歡的動畫片是什么,為什么喜歡這個動畫片。
(2)在開始談話前提醒幼兒要輪流講,不要搶著講,其他小朋友說話時要安靜地傾聽。
(3)教師到小組內傾聽幼兒的談話,留意講得好的、資料新穎的小朋友,對不愿或不敢交談等談話有障礙的小朋友進行鼓勵和指導。
(4)在家討論得差不多的時候,請講得好的小朋友上前分享他喜愛的動畫片。
4、經過提問拓展談話范圍
(1)小朋友們喜歡的動畫片人物有哪些,為什么?
(2)他身上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3)教師以平行談話的方式供給新的談話經驗
如,小朋友們都說了自我最喜歡的動畫片,下頭,教師也和小朋友們分享一下教師最喜歡的動畫片,教師最喜歡的動畫片是《西游記》,因為《西游記》里的動畫人物很多,他們都各有特色,其中教師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因為他正義、聰明、勇敢,這些優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4)引入新的談話經驗后再組織幼兒交談。
今日小朋友們都說了自我喜歡的動畫片,說得很好,教師要表揚那些膽進取和家分享自我喜歡的動畫片的小朋友,也表演那些在整個活動中安靜傾聽其他小朋友談話,不搶著講的小朋友。同時也要鼓勵那些膽子稍微有點小的小朋友,期望他們下一次能夠進取參與談話。
幼兒談話活動教案中班篇四
中班幼兒都已經有了各自的好朋友,對這一話題比較感興趣,并且已經有了一定的談話能力,本活動將是幼兒樂于談、能夠談的。
〕
1、引導幼兒圍繞“我的好朋友”這一話題談話,學會用完整的語句談論好朋友的服裝、特征,及愿意找他做好朋友的原因。學習說普通話。
2、要求幼兒學會在傾聽同伴談話中了解別人談話的主要內容,培養幼兒理解性傾聽能力。
3、幫助幼兒輪流進行談話,懂得讓別人把話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幼兒掌握談話的規則。
1、平時與幼兒個別交談,了解個人的好朋友是誰。
2、學會唱歌“拉拉勾”。
1、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教師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引出話題:我們每個人都有好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他長的什么樣子?穿什么衣服?請小朋友說給別人聽聽。
2、引導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要求幼兒主動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好朋友,清楚的表達好朋友的模樣和穿著。會用普通話與同伴交談。
教師巡回參與幼兒的談話,有興趣的傾聽、了解幼兒說話的內容。對個別不知如何談論好朋友模樣的幼兒,教師可提些小問題加以引導。如:你的好朋友是高個子還是矮個子?長的胖還是瘦?等等。幫助幼兒打開思路,知道應該從那些方面來描述人的模樣。幼兒交談時,教師用插話的方式,將談話內容緊緊圍繞在“好朋友”上。對個別會搶著講話的幼兒要提出要求,讓幼兒先耐心聽別人說話,等別人說完自己再說。
3、引導幼兒拓展談話范圍。
(1)集體談“好朋友”。請幾名在自由交談中能大方的談論“好朋友”的幼兒向全班作介紹。要求幼兒清楚的說出好朋友的特點。對個別說不清楚的幼兒,教師給予提示、補充,再讓其重復說一遍,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教師用提問的方式拓展談話范圍。建議提這樣的問題:你的好朋友有哪些優點?你為什么要找他做好朋友?此時教師用自己的談話引導幼兒的思路。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談話經驗,圍繞話題談論,說出自己好朋友的優點。
教師小結談話活動情況,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大家要互相學習。
〔〕
繪畫:我的好朋友。
音樂:舞蹈——“找朋友”。
幼兒談話活動教案中班篇五
1、幫助幼兒學會用簡單的語言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把環保意識轉化為環保行為。
2、發展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環保標志,知道它們所表達的意思。
4、能大膽說出環境受污染的來源,認識其危害,感受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小白豬市”和“小黑豬市”個掛圖一幅。
2、周圍環境污染的照片。
3、垃圾箱、禁煙、節約用水、禁止砍伐樹木等環保標志卡。
一。開始部分:
組織孩子們聽著音樂撿院里的垃圾,并把撿到的垃圾送回家。(垃圾箱內)。教育孩子們看到垃圾就撿起來,從小做一個愛護環境衛生的好寶寶。
二。、出示環保標志:請幼兒認識它們。
1、節約用水,禁止鳴喇叭禁止砍伐樹木,禁止亂扔垃圾等環保標志卡。
2、分組觀察,討論認識各個標志,講一講在哪里見過。表示什么意思?
3、組織幼兒交流所認識的標志,提出不認識的標志:如禁止煙火,節約用水等孩子們能夠知道它們的意思;砍伐樹木,孩子們就有些陌生,需要教師進一步講解幫助孩子們認識。
4、教師引導幼兒了解這些標志的作用,歸納這些標志都是“環保標志”。
5、出示“小白豬市”和“小黑豬市”教學掛圖,請小朋友當評委,選一座“衛生城市”你會選哪個?為什么?
6、幼兒分組討論,怎樣治理“小黑豬市”如:幫助打掃衛生,做環境宣傳工作,貼標志等。
7、為“小黑豬市”送標志,并將標志貼到圖中相應的位置。
8、欣賞歌曲《家》。
歌詞:我家門前有小河,后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紅似火。小河里有白鵝,鵝兒戲綠波,戲弄綠波鵝兒快樂,昂頭唱起歌。
(1)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欣賞歌曲《家》。
(2)共同為《家》設計畫面:根據歌詞,老師在畫紙上畫出美麗的家園。
(3)老師和孩子們為家園進行涂色。
三、結束部分:
把孩子們學到的知識教給家人,一起爭當環保小衛士。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美麗。
四、活動延伸:
聽音樂做游戲《找標志》:將標志四散放在地上,幼兒邊唱邊做開車的動作,待音樂停止,幼兒任意拿起一個標志,相互說出是什么標志,說對的幼兒相互雙手擊掌,表示祝賀。
游戲反復進行。
注意:音樂停止才能拿標志。